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快乐过新年一、教学任务与设计意图(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特点+内容重点)本课内容围绕“新年”这一主题,从元旦和春节两方面来展开叙述。前半部分侧重于在学校里与老师、同学一起欢度元旦,同时了解不同国家的新年礼仪;后半部分侧重于反应学生的家庭生活,重点感受新年的习俗。依据这两部分内容展开教学。首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补充资料感受不同国家庆祝元旦的方式各具特色。接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集体的迎新活动,群策群力,在活动中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以及集体生活的乐趣。对于春节,则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过年习俗,并知道一些庆祝活动中所蕴含的意义,从而感受其文化内涵及其重要地位,初步建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本课内容注重节日文化的渗透和熏陶,为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提供契机。在交流、合作、分享的过程中,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以主动、积极的状态来迎接新年的到来。(二)基础学情分析(认知+心理+兴趣+习惯……须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需要来描述)学生对新年的概念并不陌生,但对于元旦和春节的区别缺少清晰的认知。大家都有过新年的经历,体验过新年的各种习俗,如:吃年夜晚、穿新衣、拜年、收压岁钱……但对于春节习俗的内涵意义、春节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知之甚少。本课内容生动、活泼、有趣,贴近生活。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对新年习俗有积极的探究欲望,也能积极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在深入了解的过程中,借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多种学习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协作,积极地参与新年活动,着重体验春节的习俗及其寓意。初步感知不同民族庆祝春节的方式虽有不同,但都同样把春节视为最隆重的节日。在迎新年的喜庆氛围中,感受节日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三)设计思路1.教学重点及其解决思路:《快乐过新年》一课展示了节日习俗,学生通过对元旦及春节习俗的了解,探寻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因此,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了解元旦和春节的习俗。第一课时中,可以尝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交流庆祝元旦的多样形式。学生由于年龄小、获取知识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对国外的元旦习俗不甚了解。此环节中,采用老师呈现补充资料,帮助学生丰富相关知识。第二课时中,借助动画《年兽的传说》和学生的已有知识梳理常见的春节习俗。利用绘本故事《团圆》,请学生找出其中所包含的春节习俗,进行即时的检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内化。2.学习难点及其突破方法: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是积极投入到元旦联欢会的准备中,为新年增添喜庆的氛围。由学生出谋划策,围绕布置教室和文艺活动两方面来迎接新年,鼓励大家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通过探秘春节文化及其寓意,了解不同民族的新年习俗,知道春节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形式多样。尝试读春联、描“福”字,在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的趣味和魅力,感受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二、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体会新年的欢乐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行为与习惯:为元旦联欢会献计献策,在过春节时注意讲究礼节。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过元旦和春节的庆祝方式,知道其中蕴含的意义。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日历上的元旦和春节,交流庆元旦和过春节的方式,准备元旦联欢会,读春联,描“福”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元旦和春节的习俗,体会新年期间的热闹氛围。难点:积极投入到元旦联欢会的准备中。感受节日文化的丰富和多元,初步建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1.器材:春联、不同年份的日历、“福”字帖2.课件:ppt、视频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以主动、积极的态度迎接新年的到来。行为与习惯:积极投入到庆祝元旦的准备中,为新年增添喜庆的氛围。知识与技能:知道1月1日是多数国家的新年,初步了解不同国家庆祝元旦的方式各具特色,学习参与集体活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交流各国不同的元旦习俗,以布置教室和文艺活动的方式为元旦联欢会做准备。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各国不同的元旦习俗,积极投入到庆祝元旦联欢会的准备中。教学过程:一、观察比较识元旦1. (出示三张不同年份1月的日历)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小结:原来,我们把每一年的1月1日都称为元旦。2.元旦即将到来,在很多国家,人们都把它看作是新年的第一天,象征着全新的开始,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揭示课题:欢度元旦二、你言我语话元旦1. 说一说,平时我们是怎样庆祝元旦的?预设:敲响新年的钟声张贴庆祝元旦的标语举行元旦联欢会……小结:人们沉浸在快乐的气氛中,以各种形式庆祝元旦,欢迎新一年的到来。2. 其他国家又是怎样庆祝元旦的呢?让我们一起去世界各地看一看。(出示媒体)生交流,师补充:1 在德国,人们会穿上统一的演出服,列队在街上吹奏,欢庆新年。2 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人们会举行 “祭海神”活动,将许多装满鲜花的小木船放进海中,并将白色花瓣等其他祭品扔入大海,表达对海之女神的感谢。3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在那里,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新年音乐会,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宣告新一年的开始。4 在西班牙,当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就吃下一颗。如果能连着吃下12颗,就代表来年会一帆风顺。小结:元旦可谓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不同的国家庆祝元旦的方式也都各具特色,真是既新奇又有趣,让我们大开眼界。三、喜气洋洋迎元旦1.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我们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呢?学生交流。预设1:布置教室(1) (出示各种饰品:彩带、灯笼、圣诞铃铛、香囊……)为了庆祝元旦的到来,把教室装扮得更加美丽,我们从中挑选哪些物品才最合适?(2)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选择的物品都和“新年”这个主题密切相关。(3)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物品来布置教室?学生补充交流。(板报、书画作品、心愿卡……)小结:在你们的奇思妙想中,我仿佛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新年氛围。预设2:文艺活动(1) 说说自己的本领:我会……(2) 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出个好节目。(3) 填写节目单。我们为联欢会做的准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演者:____________________(4) 学生交流节目名称、节目形式。(内容有趣、符合主题的,老师在节目单上打★。)(5) 把节目单贴在黑板上。小结:小朋友们积极开动脑筋,纷纷为庆祝新年献计献策。有了大家的热情参与,我们的元旦联欢会一定会特别精彩。2. 齐唱歌曲《新年好》,再次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总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满怀热情与期待,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祝愿小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快乐成长,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设计:欢度元旦(贴节目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体会春节对于全世界华人的重要意义,感受节日文化的丰富和多元,初步建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行为与习惯:在过新年时注意讲究礼节,尊重少数民族庆祝新年的习俗。知识与技能:知道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中国传统过春节的庆祝方式,体会一些庆祝活动中所蕴含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在日历上找春节,交流春节习俗,读春联,描“福”字。教学重难点:体会春节期间的热闹氛围,了解春节的庆祝方式,初步建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教学过程:一、日历上找春节,揭示课题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它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每年的1月1日。(出示日历,在元旦作上记号。)2.元旦过后,我国也迎来了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1)春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我们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本台历,请大家找一找,圈出春节在哪一天。(在每组桌上准备不同年份的台历)(2)学生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发现有什么不同?(3)小结:原来,每年春节在日历上的日期都不一样,它指的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春节从这一天开始,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才结束。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迎接春节的到来!板贴:大家一起过春节二、发现本地习俗,了解春节庆祝方式1.平时生活中,我们也把“过春节”叫做“过年”,其实这跟“年”的来历有关,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关“年”的传说吧!2.动画:年兽的传说3.从这个动画中,你们看懂了什么?预设:年兽害怕响声,所以过年时我们要放鞭炮。但是,为了保护环境,我们现在提倡少燃放烟花爆竹。在我们上海,外环以内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年兽害怕红色,所以我们要在门上贴红底春联。小结:从年兽的传说中,我们了解到了放鞭炮、贴春联的节日风俗。4.那么,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过年习俗呢?预设:舞龙舞狮——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和丰收。穿新衣——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代表辞旧迎新,迎接新的好运。压岁钱——为了压住作祟害人的鬼怪,所以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祝他们平安一生。扫尘——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迎接新的一年。守岁—— 为的是守住即将过去一年中的最后时光,为父母长辈积福。5.读读书本第62页到底65页的团圆故事,找找其中包含的过年习俗。预设:除夕包饺子、拜年、吃年夜饭、穿新衣、舞龙舞狮……评价:找得多的小组,奖励一只小灯笼。6.师小结:春节到了,每家每户欢欢喜喜过春节,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这些节日风俗,不仅是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7.有家人的陪伴,我们时时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可有些孩子却并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和家人团圆。(1)学生观看留守儿童新闻或图文资料。(2)从中你感受到什么?(3)师小结:为了祖国的建设,也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有些父母背井离乡,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春节和家人的团聚显得特别珍贵。我们每天和父母朝夕相处,一定要珍惜这样的生活。三、探秘春节文化,激发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1.过年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在家里的门上窗上看到它们,但是你们真的了解它们吗?今天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出示图片:春联、“福”字、窗花)2.图1:春联贴春联,要求学生会读。(先读右边、再读左边,最后读横批)3. 图2:窗花观看视频,了解剪纸艺术。4. 图3:描“福”字理解“福”字为什么是倒着的,全班动手描“福”字。5.师小结: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不但烘托了我们节日的气氛,而且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希望。现在,掌握这些民间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如果我们小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学一学,既是陶冶情操,也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传承。四、感受多样的传统新年1.出示图片,通过老师讲述感受各民族的传统新年。(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庆祝新年的方式。新疆维吾尔族一家人共享传统民族小吃。内蒙古过年献哈达。贵州苗族姑娘们挑着稻花鱼回家看望父母,欢度苗族新年。)2.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这就是喜庆、热闹的春节。每当春节来临全国各地各民族人民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庆祝这个隆重的节日。蕴含美好祝福的春节,是全世界中华儿女共同的节日!板书:大家一起过春节六、教学反思在第一课时中,我从三张不同年份的日历出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通过自己实践比较,从而来发现元旦是每年的一月一日。一方面,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通过这种方式自己发现比老师直接告知效果更佳,另一方面,也是为第二单元,找寻春节埋下伏笔。以此揭示课题,孩子们在上课伊始就兴致勃勃了。第二部分,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国家的庆元旦的方式。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的孩子,对于身边庆祝元旦的方式比较了解,对于其他国家的庆祝方式领略不多。所以,在了解本国的庆祝方式之后,通过媒体呈现,带领学生浏览各国的庆祝元旦活动。从中,也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到了元旦不仅是中国的节日,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第三部分主要围绕“开个元旦联欢会”展开,虽然一年级的孩子在开联欢会上经验尚且不足,但是由此为契机,让他们对开展联欢会个基本的概念,也是非常可贵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加之教师的适当指导、点拨,他们也从中得到了不少开联欢会的体验,从布置教室到文艺演出,自己能为班级献计献策,参与其中,都显得乐此不疲。第二课时,也从日历出发,让孩子们自己通过日历来找寻春节开始。有所不同的是,我为每组学生都准备了一本不同年份的台历,让大家亲自在日历上圈出当年的春节。通过交流,旨在让学生发现,虽然元旦每年是同一天,但是每年的春节是不同的。这既是对上一课的补充说明,同时也开启了新的一课。第二部分,着重让学生了解春节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蕴含的意义。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它的庆祝方式自然也是尤其丰富多彩的。孩子们随口就能说出几个,但是对于这些传统庆祝方式的来历以及其中蕴含的意义。所以这里我依托动画《年兽的传说》,让学生了解人们“过年”的原因,知道历史悠久的放鞭炮、贴春联的由来。在此基础上,依靠书本的图文资料知晓更多的过年习俗。在师生的交流中,学生学得津津有味,知道了这一系列的庆祝方式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过程中,都能感受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在此经过对留守儿童信息的补充,更是有力激发了孩子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因为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春节又是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节日,所以第三部分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过春节的时候受到民族文化、礼节文化的熏陶。如何贴春联、读春联、贴“福”字、剪窗花都是很有讲究的,而这些,已渐渐被人们遗忘、忽视。通过教师的强调,也可以让学生把这些信息带回家中,影响家里的家人。不知不觉中,其实教师也把文化传承的种子埋进了孩子们的心里。最后,通过领略全国各族人民庆祝春节的不同方式,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春节的丰富和多元。辞旧迎新爆竹声中辞旧岁梅花香里报新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