资源简介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课题 共筑生命家园 课时 1个课时 执教者解读课标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解读学生 学生对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有所体验,对绿色生活方式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所了解。但总体来说,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认识深度不够,具有一定片面性。对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内涵了解不够全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不深。生活中,生态文明意识也在学生们内心逐渐形成,对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事件或行为也有所耳闻,自身也能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生态意识淡薄的行为。解读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第六课的落脚点,在之前了解了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特点及现状,认识到人口、资源和环境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应该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本框则重点探索解决途径,落实“怎么做”这一内容,本框题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两方面进行了阐述。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选择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过程与方法 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增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与能力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措施;知道绿色发展的意义,理解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学难点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法、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活动探究法、情感体验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激趣引课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三 我的收获 视频《24小时塞罕坝》 多媒体出示材料,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后来,由于过度开垦伐木, 塞罕坝在百年间由“美丽高岭”退化为茫茫荒原,黄沙漫漫。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已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余村两山理论的比较: 地处浙江省安吉县的余村,群山环抱,秀竹连绵,四季常青。20世纪70-80年代,余村为解决温饱问题,开矿、建水泥厂,成为全县有名的“首富村”, 但很快尝到了苦头:水泥厂污染空气,到处是灰;山林被破坏,水土流失;炸山开矿导致伤亡事故不断。2003年,当地政府提出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余村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村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发展前景一度陷入迷茫。 可持续发展之路: 习近平到余村考察,称赞余村关停矿山、水泥厂是“高明之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长三角游客多,这坚定了余村发展生态旅游自此,余村封山护林,重新制订发展规划,把全村划为休闲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生态农业区三个区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以舒适、优美、生态、人文为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围绕“文创小镇”“智慧小镇”建设,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余村定成了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生动地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019年6月12日,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发布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图文并茂,将主要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还有大件垃圾、装修垃圾、电子废弃物等“一网打尽”。 提出问题:1.塞罕坝的风景美不美?2.同学们想在这么美的环境中生活吗? 提出问题:(1)是什么让塞罕坝由“山川秀美、林壑幽深”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 (2)从塞罕坝的前,后变化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3)你认为人与自然的最佳关系是怎样的? 提出问题:这是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提出问题:1.这是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2.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提出问题:说一说: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学生并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思考问题 并回答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该活动通过视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仅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对于自然的索取及破坏,有助于回忆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从而巧妙的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通过图片、材料直观呈现人类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这一环节呼应导入环节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寻维持平衡的方法和标准,为进入下一环节进行铺垫。 通过余村因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道路,带来的消极影响,让学生意识到经济发展不能牺牲环境为代价。 通过余村可持续发展道路,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富民。 通过垃圾分类的新闻事件,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学生有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意识,理解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