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5.走近我们的老师 教案、学案、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5.走近我们的老师 教案、学案、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走近我们的老师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师的工作情况。
2.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学会尊敬老师。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学会尊敬老师。
2.难点
正确处理与老师发生的误会。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原因。
(1)同学不吃饭,老师要找家长沟通,老师这是在多管闲事。
(2)打扫完班级,有人又丢了纸屑,老师批评我扫地不认真,这时候我可以向老师说明情况。
(3)只要不满意,可以向老师随便提建议,不管用什么方式方法都可以。
2.结合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老师上课时总喜欢让学习好的同学回答问题,你会怎么做?
(2)写一句话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谢、赞扬或者建议。
二、达标检测
1.以下哪些选项能体现老师的辛苦( )
A.开家长会
B.批改作业
C.上课
D.辅导学生功课
2.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既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又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呢?( )
A.认真写字
B.和同学好好相处
C.少问问题
D.按时上学、放学
3.校园里除了老师,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人员。
【参考答案】1.ABCD 2.ABD 3.门卫、园丁、厨师
1 / 2(共21张PPT)
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
第5课 走近我们的老师
教师节
教师节
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1985年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今年是第36个教师节。
小知识
我们敬爱的老师
外教
想一想:
你和老师之间最难忘的一件事。
(1)课间,有同学在教室里写作业,老师非要催促大家到教室外休息一会儿。
(2)有的同学不吃早饭,老师很着急,不仅在班上解释不吃早饭的危害,还要与家长沟通。
集体讨论,学会沟通
插入班主任的录音
刚把地面扫干净,不知道是谁又丢了纸屑,老师却批评我扫地不认真,真是冤枉……
我该怎么做呢?
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的工作很多也很辛苦,同学 们想一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既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又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呢?
老师,我想对您说
老师,我想对您说
cha auso0u上的imin6amy
g
昵图网 uuuuuunIpICcon日Y:G
No:20110801211740048377

y
石≠奇
博学
实创新


君同归期未有
交友(
快乐
巴山夜雨秋
防家
叶3上的小应学
ACTIC

HELLY A
SUMER
leite
E
单小一菜市事
·队国一m
昵图网温 nipic com
399

回忆
篮心向党,我们汽主义接班人
队人

昵图 nipIs. col/
●●
博学
实创新


君同归期未有
交友(
快乐
巴山夜雨秋
防家

叶3上的小应笑
m
CACTI
R

HELLV A
SUMTER少
meiti【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我和老师的故事
——走近我们的老师(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的学习生活”第2条“尊敬教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而编写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小学三——四年级目标中也有相关要求。
本单元有“说说我们的学校”“走近我们的老师”“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三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理解老师辛苦及对学校的责任感。本课话题《我和老师的故事》属于“走近我们的老师”主题范畴,主要引导学生看到老师对自己的爱,理解老师的良心用苦,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老师,学会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较之以往人教版(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相关话题,统编教材更注重“现实”关系的处理,即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爱与用心,更要引导学生回忆师生相处的误会、矛盾,发现老师是“不完美”的,进而指导学生客观看待教师,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学校生活。
【本课挑战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理解教师的辛苦。可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辛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鉴于此,本课本着“量化 实证 促情”的教学主旨,拟从三方面做出突破(1)开课伊始,通过“爱心加减法”游戏,帮助学生回忆、体验师生之间的故事及情感,不露痕迹地引出种种“误会”,为后续问题解决做好前期的生活再现准备。(2)引导学生探究“教师一日作息表”,感受教师工作的繁忙与用心,逐渐发现“误会”的根源——老师太忙、太急了!(3)用“光斑”产生的原理及现象来佐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爱的误会”等现象,由此感悟到:爱,就像实验中的光斑一样,距离越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完美”,误会越少;距离越近,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就越多。所以,大家要互相体谅、包容,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通过老师、学生、校园“金三角”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理解老师,参与学校生活。
本课目标:1.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体会教师对学生的爱;2.理解、体谅教师,学会接受“不完美”的教师;3.尊重和感谢教师付出的劳动,学会和教师进行沟通,并用实际行动为教师减轻负担。
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在前两个目标,重在“我和老师的故事”;第二课时重在第三个目标的实践性落实。
本次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内容。
本课时目标:1.在“爱心加减法”游戏中,知道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既有爱的印记,也会有误会的痕迹。
2.在绘本阅读及“光斑”现象的科学实验中,发现“爱的光斑”现象常常发生在有爱的生活与有爱的人们之间。
3.在“去斑”大行动中,用爱的行动与表现,化解生活中的“光斑”事件(现象),将爱传递出去,让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重难点:在绘本阅读及“光斑”现象的科学实验中,发现“爱心加减法”游戏的真谛——爱,就像实验中的光斑一样,距离越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完美”,误会越少;距离越近,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就越多。一句话:有爱的生活就一定会有爱的误会产生。
所以,大家要互相体谅、包容,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过程】
一、说校园,阳光教师露头角
问题1:校园美吗?是谁让这个校园特别有活力?
小结:老师就像一个辛勤的园丁一样,勤勤恳恳地培育着你们这样一朵朵花骨朵儿,所以你们每一天都笑靥如花,咱们学校也才有了这样一堵堵让人难忘的笑脸墙……
揭题:所以呀,要了解一所学校,不仅要了解同学们,更是要了解辛勤培育同学们的老师——板书课题:走近我们的老师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通过主问题设计,让学生明白并发现“教师——学生——校园”金三角关系,凸显本课话题的意义。】
二、探生活,阳光教师现真情
(一)谈论“方式”,确定“走近”路径
问题2:同学们,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走近老师呢?
生:回忆各种各样的故事、讲述我和老师的故事、多和老师交谈、聊天等
小结:这一切的方法,共同点就是回忆或讲述“你和老师之间的故事”,这样可以让人更加地了解你的老师,所以,咱们这节课就要通过“我和老师的故事”(板书)来走近你们的老师。
(二)讲述故事,凸显“走近”过程
“爱心加减法”
1.讲述故事:那么,你们和老师之间有什么故事呢?
生1、生2、生3
小结:发现每个人故事都很多,一节课说不完,老师也听不过瘾……怎么办
生:写下来等
小结:这个主意不错,老师给你们一个建议,既然故事很多,那么咱们把故事分类,再进行“加一加、减一减”,看看你们和老师之间的故事究竟有多少分?看看谁的分数最有故事?
2.“爱心加减法”运算
(1)读游戏规则
学生自主计分5分钟,师巡视,发现四类现象并充分肯定这四种情况:只单纯加法、加减均有、只有分数没有文字说明、啥都没有(生全都印在脑海中)。
(2)交流“爱心加法”
交流要点:师强调“因为有了老师的陪伴,所以……”,
讨论,发现:发现了吗?同学们的快乐都是因为有了老师的——陪伴(板书)。
小结:正因为陪伴多了,所以同学们和老师之间发生了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你们看(PPT),你们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
(3)情境大回放,验证校园生活
对照PPT上呈现的若干幅图,回忆自己与老师之间的种种不愉快。
交流要点:师强调“因为你们XXXX了,所以老师急了,就……”
师小结:发现了吗?同学们的不开心都是因为老师一个字——急!那么老师究竟有多忙呢?教师补充一周中最忙的一天与最“闲”一天的行程,再用数据加以统计,凸显教师的“忙”!
(三)理性佐证,助力感性情感体验
1.绘本回忆,助力“爱心加减法”
一急就出乱子!所以,老人们常说“自己的牙齿都会咬到自己舌头的时候”,更何况是你和老师之间,就是你们自个儿的妈妈也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大家还记得咱们曾经阅读过的一本绘本,也是讲述“爱心加减法”故事的吗?
生:《妈妈,你好吗》
师链接课件,简单讲述这个故事
小结:生活,就是在这样的加加减减中度过的……为了证明这种“爱心加减法”现象的存在啊,咱们科学实验员还刻意做了一个实验,来揭示它存在的秘密?同学们想看吗?
2.实验呈现,佐证“爱心加减法”
播放实验,提醒思考:同学们,你们发现了“爱心加减法”的秘密了吗?
抓住“距离”进行引导:距离越近,光斑越亮,看得越清楚,缺点也就暴露得越多;距离越远,光斑越暗,看得越不清楚,缺点也就暴露得越少。所以,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就像你们现在近距离看陈老师,发现……“老师脸上的黑斑很多!”……这就叫做“爱的光斑”(板书)
【设计意图: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为此,本大环节旨在引导孩子感受、发现“教师是最爱他的人之一”,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1)在“爱心加减法”游戏中,回忆往昔碎片化的校园生活,为后续的焦点问题谈论做好情境的铺垫工作;(2)在“爱心加减法”交流中,逐渐浮现师生相处的矛盾,将师生相处关键问题——“矛盾”推至公众视线,为后续教师“一日作息表”的探究提供事实依据;(3)在教师“一日作息表”的探究中,发现师生矛盾的根源——教师太忙,太急了!学生瞬间理解教师对自己深沉而又普通的爱。】
三、去“光斑”,阳光教师人人护
1. 去“光斑”,我能行
那么,要如何将老师脸上与情绪上的“光斑”给去掉呢?
生:我能
小结:你们的行动,一定能让老师脸上与心理上的“光斑”越来越少,老师一定会越来越开心、越来越漂亮!你们的行动感动了整个社会,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了……
2. 去“光斑”,人人行
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教师法:从1986年开始起草,后经过八年酝酿、修改,于1993 年10月31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教师小结:有了这些保护措施,老师们脸上与心理上的“光斑”越来越少了,就能安心、用心地培育好你们这样的花骨朵儿了。咱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啦!
3. 去“光斑”,人人需
校园里除了老师,还有哪些人员也需要“去斑”呢?
生:门卫、园丁、厨师等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默默工作,我们的校园才更加安全、舒适、美好。我们要尊重学校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珍惜他们的劳动。
【设计意图:“爱不只是用语言才能表达,爱更是用要行动去落实的!”为此,(1)本环节引导学生感受、发现全社会对教师的爱,不仅仅是停留在意识层面上的,还以“法”的形式加以确定的,这是一种神圣的爱的表达方式;(2)引导孩子将这种爱的表达方式,辐射到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让爱的行动落实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
全课小结:因为爱,人们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故事也就会越来越多,这种“酸甜苦辣”夹杂在一起的感觉,会让这个社会越来越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真诚!
【设计意图:升华师生之间的情感,再次咀嚼品味“酸痛苦辣”才是爱的滋味,更加体谅教师给予孩子们那份深沉而平凡的的爱。】
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本板书凸显三个意图,1.让学生感受一所温馨美丽学校,离不开三个关键要素——老师、学生、校园。如上图其“金三角”的关系一目了然,“阳光校园”跃然于板上,形象直观,植入人心;2.以“大太阳”的形式,将“去斑”行动的光辉洒向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充分体现“行善为美”的生活魅力;3.再次将“爱的光斑”加以凸显,让学生明白“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的道理,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老师,提醒学生要正确看待、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