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第14课 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变废为宝有妙招》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第2课。本课是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我们的社区生活”第11条“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要,教材特别设置了本单元的教育主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教材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和拓展。第14课《变废为宝有妙招》主要引导学生对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其危害进行深入的了解,认识垃圾分类、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的关系和意义,落实政府“垃圾分类”政策减少垃圾量,减少环境污染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并逐步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的良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垃圾现象,从而理解政府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在探究的过程中,知晓对回收再利用的废弃物,变垃圾为资源,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将废弃物再利用。个人和国家共同努力,从而为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尽到自己的力量。本课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暴增的垃圾》。教材p102~105共2个对开页2个页面。教材第102、103页正文借助活动园导入本课内容,归纳为:垃圾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与日俱增的垃圾不断挤占人类的生存空间、对环境也造成严重污染。这个对开页中有3个活动园。第一个“活动园”是出示4幅图展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产生的垃圾种类: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建筑垃圾,并让学生思考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垃圾?并探讨这些垃圾的产生来源。第二个“活动园”提供了学生调查自身周围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的表格模板,并出示一个生活垃圾场,里面包含各种各样的垃圾,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这样场景的感受。第三个“活动园”则是提供了解学生自身居住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教材第102、103页正文“阅读角”呈现了垃圾不仅挤占人类的生活空间,更威胁着生命;“相关链接”呈现了垃圾的超长“寿命”,帮助学生认识到多数废弃物都有可再利用的宝贵资源,如果不充分利用,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活动园”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可在回收物有哪些。第二课时《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教材第106页正文承上启下呈现了本页的学习主题,指出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垃圾的产生不可避免。怎样才能减少垃圾量?由此引出“减少垃圾、变废为宝”的主题。教材以“活动园”设置了班级小组成员在一起商议减少垃圾方法的情境,引导学生树立把垃圾在源头就分类设置的意识,这样能显著减少垃圾数量,还能让更多垃圾变为资源。“活动园”通过“帮助垃圾找家”小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准生活中的不同垃圾对应的分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落实政府“垃圾分类”政策减少垃圾量,减少环境污染。教材第107页正文指出,想要更好的对垃圾再利用,必须进行垃圾分类,师可进一步帮助生理解政府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阅读角”通过“厨余垃圾的自述”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利用方式。教材第108页“相关链接”呈现了深圳市垃圾分类行动的实例,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了范例;两个“活动园”分别是引导学生开展为社区、家庭或班级垃圾分类想妙招的活动,师重点分析学生提出的妙招是否可行和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思考怎么样变废为宝,为之后的自主创意展搭建桥梁。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垃圾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并且具有喜欢动手创造,且创造能力不断增强的特点,但对事物还缺乏深度思考,对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其危害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垃圾和资源两者的联系也缺乏认识和体会,因此本课从垃圾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明白垃圾其实是放错位的资源,从而树立新的资源观,辩证地看待垃圾和资源问题,并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利用身边的垃圾去探索、创新,实现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在利用资源。【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垃圾分类、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并拥护政府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2.能力与方法:认识可回收物标志,对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并逐步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3. 知识: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和危害,明白垃圾是放错位的资源。【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和危害。(2)了解垃圾是放错位的资源。2.教学难点:(1)认识可回收物标志,对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2)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与再循环的意义,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并逐步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1、课件、P102教材图文材料,学生记录家庭、班级、学校一天内产生垃圾量的表格。2、课件、自创垃圾再利用的作品、学生撰写垃圾分类小妙招。【教学过程】14.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一课时)暴增的垃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拥护政府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2.能力与方法:认识可回收物标志,对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3.知识: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和危害。【教学重点】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和危害。【教学难点】认识可回收物标志,对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课件、课件、P102教材图文材料,学生调查并统计家庭、班级、学校一天内产生垃圾量的结果表【教学过程】课前:生调查家庭、班级、学校一天内产生垃圾量并记录。课中一 暴增的垃圾活动一 展示调查统计表1、同学们,课前我们调查了自己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量。谁先来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 (板书:垃圾)2、 算一算。(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有多少千克 (2)我们全班同学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有多少千克?(3)我们全校有26个班级,全校同学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有多少千克?(4)据统计,目前上海市每天平均产生的垃圾近2万吨。一般的垃圾清运车一次能运2.5吨,2万吨需要多少辆垃圾清运车?3、 想一想:2万吨垃圾如果堆起来呢?4、 通过统计的学生的生活垃圾,讲述随着生活的方便,人们产生的垃圾数量呢?(板书:数量:暴增)活动二 垃圾的种类1、 刚才我们说的垃圾数量主要是生活垃圾。请大家看书上第80 页,说说除了生活垃圾,还有哪些垃圾 (1)你在哪儿见到过这些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吗 (2)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垃圾……因此,我们认识到垃圾的种类也是各种各样的。(板书:种类:各种各样)活动三 认识垃圾的危害1、 你看到过类似的场景吗(出示堆积的针管图片)如果再不重视,可能会怎样 2、 是啊,如果我们不重视垃圾问题,你们预测的场景就会发生。我们来听听天子岭垃圾处理厂的工作人员是怎么说的。3、 七天不清运,上海市就变成“垃圾城”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全部被垃圾给占领了。4、认识垃圾的其他危害(1)小组学习:“垃圾家庭”迅速扩大,除了挤占我们的生存空间之外,还可能带来哪些危害呢 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活动要求:读一读:读教材P80的内容和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垃圾的危害。想一想:选择认为危害最大的一个方面,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来。说一说:每个小组推荐一位代表来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2)全班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关键词贴在黑板上。【预设1:对水源的危害(动物的危害)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渗透到地下,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物繁殖和水资源利用。有的垃圾扔到河流、海洋里,导致鱼类中毒死亡或被垃圾缠绕而死……教师随机补充图片。预设2:对大气的危害。在垃圾区,由于焚烧或长时间的堆放,垃圾腐烂霉变,释放出大量恶臭、含硫等有毒气体,粉尘和细小颗粒物随风飞扬,形成雾霾、酸雨等自然危害。教师随机补充图片。预设3:对土地的危害。由于大量塑料制品、废金属等有毒物质直接填埋或遗留土壤中,难以降解,严重腐蚀土地,致使土质硬化、碱化,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影响农作物质量。教师随机补充视频,垃圾的分解时间。预设4:对植物的危害导致一些植物种类灭绝、一些植物变异生长……教师随机补充图片。预设5:对人类的危害垃圾中,有毒气体随风飘散,空气中二氧化硫、铅含量升高,使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升高,对人体构成致癌隐患。地下水污染物含量超标,引发腹泻、血吸虫、沙眼……教师随机补充图片和文字资料。】5、 谈感受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大家现在最想说什么 (板书:危害:非常严重)活动四 参与垃圾回收活动1. 垃圾危害巨大,还连年暴增。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板书:变废为宝)2. 认一认,哪一个是可回收标志?这是生活中垃圾分类的四个标志,哪一个是可回收标志 这个标志上的箭头带给我们什么信息 3. 选一选,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1)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呢 正像大家说的一样,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再利用的垃圾。(2)这些物品,哪些是可以放入“可回收”垃圾桶内的 可以放的用“√”表示,不可以放的用“×”表示。4. 猜一猜:废旧物品成宝贝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物品,你们猜猜它们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纸沙发、地毯、塑料路、牛奶盒变成产品……)随手一扔,混合废塑料就成为地球上存在30 万年的垃圾,而回收利用,它就变成平坦的公路回到我们的身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变废为宝。利用先进的技术,让垃圾的处理率达到99%,更好地实现“变废为宝”的目标。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说——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二 课堂总结1.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 垃圾“变废为宝”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变废为宝,你有哪些“妙招” 我们下节课来交流并展示小朋友的自创垃圾再利用的作品。(板书:有妙招)【课后作业】小组合作或在父母的协作下将废旧物品再利用,下节课来参加“变废为宝创意展” ;或思考下变废为宝,你有哪些“妙招” 【板书设计】14、变废为宝有妙招数量:暴增垃圾 种类:各种各样危害:非常严重【教学反思】14. 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垃圾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的意义。2.能力与方法: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并逐步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3.知识:了解垃圾是放错位的资源。【教学重点】了解垃圾是放错位的资源。【教学难点】认识到认识垃圾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的意义,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并逐步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课件、自创垃圾再利用的作品、学生撰写垃圾分类小妙招。【教学过程】一 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活动一 垃圾分类我有招1、同学们,课前我们调查了自己家里一天产生了哪些垃圾。谁先来说一说 (板书:垃圾)2、 大家会给自己家里的这些垃圾分类吗?根据调查表,四人小组合作垃圾分类,有疑问的做上记号。(板书:分类)3、 汇报分类中有争议的,引导给出正确答案。4、 拓展补充:帮老师家里的一些垃圾分类:过期药品、用完的水笔,碎花瓶,小时候的玩具。活动二 垃圾分类大家这样做1、 关于垃圾分类,上海市在2019 年出台了专项政策,你参与过哪些活动?2、 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说说你的小妙招。3、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处置?你有记忆垃圾分类的小妙招吗?4、 小结。明确垃圾分类的作用:分类放置,分类处理,可以减少垃圾的量,还可以让很多垃圾变成资源。活动三、减少垃圾,变废为宝有妙招1、同学们,再看看自己的调查表,经过分类,你觉得你家的这些垃圾中哪些是可以减少的?请你圈一圈。(板书:减少)2、集体交流。【预设:光盘,买前想一想是否需要;少用一次性用品。】(板书:少用)3、 出示老师家的垃圾,引导笔套可以继续用;玩具可以送喜欢的人继续用。推荐闲鱼二手图书回收。(板书:再用)4、还有什么垃圾可以减少的?预设:塑料瓶,扔不扔?可以干什么?5、我们也来研究研究,从教材第87 页的记录表或者自己家垃圾调查表中选择一种废弃物,四人小组讨论,研究出三种以上再利用的方法。出示小组合作要求。6、小组发言人汇报交流,其他小组适时补充;拓展纸板箱多用妙招。7、你有什么想说的?8、小结:有些物品并不是真的没用了,只要我们找到再利用它们的方法,它们就不是垃圾。(板书:变废为宝)9、如果用上刚才的这些妙招,你家的垃圾还可以减少多少?再圈一圈。10、反馈:还剩下几样?现在,你想说什么?11、 那些看起来毫无价值的垃圾,有些经过加工处理也可以进行再生利用。(板书:再生)比如几乎家家都会产生的厨余垃圾。打开教材第85 页,读读厨余垃圾的自述。12、 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可以变成发电或烧饭的生物燃料,沼气,变成有机肥料。拓展:变成环保酵素。14、为了解决垃圾围城问题,让垃圾变废为宝,人们不断地想出各种妙招。(板书:有妙招)二 课堂总结1. 同学们,再次拿出你的调查表,看看发生的变化,你有什么收获?2. 总结:减少垃圾我能行,分类放置是关键,变废为宝有妙招,绿色生活齐创造!【课后作业】配套道法活动册【板书设计】 14、变废为宝有妙招(2)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分类 垃圾减少 少用再用 再生【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