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3.2 遵守规则 授课类型 新授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预计课时 1课时教材分析课程标准 理解遵守规则维护规则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教材内容 本课时是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题的遵守规则。本册书中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社会”,核心导向是:亲近社会。在第一单元对社会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第二单元的侧重点是“社会规则”,核心导向是:遵德守法。由此可知:第二单元是对第一单元的深化与继承。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对社会公共生活的认知和参与。本课通过自由与规则密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和改进规则三个维度让学生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看待社会公共生活,并能学会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这对于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形成自觉承担责任、认真遵守规则的价值取向。学情分析初中生与社会接触越来越多,开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与社会接触中,了解规则,遵守规则 成为重点,只有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才能自觉自愿遵守规则, 提高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教学目标1.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懂得怎样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 2.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3.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 教学重点: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难点:维护社会规则。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导入新课 欧洲的汽车文明,表现在人与车相互尊重,车对人绝对尊重。在比利时,无论城市大小,都设有步行街,行人、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城市很少有红绿灯,却有人人知晓的交通规则:行人第一,马车第二,自行车第三,汽车最后。人人恭敬让行,秩序井然。在这里,只有人,才是万事万物的红灯。一位比利时妇女的话非常朴实:“我已经享受着舒适的车,已经很优越,还有什么理由和行人争抢呢?” 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有秩序?讲授新课 预习检测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如何? (1)社会规则划定了 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 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 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 。 2.什么是他律和自律? 他律需要 、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自律即 ,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3.我们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 ;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 ;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 。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4.维护与改进规则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 (1)我们要坚定 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我们要积极 规则。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5.如何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 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 、外化于 。合作学习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规则对于个人是否也重要呢?我们来看看发生在李先生身上的事 【活动】社会热点:上海男子修剪自买的香樟树被罚14万 上海某别墅小区业主李先生多年前购买了一棵香樟树,种在自家院外,因为嫌它遮挡阳光找人“修剪”,结果被邻居举报。 对此,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解释:个人未经区绿化部门审批前,没有权利对公共绿地上的树木进行移植和砍伐。根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制定的《居住区常见树木修剪指南》显示,香樟树“过度修剪”的标准是保留少许枝干,如果再往下剪,就属于“砍伐”,而李先生已经把香樟树砍成了树桩。经认定该树木补偿价格为28840元,考虑到李先生认错认罚的态度较好,对李先生给予了标准最低的5倍处罚,即14.42万元。 设问:你认为李先生冤吗?如何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的确李先生因为不知法而违法,在情感上可以得到谅解,却没有办法避免处罚。这并不能说明规则妨害了自由。相关的规则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个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受到道德、纪律和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也就是个人权利的实现不得损害他人的、集体的、社会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社会契约论》 设问:你怎样理解卢梭的这句话? 卢梭的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小结: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1.社会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和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超越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活动】案例分析 1月2日,福建莆田上演了悲剧一幕。一辆转弯车辆将闯红灯的爷爷和孙女撞飞,小女孩受轻微伤,爷爷最终不治身亡。 设问;这一悲剧给我们什么警示? 师: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作为成年人还有责任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自觉遵守规则,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守规则的好习惯。爷爷的固执也说明遵守规则既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自律就是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正如康德所说,自律即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活动】观点争锋——马路究竟该怎么过? 补充资料:与机动车相比,行人处于天然的弱势,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1.马路究竟该怎么过,看灯(或交警)?看车?看其他行人?看后果? 师:自觉遵守规则应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素质,我们遵守规则不是因为有惩罚、不是因为其他人也遵守或不遵守,而是出于我们内心的需要,这个时候我们就是自由的。 小结:怎样自觉遵守规则? 1.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活动】北京新举措 在没探头、没警察的路口,“斑马线礼让行人”就不算数了?北京本月启动了“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行动,除了交警现场执法、电子眼非现场执法外,市民也可通过“随手拍”平台举报“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8月11日,朝阳支队便接到群众随手拍举报,在朝阳区双桥路路口,一出租车经过人行横道时未停车礼让行人,现已遭到处罚。 设问:1.你会劝阻或举报类似的违法行为吗? 2.“随手拍”平台的上线有什么积极意义? 师:对于一些司机的野蛮驾驶行为,作为行人我们很多时候是敢怒不敢言的,举报也会有很多麻烦或者不便,因此参与的是比较少的。而北京的这一平台无疑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这有利于人们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城市。 小结:怎样维护规则? 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活动】 “礼让行人”规定实行之初,曾引起了车主的集中吐槽。司机们反映,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中国式过马路愈演愈烈。因为“礼让行人”只是单方面的约束车主,而行人却有恃无恐,闯红灯、横穿马路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专家建议,应该立刻修改此规定。 设问: 1.对于车主的吐槽你怎么看? 2.请你为改善行人不守规则的现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师:没有规则是完美的,我们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规则。但对于新规则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某些人不喜欢或不适用就去推翻或改变。判断规则好坏,一要看是不是符合规律,包括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也要看是不是符合目的。礼让行人的规定无疑是符合这两点的。 除了车辆要礼让行为外,行人也要自己遵守交通规则。交通安全法也可以进行修改,对行人的闯红灯行为进行适当处罚。全社会也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和舆论监督,在全社会形成良好守法的氛围。 小结:怎样改进规则? 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为新规则形成建言献策。 原来没有的,需要制定; 不合理的,需要废除; 不能适应实际生活变化的,需要调整和完善。 (好规则:合规律性&合目的性) 【活动】探究与分享 Q:儿童购票身高的修改是否合理? Q:道哪些被修改的规则?为什么修改? 教师补充:2010年刑法修正案;2014年新《消法》 设问:人们不断完善和改进规则的意图是什么? 师: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的要求。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和目的性和和规律的统一。本课小结(思维导图)巩固练习 1.《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个马和骑师的故事。讲的是一位骑师驯了一匹好马,他认为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骑马出去时,就把缰绳解除掉了。马在原野上飞跑,当它知道什么束缚也没有的时候,就越来越大胆了,它一路狂奔,把骑师摔下马来。它往前直冲,什么也看不见,什么方向也辨不出来,最后冲下深谷。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C ) A.自由是应该不受任何限制的 B.要纪律就失去了自由 C.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D.自由和纪律是对立的两个方面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表明( C ) A.自律就是被动地接受 B.他律的重要性 C.自律的重要性 D.不严格要求自己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3.小明上学要迟到了,匆匆忙忙地骑着自行车刚到十字路口红灯恰巧亮了,这时绿灯方向正好没有车,在小明前面的几个人直接过去了,小明还是停下来等了五分钟,绿灯亮了才过去,结果上学迟到了。这表明小明( B ) ①不会合理利用时间 ②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能力 ③能自觉遵守规则 ④能做到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行为属于自律的是( A ) ①小洁一个人在路上捡到装有一千多元钱和各种证件的钱夹,她一直等到失主来了交给失了主才回家 ②教室里没有老师同学们都在安静做作业 ③小红将果皮扔进垃圾箱 ④小明为了不迟到,骑车闯红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关于维护规则的认识,错误的是( D ) A.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B.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C.要坚定维护规则 D.遇到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勇敢地与其作斗争 6.遵守规则对我们而言应该是( B ) ①是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行为 ②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③是迫于道德、纪律和法律的威严的行为 ④是发自内心地对规则的敬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