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第3课时 中古时期的亚洲和古代非洲与美洲新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亚洲)文明的多元面貌。2.通过了解中古时期非洲、美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非洲、美洲)的多元面貌。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统编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麦加大清真寺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日本奈良唐昭提寺阿拉伯半岛欧洲亚洲非洲赤道地中海黑 海里海阿 拉 伯 海红波斯湾北回归线海自然条件:炎热干旱、绝大部分地区为草原与沙漠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阿拉伯半岛一、阿拉伯帝国1、阿拉伯帝国的兴起7世纪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多神崇拜6世纪622年默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8世纪中期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632年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7世纪中期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一、阿拉伯帝国统治 政治经济文化一、阿拉伯帝国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哈里发为最高统治者,下设各部大臣。沟通、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在广大地区从事陆海贸易。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1)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2)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3)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阿拉伯商人、旅行家欧洲中国造纸术、印度数字3、阿拉伯帝国的地位材料1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材料2 以阿拉伯人对外征服为先导而涌动的“东学西渐”的文化浪潮,通过西班牙、西西里岛这两个媒介区域而流向欧洲,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乃至印度的数学知识、中国的造纸术传播过去,对西欧基督教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阿拉伯的寓言与童话集《卡里来与笛木乃》与名著《一千零一夜》传到西欧后也颇受青睐,对日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作有相当的影响。——张启明《世界文明史》根据材料1、2,并结合教材内容,概述阿拉伯文化传播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认识阿拉伯文化的传播产生了什么影响?阿拉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对外贸易及扩张。4、阿拉伯帝国的影响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在阿拉伯人的对外征服中,伊斯兰教逐渐传播到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深刻影响了被征服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发展。1.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存在着一个专门的翻译机关——“智慧宫”,该翻译机关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介绍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德等人的科学成就。可见,此时期的阿拉伯人( )A.在文化上缺乏创造性 B.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C.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 D.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巩固训练】【答案】C。【解析】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设立专门机关,搜集和翻译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文献,介绍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科学成就,体现出阿拉伯人强烈的求知欲望,故选C项;阿拉伯人在文化上并不缺乏创造性,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并没有征服中国、罗马和希腊等地,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人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排除D项。2.答案:CC2.《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重视历史资料收集 B.地跨亚、非、欧三洲C.继承融合世界文化 D.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巩固训练】【答案】C。【解析】材料中“《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体现了阿拉伯人善于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故C项为正确答案,A、B、D三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不能反映题干的主旨,故排除。C3.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兰教 ( )A.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 B.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C.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 D.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伊斯兰教的产生适应了阿拉伯半岛的发展,对市民经济和游牧民族产生了积极影响,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故C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伊斯兰教顺应了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没有体现缓和了复杂的矛盾和成为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排除A、D;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巩固训练】C4.西方学者罗伯特·布雷福特说,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现代的欧洲文明就根本不会出现;如果没有他们,欧洲就不会扮演那么一种超越所有先前进步阶段的角色;如果不是受阿拉伯文明的影响,在15世纪,真正的文艺复兴就不可能发生。材料旨在说明( )A.欧洲文明比阿拉伯文明优越B.阿拉伯文明是欧洲文明产生的根源C.阿拉伯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D.阿拉伯文明对欧洲文明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说明阿拉伯文明对欧洲文明的影响,D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体现欧洲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孰优孰劣,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材料没有体现C项,排除。D【巩固训练】5.布罗代尔《文明史纲》中说:当时,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入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外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像波斯、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拜占庭帝国所属的埃及对其进行殖民活动。这表明当时阿拉伯地区最迫切的任务是 ( )A.创立宗教B.建立国家政权C.发展社会经济D.实现统一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半岛。布罗代尔强调阿拉伯地区,分裂混战是导致外族入侵的原因,所以当时阿拉伯地区最迫切的任务应该是实现统一,故D项正确。答案:DD【巩固训练】13 世纪,兴起于两河流域,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14 世纪,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1453年,灭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帝国首都16世纪后期,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帝国的兴衰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是西突厥人的一支,信仰伊斯兰教,因蒙古西征而西迁到小亚细亚。材料:很明显,商货经过这些黑海的大门是否完全自由,不仅决定着十分广泛的贸易,而且决定着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基本联系命运,从而也决定着在这个广大地区恢复文明的基本手段的命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政治: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经济:东西方对外贸易发达,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控制东西方商路。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2)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6.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影响了亚非欧交会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其主要表现在 ( )A.造成意大利城邦国家的衰落 B.阻碍了英法等西欧国家经济发展C.造成巴尔干地区关系复杂化 D.控制地中海,推动亚欧商路兴盛答案:C。解析:奥斯曼军事封建帝国崛起直接威胁临近巴尔干半岛的国家,使东南欧和中欧的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且更加复杂化,故C项正确;A项错误,它不是奥斯曼帝国崛起产生的影响的主要表现;B项错误,英法等西欧国家不在亚非欧交会地区;D项错误,奥斯曼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不利于亚欧商路的兴盛。C【巩固训练】4世纪初期,北印度地区陷入分裂,战乱频繁。恒河中游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地区;笈多帝国直接控制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他地区仍处于分裂状态。建立过程笈多帝国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笈多帝国1.印度国家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兴起统治宗教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11世纪,突厥人人侵印度。13世纪初,建立德里苏丹国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印度教为主要宗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经济交流政治 大化改新幕府统治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2.日本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①建立:12世纪末,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②锁国: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日本幕府统治的特点:● 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 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 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兵役等义务。新罗高丽朝鲜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3.朝鲜半岛政局演变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①建立: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②统治:仿效唐制,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人科举考试;推崇儒学。①建立:14世纪末,李成桂称王,改国号为朝鲜。②抗击侵略:16世纪末,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7.为了反抗封建官吏的层层盘剥,加上班田制的破坏和水利工程难以维持,农民或虚报户籍,或逃匿他乡,或将土地献纳给豪门势家,自己成为他们的庄民。各地豪族也乘机兼并土地,隐匿外来农户耕种,建立庄园。这说明日本庄园的建立主要是由于( )A.中央集权制的瓦解 B.阶级矛盾的激化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地方豪强的扩张【答案】C。【解析】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日本原来的土地制度遭到破坏,在此基础上,“庄民”和“庄园”产生,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制的瓦解与庄园的建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项错误;地方豪强的扩张是庄园形成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C【巩固训练】8.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 )A.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B.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C.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D.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巩固训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由材料“国际压力”“民族危机感”等信息,并结合文章《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名称可以推知,日本需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进行一场变革,以推动日本社会转型,故B项正确。日本紧迫感来源于多方面,且并非“预示”的内容,排除A项;新罗与唐朝的友好关系是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而不是造成严重威胁,排除C项;日本虽然有了“民族危机感”,但并不能说明其出现了统治危机,排除D项。B9.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大臣崔承老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 (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巩固训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高丽王朝的文明特点。材料中崔承老的主张强调的是高丽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同时,需要有选择性地吸收,保持自身的传统,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对全盘吸收中国文化,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二者之间的藩属关系,B项排除“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的说法比较片面,D项排除。C(1)地位:四、古代非洲文明1、非洲文明的开创者—班图人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2)成就:①居民人种:班图人,主要是黑色人种②农业:③畜牧业: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④冶铁业:掌握了冶铁技术。④活动范围:班图人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2.东非地区(1)阿克苏姆①兴起: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②鼎盛: 4世纪,地区奴隶制强国桑给巴尔蒙巴萨(2)东非沿海地区摩加迪沙10—15世纪:c.伊斯兰教的传入a.使用奴隶;b.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c.对外贸易发达;d.城市繁荣。①产生条件:a.农业的进步;b.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②经济状况:印度波斯中国非洲瓷器、纺织品黄金、象牙和奴隶阿拉伯商人四、古代非洲文明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廷巴克图遗址四、古代非洲文明3.西非地区(1)概况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2)马里攻灭马里,确立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因遭遇外来入侵而逐渐衰落。(3)桑海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进入鼎盛,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其统治之下。四、古代非洲文明4、南非①建立:②鼎盛:材料一:[摩加迪沙]是一个大得没边的城镇。它的居民有很多骆驼和绵羊,他们每天要杀上百头骆驼。它的居民是有能力的商人。这座城市有无与伦比的手工制作的布匹,这些布匹以这个城市命名,被运到远至埃及和其他地区。——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材料二:伊斯兰教促进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高深研究,自由出入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学……此外,西非帝国的行政管理较为先进,其中,桑海帝国最为突出,它划分为界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东非:城市国家,园艺业和环印度洋贸易发达,受伊斯兰教影响;西非:多为内陆帝国,政治上注重扩张征服、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对外贸易;文化上受伊斯兰教影响。东非和西非国家各自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全面性、综合性史料史证能力训练古代非洲文明是丰富多彩、斑驳陆离的。对于古代非洲文明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点认识:观点1: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观点2: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述两种观点,你同意哪一个?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史料史证能力训练同意观点1(非洲文明是封闭的):撒哈拉沙漠与苏德沼泽地使得非洲大陆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较少,相互影响较少;平直的海岸线使得非洲与其他大陆的联系困难,较少受到其他大洲文明的影响,保持独立发展,并持续到近代以来,非洲受到殖民以及殖民者客观上带来的工业文明的影响晚于美洲,导致非洲现代化进程慢于美洲。同意观点2(非洲文明是开放的):外部联系: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非洲,影响非洲历史文化发展;10-15世纪东非国家发展环印度洋对外贸易,8-15世纪西非诸帝国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1324年,曼萨·穆萨带领商队前往麦加朝圣。内部关系:西非居民班图人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7-9世纪成为当地主要居民。1区域 国家 时间 特征东非 阿克苏姆 公元前后兴起,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信仰基督教;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10-15世纪 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西非 加纳、马里和桑海 8-15世纪 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中央集权;对外贸易发达;鼓励文化发展南非 津巴布韦 11世纪末建立,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石头城小结:古代非洲文明1.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农作物。四、古代美洲文明▲ 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制造精美陶器。城市建筑精美,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四、古代美洲文明2.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①政治统治 (1)玛雅文明 ②农业和手工业 ③建筑及艺术 ④自然科学 (2)阿兹特克文明 四、古代美洲文明①政治:②经济:经济: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如粮食、服装、宝石和老鹰等。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展到鼎盛时期。(3)印加文明 ①兴起:②统治: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地方分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迁移被征服地区的居民。【自主学习】依据材料探讨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材料一 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三 不仅美洲印第安文明同其他大陆各文明没有形成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局面,而且各印第安文明彼此之间也在很大程度上互不往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人占领美洲,进行了残酷的殖民侵略,极大破坏了印第安文明。②疾病瘟疫等灾害。欧洲大陆的疾病和瘟疫伴随着殖民者入侵传入美洲,这导致印第安人几近灭绝。③缺乏与外界沟通和交往。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印第安文明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的状态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④内部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美洲三大文明中心多处于热带雨林、热带高原气候的高原、峡谷、盆地地带,三大文明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因此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思考:古代非洲、美洲主要国家或文明存在的时间与空间分布。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10-15世纪东非沿海产生一系列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8—13世纪初加纳13—15世纪马里15—16世纪桑海5—16世纪前期玛雅14—16世纪前期阿兹特克文明13—16世纪前期印加文明小结:时空下的古代非洲与古代美洲文明印加文明——国王集权、划区设官、详细人口调查、完善道路系统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东非文明——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西非文明——黄金资源丰富、中央集权、廷巴克图成为文化中心(马里桑海)南非文明——14、15世纪达到鼎盛、巨石建筑群(津巴布韦)玛雅文明——城市国家、金字塔庙宇、表意文字、20进位制,0阿兹特克文明——“浮动园地”,都城诺奇蒂特兰东北非——阿克苏姆王国古代非洲、美洲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同亚欧文明共同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10.阿克苏姆王国时期,最早使用萨巴文;约从公元2世纪起,使用盖埃兹文。受古印度婆罗谜文的影响,并从希腊文引进数字体系和一些主要符号后,经过几个世纪的消化吸收,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亚的官方文字——阿姆哈拉文。这套文字在5世纪末经叙利亚传入亚美尼亚,开始影响外高加索地区的文字。由此可知 ( )A.埃塞俄比亚文字发明和使用时间长B.阿姆哈拉文为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C.阿姆哈拉文是各种文字融合的产物D.阿克苏姆文字吸收外来文字且影响较大【巩固训练】【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一方面叙述了阿克苏姆文字发明以及融合外来文字,另一方面强调了阿克苏姆文字——阿姆哈拉文向外的传播,故D项正确;埃塞俄比亚文字发明和使用时间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阿姆哈拉文向外传播,但不是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B项错误;C项并非是对材料信息的完整解读,排除。D11.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麦克维尔的观点( )A.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于非洲古文化B.指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具有“罗曼史”C.评价了大津巴布韦遗址的重要历史价值D.指出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可知,麦克维尔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于非洲古文化,故A项正确。根据“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可知B项错误;材料没有评价大津巴布韦遗址的重要历史价值,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D项错误。【巩固训练】A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指出,“印加”是其君主的称号……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这一宗教认为“印加”是太阳的后裔,在太阳礼拜中,他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 ( )A.国教崇拜显示了君权神授色彩B.宗教崇拜为帝国统一的决定因素C.太阳神是印加帝国唯一的信仰D.印加帝国的宗教狂热引起侵略扩张【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太阳崇拜的国教和“印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印加”是君主的称号,宗教与君主统治结合,具有君权神授的色彩,故A项正确;宗教崇拜为帝国统一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太阳神是印加帝国的唯一信仰,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宗教狂热引起侵略扩张,D项错误。A【巩固训练】13.阿兹特克人的太阳金字塔实际是庙宇,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其附近还有一座用于祭祀月亮神的月亮金字塔。而埃及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体现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这表明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 )A.相同,都是由巨石建成的宗教建筑B.相同,都是其最高统治者的陵墓C.不同,埃及金字塔是其文明的象征D.不同,美洲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筑【答案】D。【解析】本题通过史料实证考查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的不同。材料中没有提及两种金字塔的建筑材料,故A项错误;至今没有考古发现证明美洲金字塔是陵墓,所以B项错误;两者都是其文明的象征,这方面是相同的,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美洲金字塔用于祭祀太阳神和月亮神,属于宗教建筑,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所以两者是不同的,D项正确。D【巩固训练】14.将非洲与其他大洲对比考察可知,封闭的环境使其文明发展缓慢。从非洲内部进行考察,地处非洲东北、红海沿岸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比较快,而其他地区始终处于原始状态,即使曾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终。材料的主旨是 ( )A.大津巴布韦落后于阿克苏姆文明B.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C.非洲大陆一直都落后于其他地区D.封闭的环境更有利于文明的传承【答案】B。【解析】本题运用唯物史观考查文明交流对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性。从材料中非洲由于环境封闭导致文明发展缓慢;大津巴布韦由于交流较少,不知所终;而地处环境相对开放的阿克苏姆文明相对发展较快。由此可以推断出文化交流对文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故B项正确。B【巩固训练】欧洲: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 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 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亚洲: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 了德里苏丹国家;日本大化改新后初步形成律令制国家, 后来幕府掌握了实权。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古国 先后兴起。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明了农业,创造了灿 烂的文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历史上空前强 大的帝国,并成功维持了数百年的统治。回顾本单元所有内容,简述中古时期欧洲、亚洲、非洲与美洲的各自历史发展状况?(参考单元引言)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不平衡性,但是都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