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预防犯罪 课件(25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预防犯罪 课件(25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未成年人犯罪在年龄上也有下降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对象往往针对未成年人,其社会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方网站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法》典中的部分条文做出修订。其中新法规定,对部分犯罪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下调了两岁。也就是说,年满12周的未成年人,如果符合本条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依法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刑法新修订,12周岁负刑事责任
5.2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01
我国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思考: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盗窃罪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思考: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绑架罪
思考: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什么是刑法?
含义:
刑法明确了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作用:
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
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第234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你能总结出犯罪的含义和特征吗?
关系 一般违法 犯罪
共同点 都是违法行为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点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危害不大
情节轻微 危害大
情节严重
触犯的法律 违法了刑法以外的法律 触犯了刑法
应承担法律责任不同 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行政制裁 刑罚处罚
联系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你了解酒驾吗?
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
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犯罪的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
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犯罪的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沈阳一7人犯罪团伙,设局“仙人跳”进行多次作案,单次的作案金额,最高金额达数千元。近日,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就对以陈某某为首的恶势力犯罪团伙判决情况进行了披露。
在法院受理的十起案件中,涉嫌抢劫犯罪的就有四起,涉案金额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法院审理后认定,该犯罪团伙组织严密、人员固定、且有明确分工,已经符合恶势力犯罪集团的特质。
最终,法院认定主犯陈某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七万元。其余六名被告人根据情节轻重,分别被判处六年至十四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严重社
会危害性
刑事
违法性
应受刑
罚处罚性
马建国在云南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拒不遵守防疫政策和交通管控措施,持刀捅刺执行公务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致二人死亡,情节特别恶劣,社会危害极大,后果和罪行极其严重。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依法判处马建国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刑法
刑罚
犯罪
规定
结果
刑罚就是刑法吗?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含义
区别:
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
拘役、罚金适用于犯罪。
刑罚
主 刑
拘役
附加刑
管制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主刑只能单独使用
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
加强自我防范
/02
你知道有犯罪记录对一个人会有哪些影响吗?
怎么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交损友
旷课
偷东西、打骂同学
偷窃财物
拦路抢劫
被判刑
阅读课本55页“探究与分享”
分析: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怎么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违 纪
犯 罪
一般违法
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第十四条规定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等
8.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等
第三十四条规定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等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等
法治观念淡薄
抽烟
校园霸凌
有的同学认为,上面的行为都是一些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怎么看?
怎么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3)生活在法治社会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2.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