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巴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科9份)

资源简介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电磁波包含了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等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
A.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 B.红外线、无线电波、射线、紫外线
C.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射线 D.紫外线、无线电波、射线、红外线
2.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匀变化的磁场能够在空间产生电场
B.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C.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来测定物体的位置
D.调谐是电磁波发射的过程,调制是电磁波接收的过程
3.图1是一弹簧振子的示意图,O是它的平衡位置,在B、C之间做简谐运动,规定以向右为正方向,图2是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t=2 s时刻,它的位置在O点左侧
B.t=3 s时刻,它的速度方向向右
C.t=4 s时刻,它的加速度为方向向右的最大值
D.4s末到6s末,它的加速度在增大
4.一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A此时的运动方向向下,经过0.2s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由此可以判定( )
A.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大小为0.05m/s
B.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大小为0.1m/s
C.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大小为0.05m/s
D.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大小为0.1m/s
5.如图所示,S1、S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波长都为λ,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1、S2在空间共形成6个振动减弱的区域(图中虚线处),P是振动减弱区域中的一点,从图中可看出 ( )
A.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1.5λ
B.P点始终不振动
C.P点此时刻振动最弱,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强
D.当一列波的波峰传到P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一定传到P点
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摆的振幅之比为2 :1
B.t=2 s时,甲摆的重力势能达到最大,乙摆的动能达到最大
C.甲、乙两摆的摆长之比为4 :1
D.甲、乙两摆摆球在最低点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7.已知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  )
A.a、c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同
B.a、c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反
C.b、d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同
D.b、d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反
8.一列波长大于1 m的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处在x1=1 m和x2=2 m的两质点A、B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A.波长为 m
B.波速为1 m/s
C.3 s末A、B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D.1 s末A点的振动速度大于B点的振动速度
9.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偏折到F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的夹角为θ=30°,E、F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则(  )
A.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B.光在F点发生全反射
C.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小
D.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点的光束平行
10.把一平行玻璃板压在另一个平行玻璃板上,一端用薄片垫起,构成空气劈尖,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如图所示,这时可以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下面关于条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由于光在空气劈尖膜的前后两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叠加的结果
B.干涉条纹中的暗纹是由于上述两列反射光的波谷与波谷叠加的结果
C.将上玻璃板平行上移,条纹向着劈尖移动
D.观察薄膜干涉条纹时,应在入射光的另一侧
11.某同学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办法是 ( )
A.增大双缝间距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C.增大双缝到单缝的距离
D.改用波长较短的光(如紫光)作为入射光
12.如图所示,光线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或由玻璃砖射入空气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玻璃的折射率为1.5) (  )
A.图乙、丁         B.图甲、丁
C.图乙、丙 D.图甲、丙
13.如图所示,水下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一束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为a、b两束,则( )
A.a、b两束光相比较,a光的波长较长
B.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光、b光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C.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大
D.若保持入射点A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从水面上方观察,a光先消失
14.在双缝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d=.若分别用频率为f1=5.0×1014 Hz和频率为f2=7.5×1014 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条纹的情况是 ( )
A.用频率为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B.用频率为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C.用频率为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D.用频率为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15.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细束白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侧是红色光,b侧是紫色光
B. 在真空中a侧光的波长小于b侧光的波长
C .三棱镜对a侧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侧光的折射率
D. 在三棱镜中a侧光的传播速率大于b侧光的传播速率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6.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摆长L和周期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 是 ;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长L0=864.9m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所示,则摆球的直径d= mm,摆长为 mm. 如果他测定40次全振动的时间为75.2s,则单摆周期为 s,通过计算重力加速度为 m/s2,如果他在实验时误将39次全振动数成40次,那么他的测量结果会偏 ;
17、LC振荡电路的电容为C,电感为L,则电容器两板间电势差从正向最大值到反向最大值所需的最短时间为t=________,若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此电路发射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波长为λ=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2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主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8分)用波长λ=0.51μm的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测得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为△X=0.56mm,若将整个装置放折射率n=4/3的水中,那么,光的波长变为多少 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又为多大?
19、(8分)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 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v = 2m/s.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 =1.0m处的质点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2)试求要经过多长时间后,在X=6.5m的P质点处第二次到达波谷
20、(8分)一半径为R的1/4球体放置在水平面上,球体由折射率为的透明材料制成。现有一束位于过球心O的竖直平面内的光线,平行于桌面射到球体表面上,折射入球体后再从竖直表面射出,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桌面的距离为。求:
(1)光线射到球体表面的折射角
(2)光线从球体竖直表面的出射角。
0
y
x/cm
A
1
2
3
4
5
6
8
7
9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
2.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选择题 (共计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
1.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0 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小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
D.所有经线都是大小相等的半圆,而所有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
2.关于甲地(170 E,25 S)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东半球 B.甲地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
C.甲地处于中纬度地带 D.甲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3.读“三幅经纬网示意图”,图中①~⑤各地,地理坐标可能相同的是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4~5题。
4. 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
B.先东南再东北
C.一直向西
D.先东北再东南
5.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60°N,80°E) B.(60°S,100°W)
C.(30°S,100°E) D.(60°S, 80°W)
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回答6-7题:
6.图中的数字表示地形的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峰 ②山谷 ③山脊 ④盆地
B.①山峰 ②山脊 ③鞍部 ④山谷
C.①盆地 ②山脊 ③鞍部 ④山峰
D.①盆地 ②山脊 ③山谷 ④山峰
7.上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处,可能发育有河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下图,完成8~9题
8.仅从地形考虑,从刘家坪到李家坳的四条路线中,最容
易到达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若刘家坪至李家坳的直线距离为10千米,图上直线距离
为2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A.1:500000 B.1:20000 C.1:50000 D.1: 200000
读“等高线地形图”,据图中信息回答10~12题
10.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是
A.(40m,50m) B.(45m,60m)
C.(50m,60m) D.(50m,55m)
11.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①18m ②21m ③36m ④43m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图中P、Q海拔的比较,正确的是
A.P一定比Q低 B.P一定比Q高
C.P可能比Q低5m D.P不可能比Q低20m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3~14题
13.ab段河流流向是
A.由东向西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南向北
14.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
15.根据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面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核
B.②面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壳
C.岩石圈指的是①面以上的部分
D.②面以下部分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16.风平浪静的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只上下颠簸 B.不产生运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17.地壳和地球其他内部圈层的主要区别是
A.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密度最大
B.地壳物质密度最小,温度最低
C.地壳的底部是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
D.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惟一能够传播横波的圈层
18.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上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19.中国海南航天发射场于2009年9月14日在海南省文昌市破土动工,这是我国第四大航天发射场。与其他三个相比,该发射场位置优越,能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能量,从而节省发射卫星的能源。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最大优势可能是
A.离赤道最近,昼夜长短变化小 B.地处热带,气温较高
C.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 D.地处海岛,资源丰富
20.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我国选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天宫一号,是因为该发射中心
A.海拔高--大气层薄 B.纬度低--接近同步地球轨道
C.气候干旱--大气的透明度高 D.设备先进--科技力量雄厚
21.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D. 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22.2010年1月15日,我国某天文爱好者发现小行星带内的一颗小行星在天空中以每天0.54度的速度快速移动。该小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应在哪两个行星轨道之间
A.水星和金星 B.地球和火星
C.火星和木星 D.木星和土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距地球最近、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一颗恒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24题。
23.下列哪项不属于太阳外部大气层
A.日冕层 B.色球层
C.太阳风 D.光球层
24.有关太阳辐射及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
C.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D.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25.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放出的能量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直接所用的能源
B.由于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所以会产生磁暴现象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耀斑的11年活动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D.太阳活动有时会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26.我国某中学校庆日(9月5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区域并向哪个方向移动:
A.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并向北移动
B.直射点位于②-③之间,并向南移动
C.直射点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动
D.直射点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南移动
27.当太阳直射点由①向②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校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 B.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C.北京白昼时间由长变短 D.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
28.读甲、乙两幅图,从3月21日到6月22日前后,此时期
A.地球运行在甲图公转轨道上的③段上
B.太阳光直射点移动在乙图的a段上
C.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31.ON,103.4E)发生震级为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完成以下29-31题
29. 这次特大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B. 太平洋板向亚欧扳块俯冲
C. 亚欧块块的张裂运动 D. 太平洋板的张裂运动
30. 特大地震发生时,下面的区时正确的是:
A. 70°E为2008年5月12日10时28分
B. 东京(东九区)为2008年5月12曰13时28分
C.纽约时间(西五区)为2008年5月12日l时28分
D.本初子午线为2008年5月12日15时28分
31. 特大地震发生的这一天,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 北京与福州比较,北京白昼时间比福州长
C.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
D. 广州、福州、北京三地的自转角速度不同
32.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右下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12月22日正午,为使热水器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α为
A.23°26' B.36°34 C.53°26' D.66°34'
读下图,回答33~34题
33.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昼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三地的昼长相等 B.①地的昼长大于②地的昼长
C.四地的昼长一定不相等 D.③地的昼长大于④地的昼长
34.a图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A.5时 B.17时 C.4时44分 D.16时44分
35.右图中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地理坐标是(30°S,45°W)
B. 甲地在乙地东北方向
C. 甲乙两地线速度相同
D. 甲地地方时比乙地早2小时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从此,“嫦娥二号”开始了112小时的奔月之旅,预计在4天后到达月球。据此完成36—40题
36.“嫦娥二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①河外星系 ②太阳系 ③地月系 ④总星系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37.“嫦娥二号”发射时,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图示正确的是
38. “嫦娥二号”发射后的两个月内,临河的昼夜状况为
A.昼大于夜,且昼越来越长 B.昼小于夜,且昼越来越长
C.昼大于夜,且夜越来越长 D.昼小于夜,且夜越来越长
39.“嫦娥二号”发射后的四个月内地球公转的速度
A.先变快再变慢 B.先变慢再变快 C.越来越快 D.越来越慢
40.“嫦娥二号”发射时,华侨林先生在美国旧金山(西八区)收看实况转播,此时当地已是
A.清晨 B.正午 C.傍晚 D.深夜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4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14分)
(1) 此图中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是
图中D点的地方时为 AB是   (填“晨”或“昏”)线。
(2) 这一天,临河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 。
(3) 图中A地的昼长为 小时,E地的日出时
间为 时,B点的日落时间为 时。
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4) 比较图中D、E、B线速度大小 。
图中C点位于E点的 方向。
(5) 图中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2分)
城市地区 年平均日照时数 地理纬度(北纬)
南京上海成都杭州宁波拉萨 2182.41986.11211.31902.12019.73005.1 33°31′31°40′30°40′30°20′29°54′29°43′
42.读我国部分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图和我国某些城市的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示各省级行政中心中,哪个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原因是?
(2)比较台湾岛东西两侧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并分析原因?
43.读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
D ________,E ________。
(2)图中的等高距是________米。
(3)山顶甲在山顶乙的________方向。
(4)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5)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并用
箭头在图中标出流向。
4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最高点与C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2)A处地形是       ,B处地形是        。
(3)图中支流①②③中画错一条是    ,判断理由        。
(4)若G处高80米,气温10℃,则图示区域最高点气温为    ℃。
(5)若从E、F、G三处选一处修建水库,就地形来说,选择最理想的坝址并说明理由。
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期末考试题答案
二、非选择题
41题:
42题:(1)拉萨 (1分)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纬度位置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大气污染少,大气透明度高(答对2条给2分)
(2)西侧高(1分)东部是迎风坡,雨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2分)
43题:(1)鞍部 陡崖 山峰 山脊 山谷
(2)100 (3)东北 (4)58m
(5)自西北向东南 图略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写在答题纸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e—56;S—32;Cu—64;Na—23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3体积的X2气体与6体积的Y2气体化合生成6体积的气态化合物A,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 )
A.XY2 B.X3Y2 C.X2Y3 D.XY
2. 在甲乙两个坩埚中分别盛等质量的碳酸氢钠:将甲充分加热,之后冷却至室温;乙不加热。分别向甲、乙两坩埚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反应后甲、乙两坩埚中实际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1 D.无法确定
3. 下列对0.3mol/L的K2SO4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L溶液中含0.3NA个K+ B. 1L溶液中含0.9NA个K+
C. 2L溶液中K+ 浓度为1.2mol/L D. 1L溶液中含0.6NA个K+
4. 在标准状况下,将A气体V L (摩尔质量是M g·mol-1)溶于0.5 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a g·cm-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1)
A. B.
C. D.
5. 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
②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③容量瓶可以用来加热
④不能用容量瓶贮存配制好的溶液
⑤一定要用500mL容量瓶配制250mL溶液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6.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N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化氢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24 g O2分子和24 g O3分子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7. 在1L 1mol/L的氨水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H3·H2O为1mol ,溶质质量为35g
B.NH4+为1mol ,溶质质量为18g
C.溶解状态的NH3分子为1mol,溶质质量为17g
D.氨水中NH3、NH3·H2O、NH4+三种微粒总的物质的量为1mol
8. 把V L含有MgS04和K2S0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9. 当燃烧8.96L由CH4、CO、C2H6组成的混和气体时,除生成水外,还生成13.44LCO2气体(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则原混和气体中含C2H6的物质的量是
A.0.2mol B.0.4 mol C.0.6 mol D.0.8 mol
10. Na2O2、HCl、Al2O3 三种物质在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只含有Na+、H+、Cl―、OH―;且溶液呈中性,则Na2O2、HCl、Al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A.3:2:1 B.2:4:1 C.2:3:1 D.4:2:1
11. 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a L Cl2和H2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引燃后,恢复到原来状态,发现气体仍为a L。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燃烧后的气体,结果无气体剩余。由以上条件,推知原混合气体中Cl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是
A.Cl2∶H2=1 B.Cl2∶H2<1
C.Cl2∶H2≥1 D.Cl2∶H2≤1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
13.实验测得乙烯与氧气混和气体的密度是氢气14.5倍,可知其中乙烯的质量百分比为
A.25.0% B.27.6% C.72.4% D.75.0%
14.用0.1mol/L的Na2SO3溶液30mL,恰好将2×10—3mol的XO4—离子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15.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Y两种元素,甲、乙中X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0.4%和25.9%.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XY2,则乙的分子式只可能是
A.XY B.X2Y C.X2Y3 D.X2Y5
16.用1L 1.0mol/L 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
A.1:3 B.2:1 C.2:3 D.3:2
17.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mol氙气和7.5mol氟气,于400℃和2633KPa压强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mol氟气.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是
A.1:2 B.1:3 C.1:4 D.1:6
18.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A 1︰1︰1 B 2︰2︰1
C 2︰3︰1 D 4︰3︰2
19.实验中需用2.0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分别为
A.950mL;201.4g B.1000mL;212.0g C.100mL;21.2g D.500mL;100.7g
20.浓度不等的两种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而等体积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浓度不等的两种氨水等质量混合时,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而等体积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那么a、b、c数值的关系是
A.a>b>c B.b>a>c
C.c>b>a D.c>a>b
2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配制5%的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在烧杯中加适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
B.用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10.00mLKMnO4溶液
C.用500mL容量瓶配制1mol/L的NaOH溶液
D.用pH试纸测得新制氯水的pH为2
22.取100mL0.3mol/L和300mL0.25mol/L的硫酸注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该混合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21mol/L B.0.42mol/L
C.0.56mol/L D.0.26mol/L
23.2008年5月我国汶川发生地震灾害,假若你是卫生防疫人员,为配制0.01mol/L的KMnO4消毒液,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取KMnO4样品时不慎在表面沾了点蒸馏水
B.溶解搅拌时有液体飞溅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2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1L1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mL,其浓度仍是1mol/L
B.制成0.5L10mol/L的盐酸,需要氯化氢气体112L(标准状况)
C.0.5L2mol/LBaCl2溶液中,Ba2+和Cl-总数为3×6.02×1023
D.10g98%硫酸(密度为1.84g/cm3)与10mL18.4mol/L硫酸的浓度是不同的
25.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测得1molN2的质量为28g
B.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制得的氢气体积为50.28mL
C.用两只250mL的容量瓶配制0.1mol/L500mL的NaOH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得2.5g胆矾,受热充分失水后,固体质量减轻1.6g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
二、填空题(26题12分,27题13分,共25分)
26.雄黄(As4S4)和雌黄(As2S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二者在自然界中共生。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As2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As4S4和SnCl4并放出H2S气体。若As2S3和SnCl2正好完全反应,As2S3和Sn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_______吸收。
(3)As2S3和HNO3有如下反应:As2S3 + 10H+ + 10NO3-→2H3AsO4 + 3S+ 10NO2↑+ 2H2O
若生成2mol H3AsO4,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NO2应该在____(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
(4)若反应产物NO2与11.2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HNO3,然后与过量的碳反应,所产生的CO2的量____(选填编号)。
a.小于0.5 mol b.等于0.5 mol c.大于0.5 mol d.无法确定
27.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元素。
(1)Li3N晶体中氮以N3-存在,基态N3-的电子排布式为 。
(2)N≡N的键能为942 kJ·mol-1,N—N单键的键能为247 kJ·mol-1,计算说明N2中的 键比 键稳定。(填“σ”或“π”)
(3)(CH3)3NH+和AlCl4-可形成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由阴阳离子组成,熔点低于100 ℃,其挥发性一般比有机溶剂 (填“大”或“小”),可用作 (填代号)。
a.助燃剂 b.“绿色”溶剂 c.复合材料 d.绝热材料
(4)X+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它与N3-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X的元素符号是 ,与同一个N3-相连的X+有 个。
巴市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卷答案
2,4,6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
2.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代号用2B铅笔填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5分×12=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
1.集合,则( )
. . . .
2.计算的结果等于( )
. . . .
3. 函数的定义域为(   )
. . . .
4. 的值可能是 (  )
.或 或 .或 . 或 .或
5. 给定函数①,②,③,④,期中在区间上单调递减的函数序号是(   )
.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6. 函数的零点个数为(  )
. . . .
7. 下列各小题中, 是的充要条件的是
①:或;:有两个不同的零点.
②:;:是偶函数.
③:;:.
④:;:.
.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8. 若函数与的定义域均为,则( )
A. 为偶函数,为奇函数 B.为奇函数,为偶函数
C. 与与均为奇函数 D. 与与均为偶函数
9. 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
. .
. .
10. 已知中,,那么角等于( )
. . . .
11. 将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若所得图像与原图像重合,则的值不可能等于(   )
. . . .
12. 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函数,导函数满足对于恒成立,则( )




巴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 二 数学(文) 试卷类型 A
出题人: 朱玉平 审题人:陈佳林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5分×4=20分)将最后结果直接填在横线上.
13. 已知是第二象限角,,则 .
14.已知,则___________________.
15. 设,则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16. 已知函数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 f (x)在上是减函数 ② f (x)的最大值是2
③方程f (x) = 0有2个实数根 ④在R上恒成立
其中说法正确的命题序号是 .(写出所有正确的命题序号)
三、解答题(10分+12分+12分+12分+12分+12分=70分)
17. (本小题共10分)求值:
(Ⅰ) (Ⅱ)
18. (本小题共12分)已知函数.
(Ⅰ)求函数的极值;
(Ⅱ)求函数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9. (本小题共12分)已知函数
(Ⅰ)求函数的周期、对称轴方程;
(Ⅱ)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Ⅲ)函数是由函数怎样变换得到的?
20. (本小题共12分)设函数 为奇函数,其图像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导函数的最小值为
(Ⅰ)求;
(Ⅱ)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1. (本小题共12分)已知且,
(Ⅰ)求与
(Ⅱ)求
22. (本小题共12分)设定函数,且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
(Ⅰ)当且曲线过原点时,求的解析式;
(Ⅱ)若在无极值点,求的取值范围.试卷类型:A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 卷(选择题)和第 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 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 分,第Ⅰ 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 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分封制的巩固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宗法制的消亡 D.君主专制的消弱
2.“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3.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4.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6.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 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7. 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 理学思想的影响 B. 专制制度的松弛
C.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社会风尚的变化
8. 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
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
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 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 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 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9.“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10.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
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掏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请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1.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
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
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12.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的是
A.中国同盟 会三民主义 B .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 .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学者段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到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断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
14.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5.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16.“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
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
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17.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焦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
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及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
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的重心的转移   B .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18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在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以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映出《时代》周刊
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促成美日结盟
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
2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
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
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 》,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 “一国两制”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21.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22.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25%,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3.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24.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 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25.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2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该把这场革命看成
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7.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与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示
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8. 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 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 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D. 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29.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
A. 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 C. 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权利
30.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31.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
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
当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
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32.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个帝国首相(宰
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
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
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33.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
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34.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35.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6.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
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
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37.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 B.空想社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第一国际领导人
38.《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39.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
A. 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 临时政府已日益陷入困境
C. 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 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40. 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
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巴市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41题13分,42题14分,43题13分,共40分)
4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
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
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
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
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
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
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
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
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
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42.材料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显。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让公布该宣言。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10分)
43.(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总统由全体德意志人民选举之,任期为七年,可连选连任,德国总统掌握德国全部武装力量之最高统帅权。如某一邦不履行其依照德国宪法或德国法律所规定之义务时,德国总统得使用武力强制之。如德国境内之公共安宁和秩序受到严重扰乱或危害时,德国总统得采取必要之措施,需要时并得使用武力。德国总理和各部部长行使其职责,应取得德国国会之信任,当国会以明显之决议对其中之一员撤销其信任时,该员应即退职。
——摘编自德国“魏玛共和国宪法”(1919年)
材料二
郑邦总统由联邦大会不经讨论而选举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一次。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各部部长组成,联邦总理根据联邦总统提名。由联邦议院不经讨论而选举产生,获得联邦议院过半数票者当选为联邦总理,外交事务、联邦财政等由联邦行政和下属行政机构予以管理。联邦国防部长对武装部队拥有命令权和指挥权。
——摘编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194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德国三部宪法中有关行政权规定的演变及其趋势。(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邦德国基本法关于行政权的规定发生变化的原因。(3分)
巴市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41题13分,42题14分,43题13 分,共40分)
41. 答案要点:(13分)
(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 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 ;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42.(14分)
(1)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4分)
(2)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社会各界的推动。(10分)说明: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第I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II卷和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10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would the man probably do
A. Repair the car himself.
B. Have the car repaired.
C. Buy a new car.
2.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Mathematics question.
B. English papers.
C. The examination.
3. When will the man visit Mr Black
A. November 1st.
B. November 2nd.
C. November 3rd.
4. What was the score
A. 0:40. B. 0:4. C. 0:14.
5. Why didn’t the man’s friends leave yesterday
A. They liked the morning ride.
B. It was too dark for them to find the way.
C. It was too late.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自。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自读两遍。
6. Why didn’t the girl’s grandma go to the university when she was young
A. She couldn’t afford college education.
B. She was not allowed to.
C. She wasn’t interested in college.
7. 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girl’s mother
A. She woks in a school.
B. She works in a company.
C. She has never had a job.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 is the day of July 25th for the man
A. The beginning of his vacation.
B. The end of his vacation.
C. The time during his vacation.
9. Where is the woman going this summer
A. To Egypt. B. To Europe. C. To Hawaii.
10. How will the woman go to travel
A. By water. B. By air. C. By train.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the waiting room.
B. At the ticket office.
C. At the station entrance.
12. When does the bus usually leave
A. At a quarter past two.
B. At two o’clock sharp.
C. At half past two.
13. What does the driver usually do before the bus starts out
A. Check the passengers’ tickets.
B. Get the passengers’ things on the bus.
C. Carry the passengers’ suitcases for them.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14. How much money does the woman have
A. 2,000. B. 43,000. C. 3,400.
15. Why did the old woman give up her driver’s licence
A. Her eyesight was bad.
B. She was old.
C. She needed some money.
16. How’s the price of the old woman’s car
A. Too high.
B. Too low.
C. It isn’t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
请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talk
A. Ways of eating.
B. How to live abroad.
C. Manner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1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nsidered bad in Arab countries
A. Eating with your left hand.
B. Lifting the bowl for more food.
C. Using a bowl to have liquid food.
19. According to the speaker, in which country is it all right to make a noise while drinking
A. Mexico. B. Japan. C. Britain.
20. What advice does the speaker give
A. Doing as you do at home.
B. Asking people for advice before you go to a meal.
C. Following the example of the people there.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I'm afraid that I can't make myself ___ be cause of my poor English.
A. understand B. understanding C. to understand D. understood
22. ___ from space, the earth with water ___70% of its surface looks like a "blue blanket".
A. Seen ;covered B. Being seen; covers
C. Seeing; covering D. Seen; covering
23.____ her friend was badly hurt, she burst into tears.
A. Hearing B. Having heard C. To hear D. Heard
24.--What do you want to do next We have half an hour until the basketball game.
--____. Whatever you want to do is fine with me.
A. It just depends B. It’s up to you C. All right D. Glad to hear that
25. My son set out _____ questions when I set about ______lessons.
A. asking; preparing B. to ask; to prepare
C. asking; to prepare D. to ask; preparing
26. Only when your identity has been checked ____________.
A. you are allowed in B. you’ll be allowed in
C. will you allow in D. will you be allowed in
27. Have you heard the news______ the Chinese athletes won 165 gold medals at the 15th Asian games
A whether B what C which D that
28.--Where does he live now
---In ______is now part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 where B.which C. what D. that
29.This song_________ up memories of his childhood.
A. put B hung C rang D called
30.----Is Peter there
------ _______, please. I’ll see if I can find him for you.
A. Hold up B. Hold on C .Hold out D. Hold off
31.I’m sorry I didn’t recognize you just now. You look different _________.
A. sometime B. somehow C. anywhere D. anyhow
32. She is only a (n) _________, not a friend of mine.
A . acquaintance B . familiarity C. announcement D, family
33. She _______herself ______as an American.
A. passed ;off B. passed; through C. passed; on D. passed; by
34. Though they are very busy every day, they manage to get tighter_______.
A. by and by B. now and then C. all the time D. more or less
35. The book has been well received, but _________ actual sales, it hasn’t been very successful.
A. in terms of B. in need of C. in favour of D. in honor of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l.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The sun was shining when I got on No. 151 bus. We passengers sat jammed in heavy clothes. No one spoke. That’s one of the 36 rules. Although we see the same faces every day, we prefer to 37 behind our newspapers. People who sit so close together are using those thin sheets of newsprint to keep their 38.
As the bus came near the Mile, a 39 suddenly rang out, “40! This is your driver speaking.” We 41 the back of the driver’s head. “Put your papers down. All of you.” The 42 came down. “Now, turn and face the person next to you. Go 43.”
Surprisingly we all did it. Still no one smiled. I faced an older woman, her head wrapped in a red scarf. I saw her 44 every day. Our eyes met. We waited for the next 45 from the driver. “Now repeat after me. Good morning, neighbor!”
Our voices were 46. For many of us, these were the 47 words we had spoken that day. But we said them together, like 48, to the strangers beside us. We couldn’t help 49. There was the feeling of relief(解脱) that we were not being robbed. Moreover, there was the sense of ice being 50. “Good morning, neighbor.” It was not so 51 after all. Some of us repeated it, others shook hands, and many laughed.
The bus driver said nothing more. He didn’t 52 to. Not a single newspaper went back up. I heard laughter, a warm sound I had 53 heard before in bus No. 151.
When I 54 my stop, I said goodbye to my seatmate, and then jumped off the bus. That day I was 55 off happily.
36. A. unwritten B. strict C. legal D. important
37. A. read B. sit C. talk D. hide
38. A. ways B. methods C. respect D. distance
39. A. message B. warning C. suggestion D. voice
40. A. Attention B. Mind C. Help D. Listen
41. A. found out B. knocked at C. cared about D. looked at
42. A. papers B. passengers C. neighbors D. tears
43. A. on B. round C. ahead D. down
44. A. still B. nearly C. even D. hardly
45. A. turn B. talk C. order D. remark
46. A. high B. fast C. slow D. weak
47. A. first B. last C. best D. only
48. A. teachers B. citizens C. patients D. schoolchildren
49. A. shouting B. crying C. smiling D. wondering
50. A. formed B. heated C. broken D. frozen
51. A. sad B. hard C. ordinary D. shy
52. A. need B. want C. like D. begin
53. A. often B. never C. ever D. always
54. A. stopped B. reached C. came D. found
55. A. starting B. seeing C. taking D. turning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Americans love dogs, all types of dogs: small dogs, big dogs, lapdogs (供玩赏的小狗). Each year, people spend billions of dollars on their four-legged pals, making sure the lovable dogs have enough food to eat and lots of toys to play with.
Dogs love people, too. They lick their faces, protect their homes. Where did these four-legged companions come from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y have found the answer.
Scientists have long known that dogs evolved from(演化) wolves. Exactly whe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wolf to dog actually took place, however, remains a mystery.
Some said dogs evolved as a separate species 135,000 years ago in two parts of the world. One group of dogs developed in Europe and Asia from Asian wolves. The other group evolved in North,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from American wolves.
Now researchers say those theories are wrong. New studies suggest that domesticated dogs first appeared 15,000 years ago in eastern Asia. Scientists also say that every modern dog descended from approximately five female Asian wolves, the mother of all modern dogs.
Scientists suspect dogs first set paws in North America by following settlers across a land bridge that once linked northern Asia and North America.
56.According to recent studies, all modern dogs came from female wolves in ______.
A. Asia B. Africa
C. Europe D. South America
57. From this story, we can conclude that _______.
A. dogs are scientists’ best friends
B. dogs are more like wolves than they are like any other animal
C. most dogs are from Africa
D. scientists have no idea how dogs evolved
58. The underlined word “domesticated” means “_______”.
A. tamed B. indoor C. intelligent D. friendly
59.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story might be ______.
A. Why Cats Don’t Like Dogs
B. 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
C. Love Me, Love My Dog
D. Going from Wolf to Dog
B
What would life be like without rich, creamy, mouthwatering, melt-in-your-mouth chocolate
Life would be bitter for most Americans. They spend about $13 billion a year buying all sorts of chocolate treats.
However, for the African children who toil under slavelike conditions on cacao plantations, life is not sweet. The cacao bean is the main ingredient in the chocolate. According to a 2002 survey by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and the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bout 284,000 children work in dangerous conditions on cacao farms in western Africa.
More than half those children are younger than 14. Many were sold into forced labor to work 12 hours or more a day on the cacao plantations.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several African governments, recently began a program to eliminate(消除) child labor on cacao plantations. Under the program, government officials will remove children from abusive working situations while teaching farmers about child labor issues.
The program will also make borrowing money easier for cacao farmers. Officials hope farmers will use the money to invest in their farms and hire paid laborers.
60. The cacao bean is the main ingredient in _______.
A. treats
B. coffee
C. chocolate
D. cigarettes
61. How many children under 14 work on cacao farms in western Africa
A. About 284,000.
B. About 142,000.
C. About 467,000.
D. About 876,000.
62. From the passage, you can reasonably conclude that _______.
A. cacao farms in western Africa rely heavily on child labor
B. children in Africa know how to make the best chocolate
C. candy bars sold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made on plantations in Africa
D. eating too much chocolate is bad for your health
C
What makes one person more intelligent than another What makes one person a genius, like the brilliant Albert Einstein, and another person a fool Are people born intelligent or stupid, or is intelligence the result of where and how you live These are very old questions and the answers to them are still not clear.
We know, however, that just being born with a good mind is not enough. In some ways, the mind is like a leg or an arm muscle. It needs exercise. Mental (done with the mind) exercis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young children. Many child psychologists (心理学家) think that parents should play with their children more often and give them problems to think about. The children are then more likely to grow up bright and intelligent. If, on the other hand, children are left alone a great deal with nothing to do,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become dull and unintelligent.
Parents should also be careful with what they say to young children. According to some psychologists, if parents are always telling a child that he or she is a fool or an idiot, then the child is more likely to keep doing silly and foolish things. So it is probably better for parents to say very positive (helpful) things to their children, such as “That was a very clever thing you did.” or “You are such a smart child.”
63. The words “intelligent” and “brilliant” in the first paragraph probably mean _______ while “dull”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means ________.
A. bright and splendid; slow in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B. pretty and handsome; ordinary-looking
C. great and important; common
D. hopeful and helpful; careless 
64.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we can guess that a genius is ________ while an idiot is ________.
A. a normal person; a funny person
B. a strong person; a weak person
C. a highly intelligent person; a foolish or weak-minded person
D. a famous person; an ordinary person 
65. A person ________ is more likely to become a genius.
A. whose parents are clever
B. often thinking about difficult problems
C. often helped by his parents and teachers
D. born with a good brain and putting it into active use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The oldest stone buildings in the world are the pyramids. __66__. There are over eighty of them scattered along the banks of the Nile, some of which are different in shape from the true pyramids. The most famous of these are the “step” pyramid and “ Bent ”pyramid.
Some of the pyramids still look much the same as they must have done when they were built thousands of years ago. Most of the damage suffered by the others has been at the hands of men who were looking for treasure or, more often, for stone to use in modern buildings.__67__. These are good reasons why they can still be seen today, but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they were planned to last forever. __68__. However, there are no writings or pictures to show us how the Egyptians planned or built the pyramids themselves. __69__. Nevertheless, by examining the actual pyramids and various tools which have been found, archaeologists have formed a fairly clear picture of them.
One thing is certain: there must have been months of careful planning before they could begin to build. __70__. You may think this would have been easy with miles and miles of empty desert around, but a pyramid could not be built just anywhere. Certain rules had to be followed, and certain problems had to be overcome.
A. The dry climate of Egypt has helped to preserve the pyramids, and their very shape have made them less likely to fall into ruin.
B. It is practically certain that plans were made for the building of the
pyramids because the plans of other large works have fortunately been preserved.
C. The first thing they had to do was to choose a suitable place.
D. Consequently, we are only able to guess at the methods used.
AB. Many people were killed while building the pyramids.
BC. They have stood for nearly 5,000 years, and it seems likely that they will
continue to stan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yet.
CD. It takes workers twenty years to build the Pyramids.
第II卷(非选择题4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Because the temperature dropped a________(突然) , the south of China suffered a heavy snow.
Please come to my home to play cards whenever it is______________ (方便) for you.
Books should be c___________ by subjects.
Don’t h_____________ to turn to me whenever you are in trouble.
The doctor said that the patient might be _________________(不舒服)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ancients were ________________(错误) in their belief that the earth was flat.
R_____________ of the colour of his skin, every man has right to live where he wants to.
It is not polite to i_________ when someone is talking.
I can’t ____________(假设) anything in this case.
The explorers had to eat unripe fruits to prevent____________(饥饿).
第二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限一词。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This morning I went to ask for my English teacher to give me some advice on why to learn English well on the weekend. When I arrived his office at 8 o’clock, he had already done her work for almost one hour. First, we should make a plan of study and carry them out until we succeed. Then, we must master any basic knowledge of English such as 26 letters and 48 sounds. Vocabulary is bricks and grammar is bones. We can make different kinds of phrases and sentences with them according the rules. Finally, practice make perfect. When I leave, it was 12 o’clock. Through this lesson, I learned something which couldn’t be learned from textbooks.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请以My Favorite Newspaper 为题目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介绍《21世纪报》(21Century)。短文内容应包括下列表格中所提供的内容。
报纸名称及使用语言 21st Century 英文报纸
出版地点及出版周期 北京 每周一期
版面内容 每周新闻、今日世界、语言课堂,体育与音乐、学生报导
特色 图文并茂
目的 学习英语词汇,提高英语水平,获取各种信息
效果 广为人知,深受喜爱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年级 英语试题 答案
第I卷
第II卷(非选择题4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 abruptly 2. convenient 3. classified 4. hesitate 5. uncomfortable
6. mistaken 7. Regardless 8. interrupt 9. assume 10. starvation
第二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П卷(非选择题),共37题。卷面总分为100分,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П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1-20每题1分,21-35每题2分共50分)
单项选择题 (共35题,1-20每题1分,21-35每题2分共50分)
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A.坚持了公民权力至上的原则 B.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异 D.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2.20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体会议公开举行,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团分组会议也对外开放,许多代表团还在讨论结束后留出时间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人大会议对外开放是:
①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的体现 ②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③国家自信和政治民主发展的表现 ④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前夕,多名农民工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向“两会”提交一份关于农民工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提案。农民工的行为是
A.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B.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C.依法直接参与民主管理 D.依法间接参与民主管理
近年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接连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得到国内外高度赞誉,成功举办这两次盛会的重要原因是我国政治制度能够:
①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 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③ 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④ 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贵州省黔西县率先推行信访听证制度,针对信访反映的 “老大难”问题,召集所涉及的相关单位和部门进村入户召开听证会,让群众就有关问题进行公开质询。这表明公民享有( )
A.监督权 B.言论自由 C.结社自由 D.生存权
6.2009年,广东全省性社会团体有138个承担政府委托、转移职能326项,有184个获得政府购买服务收入9820万元。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这表明:
①政府职能正逐步减少 ②政府职能正逐步市场化 ③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④社会组织在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将会加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将个人所得税法律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审议表决。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 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③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微博类似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即时互动。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公民在微博上:
A.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B.可以扩大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C.有发布自己掌握的一切信息的自由 D.有表达的自由也需承担表达的责任
9.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胡锦涛总书记的上述讲话进一步强调了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③党执政的权力来自人民,要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④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 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的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等方面增加了有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的这一修改( )
A. 体现了人民民主、司法独立的要求
B. 构建了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法律体系
C. 立足于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保护
D. 体现了既惩治罪犯犯罪又保护了人权的法制精神
11. 我国区、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 )
A.直接选举 B. 等额选举
C.间接选举 D.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某景区利用当地著名佛教庙宇进行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出现了商业开发过度、管理不规范以及“僧人”摆地摊、占卦算命等问题,当地政府为此制定景区游览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方案,进行整改。回答12~13题。
12. 当地政府对该景区的综合整治,履行的职能是( )
A. 发展宗教事业 B. 保护信教自由
C. 进行市场监督 D. 提供旅游产品
13. 规范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
① 能够拓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途径,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 能够消除封建迷信活动,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③ 有利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④ 有利于消除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信仰上的区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同时向个各地方、各部分书面征求意见,并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直接听取公众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审议和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的决定。这一法律修改( )
① 合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
② 表明全国人大拥有制定税法的最高权力
③ 完善了依法治国的制度安排
④ 保护了公众对全国人大的监督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为了提高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成效,某省制度2009~2012年法治城市创建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在“权力行使得到规范”、“依法维护和保障公民合法权力”等发面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评价标准,出台法治城市建设的考核办法,进一步( )
① 提升市民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② 提升了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
③ 体现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要求 ④ 细化了政府部门的权利与责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 2011年,党员干部“进村入企”,服务群众,“下基层”活动在全国各地深入展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与困难群众共结成帮扶对子2710万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313万件,这些做法( )
①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举措
②是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制度创新
③是党服务基层群众,巩固执政根基的现实途径
④体现了联系群众、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的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 2012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完善。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B.基层民主自治进一步完善
C.全体公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司法权
18.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规民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下列内容能够纳入村规民约的是( )
A.外出务工者必须按时返乡参加选举 B.牲畜毁坏他人农作物被打死不赔偿
C.村委会定期张榜公布村内重要事项 D.村民发生纠纷必须服从村委会裁定
19.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开辟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通车”、“人民来访接待室”、“政法民声热线”等民意渠道,对收集的民意进行分析,做到“警务跟着社情民意走、警力围着群众工作转”。这些做法强调( )
①坚持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 ②重视代表提案,维护群众利益
③促进信息公开,审慎行使权力 ④加强公民参与,主动接受监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从太空眺望地球,这个蓝色星球非常美丽。然而,地球的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我国淡水资源尤为短缺。针对我国这一问题,56位在津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恳请国家制定扶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政策的提案》等多份提案。在政协委员推动下,2011年国家制定了《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十二五”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政协委员这一做法属于( )
A.依照宪法和法律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B.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质询权
C.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进行民主监督 D.参与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
21.网络给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同时,借助这一平台,谣言也得以迅速传播。创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必须( )
①提升网络参与者的素养 ②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
③防止网络信息传播扩散 ④增强公民的民主管理能力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201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国际和国内的新形势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
①体现党的性质宗旨,践行党的执政理念 ②履行党的管理职能,完善党的执政方式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④赋予党的执政资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各地政府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积极探索运用 “网上述职”、“暗访式考察”等考核方法, 充分吸收群众意见。这使得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有了更多合法渠道参与( )
A. 民主选举 B. 民主监督 C. 民主管理 D. 民主决策
24. 目前,我国的立法重点由制定新法转到修订旧法、抓紧配套方面。2012 年国务院计划完成“商标法修订草案”等33 项法律的起草、修订,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这表明( )
A. 国务院行使构建法律体系的职能 B. 全国人大可以委托国务院行使立法权
C. 国务院可以对所有法律进行修改 D. 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
25.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回顾90 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要求中国共产党( )
①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②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③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6.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 )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 ④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7. “行政补偿制度”是指由于政府的法规、政策的修改或撤销给企业合法权造成损失,要建立合理的补偿和处置机制。政府要为自己的决策不当或政策变化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买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我国人民民主广泛性的体现 B.政度要审慎用权,民主决策
C.人民民专政国家性质的体现 D.社会主义民主程度的倒退
28.2011年3月,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将“‘十二五’期间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的提案”列为1号提案,建议国务院交由相关部门办理。这表明:
A.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B.国家机构致力于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
C.国家机构减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D.人民政协拥有部分重大事务决定权
29.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材料表明,我国:
①公民的民主权利逐渐扩大 ②立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④人民群众能够参加国家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0.在我国,保证把人民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 ( )
A.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B.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C.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 D.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31.“国家意识”的淡漠不利于我们民族整体的发展,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国家意识”不可不强化。要始终注意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告诉我们 ( )
①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每一个公民都应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必须把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为我们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2.对“阳光工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政府推行“阳光工程” 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体现 ②政府推行 “阳光工程” 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③政府推行“阳光工程” 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在增强 ④“阳光工程”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3.当前实行民主执政,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二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这些制度,实行民主执政的根本目的是( )
A.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其领导核心的地位
B.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C.支持和保持人民当家作主
D.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4.《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都是中央电视台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舆论监督栏目,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 )
  A.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
  B.这些名牌栏目能够引起中央领导人的关注
  C.舆论监督比其他监督方式更有效
  D.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3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网站开通后不久,不少青年学子就通过网上专题论坛发表对于国家科技规划的意见。几名大学生提交的《关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的建议》被送到了总理的办公用桌上。这种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属于( )
A.社会听证制度 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C.专家咨询制度 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巴市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 政治试题 非选择题(共50分)
36.材料一:为让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呼和浩特市市委、市政府从解决群众最急需、最期盼、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启动了涉及养老、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十大方面的民生保障工程。在实施该工程前,该市市委、市政府首先将实施意见向群众公示,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力求科学;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实施办法提出建议;然后将修订后的实施意见提交人大审议,表决通过后再予以实施。上述改革措施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呼和浩特市市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8分)
(2)呼和浩特市市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的?(9分)
在涉及养老、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民生保障工程提出、审议和实施过程中,你认为作为人大代表应如何履行好自身职责?(8分)
37.2011年,食品安全问题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瘦肉精” “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可谓五花八门,触目惊心。
材料一:2011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特意到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考察,叮嘱工作人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你们一定要坚决执行食品安全法,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广大群众都能吃上放心的食品。”
材料二:2011年5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今年要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重点治乱必须重拳出击。一是严肃依法进行整治。要完善和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让犯罪者承担应有的刑事责任,使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对违法行为给予最大震慑,使其不敢以身试法。二是强化企业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健全诚信体系,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都要建立安全信用档案。提高食品生产者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三是落实政府监管职责。要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构建广覆盖的监管格局,消除死角盲点。四是,加强食品安全监测、检验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让人民群众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和食品质量监督的相关流程,增强监管合力。
材料三:当前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和要求空前提升,食用的产品是否安全,是否影响健康,甚至是否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都成为百姓的热门话题。
(1)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9分)
(2)各级政府在贯彻落实材料二所述要求过程中,应履行哪些职能 (8分)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公民在维护食品安全问题中可采取什么方法?(8分)
高二政治答案 2012/7/10
36.(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呼和浩特市市委组织调研、听取建议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②听取民主党派建议,反映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可以参政议政,共商国是③听取群众建议是因为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④听取民主党派建议,听取群众建议,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对人民民主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都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了解。(8分)。
(2)①该市市委在启动民生工程过程中,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力求科学,体现了党的科学执政。②该市市委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并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民主集中制,体现了党的民主执政。③该市,通过法定程序,将修订后的实施意见提交人大审议,表决通过后再予以实施,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体现。(9分)
②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4分)③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在食品生产消费方面有管理和服务的职责,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有利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2分)
(2)①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活动。(2分)
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2分)
③履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观念和道德素质。(2分)
④履行社会主义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食品安全监测、检验设施等方面的建设。(2分)(3)①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公民可以对有关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中的渎职失职行为进行监督。2分)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
2.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代号用2B铅笔填在答题卡上,第II卷的答案或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5分×12=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
已知集合,则的元素个数为
A. 0 B.1 C.2 D.3
2.已知 则
A. B. C. D.
3.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是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B.
C.的充要条件是
D.是的充分条件
5.若 则=
A. B.2 C.1 D.0
6.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时, 则
A. B. C. D.
7.已知 若a、b、c互不相等,且,则abc的取值范围是
A.(1,10) B(5,6) C(10,12) D(20,24)
8.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单调递增的函数是
A. B. C. D.
9.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x=1对称的充要条件是
A.m=-2 B.m=2 C.m=-1 D.m=1
10.若满足,满足,则
A. B.3 C. D.4
11.已知函数则的图象大致为
12.设直线x=t与函数,的图象分别交于M,N两点,则当达到最小时t的值为
A.1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5分×4=20分)
13.命题“对任何”的否定是
14.函数的定义域是
15.若函数,,则最小值的表达式=
16.已知(a为常数) 若在上是增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10分+12分+12分+12分+12分+12分= 70分)
17.设,
①若求a的值
②若求a的值
18.①已知,求的解析式
②如果函数满足方程2+=2x ,且
求的解析式
19.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单调区间


20.已知的定义域为R,且满足
①求证:是周期函数
②若为奇函数,且当时求使在上的所有x的个数。
21.①已知为奇函数且定义域为R,x>0时,求的解析式。
②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时,为增函数
解不等式:+
22.已知
①求的定义域
②判断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高 二数 学(理科) 答案
出题人:陈佳林 审题人:陈佳林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15.; 16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解:(1) A= (2) 18.(12分)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考试结束后,只交第II卷和答题卡;(3)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70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2.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
A.盐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盐未增多
C.两者都增多 D两者都未增多
3.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不正确解释是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排出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4.人体排除“非己”成分的方式是
①阻挡 ②杀灭 ③吞噬 ④凝集 ⑤溶解
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④⑤
C.只有③④⑤ D.②③④⑤
5.在体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共同作用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抗原物质既可以与抗体结合,也可以被T细胞识别
B.抗原物质在进入组织细胞后,抗体就会与相应的组织细胞结合,刺激细胞消化抗原
C.淋巴因子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广泛分布于内环境中
D.记忆细胞可以接受同一抗原物质的刺激增殖、分化
6.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①处理抗原 ②呈递抗原 ③识别抗原 ④分化为记忆细胞 ⑤分化为效应细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
7.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8.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手上会出现牛痘脓疱,但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这种免疫物质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密切
A.线粒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9.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10.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作为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主要是由于
A.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植物不起作用
B.生长素类似物能够强烈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
C.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
D.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
11.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种激素的浓度不同,可能有正、负两方面影响
B.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主要受生长素的调节
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无籽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12.下列对酶和激素的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的功能都具有专一性 B.它们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
C.都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都在细胞外起作用
13.在农业生产上,可通过移植促进植物侧根的生长,这是因为在移植过程中能
A.破坏根的顶端优势 B.促进侧根的生长素形成
C.促进侧根细胞分裂 D.破坏侧根的生长素形成
14.下列与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①果树整枝修剪 ②中耕松土
③家禽家畜的阉割 ④生产无籽西瓜
⑤移栽花卉时常带土移栽 ⑥生产无籽番茄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⑥ D.②④
15.有人把水葫芦引入了一个热带国家,现已阻塞了航道,成了河流和湖泊中行船的主要障碍。一株水葫芦可以在50天产生1000个后代,其原因可能是
A.没有天敌 B.气候适宜 C.生殖率高 D .以上都对
16.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若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个体占6%,则A基因的频率为56%
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增长曲线呈现“J”型
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可根据其年龄组成
17.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18.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的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不包括
A.竞争 B.共生 C.种内斗争 D.种内互助
19.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 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生物群落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
D.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20.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
21.图所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下列哪组生物
A.水稻和稗草 B.食草昆虫和草 C.兔和鼠 D.衣藻和甲藻
22.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两种仓库害虫,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的试验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的相对数量(%)的变化如下表,这两种拟谷盗的关系属于
仓库条件 高温高湿 高温干燥 中温高湿 中温干燥 低温高湿 低温干燥
赤拟谷盗 100 10 86 13 3 0
杂拟谷盗 0 90 14 87 97 100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种间竞争 D.种间互抗
23.下列地方能发生初生演替的是
A.火灾过后的草原 B.过量砍伐的森林 C.弃耕的农田 D.沙丘
24.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管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教量,绘制成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25.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进口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①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天敌数量较多  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④很快被淘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下列的曲线图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B.乙图B点时,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点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
C.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丙图中曲线①表示单子叶植物
D.丁图中动物乙表示恒温动物
27.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其演替过程大体为
A.湖泊→湿地→沼泽→草原→森林 B.湖泊→草原→湿地→沼泽→森林
C.湖泊→沼泽→湿地→草原→森林 D.湖泊→湿地→森林
28.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2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30.减缓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可能且有效的方法是
A.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  B.控制全球人口急剧增长
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D.将煤和石油转化为气态燃料
31.下列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链就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链的方向,能量逐级递减
C.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营养级
D.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占有的碳元素越少
32.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
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③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33.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 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
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 D.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34.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被消费者再利用
C.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35.右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36.在右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圴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虎要获得1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
A.150KJ B.125 KJ
C.100 KJ D.75 KJ
3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3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39.下列哪一种方法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B.使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C.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40.下列食物链能成立的是
A.阳光→草→兔→狐 B.田鼠→蛇→山鹰
C.植物→鹿→羚羊 D.植物→鼠→蛇→山鹰
41.为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42.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
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D.喷洒保幼激素,让农作物上的蝴蝶幼虫延长生长期
4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 > ③+④
44.哪一项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
A.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B.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45.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造单纯林等,共同特点是
A.缩短了食物链          B.保持了原有食物链
C.加长了食物链          D.维持了原有食物网
巴市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 生物试题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46.(10分)某生物科技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调查,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协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初级、次级消费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禁捕或适当放养____________;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__________________。
(3)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但是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狗尾草大量繁殖,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
(5)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较低,废弃的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类型是________。
47.(7分)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表示番茄种子播种后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推测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的激素是 。图乙表示番茄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某些激素含量变化,番茄幼果快速生长时期,除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 也具有相同的作用;果实成熟过程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 。植物能有序生长发育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
(2)图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番茄茎生长的影响。分析可知促进和抑制番茄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分别是 和 。生长素发挥生理作用首先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
48.(13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由于食物网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引起位于____部位的__________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高二生物答案
选择题
46.(1)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次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3)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N元素部分不能都归还土壤(或农田生态系统中N元素的输出大于输入) 
(4)样方法 随机取样
(5)抵抗力 次生演替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分解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eq \o\ac(○,1)
eq \o\ac(○,2)
eq \o\ac(○,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