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法律的两大作用?(七下9.2法律保障生活)规范: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的规范作用具体如何体现?温故知新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5.1 法不可违为什么法不可违?指引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1、为什么法不可违?(法律的规范作用) P46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探究与分享P47材料 社会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后果) 什么违法行为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较为轻微民法典限期归还手表民事违法行为较为轻微治安管理处罚法警告处罚行政违法行为严重刑法有期徒刑,罚金刑事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1)含义:违反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类型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类别民事法律规范如:民法典行政法律规范如: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法律规范如:刑法处罚类型具体处罚内容:P48、54相关链接例子欠钱不还、合同纠纷、土地纠纷、侵权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破坏公物、造谣杀人、放火、抢劫、醉驾承担民事责任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刑罚处罚Ps:违反宪法的行为是违宪行为 (2)按违反的法律分P47探究与分享P50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收一半货物。镜头二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网站使用。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典型的违约行为,造成买方损失侵犯公民的肖像权侵犯公民的知识产权民事违法行为民事权利:相关链接 P51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购置财产 、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由民法规范民事违法行为P50行政违法行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0102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03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04破坏铁路封闭网P49相关链接 P49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如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行为。1、看违反的法律类别:民法典、行政法、刑法2、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等。(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等。(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辨一辨1、张三在文物上划了一笔,所幸影响轻微,可以复原,仅被公安机关警告2、李四想知道文物是否足够坚硬,故意拿着铁棍砸坏了珍贵的司母戊鼎3、张三李四王五陈六在公共场合打架,李四腿被打断了,王五眼被打瞎了4、张三借李四的新手机一直不还,李四一气之下把张三揍了一顿,致使张三重伤。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3)按社会危害程度分:区别:①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②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联系:都有社会危害性,都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P48√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辨一辨思考:(1)视频中的人为什么会做出这些行为?(2)这些行为会造成哪些后果?(3)我们要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3、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 P51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③我们要依法从事民法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1、为什么法不可违?(法律的规范作用)3、违法行为的分类2、违法行为的含义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课堂总结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作业1、整理笔记,背诵知识点2、完成并订正同步5.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法不可违.pptx 试述法律的规范作用.mp4 违法行为.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