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二框 凝聚价值追求一、教育价值1.自我成长: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重要价值,认同、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在自己的行为中。2.我与他人:与他人交往中,不仅能够自主践行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能够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人践行。3.我与国家和社会:认同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发展的意义,并能理解我国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的紧迫性,以实际行动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二、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2.学生能在社会生活中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3.结合现实中个别不和谐的现象,进一步理解我们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紧迫性,增强使命感。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紧迫性难点:中国精神、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之间的关系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教师:今天我们的课题是《凝聚价值追求》,课前同学们通过预习提出了一些问题(拍成照片展示出来),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吧。【设计意图】用学生的疑问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体现解决“真”问题的真实的课堂。环节一:走进民族精神活动1:回眸暑期,再扬抗疫精神教师:回顾南京抗疫的历程,问学生此时的你想感谢谁?为什么?学生:3-4人回答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鲁迅先生提到的“中国的脊梁”,指出医生、护士、教师、社区工作人员、我们自己等都可以是“中国的脊梁”,全体中国人民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展示抗疫精神图片)。那么,上下五千年,伟大的中华民族形成了怎样的民族精神?学生回答(引出民族精神的内涵)(教师板书:民族精神的内涵)【设计意图】由学生亲身经历的南京抗疫入手,学生认识到我国能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离不开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活动2:释疑解惑,走进民族精神教师展示学生的问题:抗疫精神和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展示抗疫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内容, 请同学们结合学案找两者的异同……学生回答(选1-2人)教师总结:(播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视频)展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引出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教师板书:民族精神的品格:与时俱进)【设计意图】通过解答疑惑,学生能知道民族精神的品格,并意识到我们自己参与到缔造抗疫精神的过程中,今后还会不断丰富、发展民族精神,增强学生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环节二:构筑中国价值活动3:行为评价,初探个人价值教师:展示关于毛某宁的警方通报。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她的行为做出评价。学生评价教师:由学生的回答,引出我们在评价某人的行为时都会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来判断是非曲直,而这个标准和原则属于价值观。师生齐读价值观的含义教师展示学生的疑问:在不同的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会不会不一样?教师:(指导学生举例,得出结论)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但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诚信,引导学生思考,当代的中国各族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什么?学生齐声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教师板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教师提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哪些层面的价值目标,回答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涉及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他人、自己的行为,引出“价值观”这个概念,认识到价值观的特点。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背景介绍,学生能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性,并能对其基本内容进行解读。活动4:寻根溯源,深究中国价值教师展示学生问题: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我国文化有什么关系?教师:表扬这位同学,并以《孙子兵法》中的一种一句话:“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体现了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哪些内容,并选取另外六句话,请同学们讨论古人留下来的话语与我们弘扬的民族精神、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关联。学生讨论、汇报。得出结论: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设计意图】通过解答疑惑,学生能认识到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环节三:凝聚价值追求活动5:居安思危,认定价值追求教师展示学生问题: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如果没有民族精神中国会怎样?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在种种磨难之下,依然坚强如刚?(一)教师:指出这几位同学的提问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什么”类的问题,先讨论“为什么需要民族精神”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抗疫、洪灾等实例,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从历史、现实、未来等角度来思考民族精神的作用。学生讨论,回答(1-2人)得出结论: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教师板书: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支柱)(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构筑中国价值”这个问题。结合人民日报上关于坚决抵制不良“饭圈”文化的新闻,以及学习强国上关于“饭圈文化”严重冲击青少年价值观建设等文章,分析不良“饭圈”文化冲击“文明”“和谐”“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等价值观。教师:展示美国中情局在70年前就制定了《十条诫令》,提醒学生认识到如果我国不高扬民族精神、不构筑中国价值,其他国家就要乘虚而入,引发学生思考构筑中国价值的必要性。得出结论:(师生齐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教师板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价值引领)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已经把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进宪法,而且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始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这将有助于学生掌握真理、认识国情、了解社会,这也是我们国家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重要尝试。【设计意图】通过解答疑惑,学生能认识到民族精神具有无穷的力量,愿意传承和弘扬它。通过对不良“饭圈”文化的危害、《十条诫令》的险恶用心的了解,学生能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紧迫性,为最后学生展示自己的行动做好铺垫。活动6:身体力行,践行价值追求教师:展示学生的问题:平凡的我们,能为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做些什么?小活动:请闭上眼睛、把你的右手放在心脏的位置,感受到你的心跳,想一想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的哪些行为已经在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学生回答(2-3位)展示入校以来学生们参与的多种活动的图片,学生能意识到这些活动为我们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整节课的最后,以“教师寄语”达到情感升华:中国的未来属于你们,民族的未来系于你们,时代的责任赋予你们,时代的光荣也必将属于你们。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希望同学们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发现自己身上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让学生意识到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在我们的血液中、骨骼中,理解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增强使命感,并勇于实践。《凝聚价值追求》教学反思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磨课,我收获很多。 一是进入主题要快。第一次试上时,我播放了视频《这个夏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然后问学生哪些画面令你印象深刻,弯弯绕绕就是想引出“南京抗疫”这个话题,看起来是曲径通幽,实际上是浪费时间,学生搞不明白老师要讲什么。后来在各位优秀的老师的指点下,最后我上课直接就以“这个夏天南京成为全国的焦点,我们也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暑假”开篇,引出“抗疫精神”再引出“民族精神”,整个课就明确了。 二是问题要明确。前面几次试上的时候,有些问题学生接不住,比如原本“哪些人撑起了南京抗疫的天空”这种问题,学生回答就很散,朱妮老师建议改成“南京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你想感谢谁,为什么”,学生就能说出很多想感谢的人,包括自己,这样课往下走就很顺畅。 三是课件要精细。由于这是线上公开课,如果课件过于简单会显得脉络不清,层次不明,给听课的老师造成很大困惑。组内老师建议环节要单独一张呈现、课堂活动、学生疑惑、教学内容分别用统一的字体、文本框格式标注,这样,线上听课的老师就能明白课的走向,每一个环节要讨论什么问题,达成什么目的。实际上还有很多收获,比如要注意语言的精练,观点的精准,表达的清晰……总之,特别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批评建议,让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