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课 我们有新玩法一、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我们有新玩法》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中的第7课。本课体现课程标准“儿童与自我”这条主线,是根据课程标准“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中的第3条“喜欢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小玩具、小礼物或布置环境等来丰富和美化生活”、第4条“能根据需要动手做简单的道具、小模型、小物品等来开展活动”以及第5条“能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来扩展游戏或推进活动”编写的,与其他三课《健康游戏我常玩》《传统游戏我会玩》以及《安全地玩》是并列的关系。本单元的四课,分别聚焦学生游戏的四个主题:健康、文化、创新和安全。教材在一年级上册有两课涉及到游戏的内容,一是课间十分钟,从学校生活适应的角度引导学生课间生活,二是玩得真开心,从放学后处理好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关系,健康游戏和游戏中的分享的角度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游戏。二年级下册的这一游戏单元,则更侧重同龄人间的游戏,将游戏作为学生健康成长、文化性及创新性养成的重要载体。从全册的教育主题看,关注游戏创新的第7课是重点。第7课“我们有新玩法”共有两个栏目,分别是“玩出新花样”和“我们一起来创造”。第一个栏目侧重通过现场体验,打破学生对一些游戏玩法的固有认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玩出新花样,从而培育他们有创意地生活的意识,然后通过变换游戏的伙伴,或变换玩具的组合,或变换游戏规则,让常玩的游戏玩出新花样。简单来说就是“老游戏,新玩法”;第二个栏目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适合自己的新玩具,创造“新游戏,新玩法”,“玩法”中少不了游戏规则的制定,规则意识的渗透也很关键。(二)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对于老游戏了解不多;多习惯用电子产品,习惯玩一些高档玩具,而且一般都是按照说明书或家人教导的方式来玩,对于如何因地制宜地玩、创造性地玩,缺乏思考,玩法比较单一。其实,小学低年段的孩子,思维活跃,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另外,大部分孩子自我中心主义较重,不懂得谦让与合作的重要性,二年级的孩子,表达自身想法和参与合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二、教学目标1. 情感与态度:能在游戏中找到玩的乐趣,并培养创新意识。2. 行为与习惯:愿意尝试新玩具和新玩法,培养探究习惯。3. 知识与技能:学会与小伙伴合作完成一个游戏,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4. 过程与方法:通过变换新玩法、自制玩具和制定游戏规则,培养发散思维,并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在与小伙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2.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并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四、教学设计思路现在的孩子对于老游戏了解不多;电子产品的大量普及,高档玩具的智能化,使得孩子越来越依赖游戏或玩具本身的设定,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说明书或家人、朋友告诉的方式来玩,对于如何因地制宜地玩、创造性地玩,缺乏思考,玩法比较单一,花样不多。本课旨在通过课堂的现场体验,体验过有创意的生活,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的影响,在玩游戏时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有创意;同时,指导学生在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基础上过有创意的生活。在课堂上,最有可能实现的是改变学生的观念,而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因而,如何将课堂上形成的过有创意生活的理念,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实践而得以巩固与深化,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第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谈谈平常跳绳的基本玩法,然后结合课本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还有好多其他的花样,激起学生尝试新玩法的欲望,紧接着请几名学生玩一玩,让学生体会到绳子新玩法的乐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给老游戏制定可行的新规则,在活动、讨论、制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守规则、懂礼让、讲安全的合作精神和勤于思考、乐于创新、积极合作的行为习惯。第二课时,通过倾听妈妈的烦恼,引发学生对玩具的思考,产生创造玩具的内在动机,然后结合课本插图,利用实物演示亲自玩一玩,体会到利用我们废旧的物品也能创造出有趣的玩具,再加上不断变换规则更能不断玩出新花样,紧接着让学生亲手用一次性纸杯制作传话筒,并小组玩一玩传话游戏,在此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利用废旧物品创造新玩具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再在提供范例的基础上,小组合作选用生活的废旧物品设计新玩具,制定玩法与规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五、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体育课游戏照片、创意玩具照片、不同学生组合跳绳视频、一次性纸杯制作传话筒视屏、跳绳广播操视频、民谣《拉大锯》“跳绳新花样”课堂学习单、“创意玩具设计大奖赛”学习单等。六、教学过程(含活动作业单)第7课 我们有新玩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体验规则变化给游戏带来新体验,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初步具有创新意识。2.行为与习惯:善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养成乐于参加游戏活动、与同学和谐相处、互相合作的习惯。3.知识与技能:知道一些简单游戏的基本玩法。4.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改编简单游戏和玩具玩法,创编游戏新规则,初步掌握新玩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尝试创编游戏新规则,掌握游戏的多种玩法。2.教学难点:体验创编新规则带来的游戏新体验,意识到合作与创新的重要性。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教师:乒乓球和球拍、石子、换人跳绳视频、图片等,评价单,多媒体课件。学生:乒乓球和球拍、短绳、长绳等。教学过程(一)课前回家向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了解他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以及游戏规则,完成课前学习单。课前学习单向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了解他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以及游戏规则(可手写,可画图,可贴图)游戏名称游 戏 规 则 1.2.3.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体育课游戏照片若干张)导入:同学们,这是大家上体育课时做游戏的场景,谁来说说看这都是些什么游戏?又该怎么玩呢?2.生自选图片,交流。3.(抓住“跳绳”)小结、过渡:是啊,跳绳可以单人跳,也可以双人跳,可以交叉跳,也可以倒着跳。玩法可真多呀,那你知道绳子还有什么新玩法吗?请大家打开书本,看看课本中的小朋友用绳子玩出了哪些新花样?(板书:新花样)活动二:找找绳子新玩法1.观察课本插图,同桌互相交流绳子的新玩法。预设:把跳绳打个结,变成呼啦圈玩;两个人一组,一个人拉起跳绳的一端在地上抖一抖,就变成了一条蛇,另一个人踩到蛇尾就算赢。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板书:玩出,补齐课题)2.玩一玩,想一想:请同桌两人选择一个你们比较喜欢的玩法,想一想怎样才能玩好这个游戏?表演、交流:自己玩好这个游戏的小窍门。预设:玩游戏之前要定好规则;轮流玩;要注意安全(强调安全性)。3.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不仅学会了许多跳绳的新花样,还明白了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时要守规则、懂礼让,并且注意安全的道理。4.其实,跳绳的新花样还有很多!如果把玩跳绳的人变一变,又会有哪些新花样呢?播放换人跳绳视频,看一看视频中有几种跳绳新花样,在相应的栏目里打勾,完成课堂学习单(见附件)。5.小结:你们都找出来了吗?变换了伙伴,跳绳又有了新花样!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另一种花样——跳绳广播操。(板书:不同的人可以组合玩)活动三:介绍老游戏,创编新玩法1.过渡: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了解了很多跳绳的新花样,除了跳绳,还有哪些游戏可以玩出新花样呢?师分享跳房子、回头看等经典游戏,介绍游戏规则。2.交流:这几个游戏你玩过吗?除了老师讲的这些,你还知道哪些老游戏?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吗?3.展示:播放民谣《拉大锯》。师:这个游戏原来的规则是两个人坐在地上,脚对着脚,手拉着手,在拉手的时候唱这首民谣,但是现在我们干干净净的衣服不适合这种坐在地上的游戏了,你能不能给它换个玩法呢?(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讨论完毕后,请创编好的小组说一说游戏规则,并一起展示一下新游戏的做法)4.变一变:除了拉大锯之外,其他的老游戏我们都可以给它们换种玩法,使它变成我们的新游戏,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老游戏,给它创编一个新规则,然后教我们大家玩(小组讨论改编老游戏,在创编过程中要广泛听取每一个同学的意见)。将同学创编的游戏在班里进行展示。活动四:找找玩具新玩法1.出示情境:情境①:两个小朋友,各自玩各自的,一个人在玩拍球,一个人在玩石子。情境②: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将球和石子放到一起玩抓石子游戏。提问:你觉得在这两幅图中,小朋友们玩游戏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有变化吗?为什么你会这么想?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朋友的表情,让学生体会合作游戏的乐趣。相机板书:不同的玩具可以组合玩2.想一想:你还可以找到哪些玩具的新玩法和同学一起玩一玩?3.小结:虽然都是简单的游戏,但是和同学一起玩,可以找到玩具的新玩法,可以更加开心,所以,我们要经常积极和伙伴一起交流,一起开开心心地玩游戏。活动五:拓展延伸,总结全课1. 交流感悟,完成学习单:在与小伙伴合作创编游戏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要求小组内互相完成合作评价单。小组合作评价单1.积极参与游戏新规则的讨论 ☆☆☆☆2.想出来的新规则有创意,可行 ☆☆☆☆3.游戏时能做到谦让,讨论时能做到倾听 ☆☆☆☆2.总结:我们每个人都爱玩游戏,把我们创编的老游戏在课间和同学们一起玩,把我们现在玩的游戏变换一下游戏规则,游戏便有了新的玩法,变换规则,一个游戏就可以有多种玩法,同学们平时可以开动脑筋一起做做新游戏。(三)课后请大家将课堂上制定的一些游戏新规则,运用到之前的游戏中去,并和伙伴们说说看,你有什么感受或者还可以制定哪些可行的规则。板书: 7 我们有新玩法(1)玩出新花样不同的人可以组合玩不同的玩具可以组合玩附活动二学习单:课堂学习单看一看,勾一勾,视频中不同的人组合在一起,又有了哪些跳绳新花样?板书:第7课 我们有新玩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懂得变废为宝制作新玩具,树立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意识,体会动手动脑的乐趣,体验规则变化带来的乐趣,意识到合作与创新的重要性。2.行为与习惯: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增强发散思维,制作新玩具、制定新规则。3.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资源,制作新玩具,创造性地为游戏制定新规则。4.过程与方法:在制作新玩具、制定新规则的过程中,增强发散思维,学会创新。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懂得变废为宝制作新玩具,体会动手动脑的乐趣。2.教学难点:创造性地制作新玩具、制定新规则,打破思维定式,形成创新意识。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教师:垃圾桶、一只鞋、瓶盖,评价单等,多媒体课件。学生:一次性纸杯、铅笔、绳子等。教学过程课前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搜集可利用的废旧物品,积累对废旧物品的感性经验。活动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音频:小朋友好,我是方方的妈妈。最近有一件事情让我特别犯愁,每次去超市,方方总是在玩具柜台前不肯走,每次都要买好几样玩具才肯离开,可是家里的玩具已经快堆成小山了。2.学生交流,学会换位思考:说说妈妈的烦恼3.过渡,交流:我们玩游戏呢,总是会用到一些玩具。很多同学和方方一样,总觉得自己的玩具不够多,总让家长买新玩具玩,可是,新玩具买回家,才玩几天就又没了兴趣,于是又让家长买新的。所以,对一个家庭来说,给孩子买玩具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旧玩具总也玩不厌呢?4.小结,揭示课题:其实,我们除了可以变化新玩法,我们还可以变废为宝,自己制作新玩具呢,既好玩,又环保省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动手动脑来创造吧!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创造活动二:头脑风暴,发散思维1.交流: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过废物利用的经历?2.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垃圾桶、一只鞋、铅笔、绳子、瓶子盖),拿一样,说说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干什么,比一比谁说得多。3.小结:看来我们熟知的东西,只有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肯动脑筋,用心去想,很多奇思妙想就会被激发出来的,很多有趣的用法、有趣的游戏就会被创造出来。板书: 善于发现 爱动脑筋活动三:瓶子变身,感受乐趣1.过渡:这不,我们的方方也知道了变废为宝的好方法。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别人打保龄球,觉得很有意思,他也很想玩,可是又没有可以打保龄球的工具,怎么办呢?(出示教材图片)2.亲身体验,感受乐趣(1)教师实物演示,出示规则:将矿泉水瓶摆成正三角形,小朋友手持排球站在线外,采用地滚球的方式,将球滚向成三角防止的饮料瓶,每击倒一个瓶子得一分。(2)每一大组各派一名同学玩一玩,采访感受。3.变化规则,创新玩法(1)四人小组讨论:这些瓶子还有什么新玩法?预设:比一比谁击中的瓶子远;将瓶子当障碍物,运球绕障碍物比谁速度快;双腿夹瓶跳。教师指导完善规则的可行性与公平性。(2)每一大组再各派一名同学玩一玩新规则,采访感受。4.小结:是啊,用生活中随处可取的废旧饮料瓶这样简单的材料,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也可以做出来好玩的玩具。如果再能变换游戏规则,就可以不断玩出新花样。板书:变化规则活动四:动手制作,亲身体验1.展示废旧一次性纸杯,播放传声筒制作视屏。2.四人组用废旧一次性纸杯合作制作两个传声筒。3.小组传话游戏:以一列小组为单位,用传声筒传话,比比正确活动五:创意展示,提供范例1.过渡:其实除了矿泉水瓶、一次性纸杯,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的废旧物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出示废旧物品制作的创意玩具的照片:塑料瓶制作的帆船、纸板箱制作的迷你迷宫、纸风车、纸台球……3.学生交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中用到了哪些废旧物品;猜一猜这些玩具的玩法和规则。活动六:创意大赛,合作探究1.出示创意大赛的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画出小组设计的新玩具,写出使用的废旧物品以及使用玩法规则。2.小组合作设计,完成学习单,教师指导。创意大赛学习单玩具名称用到的废旧物品玩法与规则创意玩具设计图纸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所设计的玩具、材料以及玩法规则。4.小组组长对其他小组的创意玩具进行评价创意玩具评价单1.创意玩具有趣、富有想象力 ☆☆☆☆2.创意玩具可行性 ☆☆☆☆3.创意玩具设计图纸清晰 ☆☆☆☆4.创意玩具用到了三种以上废旧物品 ☆☆☆☆5.玩法与规则合理、可行 ☆☆☆☆5. 评选最受欢迎创意奖。活动七:拓展延伸,总结全课1.交流感悟,小组内完成合作评价单小组合作评价单1.积极参与创意玩具设计的讨论,提供可行的废旧物品 ☆☆☆☆2.积极参与游戏玩法、规则的讨论 ☆☆☆☆3.认真倾听组员意见 ☆☆☆☆2.小结:小朋友开动脑筋,变废为宝,设计出好玩的东西,制定游戏新规则,相信你们已经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是呀,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创新,生活就有很多可以不花钱就能玩的玩具,还能保护环境呢。(三)课后布置布置课后活动作业“巧手生花”:通过小组合作,把你们组设计的创意玩具制作出来,并用你们的游戏规则试着玩一玩,下一节课一起来展示。板书: 7 我们有新玩法(2)我们一起来创造善于发现 变废为宝爱动脑筋 变化规则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