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第4课 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我们的衣食之源》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中的第四课。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6条“初步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工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在本课中,初步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从而认识农业的重要性。第4课《我们的衣食之源》就是从一粒米的生产过程入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农业生产,并以此为范例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农业是人们的衣食之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水稻的种植和生产过程,引导学生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的辛劳,要懂得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本课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白白的大米哪里来》。教材p28~29共2个对开页2个页面。教材第28页正文导入本课内容,归纳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珍惜粮食,感恩农民,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个页中呈现2幅图,图一展示农民的育秧,我国幅员辽阔,因地域不同,农民育秧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图二展示农民正在进行插秧。教材第29页呈现3幅图,本页3幅图片及文字呈现的是田间管理、收割和碾米环节。田间管理包括施肥、浇灌、除草、治虫、排水等。待水稻成熟,经收割和脱粒,农民收获了稻谷。农民再把稻谷送进碾米机,把谷壳去掉,白花花的大米就这样诞生了。两名学生的话与本课开篇《朱子家训》中的古训遥相呼应,引导学生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的辛勤劳动,懂得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第二课时《美好生活的保障》,教材第30页正文承接上一话题的内容,指出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农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教材第86页6幅图片展示了粮食、食用油、蔬菜。水果、白糖等物品,主持人的话引导学生辨析哪些物品来自种植业,旨在加深他们对种植业的认识。教材第87页上半部分呈现的是人们饲养家禽的生产活动,家禽养殖为人们提供羽绒服的鸭绒和食用鸡肉等。下半部分呈现的是牧民放牧牛羊的生产活动,畜牧业为人们提供肉、奶、皮革等。二、学情分析当前,绝大部分四年级学生,不管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都远离了农事,对农业生产缺乏了解,尤其在城市,四年级的小学生五谷不分、蔬菜不认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农耕教育,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农业生产的辛苦,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节俭、珍惜劳动果实等行为习惯大有裨益。【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农业生产者的辛勤劳动。2.能力与方法:能认识农业生产与人们之间的密切关系。3.知识:初步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以及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以及农业生产者的辛勤劳动;(2)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2.教学难点:(1)认识农业生产与人们之间的密切关系。(2)认识农业的重要性。【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1.多媒体课件2.图片和视频【教学过程】4.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白白的大米哪里来【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劳动成果的不易,尊重农民的辛勤付出。2.能力与方法:能尊重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3.知识: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教学重点】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以及农民的辛勤付出。【教学难点】懂得应当尊重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五谷实物、图片【教学过程】课前:收集五谷实物或者图片和家乡农业生产的资料。观察自己家庭每日所吃的食物,了解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课中活动一:探寻大米的由来1.小组展示五谷。每一小组派代表上台向同学们展示五谷实物或者图片,并进一步与同学分享家长乡农业的生产。2.出示图片,引入水稻。⑴出示水稻图片,想一想:这幅图上是什么呢?⑵师:同学们,我们平时每天都有香喷喷的米饭吃,可是你们知道我们爱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吗?水稻是谁怎么种植的呢?3.了解水稻种植和生产的过程。(1)破解大米生世之谜。出示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脱粒、碾米的图片,并将图片顺序打乱,请一生上台排一排图片的顺序并说出原因。对照视频,检查排序正误。播放水稻种植和生产过程的视频。学生交流:看完了视频,你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了吗?①选种②育秧③等秧苗长成后,农民再把秧苗移植到水田里④灌溉、除草、喷药、排水、施肥⑤最后通过碾米,大米就生产出来了(2)看了这些视频,你想说些什么?(农民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4.教师小结从一粒种子变成白白的大米,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我国一些地区,水稻在春天播种,夏天收割,农民们顶着太阳、冒着风雨在田间劳作,他们还要顶着烈日收割和晾晒,可见这小小的一粒米来之不易。(板书:来之不易)活动二:在体验中感知劳作的不易体验耕种都说农民劳作辛苦,他们到底有多辛苦呢?让我们走进田间地头,一起来插秧。观看插秧视频,进行耕种体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耕种体验活动,同学们左手拿苗,右手插秧,低着头,弯着腰,双腿半蹲,持续动作,保持3分钟并播放音乐)学生交流:刚才的插秧过程的感受。(太累了、太辛苦了……)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只是在课堂中进行了3分钟的体验,就已经感受到插秧、劳作的辛苦,可想而知,农民们是有多么的辛劳了,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中国灿烂的农耕文化。每每看到餐桌上美味的佳肴,我们都应该带有感恩之心,感谢农民们的辛勤劳动。活动三:珍惜劳动果实出示诗歌《悯农》,学生一齐诵读。播放珍惜粮食的宣传片。每一粒大米也好,每一种食物也好,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请同学们再次回顾一下大米的生产过程,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饭桌上的粮食?学生交流。(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粮食……)(板书:珍惜)我们要珍惜粮食,也要珍惜蔬菜瓜果,珍惜各种各样的食物,因为它们都是农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板书:劳动成果)教师小结。每一粒大米都饱含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每一滴汗水,让我们一起吟诵《朱子家训》中的古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珍惜粮食,感恩农民,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吧!【课后作业】道法活动册P9“小小调查员”调查上海的特色农产品,并和同学交流。【板书设计】白白的大米哪里来来之不易珍惜 劳动成果【教学反思】4.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二课时)美好生活的保障【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农业的重要性。2.能力与方法:能认识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重要关系。3.知识: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教学重点】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教学难点】认识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重要关系;认识农业的重要性。【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有关农业的图片、一家人吃饭的图片【教学过程】课前:收集有关农业方面的案例资料。课中活动一:食物怎么来?1.教师出示图片(一家人其乐融融在吃大餐)(1)学生观察:他们都吃了什么?(2)学生思考:这些食物都是怎么来的?(3)这些食物中哪些来自种植业?2.学生交流:你还知道我们当地的哪些农产品吗?与同学进行分享3.教师小结这些食物都是通过农业生产出来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农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农业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保证。(板书:美好生活的保证)活动二:查一查,说一说1.小组讨论(1)我国种植业遍布全国各地,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来自农业中的种植业吗? (板书:农业、种植业)(2)什么是畜牧业,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来自畜牧业?(板书:畜牧业)(3)林业的作用是什么,你知道林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吗?(板书:林业)(4)我国的渔业分为哪几类?说一说我们餐桌上哪些物品来自渔业?(板书:渔业)2.汇报交流情况(1)种植业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花卉等园艺作物。在中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2)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3)林业不仅承担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还肩负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要作用。(4)我国的渔业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两类。渔业包括各种海鲜和海鲜加工品。教师小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吃的、用的、穿的、住的、行的,样样离不开农业。农业为我们提供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活动三:连一连,说一说,学一学连一连说一说如果没有种植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如果没有畜牧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如果没有林业、渔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它们。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板书:衣食之源)学习知识窗“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几月几日?为什么要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4.教师小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农业,因此,我们要重视农业、感恩农业、尊重农业,更要尊重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果实,不随意破坏,不故意浪费。(板书:重视农业、尊重农民、感恩劳动)【课后作业】道法活动册P10“辨析小能手”辨析案例上同学观点的正误,并请说明理由。【板书设计】种植业 衣食之源畜牧业 重视农业美好的生活保证 农业 林业 尊重农民渔业 感恩劳动【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