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拉拉手,交朋友 教案设计 (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拉拉手,交朋友 教案设计 (2课时)

资源简介

2 拉拉手,交朋友
一、教学任务与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分析
《拉拉手,交朋友》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由“我的好伙伴”、“‘网’到一个新朋友”、“好友大搜索”和“认识你真好”四个话题组成。以自我介绍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对新同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克服胆怯、紧张、不安、孤僻等心理,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生活、品德优良的人。
(二)基础学情分析
由于小学和幼儿园存在着诸多不同,差异较大,因此一年级学生对于小学这个新的环境充满新鲜感和好奇感,同时也会产生害怕、惶恐、不安等情绪。再者,现在的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往往倍受宠爱,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任性、骄纵、自私等问题。有的学生一遇到事情只想到自己,往往不能好好地与其他人相处;有的学生胆小内向,不喜欢也不善于与不认识的人交流、玩耍,缺乏主动交流的能力。
(三)学习准备期的内容与要求
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学习和教育的环境、内容、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加强幼小衔接,使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围绕学习准备期的核心目标“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养成”、“情感的培养”,依据学习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让学生能初步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认识班中的同学,愿意与他们交往;初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懂得友爱同学,能与同学礼貌地交往。
(四)设计思路
1.教学重点及其解决思路:
游戏是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了。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扩大交往面,帮助他们学会自我介绍;同时,关注学生中交往弱势的群体,引导学生体验交往的快乐,培养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绪。
2.学习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往,还有些学生在与人交往时会有一些令人不愉快的行为,使其受到孤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小故事或小案例,引导学生辨析,在充分调动与人交往的经验的基础上寻找策略,实现行为的逐渐改变。
二、教学目标
1.在相互交流中熟悉班中的同学,愿意和他们交朋友。
2.初步学习结交新朋友的的基本技能,感受与同学交流的乐趣。
3.愿意想办法主动解决结识新朋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初步培养友爱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学习结交新朋友的的基本技能,感受与同学交流的乐趣。
难点:愿意想办法主动解决结识新朋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初步培养友爱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器材:电脑、多媒体设备、红绿牌子
2.课件:录音、歌曲、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1.在相互交流中熟悉班中的同学,愿意和他们交朋友。
2.初步学习结交新朋友的的基本技能,感受与同学交流的乐趣。
教学过程:
活动一:叫名大比拼
1、师:小朋友,我们从幼儿园来到小学读书你们高兴吗?开学到现在,你们互相都认识吗?
2、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你认识我吗?我们来个叫名大比拼,看谁认识的小朋友多。
3、出示媒体,滚动放班上孩子们的照片,上台的学生大声叫出他的名字。(3名学生上台比赛)
4、对于认识多的小朋友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愿意交朋友的情感。】
活动二:听录音,学着介绍自己
1、要让大家认识你,你就要介绍自己,怎么介绍呢?
2、听录音,了解简单的介绍内容。
3、学着说一说。同桌互相介绍自己。
4、师:既然认识了那么多小朋友,那么这里有没有你的好朋友啊?现在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拉拉手(板书),坐在一起,好吗?
生自由组合坐在一起。
5、师随机问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
6、你能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吗 生交流。
7、小结:原来朋友就是有着共同爱好,能一起玩,一起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让学生基本了解介绍的内容,会学着介绍自己,消除与人交往时的陌生感。】
活动三:做游戏,初步感受交到朋友的快乐
1、师:想不想交新朋友?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2、全班做《找朋友》的游戏。
3、游戏结束时,遇到好朋友就抱一抱,如果还不熟悉,就拉拉手,介绍一下自己交个朋友。
4、请交到新朋友的小朋友上台来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再次进行自我介绍活动,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感受交到朋友的快乐。】
活动四:读儿歌,总结
1、找到了新朋友,大家高兴吗?
2、出示儿歌:《好朋友之歌》
小小鱼儿结伴飞,小小鱼儿成群游,小小伙伴手牵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3、总结。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交到了很多好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和好朋友相处呢 下节课学。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在集体中的快乐。】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愿意想办法主动解决结识新朋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2.尝试在游戏活动中探究,初步培养友爱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儿歌,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大家高兴吗
2、出示儿歌,跟着老师读一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我的朋友在这里。
3、边读儿歌边找自己的好朋友拉拉手。
【设计意图:儿歌引入,感受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二:看连环画《交朋友》,学会交朋友
1、我们已经找到好朋友了,可是森林学校的小猴子还没有交到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
2、看书上P6-P9的连环画,想一想:小猴为什么交不到朋友?
3、生看连环画,交流。
4、如果你是山羊老师,你会对小猴说什么?同桌互说,大组交流。
5、师: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终于找到了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交朋友的方法,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三:判断对错,知道相处之道。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交朋友容易,可怎么才能和好朋友相处呢?
2、做游戏《他们是好朋友吗?》
出示情景图片,判断,对的举绿牌,错的举红牌
3、说说理由。选择其中的一个情景演一演。
4、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好朋友之间就应该像他们那样一起玩,一起高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板书)
【设计意图:从游戏、表演中,让学生初步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四:再读儿歌,总结
1、出示儿歌《好朋友》,跟老师一起读。
2、朋友之间就应该分享快乐,分担烦恼,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现在,就请你和自己的好朋友手拉手,对着他说一句:认识你真好!
3、总结。
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学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睦相处,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以儿歌结尾,引导学生明白朋友之间要真诚,要学会分享和分担,感受拥有朋友的快乐,并有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愿望。】
板书设计:
2 拉拉手,交朋友
相互关心
相互帮助
和睦相处
六、教学反思
《拉拉手,交朋友》一课的内容就是通过游戏和各种儿童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基础。
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游戏中长知识,促情感。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引导学生以录音中小朋友的介绍作范例,降低口语交际的难度,训练学生与人交往时的口语交际能力。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自我介绍时与范例相似。虽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己,但是效果不明显。
此外,在让学生了解如何与好朋友相处这一问题时,通过故事让学生说一说小猴为什么交不到朋友?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之后,又让学生演一演山羊老师会怎样帮助小猴,意图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划、学习知识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