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章末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是否系好安全带对人和车的惯性没有影响
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D.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解析】 根据惯性的定义知:安全带与人和车的惯性无关,A错,B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故B项不对,系好安全带主要是防止因刹车时,人因惯性向前运动而造成伤害事故,C错,D对.
【答案】 D
2.一个球挂在三角形木块的左侧面,如图所示,球与木块均能保持静止,则( )
A.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向左 B.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向右
C.地面对木块无摩擦 D.若地面光滑,木块一定滑动
【解析】 把球和三角形木块作为研究对象,如果整体受到地面摩擦力,则木块会在摩擦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而木块能保持静止,故木块与地面之间无摩擦力作用,选C.
【答案】 C
3.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光滑斜面,当小车在水平轨道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小物块A恰好能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在小车运动过程中的某时刻,突然使小车迅速停止,则在小车迅速停止过程中,小物块A可能的情况是:①沿斜面下滑;②沿斜面上滑;③仍与斜面保持静止;④离开斜面做曲线运动.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向右匀加速运动,也可能是向左匀减速运动.若原来小车向右匀加速运动,小车突然停止时,则物块做平抛运动而离开斜面,④正确;若原来小车向左匀减速运动,小车突然停止时,小物块会沿斜面上滑,②正确.故选C.
【答案】 C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
A.(M+m)g B.(M+m)g-F
C.(M+m)g+Fsin θ D.(M+m)g-Fsin θ
【解析】 匀速上滑的小物块和静止的楔形物块都处于平衡状态,可将二者看做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整体.由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可得(M+m)g=FN+Fsin θ,因此,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FN=(M+m)g-Fsin θ,D选项正确.
【答案】 D
5.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落,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分别为F1和F2,如果质量为m1的物体先落地,是因为( )
A.m1>m2 B.F1>F2 C.< D.m1g-F1>m2g-F2
【解析】 由题意可知t1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1g-F1=m1a1;m2g-F2=m2a2.结合a1>a2,可得<,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6.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所示.已知人的质量为70 kg,吊板的质量为10 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当人以440 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 )
A.a=1.0 m/s2,F=260 N B.a=1.0 m/s2,F=330 N
C.a=3.0 m/s2,F=110 N D.a=3.0 m/s2,F=50 N
【解析】 将人与吊板整体考虑,据牛顿第二定律:2FT-(m人+m板)g=(m人+m板)a,代入数据a=1.0 m/s2,选项C、D被排除.用隔离法研究人向上运动,设吊板对人的支持力为F′,则FT+F′-m人g=m人a,得F′=33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吊板的压力F=F′=330 N,选项B正确.
【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如图所示,氢气球受风力作用使拉住它的细绳与地面的夹角为θ,在细绳被剪断的瞬间,气球所受外力的合力为(氢气球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
A.与原来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沿风力方向,大小等于风力
C.沿竖直方向向上,大小等于气球所受的浮力
D.与原来绳子拉力方向相反,大小等于风力与浮力的合力
【解析】 氢气球受三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研究氢气球受力,受力如右图所示,有向上的浮力、向右的风力和绳的拉力.若剪断绳子,浮力和风力的合力应与原来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浮力和风力是不变的)
【答案】 AD
8.(2020-202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多选)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内壁为半球形且光滑的容器,容器的质量为2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置于容器内质量为1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与容器一起向左做加速运动,OP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重力加速度)则( )
A.容器的加速度大小为
B.容器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12.5N
C.推力F的大小为42N
D.地面对容器的支持力等于30N
【解析】 A.物块受力如图所示,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故A正确;
B.由平衡条件可知,容器对物块的支持力,故B正确;
C.以物块与容器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代入数据解得,故C错误;
D.对物块与容器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容器的支持力,故D正确。故选ABD。
【答案】 ABD
9.(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多选)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正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在传送带上某位置轻轻放置一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木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v0、t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传送带一定顺时针转动
B.传送带的速度大小等于v0
C.μ=-tanθ
D.t0时间后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gsinθ
【解析】 A.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当木块下滑时满足mgsinθ>μmgcosθ,将一直匀加速到底端而且加速度不变;当木块上滑时满足mgsinθ<μmgcosθ,木块先匀加速运动,在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后将匀速运动,两种均不符合运动图像,故传送带逆时针转动,A错误;
B.只有当木块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故传送带的速度大小等于v0,故B正确;
C.木块在0~t0时间内,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木块匀加速下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μmgcosθ=ma1,解得a1=gsinθ+μgcosθ,由题图乙可知,联立解得μ=-tanθ,故C正确;
D.木块与传送带共速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μmgcosθ=ma2,解得a2=gsinθ-μgcosθ,代入μ值得a2=2gsinθ-,故D错误。故选BC。
【答案】 BC
10.(2020-2021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一(上)期末)(多选)如图1所示,一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小物体(不粘连),小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对小物体施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小物体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2所示,a、b、c均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
B.小物体质量为
C.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D.物体从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的过程经过的时间为
【解析】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减小到零,弹簧处于原长,A正确;
B.初始时刻,物体所受的合力为a,离开弹簧之后,物体所受的合力仍然等于a,因此,小物体质量为,B正确;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小物体的加速度大小,C错误;
D.根据,物体从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的过程经过的时间,D正确。故选ABD。
【答案】 ABD
三、实验题(共14分)
11.(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上)期末)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忽略滑轮的质量,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甲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甲同学以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坐标的夹角为θ,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_。
A. B. C.k D.
(4)乙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a-F图线,该同学做实验时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解析】 (1)[1]AD.因为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不用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也不用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AD错误;
B.为了让绳的拉力成为小车的合力,必须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B正确;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C正确。故选BC。
(2)[2]小车的加速度为
(3)[3]由牛顿第二定律,解得,则,解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4]从图像可以看出,绳有拉力而小车没有加速度,小车没有运动,说明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答案】 (1)BC (2)2.00 (3)D (4)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12.(2020-2021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高一(上)期末)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μ乙,由图可知,m甲________m乙,μ甲________μ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析】 (1)[1].实验中细绳要保持与长木板平行,A项正确;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这样无法平衡摩擦力,B项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木块,C项错误;平衡摩擦力后,改变木块上的砝码的质量后不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项正确.
(2)[2].由整体法和隔离法得到细绳中的拉力F=Ma=M=mg,
可见,当砝码桶和桶内砝码的总质量m远小于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M时,可得F≈mg.
(3)[3].不平衡摩擦力,则F-μmg=ma,a=-μg,
图象的斜率大的木块的质量小,纵轴截距绝对值大的动摩擦因数大,因此m甲μ乙.
【答案】 (1)AD (2)远小于 (3)小于 (4)大于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向右匀加速行驶的车,车在2 s的时间内速度由2 m/s增为6 m/s,车内用绳AB与绳BC拴住一个小球,BC绳水平,AB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为37°,小球质量为0.8 kg,小球在车中位置始终未变(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求:(1)小球对AB绳的拉力大小;(2)小球对BC的拉力大小.
【解析】 小球受力如图所示,
水平方向上,F2-F1sin θ=ma①
竖直方向上,F1cos θ-mg=0②
而小车的加速度a==2 m/s2,将数据代入①、②求得:F1=10 N,F2=7.6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AB、BC绳的拉力分别为10 N和7.6 N.
【答案】 (1)10 N (2)7.6 N
14.2020年11月份,突如其来的大雪使北方部分省市交通运输陷入瘫痪,给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车辆遇紧急情况刹车时,车轮会抱死而“打滑”.如图所示,假设某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至一斜坡的顶端A时,突然发现坡底前方有一行人正以2 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司机立即刹车,但因冰雪路面太滑,汽车仍沿斜坡滑下.已知斜坡高AB=3 m,长AC=5 m,司机刹车时行人距坡底C点距离CE=6 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冰雪路面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5,试分析此种情况下,行人是否有危险.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汽车在斜坡上滑下时的加速度
a1==gsin θ-μgcos θ①
由数学知识知:sin θ=,cos θ=②
故由①②得:a1=2 m/s2
汽车在水平冰雪路面上的加速度a2=μg=5 m/s2
汽车到达坡底C时0的速度满足v-v=2a1xAC解得vC= m/s
经历时间t1==0.5 s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减速至v=v人=2 m/s时滑动的位移x1==11.6 m
经历的时间t2==1.8 s
人发生的位移x2=v人(t1+t2)=4.6 m
因x1-x2=7 m>6 m.故行人有危险,应抓紧避让.
【答案】 有危险
15.(2020-2021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夹角θ=37°,从A到B长度为L=10.25m,传送带以v0=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m=0.5kg的黑色煤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煤块在传送带上经过会留下黑色痕迹。已知sin37°=0.6,g=10m/s2,求:
(1)煤块从A到B的时间;
(2)煤块从A到B的过程中传送带上形成痕迹的长度。
【解析】 (1)煤块刚放上时,受到向下的摩擦力,
其加速度为
煤块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为
发生的位移为
达到v0后,受到向上的摩擦力,
则,,
解得:;
煤块从A到B的时间为
(2)第一过程痕迹长为
第二过程痕迹长
Δx1与Δx2部分重合,故痕迹总长为5m。
【答案】 (1)1.5s;(2)5m
16.(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如图甲所示,可视为质点的A、B两物体置于一静止长纸带上,纸带左端与A、A与B间距均为d=0.5m,两物体与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1,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2。现以恒定的加速度a=2m/s2向右水平拉动纸带,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A物体在纸带上的加速度及滑动时间。
(2)两物体A、B停在地面上的距离。
【解析】 (1)两物体在纸带上滑动时均有μ1mg=ma1
当物体A滑离纸带时,
由以上两式可得t1=1s
(2)物体A离开纸带时的速度v1=a1t1
两物体在地面上运动时均有μ2mg=ma2
物体A从开始运动到停在地面上过程中的总位移
物体B滑离纸带时
物体B离开纸带时的速度v2=a1t2
物体B从开始运动到停在地面上过程中的总位移
两物体A、B最终停止时的间距x=x2+d-x1
由以上各式可得x=1.25m
【答案】 (1)1m/s2;1s;(2)1.25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章末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是否系好安全带对人和车的惯性没有影响
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D.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2.一个球挂在三角形木块的左侧面,如图所示,球与木块均能保持静止,则( )
A.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向左 B.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向右
C.地面对木块无摩擦 D.若地面光滑,木块一定滑动
3.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光滑斜面,当小车在水平轨道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小物块A恰好能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在小车运动过程中的某时刻,突然使小车迅速停止,则在小车迅速停止过程中,小物块A可能的情况是:①沿斜面下滑;②沿斜面上滑;③仍与斜面保持静止;④离开斜面做曲线运动.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
A.(M+m)g B.(M+m)g-F
C.(M+m)g+Fsin θ D.(M+m)g-Fsin θ
5.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落,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分别为F1和F2,如果质量为m1的物体先落地,是因为( )
A.m1>m2 B.F1>F2 C.< D.m1g-F1>m2g-F2
6.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所示.已知人的质量为70 kg,吊板的质量为10 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当人以440 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 )
A.a=1.0 m/s2,F=260 N B.a=1.0 m/s2,F=330 N
C.a=3.0 m/s2,F=110 N D.a=3.0 m/s2,F=50 N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如图所示,氢气球受风力作用使拉住它的细绳与地面的夹角为θ,在细绳被剪断的瞬间,气球所受外力的合力为(氢气球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
A.与原来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沿风力方向,大小等于风力
C.沿竖直方向向上,大小等于气球所受的浮力
D.与原来绳子拉力方向相反,大小等于风力与浮力的合力
8.(2020-202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多选)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内壁为半球形且光滑的容器,容器的质量为2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置于容器内质量为1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与容器一起向左做加速运动,OP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重力加速度)则( )
A.容器的加速度大小为
B.容器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12.5N
C.推力F的大小为42N
D.地面对容器的支持力等于30N
9.(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多选)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正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在传送带上某位置轻轻放置一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木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v0、t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传送带一定顺时针转动
B.传送带的速度大小等于v0
C.μ=-tanθ
D.t0时间后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gsinθ
10.(2020-2021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一(上)期末)(多选)如图1所示,一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小物体(不粘连),小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对小物体施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小物体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2所示,a、b、c均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
B.小物体质量为
C.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D.物体从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的过程经过的时间为
三、实验题(共14分)
11.(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上)期末)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忽略滑轮的质量,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甲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甲同学以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坐标的夹角为θ,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_。
A. B. C.k D.
(4)乙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a-F图线,该同学做实验时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12.(2020-2021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高一(上)期末)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μ乙,由图可知,m甲________m乙,μ甲________μ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向右匀加速行驶的车,车在2 s的时间内速度由2 m/s增为6 m/s,车内用绳AB与绳BC拴住一个小球,BC绳水平,AB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为37°,小球质量为0.8 kg,小球在车中位置始终未变(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求:(1)小球对AB绳的拉力大小;(2)小球对BC的拉力大小.
14.2020年11月份,突如其来的大雪使北方部分省市交通运输陷入瘫痪,给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车辆遇紧急情况刹车时,车轮会抱死而“打滑”.如图所示,假设某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至一斜坡的顶端A时,突然发现坡底前方有一行人正以2 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司机立即刹车,但因冰雪路面太滑,汽车仍沿斜坡滑下.已知斜坡高AB=3 m,长AC=5 m,司机刹车时行人距坡底C点距离CE=6 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冰雪路面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5,试分析此种情况下,行人是否有危险.
15.(2020-2021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夹角θ=37°,从A到B长度为L=10.25m,传送带以v0=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m=0.5kg的黑色煤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煤块在传送带上经过会留下黑色痕迹。已知sin37°=0.6,g=10m/s2,求:
(1)煤块从A到B的时间;
(2)煤块从A到B的过程中传送带上形成痕迹的长度。
16.(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如图甲所示,可视为质点的A、B两物体置于一静止长纸带上,纸带左端与A、A与B间距均为d=0.5m,两物体与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1,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2。现以恒定的加速度a=2m/s2向右水平拉动纸带,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A物体在纸带上的加速度及滑动时间。
(2)两物体A、B停在地面上的距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