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六单元 课题1燃烧与灭火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第二课时01学习目标【重点】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的条件【难点】从微观角度揭秘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爆炸发生的原因。1.通过对比乙炔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认识促进可燃物燃烧的重要性。2.通过生活实例合作交流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体会化学在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通过氢气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知道爆炸的原理及预防措施。4.了解常见的易燃易爆物的图标,掌握一些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学习目标02第一部分促进燃烧的方法任务一:观察乙炔不充分燃烧和充分燃烧乙炔在空气中燃烧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乙炔在空气中燃烧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不充分燃烧,有大量黑烟冒出充分燃烧,剧烈、没有黑烟交流共享1.根据实验现象,请你写出乙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请同学们从微观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的更充分?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后,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碰撞,就能燃烧。在一定的空间内,相互碰撞接触的分子越多,燃烧就越剧烈。3.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不充分燃烧有什么害处呢?我们应该怎样?燃料不充分燃烧,既浪费资源,又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节约能源。请解释下列现象,归纳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1.工厂烧锅炉的煤加工成粉未状。2.用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3.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鼓入空气。4.家庭燃煤制成蜂窝煤。5.铁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剧烈燃烧。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氧气的浓度煤气中毒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当发现家中媒气泄漏,疝该马上打开门窗,切记不能打开电灯、排风扇电器。防止电火花引起火灾03第二部分爆炸是如何产生的生活中的爆炸现象:开始平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生成而后发生爆炸问题:为什么刚开始时氢气在导管的尖嘴处能够安静燃烧,而片刻后瓶内的氢气就发生爆炸呢?任务二:氢气的燃烧和爆炸爆炸的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②产生急速的燃烧③在有限的空间内④达到爆炸极限注意: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有些爆炸是物理变化 (如自行车胎爆炸);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化学变化。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燃气类别 爆炸极限(%) 燃气类别 爆炸极限(%)氢气 4.0~75.0 天然气 5.0~15.0一氧化碳 12.5~75.0 丁烷 1.8~8.5液化石油气 4.3~46 乙炔 2.5~81.0上限:只燃不炸下限:不燃不炸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谢谢聆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2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乙炔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认识促进可燃物燃烧的重要性。2.通过生活实例合作交流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体会化学在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通过氢气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知道爆炸的原理及预防措施。4.了解常见的易燃易爆物的图标,掌握一些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重难点】重点: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的条件。难点:从微观角度揭秘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爆炸发生的原因。【教学过程】[展示]乙炔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视频。[学生活动]看视频,思考:1.乙炔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2.通过什么方法可以促进乙炔燃烧?[设计意图]从生产中常见的焊接入手,引起学生的探究欲。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区别,而增大氧气浓度就可以促进燃烧。[讨论交流]①根据实验现象,请你写出乙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②请同学们从微观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的更充分?③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不充分燃烧有什么害处呢?我们应该怎样?[回答]①;②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后,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碰撞,就能燃烧。在一定的空间内,相互碰撞接触的分子越多,燃烧就越剧烈。③燃料不充分燃烧,既浪费资源,又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节约能源。[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得出可燃物不充分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因此需要促进燃烧。[学以致用]请解释下列现象,归纳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①工厂烧锅炉的煤加工成粉未状。②用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③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鼓入空气。④家庭燃煤制成蜂窝煤。[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能够总结出促进燃烧的其中一个方法: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因此,促进燃烧的两个方法分别是: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问]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两种方法可以促进燃烧?[回答]相互接触碰撞的分子越多,燃烧就越剧烈。[设计意图]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26页的“多识一点”,回答下列问题。1、燃料中的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碳不充分燃烧会造成煤气中毒的原因。2、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3、在使用煤炉、煤气灶、燃气热水器等易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的设备时,应如何防止煤气中毒?[设计意图]从一氧化碳的产生、使人中毒的原理、以及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这三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初步认识一氧化碳这种物质。同时让学生了解,促进燃烧还与我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展示]生活的中爆炸现象。[提问]在露天的空地上引燃少量火药粉末不会发生爆炸,爆竹里只有少量火药,却为什么会爆炸?[引导]通过对比,让学生得出爆炸需要的条件之一是:在有限的空间。[展示]氢气的燃烧和爆炸的视频。[学生活动]观察实验,从微观角度解释:为什么刚开始时氢气能够在导管的尖嘴处安静的燃烧,而片刻后却发生爆炸了呢?[回答]通过思考让学生从微观上理解爆炸发生的原因是:开始时,少量的氧分子和氢分子接触,产生的热量少;随着氧分子不断涌入,大量氧分子和氢分子同时接触,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在有限空间里急剧膨胀,就发生了爆炸。[归纳]爆炸发生的条件。[注意]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有些爆炸是物理变化 (如自行车胎爆炸); 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展示]爆炸极限。[讲解]跟燃烧一样,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因此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展示]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课堂小结】[提问]请同学谈谈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学生活动]梳理规整,建构知识体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及习惯。【课堂板书】1.促进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2.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窒息死亡。3.爆炸①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②产生急速的燃烧③在有限的空间内④达到爆炸极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1.2促进燃烧的方法 爆炸(课件)(共16张PPT).pptx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2课时 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