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Not against the law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节 法不可违1.知道法律的内容及特征;2.掌握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含义;3.了解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和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学习目标1. 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分类;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2. 理解法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能正确辨别三种违法行为。提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3.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重题点问1.为什么法不可违?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导学预习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46-48,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难点:行政违法行为及误区、民法的规范范围。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法治中国,正在路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法律?01违法无小事初识法律请概括法律的作用。说说三部法律中的规定说明什么?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1.为什么法不可违?(法律的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指引)(评价)(强制)下列行为是否违法?“不抓你对不起全国人民,对不起所有牺牲的烈士”依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规定,警方以寻衅滋事罪对张某处行政拘留15日,并处罚款100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二十条规定:“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和商业广告,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等不适宜的情形。”并没有规定不能用作微信头像。早在2015年9月3日,陕西省西安市司法局官方微博“@法治西安”曾科普过:“只要不是带有恶意,用国旗做头像并不违法。”探究与分享李某与王某以前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但近年因债务纠纷,双方反目,并对簿公堂。目前法院正在以民事纠纷审理之中。李某等不及法院判决,私自于11月5日16时许、11月9日14时许、17日16时许,连续三次用油漆在王某家的大门上和墙上刷上“欠钱不还”等字样,门两侧墙上也被刷字,严重影响了王某的正常生活。李某第三次在王某家喷漆写字时,被王某当场发现并报警。民警经深入调查,在掌握确凿证据之后,告知李某,他已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这时李某才如梦方醒,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李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违法行为的原因: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法律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违法行为的含义 P48出现违法行为的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特点:有一定社会危害性违反了某项法律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民事违法行为3.违法行为的种类镜头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行政违法行为镜头二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刑事违法行为镜头三3、违法行为的分类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1李某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2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4小明的爸爸开车闯红灯。5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小试牛刀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辩一辩: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违法就是犯罪,这种说法对吗?违法犯罪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犯罪)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根据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的严重程度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归纳:※3、违法行为的分类?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刑事法律(轻微、小)(犯罪)(严重、大)民事责任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罚处罚相关链接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防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p48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对象是违法失职的公职人员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p54相关链接不同点 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和共同点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法律责任 实例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共同点 民事法律规范:如物权法,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著作仅法,商标法等相对轻微(一般违法)民事责任: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欠债不还;捡到他人物品据为己有;泄露他人隐私;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相对轻微(一般违法)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和开除;行政处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扰乱社会治安、谎报险情、破坏公共设施、殴打他人、闯红灯、偷税漏税欠税等最严重(严重违法或犯罪)刑罚处罚: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故意杀人、抢劫、放火、绑架、贩毒、泄露国家秘密、贪污受贿等行政法律规范:如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税法典等刑事法律规范:如刑法,刑事诉讼法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总结: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三类违法行为相同点:①都属于违法行为;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学以致用,看哪个同学回答的最快、最准确。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省委副书记刘某为赶时间闯红灯,被警告乙因逆向骑车被交警罚款50元。李某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01020304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0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无知青年: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两名青年男子身着仿二战期间日本军装在黎塘镇街道、车站等公共场所“作秀”。引起观众的愤怒,造成恶劣影响。新闻速览新闻中的行为都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有何特点?(1)以上的违法行为是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2)你身边还有哪些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探究与分享P49※行政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①①都是违反治安管理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相关链接P49探究与分享合同违约,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思考:下面的行为违法吗?为什么?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网站使用。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给他人的人格尊严造成侵害。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思考: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属于哪种违法行为?购置财产01签订合同02劳动就业03经营创业04结婚05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民事权利物权继承权债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人身权财产权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通常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赔偿损失、赔礼道歉、返还财产指平等的社会成员在民事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侵权行为违约行为人身权财产权民事违法行为从事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原则2、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P49~P50行政违法行为: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3探究四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给他人起侮辱性外号售卖个人信息侵犯消费者权益思考:上述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如何做到遵章守法避免此类行为发生?提示:民事违法行为。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依法从事民法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1.下列行为中,对社会危害较小,因而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①民事违法行为 ② 刑事违法行为③ 行政违法行为 ④ 违反法律的行为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③ D ① ④B课堂小测课堂练习2.小刚和几位同学讨论起了青少年要做遵章守法的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 )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任何违法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④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课堂小测课堂练习B课堂小测课堂练习3.“厌学、逃学、辍学、流失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这是多数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为轨迹。这警示我们( )①要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②要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③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④要重视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A.①② B.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思考:1.视频中男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2.他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以及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 法不可违.pptx 乘客拒绝.mp4 劳荣枝案一审宣判现场:三罪并罚判死刑.mp4 我们一起来学法.mp4 超市播放背景音乐 违法.mp4 高速.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