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几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位移和加速度反向 B.速度和加速度反向C.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 D.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解析】 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与速度反向,与位移也反向,所有的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速度变化.速度不变,加速度一定为零,故只有D符合题意.【答案】 D2.(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上)期中)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量放大法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C.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0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解析】 A.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故A错误,符合题意;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所以B选项是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0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微元法将变速运动等效近似为很多小段的匀速运动,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 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上)期末)某司机驾驶一辆空出租车正以10m/s的速度匀速向前行驶,某时刻在车后方10m处的乘客招手示意司机停车并立即以5m/s的速度匀速追赶,司机看到乘客招手后经1.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2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司机看到乘客招手到出租车速度减到零所用时间为5sB.从司机看到乘客招手到出租车速度减到零出租车的总位移为25mC.出租车停止时,乘客还没有追上D.司机看到乘客招手经4.5s乘客与出租车相距最远【解析】 A.从司机看到信号到出租车速度减到零所用时间,A错误;B.在司机反应过程的位移减速过程可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故出租车的总位移为,B错误;C.乘客在6.5s内的位移故说明出租车停止时,乘客还没有追上,C正确;D.司机看到乘客招手后经1.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刹车,经t3出租车的速度与乘客的速度相等,此时二者相距最远,则有解得乘客与出租车相距最远的时间所以司机看到信号经4s乘客与出租车速度相等,相距最远,D错误。故选C。【答案】 C4.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 m/s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的速度也为40 m/s,有三种行进方式:a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先减速再加速;c先加速再减速,则( )A.a种方式先到达B.b种方式先到达C.c种方式先到达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解析】 作出v-t图象如右图所示,从出发点到出事地点位移一定,根据v-t图象的意义,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只能tc【答案】 C5.(2020-2021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一(上)期中)甲、乙两辆出租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5s末,二者相遇B.当乙车出发时,甲车在乙车前方30m处C.甲、乙两车相遇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50mD.以甲车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甲、乙两车经25s相遇【解析】 A.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15s末,甲的位移大小,乙的位移大小,甲、乙位移不相等,所以未相遇,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t=10s时乙车开始出发,此时甲已经经过的位移大小为,即甲车在乙车前方50m处,故B错误;C.当甲车和乙车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由图象可知,当t=15s时两车速度相等,此时两车之间的距离△x=x1-x2=75m,即两车相遇前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为75m,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t=25s时,甲车的位移大小为,乙车的位移大小为,两车位移相等,即甲、乙两车经25s相遇,故D正确。故选D。【答案】 D6.(2020-2021学年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cm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cm。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同学第一次抓尺的“反应时间”约为0.1sB.乙同学第二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m/sC.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3s,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D.若将尺子上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于直接测量“反应时间”【解析】 A.由题可知,设下落的距离为x,反应时间为t,则有,解得,第一次x=0.2m,解得t1=0.2s,乙同学第一次抓尺的“反应时间”约为0.2s,选项A错误;B.乙同学第二次抓住直尺的瞬间,,B错误;C.若x=0.5m,则根据,可知t=0.32s,则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3s,只要小于0.32s,则仍可用该直尺测量。选项C错误;D.根据可知,直尺下落的距离与“反应时间”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则若将尺子上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于直接测量“反应时间”,选项D正确。故选D。【答案】 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7.(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多选)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下对科学家及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胡克发现了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B.伽利略利用斜面实验和逻辑推理研究出了落体的运动规律C.牛顿在研究力与运动时,首先建立了速度、加速度和力的概念D.笛卡尔利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解析】 A.胡克发现了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得出了胡克定律,A正确;B.伽利略利用斜面实验得出物体做匀加速运动,从而外推出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运动满足相同规律,B正确;C.伽利略在研究力与运动时,首先建立了速度、加速度和力的概念,C错误;D.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D错误。故选AB。【答案】 AB8.甲、乙两物体相距x,同时同向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在前面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A.若a1=a2,则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B.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两次C.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两次D.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一次或不相遇【解析】 若a1=a2,则乙的速度时刻大于甲的速度,乙追上甲之后,甲不可能再追上乙,故A项对;若a1>a2,甲的速度增加得快,若乙追上甲时v甲<v乙,则最终甲又会再追上乙,则会相遇两次;若乙追上甲时v甲=v乙,之后甲的速度将超过乙,则只能相遇一次;若当v乙=v甲时,乙仍没有追上甲,则之后乙更不会追上甲,二者就不能相遇,故B、D正确;若a1<a2,那么v甲<v乙,乙追上甲之后,甲不可能再追上乙,则只能相遇一次,故C项错.【答案】 ABD9.(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上)期末)(多选)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已知b车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2m/s2,t=3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则( )A.a车做匀速运动且其速度m/sB.t=3s时a车和b车相遇且此时速度相同C.t=1s时b车的速度为10m/sD.t=0时a车和b车的距离x0=9m【解析】 A.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图可知,a车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故A错误;B.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位置坐标相同,辆车相遇。斜率相等,此时辆车的速度相等,故B正确;C.时,b车的速度为设b车的初速度为,对b车,有解得则时b车的速度为,故C错误;D.时,a车的位移为b车的位移为时,a车和b车到达同一位置,得,故D正确。故选BD。【答案】 BD10.(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多选)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有与公路平行的一行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间隔均为50m,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为v1=5m/s,假设汽车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0s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B.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m/sC.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需的时间为20sD.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25m/s【解析】 A、汽车在10s内的位移是:,由,代入数据,解得:,故A正确;B、由,即:,解得:,故B正确;C、汽车从第1根到第7根电线杆的时间是,则:,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代入数据解得:,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用的时间:,故C错误;D、汽车从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故D错误.【答案】 AB三、实验题(共14分)11.(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高一(上)期末)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5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小车做__________(选填“匀加速直线”或“匀减速直线”)运动;计数点B、D对应的时间间隔内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解析】 由图可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故根据可知,加速度a为定值,而且位移越来越大,故选项小车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以得到:;根据可以得到:.【答案】 (1)匀加速直线 (2)0.22 (3)0.8012.(2020-2021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四中高一(上)期中)小华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某处,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如图所示。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的一段。如图所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确定出七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并用刻度尺测出了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并计算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图中所标数据的单位是cm:(1)关于本实验的原理和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A.打点计时器应接直流电源B.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C.如果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逐渐由密集变得稀疏,则说明纸带的速度由小变大D.在纸带上确定计时起点时,必须要用打出的第一个点(2)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计数点A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_____cm;(3)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经计算出了打下B、C、D、E这四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A点处小车的速度vA=____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计数点 A B C D Et/s 0.1 0.2 0.3 0.4 0.5v/(m/s-1) 0.781 0.980 1.18 1.38(4)现己根据上表中的v、t数据,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v—t图像可知,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___m/s;加速度a=____m/s2.(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2位)。【解析】 (1)[1]A。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故A错误;B.实验时要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故B正确;C.如果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逐渐由密集变得稀疏,因为打点时间相等,距离变大,则说明纸带的速度由小变大,故C正确;D.在纸带上确定计时起点时,要从点迹清晰的点开始,不一定必须要用打出的第一个点,故D错误;故选BC。(2)[2]按刻度尺的读数规则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因此A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为5.80cm;(3)[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因此有(4)[4]根据图像与纵轴的交点得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0=040m/s[5]根据v-t图像求出图形的斜率k,所以小车加速度为【答案】 ①BC ②5.80 ③0.581 ④0.4 ⑤1.96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2020-2021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为某十字路口附近的橡胶减速带,一轿车正以20m/s的速度行驶在该路段,在离减速带50m时轿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结果以5m/s的速度通过减速带,通过后立即以2.5m/s2的加速度加速到原来的速度。轿车可视为质点,减速带的宽度忽略不计。求由于减速带的存在轿车通过这段距离多用的时间。【解析】 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速度位移公式可知加速度a==﹣3.75m/s2减速需要的时间加速的时间加速的位移s2==75m轿车通过的总位移轿车匀速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多用的时间【答案】 3.75s14.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以a=0.5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x0=200 m处以v0=5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1)甲何时追上乙?甲追上乙时甲的速度多大?此时甲离出发点多远?(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这个距离为多大?【解析】 (1)如图所示,设甲经过时间t追上乙,则有:x甲=at2,x乙=v0t,x甲=x0+x乙代入数值解得:t=40 s和t=-20 s(舍去)此时甲的速度:v甲=at=0.5×40 m/s=20 m/s甲离出发点的位移:x甲=at2=×0.5×402 m=400 m.(2)在追赶过程中,当v甲<v乙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仍在继续增大;当v甲>v乙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便不断减小;当v甲=v乙时,甲、乙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由v甲=at′=v乙,得:t′== s=10 s即10 s末甲、乙之间距离最大.且:xmax=x0+v乙 t′-at′2=200 m+5×10 m-×0.5×102 m=225 m.【答案】 (1)40 s 20 m/s 400 m (2)10 s 225 m15.(2020-2021学年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某校物理兴趣小组,为了了解高空坠物的危害,将一只鸡蛋从离地面高为H=20m的高楼面上由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下落途中通过一个窗口的时间为△t=0.1s,窗口的高度为L=1.05m,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鸡蛋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2)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x;(3)高楼面离窗的上边框的高度h。【解析】 (1)由可知鸡蛋落地所需时间为所以鸡蛋落地时的速度大小(2)第1s内的位移因此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方向竖直向下;(3)从高楼面下落到窗口上边框从高楼面下落到窗口下边框代入数据,解方程组可得h=5m【答案】 (1)20m/s;(2)15m,方向竖直向下;(3)5m16.(2020-2021学年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末)将煤块A轻放在以2m/s的恒定速度运动的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留下一条长度为4m的因相对运动而形成的擦痕。若使该传送带改做初速度不变、加速度大小为1.5m/s2的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并且在传送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的同时,将另一煤块B轻放在传送带上,g=10m/s2,则:(1)皮带与煤块间动摩擦因数μ为多少?(2)煤块B在皮带上的最长擦痕为多少?(3)煤块B停止在传送带上的位置与擦痕起点间的距离为多少?【解析】 (1)煤块A在传送带上运动,设其加速度为a,加速时间为t,则有,,则,解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2)若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设煤块B的加速度时间为t1,有所以此时煤块B在传送带上留下的擦痕长为(3)因传送带提供给煤块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2,小于1.5m/s2故煤块相对传送带向前滑,到传送带速度减为零时,有,,传送带停止运动后,煤块继续在传送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则所以【答案】 (1)0.05;(2)1m;(3)m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几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位移和加速度反向 B.速度和加速度反向C.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 D.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2.(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上)期中)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量放大法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C.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0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3.(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上)期末)某司机驾驶一辆空出租车正以10m/s的速度匀速向前行驶,某时刻在车后方10m处的乘客招手示意司机停车并立即以5m/s的速度匀速追赶,司机看到乘客招手后经1.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2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司机看到乘客招手到出租车速度减到零所用时间为5sB.从司机看到乘客招手到出租车速度减到零出租车的总位移为25mC.出租车停止时,乘客还没有追上D.司机看到乘客招手经4.5s乘客与出租车相距最远4.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 m/s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的速度也为40 m/s,有三种行进方式:a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先减速再加速;c先加速再减速,则( )A.a种方式先到达B.b种方式先到达C.c种方式先到达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2020-2021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一(上)期中)甲、乙两辆出租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5s末,二者相遇B.当乙车出发时,甲车在乙车前方30m处C.甲、乙两车相遇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50mD.以甲车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甲、乙两车经25s相遇6.(2020-2021学年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cm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cm。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同学第一次抓尺的“反应时间”约为0.1sB.乙同学第二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m/sC.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3s,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D.若将尺子上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于直接测量“反应时间”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7.(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多选)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下对科学家及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胡克发现了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B.伽利略利用斜面实验和逻辑推理研究出了落体的运动规律C.牛顿在研究力与运动时,首先建立了速度、加速度和力的概念D.笛卡尔利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8.甲、乙两物体相距x,同时同向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在前面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A.若a1=a2,则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B.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两次C.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两次D.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一次或不相遇9.(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上)期末)(多选)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已知b车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2m/s2,t=3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则( )A.a车做匀速运动且其速度m/sB.t=3s时a车和b车相遇且此时速度相同C.t=1s时b车的速度为10m/sD.t=0时a车和b车的距离x0=9m10.(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多选)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有与公路平行的一行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间隔均为50m,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为v1=5m/s,假设汽车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0s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B.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m/sC.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需的时间为20sD.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25m/s三、实验题(共14分)11.(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高一(上)期末)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5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小车做__________(选填“匀加速直线”或“匀减速直线”)运动;计数点B、D对应的时间间隔内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12.(2020-2021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四中高一(上)期中)小华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某处,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如图所示。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的一段。如图所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确定出七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并用刻度尺测出了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并计算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图中所标数据的单位是cm:(1)关于本实验的原理和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A.打点计时器应接直流电源B.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C.如果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逐渐由密集变得稀疏,则说明纸带的速度由小变大D.在纸带上确定计时起点时,必须要用打出的第一个点(2)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计数点A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_____cm;(3)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经计算出了打下B、C、D、E这四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A点处小车的速度vA=____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计数点 A B C D Et/s 0.1 0.2 0.3 0.4 0.5v/(m/s-1) 0.781 0.980 1.18 1.38(4)现己根据上表中的v、t数据,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v—t图像可知,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___m/s;加速度a=____m/s2.(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2位)。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2020-2021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为某十字路口附近的橡胶减速带,一轿车正以20m/s的速度行驶在该路段,在离减速带50m时轿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结果以5m/s的速度通过减速带,通过后立即以2.5m/s2的加速度加速到原来的速度。轿车可视为质点,减速带的宽度忽略不计。求由于减速带的存在轿车通过这段距离多用的时间。14.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以a=0.5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x0=200 m处以v0=5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1)甲何时追上乙?甲追上乙时甲的速度多大?此时甲离出发点多远?(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这个距离为多大?15.(2020-2021学年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某校物理兴趣小组,为了了解高空坠物的危害,将一只鸡蛋从离地面高为H=20m的高楼面上由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下落途中通过一个窗口的时间为△t=0.1s,窗口的高度为L=1.05m,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鸡蛋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2)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x;(3)高楼面离窗的上边框的高度h。16.(2020-2021学年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末)将煤块A轻放在以2m/s的恒定速度运动的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留下一条长度为4m的因相对运动而形成的擦痕。若使该传送带改做初速度不变、加速度大小为1.5m/s2的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并且在传送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的同时,将另一煤块B轻放在传送带上,g=10m/s2,则:(1)皮带与煤块间动摩擦因数μ为多少?(2)煤块B在皮带上的最长擦痕为多少?(3)煤块B停止在传送带上的位置与擦痕起点间的距离为多少?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检测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021-2022学年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原卷版).doc 章末检测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021-2022学年同步学案新人教版(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