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过程与方法:● 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将了解越来越多的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本课“微小世界和我们”,是对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本课以汇报会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和汇报交流,使他们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观察工具的改进和观察范围的拓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对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学生汇报之后进行点评,鼓励学生把探究继续下去,不断获得更多新的知识。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各组学生按自己汇报的课题整理好资料(照片、图表、食物等),如需用多媒体汇报,要自己准备好课件。教师演示器材:课前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设备。对教室做一定的环境布置,给学生张贴汇报资料的场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1、谈话: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2、提问:学习本单元,我们都学会了什么呢?3、学生回答。二、学习新课。(34′)1、指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1)讲述: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nm是纳米,um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 )(2)教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学生记录在书上。2、指导学生交流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讲述:课前我们已经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收集了微小世界和我们的相关资料。今天,我们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2)学生展示汇报,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三、巩固应用。(5′)1、讲述: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2、学生回答。(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3、教师小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板书设计:1.8 微小世界和我们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课后作业:必做题:继续阅读“微小世界和我们”的资料。选做题:完成“微小世界和我们”科学小报。课后反思:反思这次课,我认为基本完成了任务,但是个别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较浅的阶段,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去更好地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