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 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学案

资源简介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框 和平与发展 时代的主题
一、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二、 重点与难点:和平与发展问题
三、知识梳理
(一)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是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1、和平问题
(1)和平问题的含义: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成为时代主题
A.含义:二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B.原因:
理论上: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的潮流。
从现实性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
①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②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是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正确认识战后世界的和平局面----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表现(原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安宁,贫困、毒品问题更加突出,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此外,民族矛盾、种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争端 也是导致动荡的重要原因,南北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和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不利于和平的长久维持 )
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的含义:指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正确认识战后世界的发展局面--------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表现: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贫困、落后、饥饿、危机、债务的阴影挥之不去。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成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 温馨提示
和平问题与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问题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不同的概念。“问题”是本身,“主题”是问题的现实可能性。
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就谈不上发展;发展是和平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二)、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1、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新秩序A、原因: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新秩序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护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B、内容(要求):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C、(1)中国的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各国应当做到:
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环保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主张的意义: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知识拓展:努力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探究案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们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各国应如何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解析】本题以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我国建设和谐世界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五个方面来回答。
答案: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5)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巩固案
1、2009年5月4日,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发表的《亚太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报告》指出:“亚太是当前全球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然而,在取得众多成就的同时,该地区依然面临最为基本的粮食问题: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得不到温饱;每天甚至每分钟都有儿童因营养不良而失去生命;仅就印度来说,有2.31亿人为食所困,这比整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还要多。”上述材料表明 ( C )
A.当今世界并不安宁 B.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C.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2. 中国此次利比亚撤侨,短期内撤回几万人,救回的都是最普通的平民,这是国家形象。这不只是国力强大的原因,而是真正做到了‘民为贵’。这种说法符合政治生活的依据有( D )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③我国政府依法执政 ④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 作为主权国家,我国积极采取措施救援利比亚受困人员说明在国际社会中享有( D )
A.独立权 B.平等权 C.自卫权 D.管辖权
4. 空袭之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发表了鼓舞士气的讲话:反击一切旨在触犯利比亚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外国干涉;坚持利比亚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奋起自卫。国家之所以把维护自己的主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是因为( A )
①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②国家主权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③国家主权对内独立性 ④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在人民币币值问题上,中方反对“用强制的办法来迫使一国的汇率升值”。因为( C )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和平等权
③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④中国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009年3月8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东巴格达警察学院外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至少造成28人死亡,57人受伤。回答6-8题。
6、这一恐怖事件表明 ( A )
A.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不容忽视;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C.和平与发展已不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恐怖主义已成为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7、恐怖主义的存在不是偶然的,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消除国际恐怖主义对人类的危害,从根本上说应该 ( B )
A.开展国际合作; B.建立国际新秩序; C.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D.国家之间结盟;
8、面对恐怖分子制造的恐怖事件,不论是发生在发达国家还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都会对其极谴责。这表明 ( C )
A.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B.恐怖主义行径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C.反对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际社会共同愿望;D.打击恐怖主义是当今时代的第三大主题;
9、2009年6月15日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8周年。8年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认同,成为发展国际关系的准则。其中“谋求共同发展”是指要 ( B )
①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②推行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缩小南北贫富差距;
③肯定各国的历史和现行政策;④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作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情况最复杂、交战最为激烈的地区冲突,中东问题是联全国关注的焦点。中东问题的存在表明(C )
A、地区冲突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 B、当前国际形势的总趋势是总体紧张
C、世界仍不安宁,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 D、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外交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互利共赢”三大理念。这三大理念的提出( D )
①反映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③有利于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④表明我国主导着国际局势的发展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材料一 自2011年2月15日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以来,利比亚国内局势持续动荡,造成的死伤人数难以精确统计。据当地一家医学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已经至少228人死亡,另有1932人受伤。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援引相关报告称,骚乱已经导致利比亚约1000人丧生。
材料二 中国的“国家力量”在行动。而从撤离行动的各国情况对比看,显然“中国反应”不仅增强了撤离中国公民的自豪和自信,也赢得了国际观察家们以及一些国际媒体的称赞。如美联社报道称,这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撤离行动之一。法新社认为,中国为撤离中国公民,“启动大规模的海陆空行动,动作迅速”。
(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当代国际社会的哪些道理?
①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在这次利比亚撤离活动中,我国政府表现出来的反应和行动就是行使管辖权的表现。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同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发生在利比亚的这次骚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