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延续文化血脉 公开课(课件28张PPT+教案+音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延续文化血脉 公开课(课件28张PPT+教案+音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延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兴宁市齐昌中学 刘兰
目录
立文化自信
扬传统美德
品文化之美




品文化之美
1.结合视频和你的认知,提到中华文化,你能想到什么?
试着归纳一下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探究与分享
形成
内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堂笔记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等热播,成为现象级节目;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走入百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翅膀,开辟出产业发展新天地……
在对待外来文化和不同民族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博大的胸怀,兼容并包。比如在中国你可以看到“儒、道、法”等各类思想文化的和谐相处!
谈谈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时代变迁依然能保持魅力甚至焕发新的风采?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1)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川剧变脸、徽剧、凤阳花鼓、中国武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那达慕、皮影戏、徽墨制作工艺、中国剪纸、中医针灸、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等。
(2)物质文化遗产:
长城、敦煌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布达拉宫、福建土楼、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颐和园、天坛、丝绸之路、大运河、土司遗址、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良渚古城遗址等
【文化遗产】
1.与同学分享你所了解的文化遗产价值。
2.有人说,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你认同感这种说法吗?
答案提示:不认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
①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②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中华民族守望精神家园,铸魂强魄,凝心聚力。
④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延续文化血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三种文化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种文化内涵不同,是中华民族不同发展时期的智慧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立文化自信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材料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
结合视频和材料,思考什么是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探究与分享
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5.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怎样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课堂笔记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对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继承与发展。
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对待外来文化的开放、包容、借鉴与吸收
同时也要坚决抵制各种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
提高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习近平关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论述
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会谈上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只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探究与分享

扬传统美德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
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
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
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
须多温恤。
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
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
须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节选自朱用纯《朱子家训》
想一想:《朱子家训》体现了哪些传统美德?
议一议:为什么这些美德世代相传?
说一说:看谁说出的中华传统美德多。
1.传统美德的内容及特点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自尊互敬、助人为乐
诚信守法、见利思义
孝敬父母、尊师敬长
律己宽人、扬善抑恶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课堂笔记
2.为什么要弘扬美德?
答: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②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课堂笔记
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
救火英雄:忠诚守护青山
张富清:默默奉献
黄文秀:青春献给故乡
3.如何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②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③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课堂笔记
拓展空间




向同学推荐一本传承中华美德的好书,说明你的推荐理由。
《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治家格言》、《三字经》等

判断题: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

×
点拨: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不同文明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可以取代其他文明,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可以对其他文明居高临下。要相互尊重、尊重文明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多样性。
课堂练习
1.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耕以养生,读以明道”是古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新时代需要开展耕读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劳作、走进探索与挑战。开展耕读教育有利于( )
A.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精神
B.从根上培养学生所需的劳动技能
C.培育学生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意识
D.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
课堂练习
2.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全国火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红色旅游也迎来新机遇,游客们纷纷踏上红色故土,在旅途中聆听党史,在行走中感受革命文化,在休闲游玩中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继承革命文化( )
①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
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因为它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④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侵蚀和渗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课堂练习
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我们( )
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②消除文化多样性,实现不同文化的统一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④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4.袁隆平院士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吴孟超院士在长达75 年的从医生涯里,始终坚持人命大于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默默坚守、辛勤耕耘,为祖国人民奉献一生。他们的事迹诠释了 ( )
①艰苦奋斗、砥砺奋进的精神品质 ②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③舍己救人、不言回报的奉献精神 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课堂练习
5.适量点餐、剩餐打包是消费,是节俭;点一桌子剩一半扬长而去,是浪费,是典型的败家。与材料观点一致的选项是 ( )
①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④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课堂练习
6. 2021年6月29日,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被授予“七一勋章”称号。63岁的她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并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张老师用行动彰显的传统美德是( )
A.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
B.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的生存法则
C.单打独斗、唯我独尊的处事准则
D.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A


延续文化血脉《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
(2)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3)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2.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1)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理解和运用能力;
(2)坚定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3)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知识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自信的意义,知道怎么样坚定文化自信;
(3)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中华文化的内容及作用意义;
2.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难点 1.中华文化的内容及作用意义;
2.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及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3.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讲授新课
本课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
环节一:品文化之美;
环节二:立文化自信;
环节三:扬传统美德。
视频《我们的文化自信篇》导入新课进入环节一:品文化之美
教师提问: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你知道他们的内容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中华文化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化艺术等等。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
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师活动:材料展示: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等热播,成为现象级节目;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走入百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翅膀,开辟出产业发展新天地……
在对待外来文化和不同民族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博大的胸怀,兼容并包。比如在中国你可以看到“儒、道、法”等各类思想文化的和谐相处!
问题:谈谈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时代变迁依然能保持魅力甚至焕发新的风采?
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P59)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探究二:请同学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1)请你说明设计思路并向同学介绍你设计的研学方案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提示:①设计思路:按照中华文化发展的路径,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根据要求设计出:传统文化之都(唐山乐亭)——革命文化(西柏坡)——先进文化之都(北京)“文化之旅”研学路线。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P6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想一想这三种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提示: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維,创造的交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
②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在新历史条件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承和发扬。
探究三:请同学阅读教材第59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1)查找资料,分享交流你所了解的文化遗产价值。
1)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川剧变脸、徽剧、凤阳花鼓、中国武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那达慕、皮影戏、徽墨制作工艺、中国剪纸、中医针灸、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等。
(2)物质文化遗产:
长城、敦煌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布达拉宫、福建土楼、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颐和园、天坛、丝绸之路、大运河、土司遗址、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良渚古城遗址等
提示:①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②文化遗产也是提高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好教科书,③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④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在于它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2)有人说,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提示:不认同这种说法。①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中华民族守望精神家园,铸魂强魄,凝心聚力。
4、中华文化的重要性?(P60-P61)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第二个环节:立文化自信
展示材料和播放视频
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材料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
5、什么是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1)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内涵)
(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探究四:请同学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提示:①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激发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及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③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具有深厚文化底醢的中华文化逐渐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④各类国际盛会及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搭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平台,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其他各国文化的交流。
(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 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提示: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的国际文化交流有助于我们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我们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②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人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吸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第三环节:扬传统美德
《朱子家训》导入,提问《朱子家训》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你知道的传统美德有哪些?为什么这些美德能传承下来?
7、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P63)
(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容: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8、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P65)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探究六:请同学写下3条关于践行美德的具体做法。
9、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5)
(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
中华文化的内容及作用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习题
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全国火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红色旅游也迎来新机遇,游客们纷纷踏上红色故土,在旅途中聆听党史,在行走中感受革命文化,在休闲游玩中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继承革命文化( )
①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
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因为它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④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侵蚀和渗透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我们( )
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②消除文化多样性,实现不同文化的统一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④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2021年6月29日,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被授予“七一勋章”称号。63岁的她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并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张老师用行动彰显的传统美德是( )
A.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
B.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的生存法则
C.单打独斗、唯我独尊的处事准则
D.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二、判断题: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作业:写一份关于客家文化的推广策划书
内容包括:一.客家文化概述
1.客家文化起源;
2.客家人分布;
3.客家方言
二.客家文化详解
1.客家节日;
2.客家精神;
3.客家居住特色
4.客家历史演变
三.弘扬客家文化推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