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让家更美好》(课件29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让家更美好》(课件29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2
0
2
1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三框 让家更美好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3-86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自学导航
1、现代家庭的特点有哪些?
2、现代家庭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3、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4、影响家庭成员和睦的原因?
5、怎样调节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冲突?
6、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现代家庭面面观
第一部分
请你在白纸上画出你家的“家庭树”。
想一想:现代家庭与中国过去的家庭相比,
有什么变化呢?
画一画
探究一:现代家庭的特点
现代家庭面面观
(1)从过去儿孙满堂的大家庭,到今天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
(2)从前些年的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到今后一段时期二孩家庭增多,中国的家庭结构在持续发生着变化。
现代家庭的特点
联合家庭
主干家庭
核心家庭
想一想:为什么现代家庭结构发生着变化?
2016年,全面实施一对
夫妇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
1980年,鼓励只生育一个孩子。
国家的政策调整
人口多
老龄化加剧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三孩生育政策落地
2021年,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
①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结构在持续发生着变化。
现代家庭的特点
大家庭
单亲家庭
主干家庭
核心家庭
大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或已婚同辈联合组成。
主干家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
单亲家庭:即未婚子女与一方家长共同生活的家庭。
相关链接
家庭结构的形式
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合以下场景。说一说:你经常使用哪些方式和家人沟通?你更喜欢哪些方式?
现代家庭的特点
探究二:现代家庭的交流方式
一次视频连线
一次陪伴
……
一条微信
一段语音
一个电话
一封电邮
一次聚餐
现代家庭的特点
②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探究二:现代家庭的交流方式
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
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
参与社区活动
学习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
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③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传统家庭 现代家庭
结构、规模
交流方式
家庭氛围
家庭生活内容
规模庞大
单一
专制、不平等
单调
小型化
多样化
民主平等
丰富多样
总结:现代家庭与过去的家庭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现代家庭面面观
家庭不断趋向小型。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结构在持续发生着变化。
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现代家庭发生哪些变化?(现代家庭特点)
现代家庭面面观
和谐家庭我出力
第二部分
和谐家庭我出力
思考,我们怎样让家庭更加和谐温暖?
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
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
①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
信任、体谅和包容。
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观看微电影并回答:这个家庭遇到了什么矛盾,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有效交流和沟通,
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在一个家庭中,祖辈、父辈、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带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谐。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家庭也在发生变化。家庭成员的增加或减少,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变化;家庭成员的工作、身体和情绪状况等变化,也可能带来家庭氛围的变化。
影响家庭和谐的因素
当家人之间发生冲突,你应该怎样化解呢?
和谐家庭我出力
探究三:你的家庭中都发生过哪些矛盾呢?
1
2
3
4
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
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
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
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
我是小小“黏合剂”
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可以充当“黏合剂”,培养自己的协调能力。
怎样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1.你们家谁的家务做的最多?
2.你会做家务吗?会做哪些家务呢?
3.你认为家务应该由谁做?为什么?
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家务小调查
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③家务我分担。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
共同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父母离异
家人患病
亲人离世
增加成员
工作关系
④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变化,
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
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家务我分担。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共同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和谐家庭我出力
让家更美好
现代家庭面面观
和谐家庭我出力
1.家庭结构、规模、观念的变化
2.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的变化
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1.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
2.有效交流和沟通,
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3.分担家务劳动
4.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变化
课堂小结
探究与分享
1.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同学们将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家人,传递美德。
2.和父母一起制定孝敬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计划。全家一起践行计划,体验孝亲敬长的亲情之乐。
作业超市二选一
创建和谐家庭,我要这样做。。。第7课 亲情之爱
第3课时 让家更美好
课题 7.3 让家更美好 单元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学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上册
课标要求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家人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核心素养 社会责任:家是小社会,国是大社会,重视亲情,孝敬长辈就是在承担家庭责任,就是在承担社会责任。劳动意识:承担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承担家务可以培养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可以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加对家庭的责任意识。理性精神: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家庭的各种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家庭更和睦。
教材分析 本课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家庭道德和相关权利与义务。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家庭只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课又是学生与朋友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再次,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本课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奠基石。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与父母产生意见不一或产生矛盾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习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不仅是密切亲子关系,也是正确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社会角色的需要。虽然在家庭生活中形成新型的平等关系。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业与生活的压力, 与父母和亲人的相处既亲密又复杂。一方面,从主观愿望来看,他们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幸福,出现矛盾也想去解决;另一方面,从客观现实来看,学生往往与父母和亲人出现矛盾和冲突,不能体谅、理解父母和亲人的苦衷,他们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漠,较少关心父母和家人,对与家人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缺乏责任意识。对于“孝”文化认同低, 在意识和行动上缺乏相应的教育与引导。面对成长中家庭关系,学生一般很少理性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家庭文化建设、家庭美德建设、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能力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和联系自身实际的方式,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与技能,促进代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作用
重点 理解、掌握现代家庭沟通和交流方式,树立民主、平等的家庭观念
难点 如何做家庭小小“黏合剂”,怎样创建和谐家庭。
学法 案例分析、合作学习 教法 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百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怎样构建和谐、文明家庭?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跟随老师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 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授新课自学篇 同学们自学教材第83-86页,思考以下6个问题,并在书本上做好笔记。1、现代家庭的特点有哪些?2、现代家庭的结构形式有哪些?3、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是什么?4、影响家庭成员和睦的原因?5、怎样调节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冲突?6、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授新课探学篇授新课明理篇践行篇授新课导行篇 一、现代家庭面面观(一)探究一:现代家庭的特点1.请你在白纸上画出你家的“家庭树”。想一想:现代家庭与中国过去的家庭相比,有什么变化呢?2.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第一个知识点3.产生家庭结构持续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拓展知识——国家政策的调整:从计划生育到二孩政策实施到三孩政策落地。4.教材相关链接展示结构图:学生认识家庭的结构的几大分类。(二)探究二:现代家庭的交流方式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合以下场景。说一说:你经常使用哪些方式和家人沟通?你更喜欢哪些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日常家庭成员沟通方式并进行思考变化。说说变化1.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思考,现代家庭氛围有哪些变化?【小结】 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过渡】现代生活与古代生活的差异较大,接下来我们就对古今家庭进行对比。2.出示古今家庭对比表格,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填表。传统家庭现代家庭结构、规模规模庞大小型化交流方式 单一多样化家庭氛围 专制、不平等民主平等家庭生活内容单调丰富多样【总结】现代家庭发生哪些变化?(现代家庭特点)家庭不断趋向小型。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结构在持续发生着变化。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过渡】民主平等的家庭让我们感到很幸福。但幸福的家庭不是只有民主和平等,还需要所有人的共同付出与努力。二、和谐家庭我出力。1.家庭建设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也不完全是孩子的问题,它需要我们每个人出力,那么我们该如何为和谐家庭做自己的贡献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公益广告《十秒的温度》,观看视频后思考,作为成员的你怎样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温暖?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①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2.观看微电影《包宝宝》并回答:这个家庭遇到了什么矛盾,最后是如何解决的?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分析一下影响家庭和谐的因素有哪些?归纳总结影响家庭和谐的因素有:①在一个家庭中,祖辈、父辈、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带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谐。②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家庭也在发生变化。家庭成员的增加或减少,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变化;家庭成员的工作、身体和情绪状况等变化,也可能带来家庭氛围的变化。3.探究三:你的家庭中都发生过哪些矛盾呢?回到同学们的生活中,你的家庭中都发生过哪些矛盾呢?当家人之间发生冲突,你应该怎样化解呢?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家庭矛盾的类型,那是不是构建和谐家庭是大人们的事儿,与我们无关呢?当然不是。家庭矛盾,伤害亲人,影响家庭和睦,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可以充当“黏合剂”,培养自己的协调能力。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可以充当“黏合剂”,培养自己的协调能力。①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如果家庭成员在发生矛盾时情绪过激,可以适时地成为他们的倾听者,并表示理解。②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在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时,明确自己的任务是解决矛盾,而不是制造新的矛盾,解决矛盾时不偏袒某一方。③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家庭成员聊天,引导家庭成员全面看待家庭关系,看到对方的优点。④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后,都有和好之意却又碍于面子时,可以充当搭桥人,帮助双方和好如初。4.家务小调查我们发现有一种冲突是因为家庭中家务劳动而产生的的,同学们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小调查。①你们家谁的家务做的最多?②你会做家务吗?会做哪些家务呢?③你认为家务应该由谁做?为什么?归纳展示5.呈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图片。问题:如何面对家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课件展示:教师归纳总结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动手实践分析推理思考总结分享观点归纳总结观察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回答问题。根据所学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观看视频引发思考观看视频引发思考学生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各抒己见思维碰撞学生讨论总结回答 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更有共鸣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的演化。以图片的形式直接展现出家庭结构的变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以图片的形式直接展现出家庭结构的变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本环节旨在通过视频欣赏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和谐家庭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通过视频欣赏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引起学生共鸣通过现实案例的分析研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知家庭的矛盾产生的 因素;为下一步如何创建和谐家庭打下情感基础。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责任意识。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家庭发展中带来的问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现代家庭的特点和怎样建设和谐家庭两个问题。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带着爱和责任,行动起来,把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家和万事兴、家和国太平。
板书设计
作业超市二选一 1.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同学们将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家人,传递美德。2.和父母一起制定孝敬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计划。全家一起践行计划,体验孝亲敬长的亲情之乐。
教学反思 创新才能给予课堂生命力。本节课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经验,如家庭树图画体验、“家务小调查”的活动体验等,通过经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同时,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和谐家庭的话题,增强设问的针对性、选择性和趣味性。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渴望,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智慧碰撞和精神洗礼的舞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