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月考试题题 号 一 二 总 分1~30 31 32 33 34 35得 分答 题 卷一、判断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题次 1 2 3 4 5 6答案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次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题次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5 小题,按序为 8 分、8分、10分、8分、12分,共 46 分)31.(1)(2分)(2分)(2)(2分)(2分)32.(1)(4分)(2)(2分)(2分)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B 第1页 共2页33.(1)(2分)(2)(4分)(3)(4分)34.(1)(4分)(2)(4分)35.(1)(2分)(2)(4分)(3)(6分)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B 第2页 共2页2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月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题号 1 2 3 4 5 6答案 F T F T F T二、选择题(本大题有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A A C D D C A C B A D C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D B C B C D A B A B D A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5 小题,按序为 8 分、8分、10分、8分、12分,共 46 分)31.(1)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的要冲。(4分)(2)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分)32.(1)君主专制统治根深蒂固;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西方列强的侵略(4分,写出两方面即可。)(2)庆祝中华民国成立(或庆祝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发展趋势。(4分)33.(1)变化:由反对到接受(或由恐惧到支持)。(2分)(2)促进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分)(3)民主共和思想没有深入人心,缺乏对共和思想的认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国民素质较低;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4分,写出两方面即可)34.(1)我国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国家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持续增长等。(4分)(2)①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④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4分,写出两方面即可)35.(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2分,任选其一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低,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保障全体人民的合法利益;有利于引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4分,写出两个方面即可)(3)不认同。目前,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6分)11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月考试题(满分为100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6 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写 T,错误的请写 F)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打赢脱贫攻坚战。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3.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在经历从“走出去”到“引进来”的巨大变化。4.建设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利于全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5.创新主要的是带来物质的变革,对精神的助推不明显。6.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二、选择题(本大题有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7.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凡尔赛体系下蕴含的矛盾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8.“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这表明了这场“大屠杀”是(▲)A.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B.地区性经济利益冲突C.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D.种族间矛盾激化的结果9.历史事件发生之后,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列事实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国际新秩序得到了重建 ②战胜国的诉求得到了满足③德国等战败国的实力下降 ④造成了大量人财物的损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对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镇南关起义 B.武昌起义 C.皖浙起义 D.黄花岗起义11.1912年9月,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老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实现了民族独立 B.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C.结束了封建制度 D.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B 第1页 共6页12.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下列说法与右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相符的是(▲)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领导者是孙中山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颁布了《临时约法》13.右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合适做该章标题的是(▲)A.走向共和B.军阀割据C.君主立宪D.国家统一14.《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应该出现在(▲)A.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红军长征时期15.英国《泰晤士报》某日报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该报道评论了(▲)A.洋务运动的背景 B.辛亥革命的影响C.戊戌变法的内容 D.五四运动的成果16.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反封建不够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C.没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17.“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此处“民贼”指的是(▲)A.溥仪 B.段祺瑞 C.张作霖 D.袁世凯18.据某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②旧式婚姻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③大部分国人的思想观念仍有待改变 ④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从“先行模式”到“先行示范”,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排头兵”“先行地”“试验田”的作用。深圳的发展之路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是(▲)①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基础 ②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③促进国家富强的有效路径 ④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B 第2页 共6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经过30多年奋斗,上海浦东创造了改革开放新奇迹。从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到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到定位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临港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700亿元。浦东的巨变表明,改革开放(▲)A.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C.是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 D.为中国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21.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春运规模从1亿人次变为近30亿人次,速度从绿皮车的每小时80公里左右提高到复兴号的300公里左右,售票从风雨中的排队到80%的票由互联网售出……春运的变化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①人口增速越来越快 ②基础设施越来越改善 ③同步富裕越来越接近 ④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2021年,浙江省被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为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据此,下列认识中合理的是(▲)①浙江省在实现共同富裕上有好基础 ②浙江省在实现同步富裕上有好经验③浙江省是实现共同富裕最好的省区 ④浙江省在改革创新上有良好的传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对当地干部和民族同胞说:“无论是全面小康、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群众是一个大家庭,要携手并进。”由此可见(▲)A.我国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已经实现共同富裕B.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各民族都实现全面小康C.党坚持共同富裕原则,引领人民共享发展成果D.实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24.面对疫情,我国很多科技企业创新研发出各种应用:5G网络让远程医疗得到实现;人工智能让测量体温更加便捷;机器人送餐减少了人与人接触的机会……这说明(▲)①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唯一力量③我国已经成为了创新强国 ④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25.互联互通的长三角铁路版图,带动形成了0.5~3小时城际交通圈,“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材料表明,该举措可以(▲)A.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B.推动发展前瞻性产业C.继续优化经济结构 D.实现东西部均衡发展26.网约车技术引进我国之后,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统计,现在每天有1400多万人次通过手机约车,享受着出行的廉价和便捷。这说明(▲)①科技进步能够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 ②约车方式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召唤③建设创新强国需要依靠科技的引进 ④网约车既满足社会需要又创造经济价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B 第3页 共6页27.疫情以来,更多的企业和个人通过主播带货的手段进行商品销售,甚至不少政府工作人员也加入了主播的行列,为当地销售商品“摇旗呐喊”。这能体现(▲)①主播带货是对传统销售方式的创新 ②政府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③主播带货是销售商品的最佳渠道 ④直播带货是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置身时代发展的洪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少年学生应该(▲)①努力学习知识,不断提升自我 ②深入社会生活,感受时代变迁③增强创新意识,多搞发明创造 ④感悟时代变化,增强责任意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9.如右图漫画所示内容说明(▲)A.我国科技水平在各领域都位居世界前列B.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C.我国必须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我国要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30.北京的前门楼子不仅可以逛,现在还能“吃”。很多游客举着“前门楼子”冰棍与前门楼子来一张大小同框的合影,这已成为前门大街上的一景。游客表示冰棍虽然有点贵,但造型独特,“咱吃的不是冰棍,是文化。”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创意产品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②生活处处可创新,创新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③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④创新能助推城市管理现代化,让城市更和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5 小题,按序为 8 分、8分、10 分、8 分、12 分,共 46 分)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战后的世界是否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人们在不断地思考……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做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本《历史》选修3(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列强争夺的焦点在哪里?它成为焦点的原因是什么?(4分)(2)材料中“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主要通过哪些会议作出了重大决策?由这些重大决策所构建的新的世界格局是什么?(4分)3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摘自《民报 发刊词》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B 第4页 共6页材料二: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宋军《申报的兴衰》(1)据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4分)(2)材料二中“1912年元旦的《申报》”庆祝什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4分)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回忆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如天渊”。——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二:(革命后)……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乃至公开斥责大总统。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1921年大中小学生总数超过1911年的一倍,其中女学生增加得更多。——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1)据材料一概括国内舆论对待革命的态度变化。(2分)(2)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3)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34.(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科技投入的部分数据(如下图)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B 第5页 共6页材料二:曾经,精密高端轴承制造水平不高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我国的技术专家不畏困难,坚持攻关,完成了数百项技术创新,终于实现了质的突破。目前,使用中国精密高端轴承的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名片”。(1)材料一中的图表反映了什么信息?(4分)(2)材料二中精密高端技术的突破,对我们解决“卡脖子”问题有何启示?(4分)35.(12分)从“亮剑”到“量变”,近年来我国发展的辉煌成就见证了中华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亮剑一]完善各项保险制度[量变一]近五年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统计表备注: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1)完善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写出一个其蕴含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观点。(2分)[亮剑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量变二]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15年的2.73降至2019年的2.64。(2)运用共同富裕的相关知识,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低的积极意义。(4分)[亮剑三]突破“卡脖子”技术[量变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进华表示,我国不少企业在智能汽车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上都有了突破。比如在IGBT功率半导体、AI芯片、计算芯片、高精度传感器、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算法等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一批企业相继实现了国产化突破。……但是2019年,与全球汽车芯片475亿美元的市场总规模相比,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不到150亿元人民币,市场份额不到5%,依然任重道远。(3)依据“量变三”,有人认为我国已经是科技创新强国,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6分)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B 第6页 共6页第二十章▲ 350(一)武昌起义 350(二)清帝退位 351(三)历史意义 354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110九年级社会答案yh.doc 202110九年级社会答题卷yh.doc 202110九年级社会试题卷yh.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