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点33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年真题+一年模拟)一、单选题(30小题)1.(2021·辽宁高考真题)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几何、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A.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 B.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C.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2.(2021·山东高考真题)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3.(2021·广东高考真题)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A.理性主义的产生 B.人文主义的兴起C.宗教改革的开始 D.浪漫主义的发展4.(2021·广东惠州·高三)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音乐,如奥尔加农和基督教音乐,几乎都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15世纪后,在自己作品上署名的现象非常普遍,涌现了大量流芳百世的作曲家。这反映了当时社会A.自我意识的觉醒 B.文学艺术的繁荣 C.追名逐利的风气 D.宗教信仰的弱化5.(2021·福建泉州·高三)意大利思想家波查:布拉丘利尼(1380-1452)关注大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尖锐地抨击教会的道德准则和僧侣阶层习俗的败坏,斥责寻贵族的寄生生活,肯定了劳动的价值。这一思想A.动摇了天主教神权统治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C.萌发了人文主义的理论 D.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风貌6.(2021·全国高三单元测试)读如图,据此推断A.教皇与大众矛盾迅速激化 B.文艺复兴冲击了神权统治C.人文精神弱化了宗教信仰 D.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权力7.(2021·江苏淮安·高三)16世纪以前,欧洲天主教徒的洗礼通常只有教士才能实行。但16世纪以后,在德意志的一些地方洗礼则常常由一个俗人来进行。这一变化A.表明路德派简化了宗教仪式 B.导致人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C.说明教会的权威被彻底打破 D.彰显了因信称义的宗教理念8.(2021·湖南长郡中学高三)1511年,伊拉斯谟出版《愚人颂》,成为欧洲各国的畅销书。“愚人”是中世纪寓意文学中的一个人格化、形象化的概念,作者借“愚人”之口嘲笑当时的僧侣、神学家、君主和贵族。《愚人颂》的问世A.重塑了古希腊文化的理想和精神 B.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C.引发了一场反对封建秩序的革命 D.为德国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9.(2021·江苏泰州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如表为文艺复兴时期部分代表人物及作品。这一材料可用来研究文艺复兴作者 作品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米开朗琪罗 《亚当的创造》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花园中的圣母》 《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A.挑战教皇权威 B.文学风格演变C.所属阶级性质 D.如何对待传统10.(2021·江苏南京·高三)布克哈特指出:“在这-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张到他的无限大之中- --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这反映了文艺复兴( )A.揭露基督教的堕落和腐朽 B.从基督教精神中汲取养分C.是基督教不断嬗变的产物 D.崇尚人性反对宗教信仰11.(2021·湖北武汉市·高三开学考试)新教主张“将圣经翻译成各地的语言,可以用多种语言来解释教义”、“人可以凭借信仰与神沟通,不必通过教会与神职人员,教会只是教徒的团体,神职人员只是承担教会工作的教徒。”其实,这是对神职人员道德腐化的一种尖锐回应。这一“回应”A.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B.弱化民众对上帝的信仰C.开始关注人生活的世界 D.动摇封建专制理论基础12.(2021·辽宁抚顺·高三)西欧中世纪,教堂的钟声是唯一的计时方式,用以提示晨昏祈祷。13、14世纪“随着城市运动的成功和由商人和企业主构成的市民阶层的成长”,工作日被划分为上午和下午。伴随机械时间的问世与推广,15、16世纪合理的使用时间已成为世人的自觉意识和社会责任。以上材料反映了A.科技发展开启了观念变化 B.新教逐渐成为西欧的主流C.人们的宗教观念日益淡化 D.观念的变革符合时代诉求13.(2021·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文主义历史学家萨贝利科(1436—1506)著《恩奈阿德》,记述了从古代到16世纪的历史。该书开始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这表明A.文艺复兴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B.近代科学革命解放了史学家的思想C.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著述开始出现D.环球航行拓展了人文主义者的视野14.(2021·项城市正泰博文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16世纪初,米开朗琪罗两次受教皇强迫为其设计陵墓。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颇多。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下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之一-《被缚的奴隶》。这反映了A.宗教压迫激发个性解放诉求 B.宗教改革促进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C.教会资助推动人文主义发展 D.奴隶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沉重灾难15.(2021·全国高三开学考试)马丁·路德认为,用音乐敬拜上帝也是礼拜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能够带给所有人快乐。为此,他花费了很多时间来制作音乐。1526年后,音乐已成为路德教派扩大影响的重要秘诀之一。马丁·路德的主张和做法A.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B.推翻了罗马教会的神权统治C.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16.(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524年,马丁·路德在《为基督教学校致德国市长和市政官员书》中提出如下建议:1 学校应该建立在每一个地区,为了基督教教义,男孩和女孩必须接受教育,以便成为尽责的市民2 男教师和女教师必须选择尊敬上帝和国家,以便自己完全合格3 课程设置应该多种多样,如语言、历史、音乐、数学,再加上诗歌而非经院哲学A.宣传因信称义提升市民素养 B.鼓吹理性主义打击封建教会C.倡导教育改革助推思想解放 D.丰富教育内容提倡男女平等17.(2021·北京昌平·高三)以下材料是两位史学家对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评价,由此可以推断宗教改革A.使人文主义思想获得更广泛传播 B.结束了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盘剥C.彻底改变了德意志人的宗教信仰 D.极大地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进程18.(2021·辽宁抚顺·高三)15世纪,意大利学者阿尔伯蒂提出:美与丑不同于善与恶。他主张把“自然”作为衡量美重要标准,要求艺术家深入自然,研究自然规律,掌握透视法、解剖学,具有体积感等造型手法。这一理念A.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美术理念 B.表明其绘画摆脱了宗教束缚C.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 D.反映出宗教制约了艺术发展19.(2021·山西阳泉·高三)和以往的史学著作不同,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撰写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这反映了A.史学观念受到时代的影响 B.教会的神权统治已经瓦解C.人们的宗教观念逐渐淡漠 D.科学理性精神已成为主流20.(2021·陕西高三)如图为16世纪德国画家丢勒创作的《圣希罗尼穆斯·霍尔茨舒尔像》。画中人物的每一部分都画得十分细致:炯炯有神的双眼,棕色毛皮大衣,头上闪光的金发。该作品A.展现出浓郁的人文气息 B.体现了市民阶层的诉求C.具有现代主义艺术特点 D.冲击了宗教神学的枷锁21.(2021·山东日照·)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 D.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法国揭开序幕22.(2021·江苏南京·高三)美国人安东尼·M·阿里奥托编写的《西方科学史》一书,其第三部分目录如下。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肯定了近代科学革命对思想解放的积极引领B.忽视了思想解放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反作用力C.认识到了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内在的交互性D.全面解释了人类文明发展多层面之间的关系23.(2021·辽宁沈阳二中高三)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但丁曾担任佛罗伦萨执政官,因为政治斗争被驱逐。当政者提出,如果但丁缴纳罚金并认罪,就可以回到佛罗伦萨。但丁拒绝了:“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么?难道我不再佛罗伦萨和人们面前屈身辱节,我便不能思索宝贵的真理吗?”材料反映出的时代趋势是A.世俗王权在与教权的斗争中取得了优势 B.关注人的尊严、价值、个性和理性思考C.文艺复兴推动了意大利商品经济的兴起 D.商品经济的发展降低了人口流动的阻力24.(2021·山西)1580-1640年,伦敦剧院上演了逾2000种不同的剧目,主要类型是浪漫剧和情景剧。这一时期,超过300名剧作家创作出足够多的作品,能使100家剧团持续在伦敦表演或者在外地城市巡演。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A.宗教改革运动不断深入发展 B.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近代文化艺术流派基本形成 D.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机已成熟25.(2021·湖北武汉市·汉阳一中高三)据《君士坦丁惠赐书》记载,4世纪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把西欧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赐赠给了教皇。学者瓦拉(1406—1457)对此产生怀疑,仔细考证《君士坦丁惠赐书》后,以圣经和历史文献为依据,证明此“神圣文本”是教会伪造的。瓦拉的研究A.反映了新教教义的政治影响 B.否定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C.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观念 D.显示了人类理性的主体意义26.(2021·河北邯郸·高三)下表描述了欧洲活字印刷术使用与进步的进程,这一进程时间 欧洲活字印刷术的使用与进步1450年 德意志的美因兹人约翰·古腾堡开始用活字版印刷书籍1465年 德意志人瑞因海姆和帕纳兹在意大利创办一家活字版印刷厂1470年 三个德意志人在法国的索尔本建成一个活字版印刷厂1477年 活字版印刷术传到伦敦1499年 活字版印刷术传到马德里A.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B.扩大了宗教改革的影响C.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D.引发了科学革命的兴起27.(2021·广东实验中学高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所著的《君主论》强调君主必须同人民保持较好的关系,通权达变,要真正了解国情。这些思想表明A.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B.文艺复兴民族主义成为主流C.民族国家最终形成 D.世俗统治要求摆脱宗教束缚28.(2021·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三开学考试)16世纪,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详细描述了巨人高康大受教育的过程及他对儿子庞大固埃的教育理念。高康大在包诺克拉特的教育下经过不懈的努力掌握许多理论和实践知识,最终成为一个道德、知识、身体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念A.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C.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D.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思想内涵29.(2021·安徽高三)1448年,德国金匠古登堡在中国印刷术基础上发明了印刷机并建立西方第一个印刷所,此后,西欧国家纷纷建立印刷厂,到1500年,西欧已印刷出版了约4万版次600万册书籍,比罗马帝国衰亡后西欧出版书籍的总量还多。当时印刷书籍的大量出版A.直接开启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B.有利于打破天主教会对文化的垄断C.推动欧洲启蒙运动进入了高潮时期D.加快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0.(2021·河北高三)1338年的佛罗伦萨,约有8000-10000名儿童在私立学校学习意大利语,1000-1200个学生在专门学校里学习商业应用数学,约500人在大学预科学习文法、修辞和逻辑。由此可见,当时的佛罗伦萨A.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B.古希腊罗马文化盛行C.理性主义受到推崇 D.世俗教育有一定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材料分析题31.(2021·全国高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两代的文化,一方面是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是以李贽为首的反理学思潮。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出现了带有一定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潮。如被称作“异端之尤”的李贽,他对封建独断论的怀疑和否定是空前的;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唐甄、颜元等人,从不同侧面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宗文化宋明理学展开了论战,有的批判锋芒更直指封建专制的统治。他们抨击宋明理学中的禁欲主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等新的命题。顾、黄、王等人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相对立。然而,在明清两代,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仍然是理学,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摘编自刁国庆《试论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的递变》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历时近三百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它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领域,从但丁、彼得拉克到薄伽丘到达·芬奇、拉裴尔、米开朗基罗;在自然科学上,有哥白尼、布鲁诺;在哲学上,有瓦拉、皮科;在政治理论上,有杰出的马基雅维理等;在宗教领域,有极富个性的人文主义者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上述巨匠们以艰苦卓绝的精神,推进着历史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自由、政治自由的伟大进程。资产阶级文化,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终于战胜了封建的、宗教的精神暴政,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摘编自刘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潮的表现,并简析“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文艺复兴对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思想启蒙和社会转型对你的启示。三、论述题32.(2021·河南高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化经历了一次由盛转衰戏剧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与个人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见下表)。——摘编自王彩云《个人主义与意大利文化的兴衰》根据材料,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化兴衰与个人主义的关系任选一个或数个论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D【详解】15世纪西方思想界有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的学校教授各种知识,可知思想解放运动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故选D项;材料与近代化的教育制度无关,排除A项;科技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排除B项;这所学校涉及教会法规,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C项。排除ABC项,故选D项。2.A【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中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宗教改革中主张因信称义,都是对人的重新审视,冲破了传统的束缚,故选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思想解放运动,没有能够提升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排除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会,而非神学,排除C;文艺复兴中没有沉重打击罗马教会的统治,排除D。3.B【详解】根据“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及时间信息可得出,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艺术家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体现了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A项是17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排除A;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排除C;浪漫主义是受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而出现的,排除D。4.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从材料可知,欧洲中世纪晚期至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作品署名发生了变化,由此可见,人文主义思想从湮没逐渐复苏,A项正确;文艺复兴确实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但不能从材料中得出这个结论,B项排除;署名不代表追名逐利,C项排除;宗教信仰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启蒙运动开展而逐渐弱化的,不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征,D项排除;故本题选A。5.D【详解】根据“关注大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尖锐地抨击教会的道德准则和僧侣阶层习俗的败坏,斥责寻贵族的寄生生活,肯定了劳动的价值”可以看出这一思想家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体现了人文主义,这符合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社会转型的要求,D项正确;动摇的主法太夸张,排除A项;B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B项;萌发是在古希腊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6.D【详解】从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宗教改革的开展,国王的经济实力增强,教会的经济实力下降,地方士绅的经济实力增强,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权力,打击了教会的权力,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大众,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是文艺复兴的影响,排除B;人文主义并不会弱化信仰,排除C。7.A【详解】从材料中的洗礼由俗人来进行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变化体现出路德派简化宗教仪式的主张,故答案为A项;人们仍然信仰宗教,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B项;C项中的“彻底”说法绝对,宗教改革只是让人们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排除;因信称义强调对上帝的虔诚信仰,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8.B【详解】伊拉斯谟出版的《愚人颂》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作,作者借“愚人”之口嘲笑当时的僧侣、神学家、君主和贵族,这冲击了教会的神权统治,推动了思想解放,从而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故B正确;文艺复兴借助了古希腊文化,“重塑”说法错误,故A错误;启蒙运动引发了一场反对封建秩序的革命,故C错误;马丁路德为德国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故D错误。9.D【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文艺复兴时期部分代表人物及作品主要体现的是“传说中的人物及宗教中的圣母形象”,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强调人性和人的价值,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神学世界观,D正确;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权威,A错误;材料中的人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而不是文学风格的演变,B错误;据材料中的人物及作品无法断定其阶级属性,C错误。10.B【详解】根据“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可知文艺复兴的思想家借助基督教的内容宣扬自己的思想,并且推动对上帝的信仰,说明是从基督教精神中汲取养分,而非揭露基督教的堕落和腐朽,故选B,排除A;文艺复兴不是基督教嬗变的产物,也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CD。11.A【详解】用不同语言翻译圣经,淡化教会在信徒和上帝之间的作用,这都有助于打破罗马教会的权威,A正确;新教的主张并不会弱化民众对上帝的信仰,排除B;C错在“开始”,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12.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的教堂钟声是唯一的计时方式;13、14世纪,随着机械时间的问世与推广,工作日被划分为上午和下午;而到了15、16世纪,合理的使用时间已成为世人的自觉意识和社会责任。由此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革符合时代的诉求,所以D正确;材料反映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时间观念也发生变化,“科技发展开启了观念变化”不符合材料内容,所以A错误;材料内容与新教无关,所以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观念的变革符合时代诉求,而不是“宗教观念日益淡化”,所以C错误。13.C【详解】根据材料“该书开始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可知强调世界历史是个世俗的演变过程,这表明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著述开始出现,C项正确;A项夸大了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对解放思想起到推动作用,但不是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著述开始出现,与科技革命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环球航行的信息,且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史实之一,与材料不符,排除D。14.A【详解】材料主旨是米开朗琪罗借雕塑《被缚的奴隶》表达自己对教会压迫不满的人性诉求,故选A项;B项中“宗教改革”以及其与民族主义思想发展的关系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中的“教会资助”及其与人文主义发展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出现的奴隶中不能断定是黑奴贸易的奴隶,对非洲的影响也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点睛】15.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26年前后即宗教改革运动中,马丁·路德重视音乐的作用,通过制作音乐扩大路德教派的影响,说明其从人和人性出发,将宗教活动和人的发展、体验结合起来,其言行阐释了人文主义,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A项正确;推翻了罗马教会的神权统治与音乐扩大了路德教派的影响不符,B项错误;浪漫主义音乐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C项错误;推动资产阶级革命高涨与“音乐能够带给所有人快乐”“(马丁·路德)努力下,音乐已成为路德教派扩大影响的重要秘诀之一”等内容不符,D项错误。16.C【详解】材料“男孩和女孩必须接受教育,以便成为尽责的市”“课程设置应该多种多样”体现的是欧洲宗教改革助推教育事业发展,有利于思想解放,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通过教育改革提升市民素养,A排除;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与材料无关,B排除;D属于材料的一部分,以偏概全,排除。故选C。17.A【详解】根据“是普通人自下而上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运动”“德国最重要的群众革命运动,是普通人的大革命”,可知两位史学家都认为宗教改革一场群众广泛参与的反封建运动,推动人文主义进一步广泛传播,故选A;B项无法从材料信息推断出来,排除;C项“彻底改变了”不符合史实,排除;两位史学家都认为宗教改革一场群众广泛参与的反封建运动,无法推断出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进程,排除D。18.A【详解】由材料可知,15世纪意大利学者阿尔伯蒂强调审美标准要与道德判断相互分离,强调自然之美和对自然的理性认识,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念,故选A项;文艺复兴并未否定宗教信仰,故B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还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故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19.A【详解】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材料中的“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说明他用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史学研究,反映出史学观念受到时代的影响,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教会神权统治发生的变化,排除B项;当时人们的宗教观念仍然浓厚,排除C项;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理性精神还没有成为主流,其成为主流是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排除D项。20.A【详解】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根据“画中人物的每一部分都画得非常细致”可知该绘画侧重对人的描绘,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肯定,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故选A;通过绘画内容无法得出画作的阶级属性,排除B;现代艺术的特点多具有批判性,反传统特征,与题干中的写实画作不符,排除C;题干中没有体现出画作对宗教神学的冲击作用,排除D。21.C【详解】“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都是教权和王权的斗争,而从“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王权的不断上升,教权逐渐依附于王权,说明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C正确;题干涉及的是教权和王权,并未提及社会生活层面,而且理性影响到生活是在启蒙运动之后,排除A;B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排除D。22.C【详解】根据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科学革命发端于文艺复兴过程中,由于人和人性从天主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人们相信“人们能够做他想做的一切事情”,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而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世界观,促进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因此,科学发展和思想解放相互作用,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所以C正确;“肯定了近代科学革命对思想解放的积极引领”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所以A错误;“忽视了思想解放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反作用力”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所以B错误;材料只涉及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的相互作用,“全面解释了人类文明发展多层面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恰当,所以D错误。2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但丁拒绝政敌提出的缴纳罚金、认罪要求,宁肯流浪在外,也不肯回到佛罗伦萨受辱,反映出当时关注人的尊严、价值、个性和理性思考的时代趋势,B项正确;佛罗伦萨是城市共和国,没有世俗王权,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不是宗教改革的领袖,A项错误;意大利商品经济的兴起是文艺复兴的条件不是结果,C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降低了人口流动的阻力与“(但丁)因为政治斗争被驱逐”等不符,D项错误。24.B【详解】根据材料“1580-1640年,伦敦剧院上演了逾2000种不同的剧目,主要类型是浪漫剧和情景剧。这一时期,超过300名剧作家创作出足够多的作品,能使100家剧团持续在伦敦表演或者在外地城市巡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了人文主义,推动了戏剧的发展。同时,这些戏剧也广泛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所以B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宗教改革,所以A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具体说明“文化艺术流派”,所以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D项与材料无关,所以D错误。25.D【详解】15世纪前期,学者瓦拉对《君士坦丁惠赐书》产生怀疑,仔细考证后,以圣经和历史文献为依据,证明此“神圣文本”是教会伪造的。由此可知,瓦拉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显示了人类理性的主体意义,故D正确;宗教改革还未开始,故A错误;瓦拉并未否定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故B错误;这是对宗教神学的冲击,不是冲击君权神授的专制观念,故C错误。26.A【详解】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5世纪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此时欧洲活字印刷术得到了传播,这有利于书籍的印刷,从而推动文艺复兴的发展,排除A;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都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C;活字印刷术的传播有利于书籍印刷,但并没有引发科学革命,排除D。27.D【详解】材料反映了马基雅维利主张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政治,并强调君主要同人民保持良好关系,这体现了马基雅维利对世俗政治和个体人的关注,同样说明了世俗统治要求摆脱宗教束缚的诉求,故选D;理性主义深入人心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的情况,故排除BC。28.D【详解】根据材料“16世纪,拉伯雷在《巨人传》……教育理念……成为一个道德、知识、身体全面发展的人”可知拉伯雷注重培养健全的人,体现出人文主义,故D正确;材料内容与宗教改革无关,故A错误;材料的事件并没有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故B错误;16世纪启蒙运动还没发生,故C错误。29.B【详解】根据材料“1448年,德国金匠古登堡在中国印刷术基础上发明了印刷机并建立西方第一个印刷所,此后,西欧国家纷纷建立印刷厂,到1500年,西欧已印刷出版了约4万版次600万册书籍,比罗马帝国衰亡后西欧出版书籍的总量还多”,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印刷书籍的大量出版,有利于打破天主教会对教育的垄断,故B项正确;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14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欧洲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无关,故D项错误。30.D【详解】根据材料“私立学校、专门学校、大学预科”可知世俗教育有发展,故选D;近代自然科学是在16世纪产生的,故A错误;材料讲的是世俗教育的发展,并不能判断文化盛行,故B错误;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受到推崇的,故C错误。31.(1)表现:怀疑和否定封建独断论;与宋明理学展开论战;批判封建专制统治;抨击封建纲常伦理;提出理性主义。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理学和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提供了条件;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认识:思想启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前提下对社会转型有推动作用;当社会经济滞后于思想发展时,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将削弱。【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对封建独断论的怀疑和否定是空前的”得出怀疑和否定封建独断论;根据材料“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唐甄、颜元等人,从不同侧面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宗文化宋明理学展开了论战”得出与宋明理学展开论战;根据材料“有的批判锋芒更直指封建专制的统治”得出批判封建专制统治;根据材料“他们抨击宋明理学中的禁欲主义”得出抨击封建纲常伦理;根据材料“顾、黄、王等人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相对立”得出提出理性主义。第二小问简析明清“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的原因,可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角度加以分经济角度可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政治角度可答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思想角度可答理学和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根据材料“资产阶级文化,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终于战胜了封建的、宗教的精神暴政,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可知文艺复兴对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然后,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的影响出发即可得出答案,如经济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治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提供了条件,思想方面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本题需要答出对思想启蒙和社会转型的认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文艺复兴推动了社会转型,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从而得出思想启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前提下对社会转型有推动作用;而明清之际的活跃思想并未推动社会转型,根源在于明清时期仍处于封建自然经济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从而得出当社会经济滞后于思想发展时,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将削弱等启示。32.示例一:论点:用利已主义取代禁欲主义,从而形成了意大利文化复兴的动力机制。阐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个人主义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热衷于追求个人的名營.地位、财富及豪华舒适的生活。薄伽丘肯定了但丁追求荣管和荣华的行为;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也指出,但丁“曾用他的全副精神力量来争取诗人的花冠”。有“人文主义之父”称誉的彼特拉克也主张.”声誉是每个发奋图强者的目标”经过奋力争取.他的声曾不仅名传后世.面且声闻当时。人文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写作(君主论)的目的就是为了献给当时佛罗伦萨的统治者一洛伦佐二世.以获得他的宠幸.得到一定的官职或赏赐。总之,利已主义摒弃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追求个人的荣誉和利益.是当时意大利人进行文化创作的源动力,它激发了人的创造活力。示例二:论题:个人主义导致无政府主义.从而动提到意大利文化的社会建制。阐述:在个人主义坚持个人至上的价值尺度下。意大利人已普遍从内心里轻视社会.国家和警察的力量,一个人在为人处事上.不再顾及事实.法律和任何一类社会约束,面完全根据当时的“荣誉或利益.激情或算计.复仇或自制哪一个在他自己心里占上风面独立地做出他的决定".这种为所欲为的生活态度,使整个意大利社会陷入了严重的无政府状态,犯罪现象司空见惯,社会秩序遭到了极大地破坏,城市之间在互相残杀中走向衰落.战争连绵不断,思想.文化、价值观上的自私自利及其蔓延.使意大利缺少国家统一的思想文化基础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政治力量。到16世纪.意大利绝大多数城市国家被法国.西班牙等外国统治者所分制奴役。因此,个人主义的膨胀破坏了意大利文化长期生长繁荣的土壤。【详解】根据材料“用利己主义取代禁欲主义,从而形成了意大利文化复兴的动力机制”,可提出论点:用利已主义取代禁欲主义,从而形成了意大利文化复兴的动力机制。阐述:根据所学,可从薄伽丘肯定但丁追求荣誉和荣华的行为;有“人文主义之父”称誉的彼特拉克也主张“声誉是每个发奋图强者的目标”;人文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写作《君主论》的目的就是为了献给当时佛罗伦萨的统治者一洛伦佐二世,以获得他的宠幸,得到一定的官职或赏赐等等,说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个人主义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热衷于追求个人的名誉地位、财富及豪华舒适的生活;利己主义追求个人的荣誉和利益,是当时意大利人进行文化创作的源动力。(其他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