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梁实秋初识任公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这些精彩生动的细节表现了梁任公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请同学们用作旁批的方法加以分析。示例第2段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批注:写出一个办事认真、有着极好的学问和书法修养的学者形象,让人更加期待他的演讲。认真严谨极好的书法修养博闻强记、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谦逊自信自由洒脱、幽默风趣开朗直爽、豪放不羁学者风度初识任公自主阅读 大胆质疑再识任公梁启超梁实秋箜篌引杜甫诗桃花扇自主阅读 大胆质疑饮冰梁启超 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梁氏的两个号均取自《庄子》,一为任公子垂钓,一为“肠内热将饮冰”),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清华四导师”之一 。1898年,参加“戊戌政变”1915年底,策划云南起义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9年病逝。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他1903年出生于北京,1923年自清华毕业,即赴美留学;1948年去台湾,直至1987年病逝于台湾。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箜篌引 乐府诗》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古今注》: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桃 花 扇》《桃花扇》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明朝一代兴亡的历史剧。侯李两人相识于南明灭亡前夕,爱情当中纠葛着政治。在这红尘之中,他们几经沉浮,几经波折。国已破灭,无以为家。他们最终撕碎了见证他们爱情的信物-桃花扇,分别出家。孔尚任借这样的离合,抒发了兴亡之感。“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饮冰”一词源于《庄子 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原意就是比喻自己内心之忧虑。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临危受命,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梁启超内心之焦灼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方能得解。所以,他正是借“饮冰”一词,来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焦灼。热爱中国古代文学,醉心于国学关心国家命运,关心民族命运内热心肠再识任公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深圳北师大南山附中 闫敬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借助文中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的方式,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带领学生体味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选取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特点和文章主题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文章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梁任公先生的真性情,理解一个性情中人对国家、对社会、对青年的真诚期待。【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中精彩生动的细节描写,概括梁任公独特的性格、气质和修养。【教学难点】结合梁任公的经历,深刻理解三首古诗,理解梁任公的真性情以及对国家、对民族、对青年的赤子情怀。【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旁批、质疑、讨论【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品读大家2、 初识任公1、 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这些精彩生动的细节表现了梁任公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请同学们用作旁批的方法加以分析。(1) 教师示例(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做旁批的方法,分别研读细节描写比较集中的第3段、第4段、第7段、第8段,总结梁任公先生的性格特点。总结:梁任公的学者风度:博闻强记、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谦逊自信自由洒脱、幽默风趣开朗直爽、豪放不羁2、 引导学生理解梁实秋选取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大家品读大家板书设计:3、 再识任公1、 让学生自主阅读,大胆质疑。2、 引导学生着重解读演讲过程中所涉及的《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诗歌(或引文),结合梁任公的个人经历,理解梁任公先生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关注。(1) 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古今注》: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联系梁启超在救国道路上知其不可而为之、迎难而上的执着精神(2) 桃花扇《桃花扇》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明朝一代兴亡的历史剧。侯李两人相识于南明灭亡前夕,爱情当中纠葛着政治。在这红尘之中,他们几经沉浮,几经波折。国已破灭,无以为家。他们最终撕碎了见证他们爱情的信物-桃花扇,分别出家。孔尚任借这样的离合,抒发了兴亡之感。“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理解梁启超在光绪年间因感慨国运兴衰而禁不住在演讲中“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漫卷诗书喜欲狂——一个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爱国诗人,只有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才能“喜欲狂”。“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希望民族振兴!总结:理解梁任公的“热心肠”—— 热爱中国古代文学,醉心于国学 关心国家命运,关心民族命运3、 联系《中国少年说》和梁启超晚年学术救国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梁任公对青年的良苦用心。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4、 结束语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自己整个的身心、全部的生命,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感染着每一个青年学生。梁启超对当时的青年学生有着殷切的期望,对今天的我们,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迪。带着这份厚望和嘱托,希望我们在座的青年学生们,能走得更高,走得更远。品读大家梁实秋梁任公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视频课堂实录(人教版·闫老师).rmvb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详细教案.doc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