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家的意味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家的意味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1、通过情境分析和交流分享,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
2、通过阅读、感悟故事,体会家的作用,感受家的温暖
3、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展示,体会中国家庭独特的文化内涵.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
4.通过观看视频、交流分享,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
学习目标
目录
解读家庭
感悟亲情
传承家庭文化
尽孝在当下

解读家庭
活动一:家是什么?
思考:1、你认为什么是家?
2、你认为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婚姻关系
血缘关系
收养关系

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是一片蓝天;
家是一把遮风避雨的伞;
家是一个让我们身心放松的安乐窝;

感悟亲情
活动二:家的作用
那不是我的家,是我的房子
我又有家了
思考:
1、醉汉说房子不是家,你赞同吗?
2、女儿给他带来了什么?
女儿给了他亲情和希望,让他努力奋斗,重新生活。这就是亲人和亲情的力量!
思考:家一定要有大房子吗?一定要有名牌汽车吗?一定要有豪华的装饰吗?
有固然好,但对于我们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来说,没有这些,一样可以获得幸福的生活,甚至比醉汉那样只有房子没有亲人的人幸福得多。只要我们有亲人、有亲情。
同学们,家对你来说,有怎样的意义呢?
家庭的作用是什么?
家是我们的身心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博,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总结归纳

传承家庭文化
1、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2、冰天雪地的季节,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从广州到贵州,虽然辛苦艰险,但是人们脸上依旧挂着笑容,你感受到了什么
活动三:传承家庭文化
独无二的返乡景象里,流淌的是中国味的浓浓亲情。对家的思恋、家中亲人的渴盼、对家中父母的孝心,让游子不远万里归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思考:这些家规、家训中包含了哪些积极的因素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
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
教、须敬听。 《弟子规》
※奋发图强,要爱国如爱家。
《梁启超家训》
为什么每个家庭都要求孝亲敬长呢?
同学们,你的家庭(家族)有哪些家规、家训呢?
在我们展示的家规、家训中大多数都要求孝敬长辈,这难道是巧合吗?
请阅读课本P74寻找答案
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相关链接: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
总结归纳

尽孝在当下
思考:1、这个公益广告给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
2、你准备如何孝亲敬长?
1.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父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2.尊敬父母;倾听父母长辈心声;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有人说,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这真情就是家人之间的情感: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冲突…我们逐渐长大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更多的空间,渴望更广阔的世界。当羽翼渐渐丰满之时,我们更应该牢记,亲情是我们永远的依恋。让我们带着爱和希望,和家人共筑美德之家!
教师寄语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 家的意味 教案
章节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 学时 1学时
课标要求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交往与沟通“部分,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家的意味》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介绍家的含义、家庭功能以及家的特点;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介绍中国家庭文化中家的丰富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两个目题之间是逐层递进、遵循了“是什么一 为什么一怎样做"的逻辑顺序。
教学重点 感悟家庭的重要性,体会中国家庭的独特文化内涵,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 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受其成长环境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大,有可能存在偏颇。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再加上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过多地享受了来自家庭的关爱。所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和帮助学生体会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亲情之爱,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家庭观。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分析和交流分享,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2、通过阅读、感悟故事,体会家的作用,感受家的温暖3、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展示,体会中国家庭独特的文化内涵.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4.通过观看视频、交流分享,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通览全文,熟悉本课内容2、搜集历史上有名的家规、家训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问题生成与解决策略
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环节一:解读家庭环节二:
感悟亲情 环节二:
感悟亲情环节三:传承家庭文化环节三:传承家庭文化环节四:尽孝在当下 播放歌曲《我要有个家》(课间)提问:请同学们为这首歌起个名字师:人人都想有个家,家对于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家的意味”活动一:家是什么提问:1、你认为什么是家?2、你认为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师:请一位同学对刚才的回答做个总结。师:他的回答中提到了三种关系,我们来具体了解。(课件呈现:三种关系组成的家庭图片)我们大多数家庭是由什么关系组建的 师:生活中还有一种由婚姻关系组成的家庭,那就是再婚家庭。再婚家庭的出现是社会正常现象。再婚家庭中,继子女和继父母只要用心待对方,一样可以获得幸福的生活,由收养关系组成的家庭也是如此。承转:无论是哪种关系组成的家庭,对于家中的每个人而言,家庭都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体味家庭的作用。活动二:家的作用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3的两则图片及文字,思考:1、醉汉说房子不是家,你赞同吗?2、女儿给他带来了什么?师:女儿给了他亲情和希望,让他努力奋斗,重新生活。这就是亲人和亲情的力量!提问:家一定要有大房子吗?一定要有名牌汽车吗?一定要有豪华的装饰吗?师:有固然好,但对于我们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来说,没有这些,一样可以获得幸福的生活,甚至比醉汉那样只有房子没有亲人的人幸福得多。只要我们有亲人、有亲情。弄懂了这些,这们就能理解,(课件呈现《我想有个家》部分歌词)潘美辰用歌声表达的对家的强烈渴望,也不过是想要在受到惊吓、受到伤害、害怕、孤单的时候有人陪伴,有所依靠。同学们,家对你来说,有怎样的意义呢?总结:家是我们身心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活动三:传承家庭文化播放视频《央视春运公益广告——摩托车返乡大军》1、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2、冰天雪地的季节,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从广州到贵州,虽然辛苦艰险,但是人们脸上依旧挂着笑容,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独无二的返乡景象里,流淌的是中国味的浓浓亲情。对家的思恋、家中亲人的渴盼、对家中父母的孝心,让游子不远万里归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承转:同学们说的这些,大概就是家的意味吧,除了这些,中国人还非常注重家规家训。请同学们介绍课前你搜集到的家规、家训(家规家训展示)分析家规家训,思考:这些家规、家训中包含了哪些积极的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这些家规家训中的积极因素应该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承转:这是古代名人的家规、家训,家规、家训不是高深莫测的,它就是做人做事的质朴的道理和基本的要求。那么,为什么每个家庭都要求孝亲敬长呢?同学们,你的家庭(家族)有哪些家规、家训呢?(生展示)师承转:在我们展示的家规、家训中大多数都要求孝敬长辈,这难道是巧合吗?请阅读课本P74寻找答案师引导学生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小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播放视频:央视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思考:1、这个公益广告给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2、你准备如何孝亲敬长?师引导:尽孝在当下,孝敬父母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学生聆听并回答生:家思考感悟本课主题(预设)生: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一一群人,家是吃饭的地方。生2: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生: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学生自由畅谈对家庭作用的理解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归纳家庭的作用,不足之处,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学生用心聆听,感悟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时的家规、家训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一一注重礼仪诸葛亮《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正直做人、为国效力《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提倡节俭寻找这些家训中蕴含的积极因素自由畅谈自已家的家规、家训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合作归纳孝亲敬长的原因,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生观看视频、分析思考、小组内交流感受,并在班内展示自已的做法 歌曲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既自然点题,又能使学生在潘美辰对家的强烈渴望与吟唱中初步感受到家的意味,渲染了课堂气氛利用几张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家庭的组成类别,初步知晓家的内涵; 指出再婚家庭是社会的正常现象,一样可以拥有幸福生活,既是对社会现实的回应与尊重,更是对班级中部分再婚家庭学生的情感关切和心理支持,是教育的人文与伦理体现。设计这两个问题,意在使学生思考、明辨,更好地理解家的内涵,懂得亲人的重要、亲情的可贵。旨在帮助学生澄清认识上的误区,知道物质丰富并不等于家庭幸福认识家风在培育家庭美德中的重要作用说说自已家的家规家训,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认可,在行动上传承家规、家训通过了解法律规定,明确孝亲敬长是我们的法定义务,必须履行。引导学生主动孝亲敬长,尽孝在当下
课堂小结 有人说,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这真情就是家人之间的情感: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冲突…我们逐渐长大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更多的空间,渴望更广阔的世界。当羽翼渐渐丰满之时,我们更应该牢记,亲情是我们永远的依恋。让我们带着爱和希望,和家人共筑美德之家!
板书设计
1、家庭的含义
2、家的意义
生命的居所
家的意味
1、传承家庭文化
2、尽孝在当下
中国人的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