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法治学科期中测试参考答案卷 I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漏选均不给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D D C A C D A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C D B D B B D A卷 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50分)21.行为判析题(先判断下列行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再说明理由。每题2分,共10分)(1)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2)错误;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3)错误;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一点即可)(4)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5)错误;进行长征的是红军,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一点即可)22(8分)实现:“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1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1分)未实现:“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1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辛亥革命的失败,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新途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得到进一步传播。(2分,任意两点)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2分)23(8分)《青年杂志》或《新青年》(1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分)(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①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又想染指华北,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②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一二·九运动掀起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③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④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4分,其中两点,事件及影响各一分)(3)①努力学习,立志报效祖国;②勇担社会责任;③积极维护国家主权荣誉利益(1分)24.(8分)(1)历史事件:五四运动 (1分)影响: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2分)足迹一: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或中国共产党成立。(1分)作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分)或 足迹二:1927年,周恩来等人领导南昌起义。(1分)作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分)(3)A-B: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B-C: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C-D: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遭到敌人围追堵截(3分)25.(8分)(1)工人阶级(1分);陈独秀认为农民难以成为革命力量,李大钊认为农民是重要革命力量(2分)(2)①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②毛泽东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创建过程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③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广泛开展起来,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逐步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4分,两点即可)(3)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分)26.(8分)(1)目的:富国强兵,救亡图存;(1分)特点:都是向西方学习,是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的深入,都对中国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2分)(2)民主和科学(1分);(3)贡献:①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与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②中国坚持对日作战,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2分)必然性: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②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③国民党爱国将士的英勇奋战④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援(2分,四点)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法治学科期中测试卷考生须知:全卷分试题卷I、试题卷II和答题卷。试题卷共6页,有两个大题,26个小题。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卷I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 ( )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D.顾及到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2.据日本新闻网报道,人们在阿尔卑斯山的溶冰中发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约80名士兵的遗体。大约过了1个世纪,掩埋在冰雪中的士兵方才重见天日。下列关于一战正确的有 ( )①起止时间为1914--1918年 ②协约国为正义方③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凡尔登战役 ④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 右图是某学生所面的知识点脉络图,下列选项适合填写在方框中的是( )A.辛亥革命,国家统一B.推翻清朝,君主立宪C.军阀割据,北洋政府D.历史巨变,走向共和4.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5.分析下表中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国际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1920 1795 50亿元 55万多A. 中华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 20世纪初,列强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C. 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6. 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的人心倾向国民党……”这是因为国民党 ( )A.与共产党合作,掀起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B.领导五四运动,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C.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结束君主专制统治D.创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第一个共和制政府7.近代化,在中国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以下事件直接推动中国向民主政治转型的有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①欧洲列强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②“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④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改组国民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右图为一艘根据原船复制的游船,停泊在浙江嘉兴南湖公园供人们参观和瞻仰,与此相关的解说词中,最符合史实的一组关键词是(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C.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D.革命胜利,举国欢庆10.犹太裔中国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曾谈到:“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注: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这段史料可用于解释( )A.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B.红军不得不长征的原因C.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D.国民党叛变革命的原因11.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C.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D.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12.毛泽东曾说:“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长征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长征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C.长征摆脱了国民党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追堵截D.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标志着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13.毛泽东一生致力于革命,其早期主要革命活动有 ( )①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②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③领导发动秋收起义 ④领导发动南昌起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4.美国人伊罗生的《浮生掠影》一书指出,1937~1944 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 赞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阶段的 ( )A.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B.独立反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C.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D.在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斗争15.武汉,是中国历史名城,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面对武汉的新冠疫情钟南山院士表示:“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能印证钟南山院士观点的史实有 ( )①国民革命军击溃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取得北伐的胜利进军②武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③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④国民党一大在武汉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6.人们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 事件 结论① 戊戌变法 完成了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② 新文化运动 掀起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③ 五四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④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7.标志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是( )A.平型关大捷 B.抗日战争胜利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18.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下列关于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有 ( )①爱国学生发挥重要作用 ②同属民主革命历史范畴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④运动爆发都与日本有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报道所描述战役的意义在于 ( )A.标志着中国抗战开始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20.著名的历史人物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功绩组合正确的( )①孙中山——实现了三民主义 ②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③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④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试题卷II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50分)21.行为判析题(先判断下列行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再说明理由。每题2分,共10分)(1)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强盗的战争。判断: 理由:(2)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小组。判断: 理由:(3)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余名学生齐集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判断: 理由:(4)中学生王某在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查找了西安事变的有关资料。判断: 理由:(5)1936 年长征胜利之际,一位新四军士兵说:“此次战略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判断: 理由:22.(8分)近代中国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道路,充满着仁人志士艰辛的探索。【旧方案的破产】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会意,文实遵之,以忠于目,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孙中山《大总统誓词》(1)结合材料,解释一下誓词中哪些内容实现了,哪些内容未实现(4分)【新时代的曙光】辛亥革命(后)……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林伯渠 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李大钊 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倾向于社会主义。——瞿秋白(2)联系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分)【洪流中的合作】中国共产党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人数毕竟比较少,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孙中山在几经挫折后,深感国民党内许多人已经日趋腐败,中国革命必须改弦易辙……”。——《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3)联系材料,国共两党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分)23.(8分)每个时代都有青年勇立潮头,走在前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陈独秀文摘:文摘一: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职。批评时政,乃枝节问题,不足论…… 摘自1915年陈独秀《敬告青年》 文摘二:我曾宣言志在辅导青年,不议时政……呀呀!这些话都说错了……我现在所谈的政治,乃是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根本问题。 摘自1919年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1)1915年进步青年可以从哪一本杂志阅读到文摘一的内容?比较两段文摘,陈独秀的主张实现了思想解放到政治革命的变化,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努力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摘自《义勇军进行曲》“新的长城”指什么,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为“筑起新的长城”努力的(5分)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3)联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将如何努力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1分)24.(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词汇中的历史】汉语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新生词汇也往往折射出时代的风貌。群众 “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19年之后,“群众”的使用次数不断增加,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1)联系材料,写出最早促使这一时期“群众”一词日益流行的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3分)旗帜 旗帜是方向,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足迹一 足迹二(2)运用所学知识从上述旗帜中寻找中国民主革命的足迹,任选其一简述它们对中国的推动作用。 (2分)足迹一: ,作用:足迹二: ,作用:【数据中的历史】下图以曲线形式整理了1927-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人数变化表(3)根据上图,分析A-B、B-C、C-D三个时间段中,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25.(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陈独秀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锋……农民.难以参加革命运动。李大钊则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材料中陈独秀所说的“进步的城市力量”指哪个阶级 他和李大钊在革命力量判断上有什么分歧?(3分)材料二:李大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年轻助手毛泽东的思维。李大钊牺牲后,毛泽东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2)结合所学,阐述毛泽东是如何“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的。(4分) (3)在实践过程中,毛泽东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1分)26.(8分)历史充满选择,历史需要选择,历史也因选择而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选择是寻找出路】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毅然高举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相关链接】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代以来中国人一次次向西方寻求真理共同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3分)(2)新文化运动主张以什么思想来拯救中国?(1分)【选择是承担责任】表1:抗战家书部分目录 表2: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战争爆发时中国战场35个师团太平洋、东南亚17个师团1942年中国战场37个师团太平洋、东南亚15个师团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111万多人太平洋、东南亚不到10.9万人)时间 人物1931年10月 侨居菲律宾华侨林锡国1936年8月 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1937-1942年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1942年5 月 赴缅远征军国民革命军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附注:中国军队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于1942—1945年组织赴缅远征军与日军作战,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的日本侵略者。)(3)根据上述表格所浓缩的历史,评价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并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必然性。(4分)(第4页共6页)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法治学科期中答题卷卷I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卷II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50分)21.行为判析题(先判断下列行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再说明理由。每题2分,共10分)(1)判断 理由(2)判断 理由(3)判断 理由(4)判断 理由(5)判断 理由22.(8分)(1)(4分)(2)(2分)(3)(2分)23.(8分)(1)(2分)(2)(5分)(3)(1分)24(8分)(1)(3分)(2) (2分)(3)(3分)25.(8分)(1)(3分)(2)(4分)(3)(1分)26.(8分)(1)(3分)(2)(1分)(3)(4分)学校: 班级: 姓名: 试场号: 考号:※※※※※ ※※※※※※※※※※ 密 ※※※※※ ※※※※※ ※※※※※ 封 ※※※※※ ※※※※※ ※※※※※ 线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x 社会法治10.19.docx 答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