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7. 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7. 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7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的第2课。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2条“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教材特别设置了本单元的教育主题,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和生活实际,教材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有一定的拓展。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运用信息,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各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现在我国各民族的发展还不均衡,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オ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三个板块相互联系。第个板块从总体上明确了民族关系,即56个民族是一家第二个板块与第三个板块分别从认知和行动两个层面说明了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进一步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
本课分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和《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教材p128~132共5个页面。教材第128、129页正文导入本课内容,归纳为,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教材正文中的中国人口总数来源于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其中包括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教材中的饼状图显示了我国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教材中主持人的提问“查找资料,说说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在哪些地区”,旨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可以直接说数据,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展示,通过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相关民族知识。活动园中的资料反映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教材留白是给学生拓展的空间,启发学生通过资料和图表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活动园二介绍了我国古代著名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民族间物质交换、文化交融的通道。活动设计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旨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在课本P131页上面一幅插图所配的对话中,学生的话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各民族对于奠定祖国疆域、开发国土、维护领土完整的贡献。“我们伟大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概述性质的描述。“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是侧重中国古代方面的描述。“来自不同民族的抗日英雄的事迹”,是侧重于中国近代方面的描述。这些描述旨在给教学提出设计方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具体的案例。在下面一幅插图所配的对话中,“汉朝时,中原的丝绸就已经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北边疆地区”,侧重说明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棉花、芝麻、大蒜是由古代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传入内地的”侧重说明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影响。P132页相关链接呈现的是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文学作品,以及少数民族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旨在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作出的贡献。相关链接中提到的“楚辞”指的是一类文学作品,而非《楚辞》这部特定的文学作品。活动园以资料卡的形式展示了不同民族对中华文化作出贡献的事例,提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搜集、整理资料,进而体会到,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二课时《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教材第133页正文承接上一话题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各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现在我国各民族的发展还不均衡,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オ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活动园展示了火把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可以采用仿写的方式,介绍其他少数民族节日。尤其是“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这个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相关链接介绍的是少数民族的祝福语,旨在增进学生对少数民族习俗的了解。教材正文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想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各民族必须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活动园设计的主题班会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懂得,各民族互相尊重,守望相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也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相关链接旨在让学生了解,国家为了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对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并开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仍有片面性。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相关的信息,能够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助于纠正其认识上的片面性。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懂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初步形成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
2.能力与方法:能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3.知识: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
1、多媒体课件、歌曲MV《爱我中华》、中国民族分布图。
2、多媒体课件、P317-319教材图文材料、道法活动册“辨析小能手”,课前收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能力与方法:能够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3.知识: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
课件、歌曲MV《爱我中华》、中国民族分布图、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故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歌曲导入,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播放视频《爱我中华》。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段歌曲视频《爱我中华》。
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揭示课题:《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学们听的都很仔细,歌曲中唱到: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大家园。(板书:中华民族一家亲)
活动二:探究分析,中华民族大家庭。
民族知识知多少: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个民族?
我国最大的、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民族呢?
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什么民族?
为什么把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呢?
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 91.5%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知识拓展: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和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发现与分享:
(1)你的班级、社区或者你认识的人当中,有少数民族的吗?
(2)你知不知道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哪些地区呢?
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请认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说说我国民族的分布有什么样的特点?
提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提问:在这样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情况之下,各民族之间会出现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数据分析(课本第55页活动园):阅读资料,从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发现:随着我过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板书:中华民族大家庭)
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
小小分享会:你还知道哪些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的措施?
活动三:故事提示,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1、阅读与理解:阅读课本第56页《茶马古道》,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中反映文化交融的事例是什么?
(2)尝试说一则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
2、说一说:各民族不仅是在生活上交往交流交融,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各民族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你知道哪些相关的事例呢?
3、故事屋:“彝海结盟”
4、小提示:正是由于有各民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团结互助,才有今天这个伟大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我过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5、相关链接:课本第130页。
6、小提示:在长期实践和不断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板书: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7、活动园:下面是一一些同学查找到的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事例吗?
活动四:总结延伸,共创中华文化。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过程当中,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努力建立和建设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我们各民族是一个共同体,谁也离不开谁。
【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
1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
1、中华民族大家庭
2、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意识。
2.能力与方法:能够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
3.知识: 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知道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
课件、少数民族及风俗图片、视频《天路》《那达慕大会》《酥油花灯节》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
看图片猜民族。
出示图片: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苗族,汉族,藏族。
出示图片: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饮食?
蒙古族,傣族,壮族。
出示图片: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民居?
藏族,蒙古族,汉族。
思考:你从上述猜一猜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不同民族之间还有什么不同吗?(板书: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
小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紫苏都有差别,表现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各方面。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走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了解大家庭中的各个民族。(板书课题: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活动二:守望相助,共同繁荣
交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可围绕下面问题进行介绍。
(1)节日的名称是什么?
(2)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
(3)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
老师可穿插补充视频:那达慕大会、酥油花灯节等。
小结: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情感、体现民族认同感的舞台,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瑰宝。
说一说:入乡随俗我能行
同学们,由于各地区文化的差异,我们经常能发现一些游客因不了解或不自觉,而做了许多不尊重当地人的行为:
视频:在摩梭人家里随意谈论走婚习俗,并将走婚过度解读。
图片:在古城里随意爬上民居的屋顶拍照。
文化习俗等的不同容易导致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呢?请你来说一说。(板书:如何与不同民族相处)
预设:(1)蒙古族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我可不能当着他们的面跨越或踢火,不能往火上摔东西、扔赃物。
预设(2)回民禁止以食物开玩笑,特别是不能用进食的东西做比喻,如形容辣椒、西红柿像血一样红等。
预设(3)彝族男性最忌他人触摸自己头上的蓄发,认为这是不可宽恕的行为。
小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忌讳。俗话说:“入乡随俗”。在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时,应尊重当地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任何人不能以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与民族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
看一看,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1)出示数据: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少数民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其他县域,通过2011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人均GDP为35083元,而少数民族自治县的人均GDP仅为11092元,全国百强县为54350元,约是少数民族自治县的五倍。由此可见自治县人均GDP与全国水平相差较多。从收入水平来看,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百强县农民人均收入为10560元,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50元,还不到百强县的三分之一。从总量发展差距来看,2007 年到2011年四年间,全国人均GDP由20169元增加到现在的54350元增加了34181 元,少数民族自治县的人均GDP由7806增加到11092元,仅增加了3286元,远低于全国的增长水平
从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对此,你认为国家应该怎么做?
预设1:国家应该给少数民族拨款支援。
预设2:国家应该找一下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小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努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国家要扶助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2)国家的措施:
(a)实施精准扶贫政策。
(b)援助少数民族大行动。
(c)开展兴边富民行动。
(板书:3、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4、播放视频《天路》
(1)你知道这条“神奇的天路”指的是什么吗?它“神奇”在哪里?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书本P135页“天路”颂歌。
(2)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
你知道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吗?
预设1:连通了西藏和内地的交通。
预设2:让藏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联系更密切了。
小结: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打破西藏长期封闭状态,为青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活动三:课堂总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团结互助,努力实现共同繁荣。
【课后作业】
完成道法活动册本课:辨析小能手。
【板书设计】
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1、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
2、如何与不同民族相处
3、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