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大弯中学语文组 梁萍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2、 通过诵读了解诗人厌恶黑暗浑浊的官场生活,向往热爱田园生活的人生志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以赞颂陶渊明的诗“英杰那堪屈下僚,便栽门柳事萧条。凤凰不共鸡争食,莫怪先生懒折腰”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二、简单介绍陶渊明的生活经历。“隐逸诗人”,41岁后归隐田园。“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一体。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情感。针对初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在字词读音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四、读懂诗意。从题目“归园田居”四个字出发,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到能传达诗人情感的“归”字上。据此,提出三个问题:1、 诗人为何而归?2、 诗人归向哪里?3、 诗人归去如何?学生根据这三个问题去诵读相关的诗句,并细细咀嚼品味诗中的关键字词或意象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感。五、在第四个环节的分析理解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做到“情读”,即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诗句。老师适时示范朗读。六、小结本诗。七、联系当今时代,请谈谈你是否赞成陶渊明面对人生的态度?为什么?八、“情读”并试着背诵此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大弯中学语文组 梁萍一、关于教材《归园田居》(其一)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这三首诗在本册古代诗歌单元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奠定了基础。本诗是陶渊明从彭泽令任上辞官,决心归隐后所创作的,《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此为其第一首,写的是自己辞别官场回归田园之后如鱼得水般的喜悦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极端厌倦之情。二、关于学情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对陶渊明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归园田居》(其一)语言朴素简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诗句大意。但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三、关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学生的特点,现制定学习目标如下:(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2)通过诵读了解诗人厌恶黑暗浑浊的官场生活,向往热爱田园生活的人生志趣。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整体把握文意。(2)提炼能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重点语句进行诵读品味。2、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采用点拨、诵读教学法。通过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着重去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及其对人生的感悟。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可以适当提示,寓讨论、探究式教学法于一体。以学生个体情感的介入来体验陶渊明的思想。3、教学时间一课时4、教学过程(1)导入以欣赏赞颂陶渊明的诗歌开始,引起学生对陶渊明的兴趣和关注。(2)引导学生对陶渊明的生活经历做大致的了解,以帮助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并适时纠正学生在字词读音方面还存在的问题。(4)引导学生关注到诗歌标题之“题眼”,即“归”字。并以诗人陶渊明“为何而归”、“归向哪里”、“归去如何”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诗句,并体会其传达的思想情感。(5)在对诗歌的思想情感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意象,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就有了更为细致和深刻的感受。(6)引导学生从本诗的语言风格及其所传达的思想方面对全诗做小结。(7)在小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谈论对陶渊明人生态度的评价和看法。(8)引导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并尝试背诵全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3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陶渊明成都市大弯中学 梁萍英杰那堪屈下僚,便栽门柳事萧条。凤凰不共鸡争食,莫怪先生懒折腰。陶渊明隐逸诗人: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一体41岁后归隐田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音读zhuōyìn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意读为何而归田园生活归去感受1、为何而归?2、归向哪里?3、归去如何?本性误落归园田视:听:方宅草屋炊烟榆柳桃李村庄鸡鸣狗吠无尘杂有余闲樊笼自然如数家珍深含情意和谐宁静近远有 声衬无声宁静闲适欣喜愉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情读怎样做到情读呢?首先要领会、把握诗人的情感。如何把握诗人的情感呢?1、仔细咀嚼能传达诗人情感的关键词。2、细细品味传达诗人情感的意象。小结全诗全诗用 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言志。描述了作者回归田园以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及其乐趣,表达了诗人对 的向往和热爱,抒发了他对 的极端厌倦之情。官场生活朴素自然田园生活请问你是否赞同陶渊明面对人生的态度?为什么?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情读陶渊明少无———,性本———。误落———,一去———。羁鸟———, 池鱼———。开荒———,守拙———。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狗————,鸡————。户庭———,虚室———。久在———,复得———。背诵全诗陶渊明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归园田居》(其一)课后反思大弯中学语文组 梁萍上完本节课,我认识到自己在内容讲解和环节安排上既有闪光点也有不足之处。我认为取得较好效果的环节是:第一,选准了以“归”字为突破口设置问题,这样文章的思路就很清晰,便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进而易于理解作者的情感。第二,注意引导启发学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第三,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了朗诵诗歌的技巧,很好的体现了“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第四,基本上引导学生在当堂课中完成了背诵。不足之处是:第一,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引导方法还有待优化。第二,课堂容量不够大,没能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到本诗以外的内容。总之,我感受到教学真是一种创造,它充满了汗水与欢笑。在无数次反复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内心的压力是很大的,感受是苦涩的;但经过多次的设想与否定之后,经过不停的模拟尝试之后,终能求得一种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内心的喜悦是难以比拟的;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自己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技巧方面都是一次强化,这必将对我今后的教学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为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而深感庆幸,同时,也由衷的感谢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给予我支持和指导的吴红丽老师和韦玮老师,以及我们整个大弯中学高一语文组的各位老师。希望今后能不断得到大家的指导,不断探索各种教学问题,以促进自己不断进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fengling.mp3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doc 《归园田居》教学课件.ppt 《归园田居》视频课堂实录.flv 《归园田居》说课稿.doc 《归园田居》课后反思.doc 朗读.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