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资源简介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课题 延续文化血脉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能力目标。
重点 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内涵。
难点 正确看待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国家宝藏——一眼万年 思考: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中华文化根 探究一:展我风采说一说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感受到。假设你是导游,提到中华文化,你会向外国游客介绍什么? 长城、故宫、京剧、国画、武术、旗袍、瓷器、编钟、毛笔字、兵马俑;“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孔子、孟子…… 思考:中国作为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内容有哪些(构成)?有何特点? 1.中华文化: (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 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分四个方面展示中华文化内容。 (2)中华文化的内容(构成): 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艺术、文学艺术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探究二:相关链接 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焕发现代活力 点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探究三:问题探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2)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点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中华文化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探究四:P61探究与分享 (1)说明设计思路,并介绍你设计的研学方案所道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2)这三种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点拨: (1)曲阜(传统儒家文化)—沂蒙革命老区(红色革命之旅)—青岛海尔工业园(改革开放) 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之根,革命文化是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之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之魂。 探究四:播放视频《「每日一习话」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1)什么是文化自信? (2)为什么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点拨: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探究五:图片探究 坚定文化自信 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点拨: (1)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美德万年长 1.你知道的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 提示: 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新型人际关系:“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师小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3.多媒体链接材料P63: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问题设置: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虽然孟子和范仲淹生活的年代相隔一千多年,但他们的忧乐思想一脉相承。阅读这两段名言,你得到什么启发?将你的忧乐观与同学分享。 教师讲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说明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品质,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我的忧乐观: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乐;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以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 4.多媒体展示图片:最美逆行者、志愿者、清洁工、关爱老人等图片     问题设置: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 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问题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
课堂小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为中华民族川川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肩负传承文化使命要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要身体力行,让美德走进生活和未来。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