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我是小学生啦第1课 开开心心上学去教学任务与设计意图教学内容分析《开开心心上学去》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它包含了两个话题,分别是“上学啦,真高兴”和“爱新书,爱书包”。“上学啦,真高兴”这一栏目标题点明本环节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上学这件事,教材P2和P3用5幅图呈现了王晓第一天上学的情景:王晓在家长的帮助下做好“上学去的心理准备场景,王晓和小妹上学路上不同的表现,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场景, 教室门口老师问候王晓的场景以及学生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话的场景。“爱新书,爱书包“这一栏目的主题是通过引导学生爱新书、爱书包,喜欢学校生活。教材P4的图1呈现了新生讨论新书、分享快乐的场景,图2是主持人关于保护新书的提示,图3是”发新书“的场景,图4是两个小朋友面对新书不同的表现。教材P5图1呈现了”展示书包“和”整理书包“两个场景,并有两个对话;图2则是一个关于小书包的儿歌。基础学情分析进入小学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人生改变。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别。刚入学的学生,有一部分特别向往小学生活,心态积极,对未来充满好奇与期待,也有一部分学生会感到胆怯与不安。小学校园的学习环境不同于幼儿园的游戏环境,作息时间也不相同。同时,师生间、学生间的人际交往方式也会不一样,这些都会给一年级新生带来不适与不安。因此,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我上小学了“这一事实,积极调整好状态,从心理、生理以及行为习惯上尽快完成上学适应,就是本课的主要任务。学习准备期的内容与要求《开开心心上学去》是《我是小学生啦》单元里的第一课,侧重点就是关注入学准备,要使刚离开幼儿园的儿童完成新入学的角色适应。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代表着自己又长大了;帮助学生克服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拥有积极的上学心态;从行为习惯上,帮助学生学会珍惜书本,爱护学习用品,在师长的协助下学会整理书包。同时,要明确,比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情绪和态度上的准备。设计思路教学重点及其解决思路教学重点:体会成为小学生的角色转变,为自己成为一名小学而感到自豪,并尽快熟悉学校环境。解决思路:通过回忆,从开学前家长的叮嘱、准备工作到校门口迎接新同学的场面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身份有了变化。再通过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的对比,以及新校园生活照片的展示,认识校园环境的不同以及感受新学校给你带来的欢乐,并通过表达,将这些乐事分享给大家。学习难点及其突破方法学习难点:愿意珍惜书本,爱护学习用品,学会简单的整理书包的方法。突破方法:首先通过评价单让学生对自己书包的情况有个大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上学了该带些什么,什么不可以带。通过两本书处境的对比,让学生知道应该保护自己的书本,再通过小组讨论和整理书包的实践活动,初步掌握简单的整理书包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成长为一名小学生了,体会成为小学生的角色变化。2.克服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分享成长与变化带来的愉悦,为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而感到自豪,对小学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3.积极适应学校生活,初步了解学生生活规则。4.愿意珍惜书本,爱护学习用品,在师长的协助下学习整理书包。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成为小学生的角色变化,为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而感到自豪。难点:积极适应学校生活,愿意珍惜书本,爱护学习用品。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1.器材:评价单、课程表、“星空”版画、颜料、书包、学生自带收集袋等。2.课件:教学所需的相关照片、家长寄语录音、歌曲《上学歌》3.其他材料:“星空”版画、书包、评价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上学啦,真高兴》(一)我上小学了1.开学第一天(1)媒体出示图片:入学第一天校门口的情景(2)师生共同回忆校门口老师与同学的欢迎情景。(3)你感受到的是什么?2. 上学路上的故事(1)媒体出示图片:教材P2的图2你的表现像图中的王晓还是小妹?(2)媒体出示图片:从家到学校说说自己一路上的心情回忆爸爸妈妈叮嘱的话3. 上学准备(1)为了这一天,你和爸爸妈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2)长辈们赠送的上学礼(3)媒体随机出示图片:书包,文具,生活用品,新衣……(4)在这些上学准备和上学礼物中,藏着什么呢?(祝福和希望)4.我是小学生啦!(二)不一样的校园生活1.媒体出示小学和幼儿园的图片。(1)新校园与幼儿园一样吗?(2)你在校园里找到了哪些不一样?媒体随机出示图片:2.你喜欢这些变化吗?3.媒体出示图片:集体生活剪影(学习、游戏、休息、午餐……)游戏:我的开心果——分享我的开心事。4.我是某某小学某某班的一员了!(三)上学新希望1.出示“星空”版画:按下我的手印,许下我的愿望。2.媒体播放视频:家长的寄语把家长的寄语卡放进“星空”版画。3.老师在“星空”版画上写下“老师的话”。4.愿我们每一颗小星星都闪闪发光。我们一起加油吧!媒体播放《上学歌》第二课时《爱新书,爱书包》(一)小书包的秘密1. 各种各样的书包(1)媒体出示:猜谜语(书包)(2)拿出我们的小书包,互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2.书包里各种各样的状态(1)媒体出示图片:放学时,小朋友们书包里的样子(2)打开我们的小书包,互相看一看,我的小书包是笑了,发愁了还是哭了。(3)出示评价单:给自己画笑脸,发愁或哭脸。3.为什么我们的小书包会不一样呢?(二)清一清,理一理1.小小杂货铺:请出小书包里各种各样的东西2.哪些东西是不需要跟你来学校的呢?(1)媒体出示图片:辩一辩(2)互相找一找。(3)拿出事先准备的小袋子,把不需要带到学校的东西放进去。以后,它们就不跟你来学校了。3.活动“小书包清单”(1)我来抢答:每人说一样上学必需品。(2)媒体随机出示图片或教师出示实物。(3)整理出一份“小书包清单”——上学必需品。(三)认一认,放一放1.小小书包了,什么东西占了最大的地方呢?(书)2.媒体出示图片:所有发放的书(1)《道德与法治》书长什么样?请学生试着描述《道德与法治》书 的封面,大家一起找一找。(2)结合媒体画面:你认识它们吗?看图抢答,说出书本所应对的学科名称。2. 它们是不是要每天全部跟你来上学呢?(1)什么时候用它们?媒体出示课程表。(2)下一节上什么课,桌上就摆什么书。大家一起摆一摆。(3)不用的时候放哪里?4.媒体出示图片:书本不同的遭遇(1)比一比两本书,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被损坏的书: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3)请你出个好主意:怎么样保护好自己的书。媒体随机出示图片:包书皮,轻拿轻放,不乱写乱画,不随意折角,看书前洗手等。(四)我爱小书包1.请出了杂物,会认了书本,我们再来想想办法,怎么样让小书包干净又整洁。2.媒体出示整洁和杂乱的小书包图片:怎么改变呢?(1)小组讨论。(2)集体交流。教师出示实物:介绍书包每一个袋子的功能,好好用起来。我的好方法:书要竖着放;小书在前,大书在后;铅笔盒站最前面;文具进宝盒;……(3)媒体出示儿歌:教材P5上内容。3.我们自己动手理书包。教师用手机拍摄,记录下小朋友们的精彩瞬间。4.温馨提示:小书包,不乱扔;小书包,自己背。六、教学反思1.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体会成为小学生的角色变化,为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而感到自豪”,学生性格及能力各不相同,在入学前所做的准备也各不相同,面对成为小学生这件事情可能心情也有所不同,但我觉得孩子对于长大这件事情仿佛天生是充满期待的,紧张不安甚至害怕等这些情绪往往是陌生和未知感带给他们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和学习生活。比较新校园和幼儿园的不同,聊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观看集体生活剪影,减少学生对新环境和新生活的陌生感,在感受环境改变的同时也感受自己身份的改变。其次,熟悉新伙伴。小朋友间交朋友可以是“闪电式”的,与新同班同学间友善的交流、相互的诉说,他们很快就能熟稔起来。有了成长的同路人,不安的情绪减少了,愉快的情绪增加了。第三,让师长的殷殷期许承托起孩子对未知的求学新阶段的希冀。教学设计中“上学新希望”体现的就是这点。师长的寄语给孩子们描绘了一个他们可以预见的美好的学习生活,继而在这样的描绘中孩子也有了自己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期待了,即便是有些紧张不安也只会让他们以更为认真谨慎的态度去对待。2.本课的学习难点是“积极适应学校生活,愿意珍惜书本,爱护学习用品”。小学的学习生活毕竟与幼儿园很许多不同,如作息习惯、日常行为、学习方式、自理能力等都比幼儿园时更加规范和严格。学生许多无序的行为习惯往往源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本课就抓住了新书和新书包这两样学习用品进行了“清一清、理一理、认一认、放一放”的分步指导,将书包中该带什么、如何参考课程表明确每天该带的学习用品、如何整理书包、如何保护学习用品等等一系列务实的问题摊到课堂上后做细致到位的指导,教授给学生方法后再实战演练,相信学生都能掌握到其中的技巧。当然,日后还需时不时地进行抽查,比一比谁将整理书包、爱护学习用品的技巧做得最好,以对本课的学习难点进行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