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记叙文写作指导——心理描写》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练习、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记叙文写作指导——心理描写》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练习、反思)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记叙文写作指导——心理描写》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心理描写就是要写出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
2.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作文中的作用。
3.了解几种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作文中的作用和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2.难点:能熟练地运用一两种方法准确、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
文章是否能以情感人往往取决于人物形象是否鲜活,而感情产生于人的心里,因此着力刻画人物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何为心理描写?先看下列片断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是某学生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
思考: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二.什么是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描写能直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向读者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理描写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法和间接描写法。
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法、梦幻描绘法、心理分析法等。
间接描写包括环境衬托法、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法等。
三、心理描写的作用
内心独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要求:符合身份、表现性格、 结合环境、扣住主题
心理描写方法简介
(一)内心独白法
内心独白法就是让心灵说话,把人物心里所想的用语言形式描写出来,直接写“我”的想法感受打算等,实际上有些像自言自语。
标志:心理对话,有引号引住心理对话内容。
范例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简析 这是《最后一课》中一个失去了自己国土的儿童——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当他知道这是“最后一课”之后,内心悔恨万分,懂得了上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感到了它的珍贵。心理描写具体细腻,形象可感。
练习 我们再来看刚才的那个片断: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思考:怎样运用内心独白法把“紧张”表现出来呢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老天保佑!我再也不看电视,不打网游了。唉!都怪自己,老想着打游戏,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
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
(二)梦幻描绘法:
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范例1: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而在灯当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简析:这是《藤野先生》一文的结尾,鲁迅先生通过心理幻觉,描绘当时自己对先生思念和警仰之情。
范例2我读到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衣马褂的背影。唉!我不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选自《背影》)
练习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如果要对这段文字中“紧张”的内容添上幻觉描写,该怎样进行?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动弹不得,不能呼吸。我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三)心理分析法
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说中很常见。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如,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就运用了心理分析法。他用“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玛蒂尔德希望摆脱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
(四)环境衬托法
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
范例: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也许是渔火。(节选自《社戏》)
简析:这段文字,作者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笔,对一路环境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衬托出了“我”与小伙伴们去看戏途中那种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练习
试着给先前的例段加上环境描写: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五)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反映内心变化
人物个性鲜明的动作往往能传神地体现出人物的心理。“表情神态是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情,能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
练习
试着给先前的例段加上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慢慢地掀开试卷一角,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 可怜的“48”,我“唉”了一声面色苍白地便瘫在桌上
进行心理描写时应注意:
1.心理描写,应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等特征,写出其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2.心理描写,要努力表现出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描写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
3.心理描写,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可穿插其它角度,如联想、比喻、侧面描写等。
课后作业:任选一个题目作文,不少于400字。
1.《获奖》提示:写自己作文获奖时兴奋激动的心理。
2.《老师表扬我的时候》
3.《思念》
4.《害怕》
5.《羞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7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文章是否能以情感人往往取决于人物形象是否鲜活,而感情产生于人的心里,因此着力刻画人物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何为心理描写?
先看下列片断: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是某学生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定义: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潜意识等思想活动的描写,称作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内心独白法
梦幻描绘法
环境衬托法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心理分析法
心理描写的作用
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要求:
符合身份、
表现性格、 结合环境、
扣住主题
(一)内心独白法
内心独白法就是让心灵说话,把人物心里所想的用语言形式描写出来,直接写“我”的想法感受打算等,实际上有些像自言自语。标志:心理对话,有引号引住心理对话内容。
范例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简析
这是《最后一课》中一个失去了自己国土的儿童——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当他知道这是“最后一课”之后,内心悔恨万分,懂得了上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感到了它的珍贵。心理描写具体细腻,形象可感。
练习
我们再来看刚才的那个片断: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思考:怎样运用内心独白法把“紧张”表现出来呢
范文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老天保佑!我再也不看电视,不打网游了。唉!都怪自己,老想着打游戏,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
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
(二)梦幻描绘法
幻觉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或思想感情。人在特定的状态下,耳边或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如果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当时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
范例1: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简析:这是《藤野先生》一文的结尾,鲁迅先生通过心理幻觉,描绘当时自己对先生思念和警仰之情。
范例2
我读到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如果要对这段文字中“紧张”的内容添上幻觉描写,该怎样进行?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例文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动弹不得,不能呼吸。我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三)心理分析法
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说中很常见。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如,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就运用了心理分析式。他用“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玛蒂尔德希望摆脱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
(四)环境衬托法
不同的心情看相同的景物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椐自己的心情,随主观感受选择景物。把这些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范例: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也许是渔火。(节选自《社戏》)
简析:
这段文字,作者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笔,对一路环境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衬托出了“我”与小伙伴们去看戏途中那种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练习
试着给先前的例段加上环境描写: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例文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五)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反映内心变化
人物个性鲜明的动作往往能传神地体现出人物的心理。“表情神态是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情,能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
例文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慢慢地掀开试卷一角,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 可怜的“48”,我“唉”了一声面色苍白地便瘫在桌上。
学有所得——进行心理描写时应注意:
1.心理描写,应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等特征,写出其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2.心理描写,要努力表现出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描写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
3.心理描写,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可穿插其它角度,如联想、比喻、侧面描写等。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记叙文写作指导——心理描写》教学反思
为了突出作文的重要性,本学期我们科组对记叙文进行了针对性训练.本人负责心理描写方面的片断教学.下面我对这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反响回应都比较及时到位,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按照要求把心理描写练习到位.少数学生也写地比较精彩.但是出现的问题也很多.
首先,目标定位不够精细。我预设的目标是:1.懂得心理描写就是要写出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2.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作文中的作用。3.了解几种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设计练习环节还不够细致.感觉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分步练习,以达到更好的训练习学生心理描写能力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不够多样化,一讲一练,学生虽能掌握基本技法,但上课的整个过程还不够精彩,存在注重知识而轻技能的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记叙文写作指导——心理描写》练习
心理描写方法简介
(一)内心独白法
内心独白法就是让心灵说话,把人物心里所想的用语言形式描写出来,直接写“我”的想法感受打算等,实际上有些像自言自语。
标志:心理对话,有引号引住心理对话内容。
范例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简析 这是《最后一课》中一个失去了自己国土的儿童——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当他知道这是“最后一课”之后,内心悔恨万分,懂得了上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感到了它的珍贵。心理描写具体细腻,形象可感。
练习 我们再来看刚才的那个片断: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思考:怎样运用内心独白法把“紧张”表现出来呢
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
(二)梦幻描绘法:
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范例1: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而在灯当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简析:这是《藤野先生》一文的结尾,鲁迅先生通过心理幻觉,描绘当时自己对先生思念和警仰之情。
范例2我读到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衣马褂的背影。唉!我不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选自《背影》)
练习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如果要对这段文字中“紧张”的内容添上幻觉描写,该怎样进行?
(三)心理分析法
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说中很常见。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如,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就运用了心理分析法。他用“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玛蒂尔德希望摆脱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
(四)环境衬托法
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
范例: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也许是渔火。(节选自《社戏》)
简析:这段文字,作者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笔,对一路环境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衬托出了“我”与小伙伴们去看戏途中那种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练习
试着给先前的例段加上环境描写: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五)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反映内心变化
人物个性鲜明的动作往往能传神地体现出人物的心理。“表情神态是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情,能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
练习
试着给先前的例段加上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进行心理描写时应注意:
1.心理描写,应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等特征,写出其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2.心理描写,要努力表现出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描写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
3.心理描写,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可穿插其它角度,如联想、比喻、侧面描写等。
课后作业:任选一个题目作文,不少于400字。
1.《获奖》提示:写自己作文获奖时兴奋激动的心理。2.
2.《老师表扬我的时候》
3.《思念》
4.《害怕》
5.《羞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