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上学路上 教案(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上学路上 教案(2课时)

资源简介

人教版 《道德与法制》一(上)第一单元
课题:4.上学路上
一、教学任务与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上学路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中的第4个主题。本科教材中图片为主,呈现了多种不同的上学方式,上学路上不同情景和学生常见的交通标志,通过图片介绍,引导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了解交通信号的含义和相关的交通规则,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并能去感受上学路上的温暖。
本课教材依照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的第9条“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而编写。教材中需要设置相应的指导学生注意安全的话题,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渗透感恩意识教育。
(二)基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的孩子还刚从幼儿园毕业不久,第一个月正是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的适应阶段(我们也称这段时间为学习准备期),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习准备期的一年级孩子能熟悉本学科教材的教学特点——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各项主题活动的体验和探究。
刚上小学的孩子大都是由家长接送上下学,所以大多数学生虽然对上学路上遇到的各种信号灯、交通标志观察不仔细,对其作用不明确,对交通规则的意义不清楚,对违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没有深刻认识,珍爱生命意识淡薄,缺乏自护技能。对家长们中存在的抱着侥幸心理违反交通法规的情况,孩子不知该如何劝阻。对上学路上给予自己帮助与关怀的人们,一年级的孩子不能体会并表示感谢。
(三)学习准备期的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由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第2课《拉友》、第3课《我认识您了》、第4课《上学路上》四课组成。针对一年级儿童上小学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开始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材分别对儿童的学生身份认同、建立新的同学社交群体、熟悉和了解新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成人群体、认识与熟悉自己的求学之路这四个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儿童以积极的心态顺利开启小学生活。
(四)设计思路
1.教学重点及其解决思路
课程标准对于新入学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有明确要求,本课侧重点就是从学生每天的上学道路入手,帮助学生了解上学路上的基本的交通法规,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通过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情景模拟活动与问题情境创设,引导他们辨析、思考,并通过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巩固、建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做到每天平平安安进课堂。
2.学习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在上学路上对家长违反交通法规的情况,孩子不了解或不知该如何劝阻;二是对上学路上给予自己帮助与关怀的人们,一年级的孩子不能体会并表示感谢。
通过借助课前活动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对最近一周上学路上发生的事情进行有意识的记录,如画画或语音记录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已有生活经历的积累。再在课堂中回忆、讲述上学路上家长违反交通法规的情况或发生的感人瞬同,培养遵法、守法、护法的意识和体会家人、社会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二、教学目标
1.在情境体验合作学习中,初步了解上学路上应遵守的规则,领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生命安全的保证,逐步养成安全出行的行为习惯。
2.在自主探究自我思辨中,增强遵法、守法、护法的意识,并体会上学路上的温暖,学会感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上学路上应遵守的规则,领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生命安全的保证,逐步养成安全出行的行为习惯。
难点:增强遵法、守法、护法的意识,并体会上学路上的温暖,学会感恩。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环境布置:设置“十字路口”的模拟场景,营造身临其境的效果。
2.课件制作:交通标识的图片认知、歌曲等。
3.活动作业:观察作业《上学路上》。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达成教学目标1:在情境体验合作学习中,初步了解上学路上应遵守的规则,领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生命安全的保证,逐步养成安全出行的行为习惯。
【教学环节】
一、了解上学方式
1.想一想:同学们,你们每天都是怎样来上学的?
2.找一找:不同的上学路上都经过哪些地方?
【学生完成教材15页的儿歌填空,并交流:我……来学校,路上经过……
上学路不一样,平平安安进课堂。】
3.小结:无论用怎样的方式来上学,无论途经怎样的上学路线,我们都希望最终能够——平平安安到学校 快快乐乐来上学。
二、认识交通标志
1.指一指:在你上学的路上看到过几个交通标志?它提醒我们什么?(课件出示:常见交通标志图示)
2.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交通规则?你怎么知道的?
3.小结:仔细观察、善于倾听,我们了解的不少交通标志,也知道了不少交通规则,这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让我们每天平安上学。
三、遵守交通规则
1.出示课件情境:(走路上学)
讨论:
(1)红灯停,“停”在哪?(插入课件图片)
(2)绿灯行,在哪“行”?怎么行?(实践演练)
(3)绿灯闪是提醒我们什么?(播放录像)
【学生交流:1.红灯停,站在人行道上等候;绿灯行,要走人行横道线;一停二看三通过绿灯闪,若在路中间要加快脚步,若在人行道则止步……】
2.小结:认清交通标志红灯停,绿灯行,绿灯闪闪心中明,过马路,走横线,转弯车辆要看清。
3. 这些交通规则外,还有哪些事项需要我们注意的?
【学生交流:不在马路上玩耍打闹;留心路面情况;在人行道上要靠边走……】
4.小结:小黄帽 头上戴,
大眼睛 看标识,
安全意识心中记
交通规则我遵守,
行路安全靠大家!靠大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达成教学目标2:在自主探究自我思辨中,增强遵法、守法、护法的意识,并体会上学路上的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环节】
1、 安全卫士多自豪
小擂台:交通标识、交通法规知多少
2、 安全意识多重要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可有时候总有人不遵守。(课件出示图片),请找一找图中人违反出行规则的行为,说一说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危险?
2.想一想:自己和家人在上学路上的行为,为什么这么做?
3. 教师补充步行出行的“难题”:看到交通信号灯是红灯就停了下来,可因为马路上没有车辆通行,许多行人都穿了过去,有的人还回过头来看看我,仿佛我在做一件愚蠢的事情。同学们,生活中也许你也有这样的经历,请帮我出出主意:我该随“大流”穿过红灯呢,还是停在人行道上等绿灯呢?
4.说一说:我们的家人每天辛辛苦苦地送我们来学校,有时因为赶时间,有时因为贪方便会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我们该怎么来劝解?(先感谢,再指出)
我想对开车的 说:……
我想带我乘公交车的 说:……
我想对陪我步行上学的 说:……
5. 小结: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从自己做起,从上学路上做起,不要贪方便、怕麻烦、抢时间,因为出行时安全最重要。
3、 上学路上多温暖
1.我们的上学路上,因为有家人的陪伴,所以安全快乐。
2还有谁关心着我们的出行安全?
3.我们真要感谢这些天天守护着我们的安全、为我们平安上学保驾护航的交警叔叔交通协管员,难怪他们被亲切地称为马路天使。
4.在我们的上学路上还有很多人、给予我们关心,给予我们温暖。(观看视频)
5.你们上学路上有看到或亲身感受到的事情吗?
6.小结:我们都是幸福的人,在我们的上学路上,我们高手了别人给我们的温暖,品尝了幸福的滋味,希望同学们能把我们的温暖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到温暖!
六、教学反思
根据前面的教学内容介绍以及教学设计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旨在指导学生平平安安上学。本课编写的侧置点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已的上学路,尤其注意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认识交通信号灯、交通标识、交通设施,提高安全意识,以落实“健康安全地生活”这一课程目标。从学生熟悉的上学之路的情景设计入手,落实安全教育是本课的重点,但安全是个不仅重要而且内容丰富的话题,,如何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取舍,设置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取舍改变学习内容。
本课教材内容多达6页,但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与我们学校的孩子生活相接近的。比如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学校的一年级孩子都是由家长接送上下学,不可能有自己回家的生活体验;还有城市学校的路上几乎不可能有河流池塘。这就需要我在实施教学环节中进行一定的取舍与再创。这种取舍与再创有两个小细节:比如在认一认交通标志这一环节中,我发现交通标志数量庞大,很难在课堂上全面学习。于是结合学生上学路上的实际情况,我合理取舍选取了红绿灯、“前方学校,小心避让”,人行天桥等学生在平时的上学途中经常会遇到的交通标志,开展教。再比如在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指导上,我重点落实的是如何过马路,而且是过两种情况截然不同的马路。并不是简单的“红灯行绿灯停”为主要活动,还加入了“黄灯闪烁该如何做”这一行为思辨。
2. 创设生活情境,体验中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应在教材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
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营造为学生所熟稔的生活情境,并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一年级学生喜欢体验式教学,对于情境再现、参与式的表演很感兴趣。将教室设置成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但对这种活动,教师需要课前的精心策划和课堂即兴的组织引导,在关注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要避免场面热闹而学生只是盲目体验,缺乏思考与提升等问题。
3. 教学评价的实施。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方情感沟通的前提,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课堂教学中需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评价,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有效激起学生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一步活跃课堂。同时还要注意着眼于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程度,并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等手段,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度的评价。
《上学路上》是一堂生活实际与道德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课例,总的来说还是要强调运用学生已有的交通法规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体验和探究,以期达到我们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即遵法、守法、护法的达成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