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 我的家在这里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 我的家在这里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我在这里长大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能够对社区产生归属感,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生活。
2.体会邻里生活的人情温暖,具备邻里生活中应有的言行礼仪,学会处理邻里生活小摩擦。
3.了解自己的家乡,认识家乡自然状况与家乡人的贡献,实现对家乡的地理认同,树立家乡观,激发家乡情。
道德教育点:了解自己的家乡,认识家乡自然状况与家乡人的贡献,实现对家乡的地理认同,树立家乡观,激发家乡情,并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服务于社区。
法治教育点: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财产,做到垃圾分类。
单元学习活动一览
(
我在这里长大
)
(
6
我家的好邻居
邻家的小伙伴
邻里间的温暖
不给邻家添麻烦
) (
5
我的家在这里
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我能做点什么
) (
7
请到我的家乡来
我的家乡在哪里
我是家乡小导游
家乡的特产真不少
我的家乡人
)
第5课 我的家在这里
内容《道德与法治》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
【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体验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能做点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为社区尽责的意识。两个板块之间有先后的逻辑关系,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享自己在社区里的成长足迹,认识和体会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再引导他们关注社区存在的不足之处,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改进社区运行和发展中的不足,提升学生对社区的责任感。
社区生活是培养儿童公民意识的重要领域。关注和参与社区公共生活是儿童形成公民意识的重要实践。只有参与,才能体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因此,通过引导儿童认识社区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唤醒儿童的公民主体意识,通过引导行为参与实践,激活儿童的参与意识,点燃一个公民的责任意识。
二、学情分析
随着三年级儿童活动范围和视野的不断扩大,他们的生活已经逐步从家庭与学校扩展到社区,这是他们走出家庭和学校之后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圈,也是他们在家庭与学校之外的主要生活、游戏与学习场域。有目的地引导他们了解社区与自己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归属感。归属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情感,归属感的产生需要儿童对自己的成长环境有所感知。因此,从儿童对生活场域的感性描述入手,引导他们意识到“我”在社区中的玩伴、快乐生活、社区中的人为“我”服务等方面,建立起儿童与他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认识社区对于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形成“我”在社区中生活、“我”是社区一员的意识,让他们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中逐步对社区产生基本的归属感。
具有基本归属感的儿童愿意承担作为集体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并乐于参与集体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儿童为社区的完善和发展出谋划策,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可提升儿童对社区的认同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了解并维护社区的规则,承担起自己的社区责任,从而促进社区责任感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深入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2.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及分享的活动过程中,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主动与人交流。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加深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培养对社区的热爱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并且能简单介绍给大家。
教学难点:使每位同学都能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热爱自己的家。
【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居住地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等基本情况。
2.认识和体会居住地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对居住地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和体会居住地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对居住地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导入新课
小燕子说,这里有温暖的泥窝:
小白鹅说,这里有可爱的小河:
小山羊说,这里有青青的山坡:
小朋友说,这里到处都是有我成长的足迹。
小结: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家乡,因为家乡总能带给我们欢乐。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说说自己的家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家乡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能看出图片上是哪里吗 刚才的画面是不是让你想到了自己的家?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回忆一下,自己的家在哪里 家的周围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
教师指定学生描述自己的家。
师:同学们都讲得津津有味,说得很详细。从大家的描述中,我也感受到了大家都很爱自己的家。
师:我想再请大家想一想,在你生活的村子或小区里,除了家人,你最熟悉哪些人呢?他是做什么工作的 你为什么会对他们印象深刻呢
师:你知道自己的村子或小区的村志吗 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为什么叫那个名字吗
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安和谐的大家庭里,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有我们熟悉的人和事,我们在这里快乐地成长,留下了无数的欢声笑语。这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活动二:名称由来我知道
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们发现很多人居住在不同的小区,这些小区又分属不同的街道。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小区或是街道会叫这样的名字呢 有没有同学找到了名字的由来,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住在双贏花园,听说是开发商希望他的公司和我们住户能够双赢,开发商生意做得好,我们住户也能买到满意的房子,住得开心。
师:这个名字不错,表达了期昐美满幸福的意愿。
生:我家住的小区属于陵里社区。之所以叫陵里,是因为这里靠近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的创建者陈霸先的万安陵。最早是看守陵墓的守陵人居住在这里,所以叫陵里。
师:是的,同学们听了这么多故事、由来,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些街道、社区历史都挺悠久。
生2:我发现小区的名字都很美,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下课后,请收集到相关的资料的同学领取纸卡,把故事写在上面,供同学们传看。
活动三:我想说
师:我们一起来阅读故事《井深情更深》。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请大家思考:村里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人们为什么还喜欢到井边来呢
全班内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分析得也很对。即便家家户户都有了自来水,人们还是到井边来,是因为这里聚集着全村人的心,那清清的井水,流淌着村民之间亲切的情意。
【板书设计】
5 我的家在这里
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熟悉这里的人和事
井深情更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发现居住地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2.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居住地更美好。
【教学重难点】
能发现居住地有待改进的地方,根据自己能动手做和不能动手解决的问题,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假如在我们上海嘉定开展一个最美社区评选大赛,你被邀请当评委,你觉得要符合哪些条件才能够参选最美社区呢?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归纳。
3.以你的标准,你所在的社区能够榜上有名吗?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我能做点什么
1.请你找一找,你居住的地方还有哪些不够好的地方。
2.温馨提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我们的社区与最美社区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为了能够评选上最美社区,我们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建设美好社区。
3.社区建设能力大测试:你会怎么办?
小区垃圾没人管,我会找________________
水渠遭到破坏,我会向______________报告。
生活区道路被占,我会向____________反映。
小区绿地被占,我会找__________________ ……
4.我能做点什么: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请你尽可能多地找出是你的社区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想一想,你能做点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方法和建议。)
活动二:我是社区小主人
1.除了改进自己的社区以外,我们还能可以为社区增添光彩。我们一起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吧!
(1) 我们的社区组建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他们会为社区里的孤寡老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2) 我们的社区组织了一个免费成人兴趣班培训,为社区里的一些家庭主妇等人提供免费教学,让她们在空闲之余可以学学弹琴、跳舞等。教的人是社区里的居民,学的人也是社区里的居民,增进了大家的感情。
(3) 在叔叔阿姨的帮助下,开展了一个小老师辅导班,让年纪大的孩子给年纪小的孩子辅导作业。
2.打造美丽社区,你可以增添怎样的光彩呢?想一想,说一说,看看你有什么好主意。
活动三:社区改造大行动
1.请你从“我能做点什么”和“我是社区小主人”两个环节中想到的好点子中,选取你认为可行的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对社区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吧!
2.小结:不论你是生活在村子里,还是生活在城市的小区里,人们都需要和谐相处,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不断改善不完美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生活的家园才会更加美丽、舒适。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村子或者小区,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不仅喜欢自己生活的地方,还熟悉这里的人和事。学完这一课,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共同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为自己家园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板书设计】
5 我的家在这里
我能做点什么
我是社区小主人
社区改造大行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