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公民的基本权利教学设计一、课型:新授课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享受公民权利在个人成长及参与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体味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2.能力目标:学会依法行使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了解其实现的具体方式。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及其实现方式。教学难点:感悟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珍惜权利,积极参与国家事务与社会生活。四、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案例分析法、游戏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五、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首先,播放马康的视频,然后询问学生,引出课题,导入新课-《公民的基本权利》(二)师生互动授新课一、首先测试一下同学们对于公民基本权利有没有基础的了解,展现材料,让学生从中找出涉及到的公民基本权利。二、接下来我们进行几个名词解释:明确公民、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区分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三、小组闯关赛游戏规则:闯关赛共四大关,每一大关中又有很多小关卡,闯关过程中老师会根据闯关者的答题情况给与加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胜出,获得奖励。第一关: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二关:人身自由第三关: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第四关:其他权利(设计意图:将上课内容以闯关赛的形式来进行,增添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率。)第一关:政治权利和自由(1)小选票 大权利马康的妈妈要参加新一届县人大代表的选举。14岁马康好奇地问妈妈准备投谁的票。妈妈认真地说:“那这可要慎重了,参加选举是我们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我赞成的候选人一定是真心为人民服务的人。”思考:1.马康的妈妈要去投票选举人大代表,说明她有什么政治权利?2.马康问妈妈:我可以参加投票选举吗?通过问题引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后展示宪法规定得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紧接着展示选民证和选票两张图片,创设情境,几年后你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你将如何投出神圣的一票,你心目中的人大代表是什么样的?点评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要珍惜并依法行使。(2)视频材料展示展示央视新闻转发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后,大家纷纷在网上评论,表达自己对国家英雄的敬意的视频材料。引出言论自由权,由此推出其他政治自由权,展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含义并通过图片形式加以理解。(3)视频呈现:利津县人民政府网站政民互动项目引出问题,得出监督权的含义、意义和要求。(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走近本地政府门户网站,知道如何登录,如何通过网络行使监督权,并且看到本地群众反应的问题得以快速有效解决,帮助学生认识到行使监督权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第二关:人身自由播放:学生情景剧视频赏剧学法:1.债主及其打手的行为是否违法?2.结合剧情具体分析债主及其打手的哪些行为侵犯了周斌的哪些人身自由权利?(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列举情景剧中侵犯了周斌人身自由权的各种行为,分别对应展示宪法规定,认识四项权利: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思考:结合周斌的经历,谈一谈人身自由权对公民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后,教师点评,并展示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的生活。(设计意图:法律内容较为抽象,设置学生情景剧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们通过分析具体可见的行为来认识公民基本权利。在第二关这里以一个情景剧的方式来讲解四个具体的人身自由权利,避免散乱,更系统,方便学生理解掌握。)第三关: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活动设置:马康的家庭聚餐(设计意图: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含五项权利,如何在教学中不散乱、保证有条理这是一个比较难操作的地方。借用马康和他家人的对话来开展,有一条线穿在其中,有利于前后的连贯性。)(1)上班发工资(马康的爷爷和爸爸的对话)通过材料引出公民的劳动权,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权的含义,分析劳动权的意义,对个人和对社会和国家的意义,最后展示宪法规定,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强调,劳动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祖孙三代的谈话(马康和他的妈妈、奶奶)奶奶说:马康现在八年级了,学习压力很大吧,要注意身体。马康说:好的,奶奶不用担心,我们学校对我们可好了,还有营养餐补贴呢。妈妈说:对啊,现在他们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还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且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进行生活补助,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呢。【思考】1.祖孙三代的谈话中涉及到马康的哪项基本权利?受教育权。2.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国家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保障适龄儿童和家庭经济贫困的孩子都能上学。国家从制度和政策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认到国家的好政策。展示习总书记的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分析国家为什么重视教育?得出教育的重要性。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为保证适龄儿童上学而做出的努力,引导生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学习。(3)爷爷与马康的对话结合国家重奖在科学技术、文艺方面做出贡献的人才的材料认识理解文化权利的含义。(4)警察依法征用公民摩托车材料分析(叔叔马帅)通过材料引出公民的财产权,然后展示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取收益和进行处分。强调宪法保护的是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帮助学生准确判断什么是合法财产,哪些是非法的不受法律保护的。(5)政府保障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生活(马康的奶奶)展示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民政部帮助低保人员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帮助权的含义,体会政府的好政策,增强爱国情感。(6)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小结。第四关:其他权利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闯关赛最后一关卡:权利知多少--谁是挑战王(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最后的闯关积分活动,回顾检测学生本节课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和掌握,相当于是课堂总结。)七:板书展示:整体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八:教师寄语:呼吁学生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并积极宣传,为法治中国建设做贡献。九:课后实践作业:课下,请同学们到图书馆借阅《宪法》,继续深入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并以手抄报的形式来宣传宪法,呼吁人们增强权利意识,法行使权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