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让我试试看第2课 学做“快乐鸟”一、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的第二课。教材先从学生容易感到快乐的事入手,体现出学生在家庭、学习、游戏等多方的快乐。通过几位学生烦恼的图片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有快乐也会有烦恼,要懂得应该如何解决,逐层递进到帮助同伴积极解决烦恼,让学生体会到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并能尝试做到用自己的方式给他人带来快乐。本课编写的四个主题旨在让学生能发现、欣赏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能看到和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能保持和发扬,有自信心、有应对挑战的勇气,能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愿意想办法解决,不气馁;能在他人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并以适当的方式给同学带来快乐。本课意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并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化解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快,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真正做到愉快积极地生活。(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虽然他们体会的快乐很多但没有更多的交流,同时他们也有烦恼,但却不知如何解决。在生活中有烦恼也是很正常的,教师针对当今学生年龄小、压力大、烦恼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课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在课堂上回味曾发生过的快乐事、去感受快乐一定是非常欣喜的,但是遇到烦恼、挫折时如何应对,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多种活动的设置让他们能正确地对待、解决烦恼,以及体会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二、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烦恼,知道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烦恼,要正确对待烦恼,变烦恼为快乐。2.行为与习惯:通过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学会调节心理,培养自我消除烦恼和给别人带去快乐的行为习惯。3.知识与技能:通过交流已有经验,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4.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情境故事,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掌握应对不快乐的妙招,学会分享快乐,变烦恼为快乐。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消除烦恼的办法;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烦恼,知道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烦恼,要正确对待烦恼,变烦恼为快乐。2.教学难点:乐于并善于把快乐带给他人;学会辨析哪些是真正的快乐,能够分辨情绪、情感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四、设计思路1.教学重点及其解决思路:《学做快乐鸟》一课侧重学生的快乐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将本课教学设计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与学习中的快乐,同时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烦恼让学生知道烦恼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正确对待烦恼,变烦恼为快乐,才是好的生活态度。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开展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尝试心理调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消除烦恼和给别人带去快乐的行为习惯。2.学习难点及其突破方法: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是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烦恼,知道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烦恼,要正确对待烦恼。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用较为私密的方式写一写、说一说心中的烦恼,并说说心里话以及制作感恩卡等,懂得尊重、学会感恩。第二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能够分辨情绪、情感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可以通过学生讨论、“快乐门诊部”一起来谈一谈快乐。五、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1.器材:卡片2.课件:ppt、视频六、教学过程2学做“快乐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体验快乐和不快乐的情绪,感受快乐所带来的身心愉悦。行为与习惯:尝试心理调节,培养自我消除烦恼和给别人带去快乐的行为习惯。知识与技能:关注到快乐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尝试进行心理调节方法的学习。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以及交流的形式,了解调节情绪的不同方法。教学重难点:关注到快乐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培养自我消除烦恼并给别人带去快乐。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学生齐唱。2.孩子们,你今天感觉怎么样?开心吗?3.揭示课题,学生齐读。二、了解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1.游戏:快乐卡片(1)请你回忆一下,你觉得最开心的是哪一件事情?然后,把你觉得最开心的事情写在卡片上。(2)请你和小组的其他同学分享一下你的快乐。然后,再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其他同学如果觉得快乐你就拍拍手!2.快乐分享会:让学生分享卡片上写的快乐的事。 交流:我们为什么感到快乐?学生交流。预设并小结:我进步,我快乐。我创造,我快乐。交流:听到别人快乐的事情,你们有怎么样的感受呢?我分享,我快乐。——评价重点:当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别人,我们和对方都会感到快乐,所以,相互分享也很——快乐。我阅读,我快乐。我挑战,我快乐。我游戏,我快乐。3.师小结:听了大家的交流,老师发现,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让你们感到快乐的事情,生活处处有快乐。板书:生活处处有快乐分享快乐三、故事启发,了解生活中的“不开心”1.晴朗的天空偶尔也会飘来乌云,平静的湖面也会泛起波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也不会全是欢笑,有时也有不愉快的事情困扰着我们。(出示绘本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1)可是我们生活中也不都是快乐的事,常常会不开心。看,蜗牛和寄居蟹为啥不开心呢?(2)出示同桌学习要求:先独立看懂故事;说说蜗牛和寄居蟹分别是为什么不开心?它们的不开心事儿能解决吗?怎样解决?(3)同桌交流 (4)课堂展示(请同桌的小朋友轮流说一说蜗牛和寄居蟹。)我们大声来汇报,我们端坐认真听。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说清楚了蜗牛与寄居蟹不开心的原因2.这个小故事给你什么启发呢?四、创设情境,找到解决“不开心”的方法1.在学校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不开心吗?组织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帮助解决一张“烦恼卡”(1)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去加班,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我感到很没意思。(2)我以前爱打人,现在改了,可还是没有人跟我玩儿。(3)做什么事我都没有信心,总怕自己做不好,怎么培养自信心呢?(4)我的字写得很难看,怎样才能写好字?(5)周末妈妈要我参加许多自己没有兴趣的“兴趣班”。我该怎么办呢?当一个烦恼解决时,教师请学生上前在快乐树上挂上一颗快乐果。师:瞧,快乐树上挂满了快乐果,原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办法来解除烦恼,寻找快乐。预设:解决烦恼的几个小办法:跟朋友说一说烦恼、和爸爸妈妈出去散心、深呼吸、睡个觉等等。小结:“一个烦恼,两人分担,就是半个烦恼。”我们一起来克服烦恼,有谁不开心了,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开心,帮助他做一只“快乐鸟”。板书:分担烦恼五、总结,课外延伸1、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总结: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用这么多的办法为自己解除烦恼,找回快乐。老师把这些收获变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念一念。不管烦恼有多大,我们都不怕。齐心协力想办法,一定赶走它:睡觉、运动、深呼吸,微笑、唱歌、讲笑话......咱们一起动脑筋,做个快乐鸟,做个笑娃娃!板书: 2、学做“快乐鸟”(1)生活处处有快乐分享快乐 分担烦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要正确对待烦恼,变烦恼为快乐。行为与习惯:通过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学会调节心理,培养自我消除烦恼和给别人带去快乐的行为习惯。知识与技能:通过交流与体验,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交换烦恼等方式,掌握应对不快乐的小妙招,变烦恼为快乐。教学重难点:1.知道生活中哪些是真正快乐的事儿,并能勇敢面对不快乐的事儿。2.知道生活也会有不快乐,学会换一种想法消除不快乐。教学准备:1.学生将不开心的事情写在纸上放进漂流瓶,不用留下姓名。2.老师收集漂流瓶。3.学生任意拿走一个漂流瓶,以备上课时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当中有许多快乐,但不快乐也是在所难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变烦恼为快乐。2.揭示课题,齐读。二、让我做“医生”,我诊断“快乐”1.媒体出示不同情境,请学生思考、判断。(1)打针很疼,有时候忍不住会掉下泪来,但我每次都能挺住。(2)我假期学会了骑自行车,非常高兴!(3)我拿了爸爸的10块钱去玩儿了一会儿游戏,他居然没发现。哈哈,真高兴!2.学生判断、交流,哪个快乐没道理?哪个不快乐要挺住?3.四人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4.小组展示,用不同的例子告诉大家,哪些快乐要得,哪些快乐没道理。板书:诊断快乐仔细看。三、让“快乐”叠加,我提出妙招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快乐与烦恼是并存的,烦恼也是我们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烦恼吧!1.观看公益广告(1)媒体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善行无迹——留一盏灯温暖他人》。(2)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3)生交流(预设:帮助别人也会让自己快乐。)2.玩转漂流瓶(1)师: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开心的事儿,但我也相信你们也有消除不开心的妙招。小小的漂流瓶里装进了每个小朋友的不开心往事,现在就让我们打开漂流瓶,为朋友寻找消除不快乐因子的妙招吧。(2)小组合作:开启漂流瓶,悄悄把消除不快乐因子妙招写在纸条上,然后再装进漂流瓶。(3)指名一个小组的同学说说消除不快乐的妙招。(4)说说书上介绍的几种方法。3.快乐“金点子”(1)出示书上表格(2)学生为“快乐”出谋划策。 板书:化解烦恼有妙招。(3)学生交流,说出“金点子”的学生,老师送上一朵幸福花。四、让“快乐”更多,我播种快乐1.教师播放歌声,让学生沉浸在快乐的氛围当中。2.小组制作快乐小报(内容可以是快乐“金点子”、美丽的图画、美妙的歌词等。)张贴在班级,时时感受快乐。3.制作快乐小书签(内容同样可以是快乐“金点子”、美丽的图画、美妙的歌词等。)4.在学校范围内赠送小书签,让快乐洒满校园。 板书:调节情绪心情畅。五、课堂总结每个人都有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今天,我们不仅发现了快乐,还找到了许多烦恼变快乐的好方法。今后,我们就要经常展露你的笑脸,每天都快乐地学习,愉快地生活。让我们一起做一只真正的“快乐鸟”。 板书:快乐叠加幸福长。板书:2、学做“快乐鸟”诊断快乐仔细看,化解烦恼有妙招,调节情绪心情畅,快乐叠加幸福长!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