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学习目标】1.了解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其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知道煤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4.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自主学习】、 、 等都是埋藏在地下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 化合物。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 的变化。煤的主要成分是 元素和 元素,石油主要由 、 元素组成,二者都是 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元素,化学式为 。石油经过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如: 、 、 、 。化石燃料中含有少量的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转化为 、 氧化物,污染环境。人们把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 、 、 、药物和 等。煤的综合利用气化 CO H2 CH4焦化液化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原因化石燃料的是 资源, 。化石燃料燃烧后易产生 气体和 。能源危机原因: 、 。解决办法:合理开采、综合利用, ,如太阳能、、 等。【自我测评】1.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 B、它们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C、它们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D、它们都是混合物2.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3. 对于煤、石油、天然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是混合物 B.燃烧后都会放出热量C.都是可再生能源 D.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自然界的形成过程 B.乙醇汽油在汽车发动机内燃烧C.石油分离得到汽油、柴油等物质 D.由水分解得到氢气的过程5.煤气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6.近年来:许多城市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中推行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街上,你会发现许多公交车和出租车都有“CNG”标志,代表它们是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试回答:(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试写出该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推行这项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六单元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学习目标】1.了解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其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知道煤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4.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自主学习】煤 、 石油 、 天然气 等都是埋藏在地下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 碳氢 化合物。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 能量 的变化。煤的主要成分是 C 元素和 H 元素,石油主要由 C 、 H 元素组成,二者都是 混合 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C、H 元素 ,化学式为 CH4 。石油经过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如: 汽油 、柴油 、 润滑油 、沥青 。化石燃料中含有少量的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转化为 二氧化硫 、 氮的 氧化物,污染环境。人们把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 塑料 、 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 、药物和 染料 等。煤的综合利用气化 CO H2 CH4 作燃料气和化工原料焦化 焦炭 用于金属冶炼、制造电极煤焦油 作化工原料焦炉气(CO H2 CH4 CO2等)液化 汽油、煤油、柴油等 作液体燃料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原因化石燃料的是 不可再生 资源, 十分有限 。化石燃料燃烧后易产生 污染性 气体和 烟尘 。能源危机原因: 化石燃料储量有限 、 不可再生 。解决办法:合理开采、综合利用, 开发使用新能源 ,如太阳能、 风能、 地热能 等。【自我测评】1.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它们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 B、它们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C、它们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D、它们都是混合物2.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D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3. 对于煤、石油、天然气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都是混合物 B.燃烧后都会放出热量C.都是可再生能源 D.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A.煤自然界的形成过程 B.乙醇汽油在汽车发动机内燃烧C.石油分离得到汽油、柴油等物质 D.由水分解得到氢气的过程5.煤气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CO+ O2 2CO2 ;6.近年来:许多城市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中推行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街上,你会发现许多公交车和出租车都有“CNG”标志,代表它们是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试回答:(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试写出该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甲烷(CH4 ) CH4 + O2 CO2 + 2 HO2(2) 推行这项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2化石燃料的利用.doc 6.2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