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全科)

资源简介

长春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选择题;(每题四分,不全二分)
1. “抬头望明月,月在云中行”,这时选取的参考系是
A、月亮 B、云 C、地面 D、观察者自己
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用轻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另一个物体,并处于静止。这时A受到地面的弹力为N,摩擦力为f。若把A向右移动一些,并仍静止,则
(A)N将增大 (B)f将增大
(C)轻绳拉力将减小 (D)物体受到的合力将增大
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位置s/2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t/2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4、关于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弹力必有摩擦力
  B、静摩擦力的大小正比于压力的大小
  C、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速度方向相反
5.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是20m,第9s内的位移是50m,其加速度为()
  A.2m/s2 B.3m/s2 C.4m/s2 D.5m/s2
6.如图所示,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与下面小球B的加速度为 ( )
A.aA=g aB=g B.aA=2g aB=g
C.aA=2g aB=0 D.aA=0 aB=g
7、一个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经t秒落地,则当它下落t/2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H/2
  B、H/4
  C、3H/4
  D、 H/2
8.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人用恒力 F拉绳,若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绳和滑轮质量、车与地面的摩擦,则车对人的摩擦力可能是( )
A、0 B、,方向向右;
C、,方向向左 D、,方向向右
9、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3m ,则( )
A、物体前3s内通过的位移是6m
B、物体第3s末的速度为3.6m/s
C、物体前3s内平均速度为2m/s
D、物体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
10、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t1时间后改为做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t2时间后停下。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11、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天花板匀速运动,物体与天花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A)Fsinθ    
  (B)Fcosθ
  (C)μ(Fsinθ-mg) 
  (D)μ( mg-Fsinθ)
12、有一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的支持力F1和和细绳上的拉力F2的变化情况是:(   )
  A、F1不变,F2变大 
B、F1不变,F2变小
   C、F1变大,F2变大 
D、F1变大,F2变小
填空;(每空二分):
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v1,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v2,战士救人的地点A离岸边最近处O的距离为d,如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托艇登陆的地点离O点的距离为-----.
2.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秒钟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秒钟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m。
3.有一列火车,每节车厢的长度均为L,车厢间的间隙宽度不计.挨着车头的第一节车厢前沿的站台上站着一人,当火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第n节车厢经过人的时间为_________.
4、如图为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点的纸带。纸带固定在一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后面。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s。则C点的速度大小为vc=_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__。
5、火车由甲站出发,先匀加速行驶了时间t1,接着匀减速行驶了时间t2,刚好到达乙站时停止。如果甲、乙两站相距为s,则火车行驶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计算:(每题十分)
1.一个气球以4m/s的速度竖直上升,气球下面系一个重物,当气球上升到217m的高度时,重物脱离气球,那么从这时起,重物要经多长时间落回到地面.(g=10m/s2)
2、两物体质量均为m,A与水平面摩擦因数为μ,滑轮摩擦不计,欲使物体A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施于A的水平力F的可能值。
3.摩托车以速度v1沿平直公路行驶,突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s 处,有一辆汽车 正以v2<v1的速度开始减速,加速度大小为a2。为了避免发生碰撞.,摩托车也同时减速,求其加速度至少需要多少?
4.长为L的轻绳,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坚直墙面上的A、B两点。一小滑轮O跨过绳子下端悬挂一重力为G的重物C,平衡时如图所示,求AB绳中的张力。长春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1.P区域所在的是( )
A.东亚 B.南亚 C.东南亚 D.中亚
2.日本所需的石油主要来自于( )
A.美国、中国、东南亚 B.澳大利亚、东南亚、中国
C.中东、东南亚、中国 D.中东、东南亚、英国
3. 下列农矿产品中,不属于中亚的是( )??
?A. 椰枣 B. 棉花 C. 羔皮 D. 有色金属
4.现代旅游活动包括的内容有( )
①旅游观光  ②娱乐  ③游牧活动  ④购物 
⑤食宿  ⑥交通  ⑦通讯  ⑧疗养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⑧
5.旅游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原因是( )
①旅游业是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②旅游业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
③物质生产部门是旅游业的基础 ④旅游业能提高人口就业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旅游外汇收入(1978~2010年)图”,完成6~7题。
6.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的变化总趋势是( )
A.逐年上升 B.逐年下降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7.此图说明发展国际旅游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A.回笼货币、稳定市场 B.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C.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D.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读图9,完成8~10题。
8. 图中①处是一个大型能源基地,它是( )
A.油田 B.煤矿 C.核电站 D.水电站
9.图中②城市的主要职能及选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经济、气候 B.经济、地形
C.政治、地形 D.政治、气候
10.关于图示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咖啡、橡胶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B. 农牧业产值比重已大大超过工业
C. 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不受地形影响 D.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11.下列有关中亚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亚棉花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B.中亚的棉毛纺织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业都比较发达
C.中亚森林资源丰富,造纸业发达
D.本区的采矿、冶金和军事工业比较落后
12.下列关于地中海沿岸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椰枣、葡萄、无花果、柠檬、菠萝是主要农产品
B.植被具有根深、皮厚、叶面有蜡质光泽等特点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D.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3.下列大陆中地形可分为三个纵列地形带的有( )
A.北美和亚洲 B.亚洲和欧洲 C.北美和澳大利亚 D.非洲和南极洲
读“某大陆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第14题。
14. 图中山脉A的成因是( )
A.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张裂而形成 B.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形成
C.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张裂而形成 D.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下面是世界四个著名的海峡或运河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扼守世界“石油宝库”海运出口的海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作为两大洲分界的是 ( )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7.两岸属同一个国家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下列国家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
A. 缅甸、泰国、老挝、越南 B. 越南、老挝、泰国、缅甸
C. 越南、泰国、老挝、缅甸 D. 缅甸、老挝、泰国、越南
19、俄罗斯专家发现图中标示的某种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它是( )
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9年10月11日上海启航,预计于2010年4月10日返回上海执行长城站、中山站的常规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外,将重点进行昆仑站和格罗夫山的内陆科学考察。读下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M地以南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
21.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则该地昼长大约是 ( )
A.19小时 B.21小时 C.22小时 D.12小时
我国第二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69°22′S,76 °22′ E),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80°25′S,77°06′E)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读下图,完成22~23题。
22.在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条件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全天候,观测广
C.极夜期长,空气稀薄 D.极昼期长,海拔较高
23.据图和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昆仑站在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B.此时昆仑站可见美丽的极光
C.三个科考站的地球自转速度相同 D.中山站至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为1 200千米
下图是某湖泊及其沿岸示意图。据此回答24~25题。
24.对图中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冬季无结冰现象
C.北部湖水比南部的含盐量大
D.北部湖底坡度较缓,南部湖底坡度较陡
25.图中甲地附近水草丰美,农牧业发达。其主要原因是( )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C.冬季风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D.多高山冰雪融水,水源较为丰富
读右图,回答 26~27 题。
26.该地河流的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其成因主要是( )
A.海浪侵蚀作用 B.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冲积作用 D.人类不合理活动
27.下列关于B水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气候变干,范围将不断萎缩
B.由于地壳运动,范围将不断扩大
C.东西两岸的气候截然不同
D.南北两端都有大河注入
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第28~30题。
28. 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 ②洋流 ③海陆位置 ④地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如果图中等温线改为向北凸出,等温线最北点距大陆最南端距离最长的时间是(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30.图中C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寒流经过 B.暖流经过 C.有上升流 D.寒暖流交汇
二、综合题
3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写出右图中气候类型。 ③ ,④ ;
(2)、虽然这块大陆四面环海,但大部分地区的气候 ,原因是

(3)、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简述养羊优越的条件有哪些?

(4)①气候的成因是 。
32、读下面“河流剖面与河口附近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分)
(1)剖面A位于河流的 游山区,切割作用显著,河谷呈“ ”字形。
(2)剖面C位于河流的 游,河谷展宽,泥沙的沉积作用显著,两岸多形成 平原。
(3)图B位于河流 附近,往往形成 地形。
3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岛屿名称是 ,所属气候类型是 。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国家:
A ;B ;
(3)该岛的地势分布特点是 ,判断的理由是 。
(4)A、B两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B国的最主要农产品是 .
(5)该岛盛产的能源主要是 ,它主要出口到 。
34.读下面两个国家轮廓图,在图上填国名和首都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两国共同的资源是 ,两国工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是 。
(2)A国主要经济作物是 、 ;B国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 、 等。
(3)A国最大海港是 ,B国最大海港是 。
(4)简述B国最大河流的水文特征。
35、图1和图2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2中饼状图是C城市的工业结构图,A、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表 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单位:℃)
(1)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
(2)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
(3)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
(4)根据图2分析C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
高二地理答案长春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消费者在评价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小车时说:“这车小得有点可爱,让人感觉很温馨。这小车定价十万元,是物有所值。”据此回答1-2题
1、这小车定价十万元,这里的“十万元”是
A.现实的货币 B.观念的货币 C.货币的符号 D.金属货币
2、货币在上述材料中行使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3、 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其关键在于
A. 是否为别人所消费 B. 是否在社会分工中生产
C. 是否与别人进行交换 D. 是否出现剩余劳动产品
4、货币出现以后,它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是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崇拜货币,这是因为
A.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B.货币是金银来充当的
C.货币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D.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 《金融时报》载文指出,银行卡与现金、支票等传统工具相比,具有自身特点,我国目前各商业银行都高度重视银行卡业务,积极推动银行卡产业的发展。银行卡与现金、支票等传统支付工具相比,具有的自身的特点是
A.能够用来购买商品 B.具有储蓄手段的职能
C.集存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D.持卡人可以在自动提款机上任意提取现金
6、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7、下列关于外汇说法正确的是
A.外汇能够在我国直接消费 B.外币就是外汇
C.外汇可以用来偿还对外债务 D.外汇就是外币
8、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我国面临部分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意味着①外汇汇率升高 ②外汇汇率跌落 ③一般来说,有利于我国进口,不利于出口 ④一般来说,有利于我国出口,不利于进口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9、一些特殊商品如名人字画、珍贵邮票、古董文物等,一旦进入流通领域,只要人们有购买力就不能控制他们的价格上涨幅度,其价格总是高于价值。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其价格并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②这种现象说明价值规律不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③他们的价格上涨不会促使生产扩大和商品供应量增加 ④不能以商品交换中的特殊现象否定价值规律的普遍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农村的电网改造。广东省的某县将3个镇的农户用电价格下调了30%-40%,当年农民用电就提高了3倍。这说明
A.在特定条件下,价格不由价值决定
B.价格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价格降低,人们的需求增加
C.价格变化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影响不大
D.价格影响需求。需求影响价格
11、随着这几年我国家电产品的价格不断走低,市场上消费者对家电的需求一直保持较旺的势头,这说明
A.商品价格的变化刺激需求 B.商品价格的变化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C.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引起消费量的剧烈变化 D.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12、新疆今年发生的棉花收购价格大战,是棉花价格放开后市场必然出现的波动。造成价格战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洪涝灾害,棉花枯萎发生严重,导致棉花产量减少,引起价格上涨。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B.价值是价格的货币表现
C.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商品价格的高低 D.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13、 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以同一价格出售,有人赚钱,有人亏本,这是因为他们生产同一种商品的
A. 劳动生产率不同 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
C. 劳动积极性不同 D. 产量不同
14、我国确立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信息化所代表的高新技术能够
A.减少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提高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变D.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15、格兰仕微波炉从1996所至今,在成本下降、质量总体水平相应提高的基础上前后进行了9次大规模降价。10年内,从每台3000元以上降到300元左右。同时格兰仕的产量和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这说明
A.价格的变动影响人们对商品的消费需求 B.价格越低的商品市场占有率就越高
C.价格竞争是市场的唯一手段 D.价格高的商品不具有竞争力
16、上述的格兰仕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这所以有优势,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
B.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C.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
D.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17、人们经常说“一分钱一分货”,指的是
A. 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B. 商品的价值量与价值
C. 商品的价值与价格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8、温家宝总理强调,要采用多种手段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例如要坚定不移地抑制不合理用地,适当增加房地产用地供应。上述要求充分体现了
A.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影响价格
C.价格变动影响生活 D价格变动影响生产
19、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烟民已达5000多万人。为此,专家建议教育部门应掀起一场“拒绝第一支烟”的活动,有的学校提出包括禁止吸烟在内的“十无学校”活动的建议。为此,正确的看法是
A.人们的生活消费与社会无关,政府不应该管
B.国家应对公民个人的生活消费进行强制管理
C.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应该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D.落后的消费习惯是不文明的行为
20、2012年3月20日零时起,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涨0.44元和0.51元。油价全面进入8元时代。鉴于油价上涨,59.4%的潜在客户推迟甚至取消购车计划。这说明
A.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
B.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下降
C.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下降
D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1.“请人吃饭不如请人锻炼”已成为当今都市一大时尚,人们越来越舍得“借钱买健康”。这一现象
①说明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②有助于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③说明享受资料消费已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④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 某企业2011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520元,假定甲生产者2012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4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1600元,那么,该行业2010年的劳动生产率
A.提高了30% B.降低了30% C.提高了35% D.降低了35%
23、家庭消费所需要的商品,都是通过生产创造出来的。这说明
A. 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B. 人们消费的越多,生产的就越多
C. 消费决定生产,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D. 生产和消费相互决定
24、某纺织厂有工人100名,每人每天平均织布100米,每米布单价5元(假设价格与价值相符合)。若该厂领先于其他织布厂,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该厂的日产量、每米布单价、价值总量应是
A.20000米 5元 50000元 B.20000米 10元 200000元
C.20000米 5元 100000元 D.20000米 7.5元 50000元
25.2012年1月20日,中国外交部官员称,“国强必霸”有违中华传统文化,背离世界发展潮流,绝不是中国的选择。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是机遇而不是挑战,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体现出
①中华民族坚持爱好和平的民族②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③中华民族注重友好合作,是礼仪之邦④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得到普遍认同
A①③ B③④ C④④ D②③
26.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是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精益求精,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的结果,为开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广大科技工作人员身上蕴涵了
①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②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精神③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7.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
A.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培育“四有公民”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8.“有些时候文明只是十公分的宽度,有些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把十公分的盲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一张纸┅┅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构成了我们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这段央视公益广告告诉我们,培育文明风尚重在
A.树立崇高道德理想 B。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C.宣传教育 开拓创新 D。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29.201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编制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强调,要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①源于实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②就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拒绝外来文化侵蚀③源于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④就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0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帅地位④同化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二非选择题
31.(12分)
材料一 银行间外汇市场中间价对比
外汇执行的是货币的什么职能?(2分)
外汇和汇率是一回事吗?为什么吗?(4分)
对比表中两天的外汇牌价,简要说明我国外汇汇率的变化情况(2分)
如果人民币升值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4分)
(14分) 2010年5月前后,3D电视横空出世,到2012年5月整整两年,作为高端产品的3D电视的价格比起刚上市时普降了三、四成,最多的跌幅达五成。目前在国内市场实现3D产品销售的彩电品牌已经达到12个,零售市场上的3D电视型号已经超过60款。3D电视成了普通市民买得起的消费品,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具有娱乐功能的3D电视,如内置互联网浏览器,具有进行无线上网功能的3D电视,特别是一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3D电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规律有关知识分析3D电视降价的原因(8分)
分析说明3D电视降价的积极影响(6分)
(14分)某市2005--2011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注:一般说来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贫困,60%--50%之间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50%--40%就认为是小康,40%---20%就认为是富裕。
图表(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6分)
导致城乡居民生活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有哪些?(8分)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长春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
1.人体肝细胞中可以产生水的生化反应有(  )
①光合作用  ②糖原水解  ③细胞呼吸   ④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⑤H2O2的分解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③④
2关于蓝藻和酵母菌的比较,错误的是
A.二者的标志性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这两种细胞都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C.蓝藻中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酵母菌没有 D.在细胞分裂时,酵母菌有染色体的复制
3.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成分 B.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植物缺Mg2+会影响光合作用 D.食盐中加碘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4.关于右图所示生理过程的描述中,最合理的是 (  )
A.可能发生于硝化细菌细胞内 B.表示酵母菌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C.人体细胞肯定不会发生图中现象 D.图中两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5.在下列过程中,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四倍体小黑麦种子或幼苗,获得八倍体植株
②利用紫草细胞获得治疗烫伤的紫草素 ③培育转基因“向日葵豆”植株
④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⑤利用茎尖大量繁殖三倍体无子西瓜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6.脐血是新生婴儿脐带被结扎后由脐带流出的血,其内含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下面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脐血自身移植的优点是排斥反应小
B.干细胞的功能特点说明它具有一定的全能性
C.由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就可以形成各种血细胞
7.治疗性克隆有希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下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利用了动物体细胞融合技术 B.上述过程实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C.胚胎干细胞的不断增殖和分化潜能保证①过程的进行
D.①、②过程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8.下列关于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洋葱表皮细胞比较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
C.高倍镜比低倍镜观察到的视野暗,所以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来调亮
D.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使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9.利用如右图装置进行果酒发酵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整套装置需灭菌处理,过滤膜应能阻止细胞通过,方能防止杂菌污染
B.通气一段时间后,b瓶中有气泡产生
C.若继续进行果醋发酵,应接种醋酸菌,不断通气,并适当降低温度
D.向a瓶培养液中加入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一段时间凝胶珠可能上浮
10.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起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20种氨基酸构成的
B.某蛋白质由126个氨基酸组成,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含有378个碱基
C.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改变
D.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会使细胞产生新的蛋白质
11.经分析某条多肽链中有O原子p个,N原子q个,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1分子该多肽水解得到的赖氨酸个数为
A.p-q B.q-p C.p-q+1 D. q-p+1
12.以下关于构成生物体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以上物质均可作为能源物质
B.这些物质均可利用特定的试剂,通过该显色反应来进行鉴定
C.以上物质均可作为激素调节生命系统
D.以上物质中的脂质、蛋白质、核酸都可以催化细胞代谢反应的进行
13.磁共振技术可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因为许多疾病会导致组织和器官内的水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构成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是不一样的 B.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是不会改变的
C.组织发生病变,会影响组织内的化学变化 D.发生病变的器官,细胞代谢速率往往会发生改变
14.下列有关硝化细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仅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可进行有氧呼吸
C、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分解者 D.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相似
15.下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RNA,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
C.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D.合成①的场所是细胞核
16.下图为利用某植物(基因型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属于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此过程中要使用一定量的植物激素
B. 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C.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1/4
D.通过过程②得到的植株B一定是四倍体
17.下列关于染色体和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和质粒的化学本质都是DNA B.染色体和质粒都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C.染色体和质粒都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D.染色体和质粒都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18.蛋白质工程中直接需要进行操作的对象是( )
A、氨基酸结构   B、蛋白质空间结构 C、肽链结构 D、基因结构
19.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20.下图是某转基因抗虫水稻培育流程简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过程涉及基因工程技术和植物克隆技术
B.毒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水稻中的表达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C.可用带荧光标记的毒蛋白抗体检测毒蛋白基因是否在水稻细胞中表达
D.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种植可能导致昆虫群体抗毒蛋白基因频率增加
21.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生物。支原体细胞由下列哪些结构(或物质)构成( )
①蛋白质外壳 ②DNA或RNA ③DNA和RNA ④核糖体 ⑤线粒体
⑥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 ⑦具有选择透性的细胞膜
A.①② B.③④⑦ C.③④⑤⑦ D.③④⑥⑦
22.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植物细胞融合必需先制备原生质体 B.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两方面
C.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的性状
D.用于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属于外植体
23.制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 ( )
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O2的参与 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O2
C.防止发酵时产生的CO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 D.通气,防止发酵液霉变
24.下列有关从2mol/LNaCl溶液中析出DNA黏稠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操作时缓缓滴加蒸馏水,降低DNA的溶解度 B.操作时用玻璃棒轻缓搅拌以保证DNA分子的完整
C.加蒸馏水可以同时降低DNA和蛋白质的溶解度
D.当丝状黏稠物不再增加时,NaCl溶液的浓度可认为是0.14mol/L。
25.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种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系列生化反应 B.固定化细胞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
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
D.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迅速下降
26.关于下图中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对能量的充分利用和物质的良性循环
B.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提高了生态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7.酶A、B、C是大肠杆菌的三种酶,每种酶只能催化下列反应链中的一个步骤,其中任意一种酶的缺失均能导致该菌因缺少化合物丁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现有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在添加不同化合物的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下表:
由上可知:酶A、B、C在该反应链中的作用顺序依次是
A.酶B、酶C、酶A B.酶A、酶C、酶B
C.酶A、酶B、酶C D.酶C、酶B、酶A
2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蛋白质时,水浴加热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
29.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有关
B、已知某化合物具有催化功能,可以推断此物质为蛋白质
C、有些蛋白质有防御功能,如抗体;有些蛋白质有接受信息的功能,如受体。抗体与受体都具有专一性
D、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不会影响其生物活性
30.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三倍体”是从个体层次对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特征的描述
C、“池塘中所有鱼”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
D、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内所进行的循环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10分)请回答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方面的问题:
(1)应用胚胎工程技术可以培育出“试管牛”。试管牛的培育需经过体外受精、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在母体中发育和产出等过程。
(2)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要使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成功结合,需要对精子进行________处理。另外,培养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至____________,该时期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次级卵母细胞和__________。
(3)通常奶牛每次排出一枚卵母细胞,用______________处理可使其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
(4)利用基因工程可以获得转基因牛,从而改良奶牛的某些性状。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
(5)为获得能大量产生人干扰素的转基因牛,该基因表达载体应导入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__。将该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 ,若要获得的转基因牛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干扰素用 方法检测
32.(10分)植物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的主要过程可用下图所示图解简单表示:
(1)原生质体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
(2)培育胚状体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技术。这一项生物技术,培养
基中除了含有一定的营养外,还必须含有植物激素,还需要对培养基
进行严格的_____。
(3)获得原生质体后,需要对其活力进行检查,下列用哪些实验检测最
合适________。
A.观察原生质体的结构是否完整 B.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D.观察叶绿体数目的多少
(4)一般在培养基上培养24~48小时后,大部分原生质体已再分生出细
胞壁。可以取样,利用25%的蔗糖溶液以及其他用具,通过_________实验
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已经再生。
(5)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再继续培养,则可培育出完整的植株,这体现了____ _。
(6)从叶片的叶肉细胞到获得胚状体的过程中,需要经过______ 。
①无丝分裂 ②有丝分裂 ③减数分裂 ④原代培养 ⑤传代培养
⑥植物体细胞杂交 ⑦细胞融合 ⑧脱分化 ⑨再分化
A.①④⑤⑦⑧ B. ②④⑤⑥⑧⑨ C.②⑧⑨ D.③⑥⑧⑨
(7)从图解可知,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激素调整细胞分裂分化的是_______ (用字母a~e
回答)阶段,若为了获得三七的细胞产物,则只需培养到________。
(8)如果愈伤组织是棉花叶肉细胞培养产生的,通过基因工程要获取抗虫棉,目的基因导
入棉花愈伤组织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法。
33.(12分)请回答下列生物工程技术有关问题:
(1) PCR技术利用了DNA的 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聚,当温度缓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又会重新结合成双链,称为 。
(2)加工成果汁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在预处理时需要加入 ;同时为了使其得到充分利用,节约成本,需要控制好 。
(3)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过程中,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要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目的是防止 。如果在CaCl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说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 。
(4)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______ __和________等原理。下列结构示意图最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 。
(5)动物细胞培养时为达到无菌无毒的环境条件,需要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通常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 ,此外应 。用于核移植的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原因是10代以内的细胞 。
34.(8分)Ⅰ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字样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距离的组合为 (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的倍数为 。
(2)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在( )。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Ⅱ人体中一种蛋白质由一条α链和一条β链组成,其中α链有a个氨基酸缩合而成,β链由b个氨基酸缩合而成。该蛋白质还含有3个二硫键。加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则
(1).该蛋白质至少含有___ _个氨基和__ __个羧基,氨基酸形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 _(列式即可)
(2).在该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上至少有_____个密码子,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碱基______个.长春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3分,11-15小题每小题4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
A. B. C. D.
2.直线的斜率为
A. 2 B. 1 C. D.
3.下列函数为奇函数的是
A. B. C. D.
4.半径为3的球的体积等于
A. B. C. D.
5. 为了解一片经济林的生长情况,随机测量了其中100株树木
的底部周长(单位:cm). 根据所得数据画出样本的频率分布
直方图(如右),那么在这100株树木中,底部周长小于110cm
的株数是
A. 30 B. 60
C.70 D. 80
6. 为了得到函数,的图像,只需将函数,的图像上所有的点
A. 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7. 在正方体中,面对角线与体对角线所成角等于
A. B. C. D.
8. 如果,则在① ,② ,③ ,④ 中,正确的只有
A. ②和③ B. ①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9. 如果,,而且,那么的值是
A. 4 B. C. D.
10. 以下给出的是计算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 i>10 B. i<10 C. i<20 D. i>20
11. 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A. B.
C. D.
12. 已知函数,,且,当时,是增函数,
设,,,则、的大小顺序是
A. B. C. D.
13.已知1,,2…为等比数列,当时,则
A. 6 B. 7 C. 8 D. 9
14.已知点在第三象限, 则角的终边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5.已知直线和圆相切,则实数的值是
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 计算的值等于____________.
17. 数列的前项和____________.
18. 球内有一内接正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在球的底面圆上,若正方体的一边长为,则球的体积是_________.
19. 定义在上的偶函数满足:,且在上是增函数,下面关于的判断:
①是周期函数; ②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③在上是增函数; ④在上是减函数; ⑤.
其中正确的判断是__________________ (把你认为正确的判断的序号都填上).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
20. (10分) 设,求的值.
21. (10)分) 已知正方体,是底对角线的交点.
求证:(1)∥面;(2)面.
22. (10分) 已知圆:,和定点,
求:(1) 过点作圆的切线,求直线方程;
(2) 过点作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且时,求直线的方程.
23. (10分) 某市为了发展农村贫困教育,市教育局决定从5位优秀骨干教师(2位女教师,3位男教师)中选派3位教师担任下乡支教教师.
(1) 选派的三位教师中恰有2位女教师的概率;
(2) 选派的三位教师中至少有1位女教师的概率;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24、25、26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24. (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已知C点在圆O直径BE的延长线上,CA切圆O于A点,DC是的
平分线交AE于点F,交AB于D点.
(1) 求的度数;
(2) 若AB=AC,求AC:BC.
25. (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是,设直线的参数方程是,(为参数).
(1) 将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 设直线与轴的交点是曲线上一动点,求的最大值.
26. (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
(1) 当时,求函数的定义域;
(2) 若函数的定义域为,试求的取值范围.
高二文数参考答案长春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我国的文化精华,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和名著,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加以描龙画风,披金戴银,挤眉弄眼,然后招摇于市。
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竟也成了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正在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在一起。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的气质和精神跑到哪去了?
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两都往里边塞。
经过这样的粗鄙化的打造,历史没有了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文化不精不深,怎样可能“做大做强”?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比如唐诗宋词、维也纳的音乐、俄罗斯文学和美国电影。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地提高。
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庸俗,甚至徒有虚名,一边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怎能对自己的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以文化谋利—一为了赚钱发财,为了GDP。而GDP是衡量政绩的尺度——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之一。
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热销、票房和收视率,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的吗?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1.下列关于“文化上自我糟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的文化精华正面临着自我糟蹋的潮流的冲击,它们或被重新包装,或被拆卸重组。
B.在很多涉及历史名人的影视作品中,历史只不过是一个被借用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C.那些残存的历史街区、古村古镇、名人故居,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后,就会被“腾笼换鸟”,开发成商业风情街或“游客的天堂”。
D.文化经过粗鄙化的打造后,就会失掉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的气质和精神,变得不精不深。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只要有像唐诗宋词、维也纳的音乐、俄罗斯文学和美国电影那样精深的文化,就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就能整体地提高。
B.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既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又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将直接影响社会文明的进程与全民素质的提高。
C.促使文化鄙俗化潮流变本加厉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GDP,而GDP是衡量政绩的尺度——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
D.坚守了文化固有的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准则,就是维护文化的尊严,就再也不会使文化受到践踏和玷污了。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这一现象。
B.如果我们能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就能够维护中华文化的纯正及传承,就有可能创造出精深的大作品。
C.在糟蹋文化来赚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代,恐怕很难能够对自己的文化心存挚爱和虔诚。
D.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因而,拿文化来赚钱,是一种最无知、最野蛮的赚钱方式。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其榷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门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曰:“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盒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他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知应天府 知:主持、掌管
B.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 班:次序、位次
C.人莫敢干以私 干:求取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解:解决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王曾的品行修养的一项是( )
①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②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③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④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⑤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⑥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乏,卒无妖。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 !”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的个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4分)
(2)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3分)
(3)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①星旗映②疏勒,③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释】①星旗:星名。 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③云阵:军队。
8.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9.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6分,每空1分)
10.(1)蟹六跪而螯, ,用心躁也。
(2)位卑则足羞, 。
(3)连峰去天不盈尺, 。
(4) ,铁骑突出刀枪鸣。
(5)此情可待成追忆, 。
(6) ,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开中国漫画先河
刘敏慧
1919年,22岁的丰子恺从浙江一师毕业,初出茅庐的他也开始了积极的“艺术追求之路”。他来到上海和他的浙江一师校友吴梦非、刘质平共同创办了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并担任西洋画的教学工作。
丰子恺在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任教一年间,渐渐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产生怀疑,他依稀地感觉到自己对西洋画了解还不够全面与深刻,他想窥见西洋画的全豹,想去西洋画盛行的日本留学。就这样,丰子恺带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踏上了去日本的轮船。在短短的10个月求学生涯中,丰子恺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不仅全面学习了西洋画,还熟练掌握了日语。
丰子恺回国后,受到夏丏尊的邀请,来到了上虞春晖中学任教。作为李叔同先生的嫡传弟子,丰子恺深得大师人格风范之真传。每次上课,丰子恺都早早地来到课堂,端坐于先生席上,每件事他都亲力亲为而又做得极其认真。
不仅如此,丰子恺与学生间平等互助的教学关系,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更是深受学生喜爱。
一日授课,丰子恺教导学生“不论画什么都要抓着其特点。比如,你们画一张我的头像,就抓着我的前额宽、下颚尖这个特点,像个狗头似的。”边说着随手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倒置的三角形,添上几笔之后,黑板上就出现了一个丰子恺的漫画像。随即又把眼角嘴边修改几笔,然后对大家说:“你们看这是因为你们画得好,丰子恺笑了。”说完重新改了几笔说:“这是因为你们画的不好,丰子恺哭了。”
在春晖中学,丰子恺开辟出一个新的绘画境界,创立了中国漫画的雏形--以西洋画的技巧来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把古代的诗趣融入现代的生活。在一次参加春晖中学的校务会时,丰子恺随手画下了神态各异垂头拱手伏在会议上的同事,画完后又恐学生见了不好,便把这些画贴在了门的背后。端详着这些画,丰子恺兴趣盎然,而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包皮纸、旧讲义纸、香烟壳的反面都成了画纸,有毛笔的地方就成了画室。一幅幅的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平凡中带着奇特,浅显中带着深奥,风韵独特地展示着人世间的琐碎平凡,让人回味无穷。
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丰子恺的画,其后,《文学周报》等报刊也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开始真正有了“漫画”这一名称,“子恺漫画”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被人们所熟知。
丰子恺的漫画多以儿童为题材,在丰子恺看来“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他曾说:“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孩子们)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孩子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他生性爱真善美,歌颂真善美。反对虚伪凶暴丑恶。他认为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人,孩子本性善良,孩子活泼可爱。所以他歌颂孩子。”丰一吟在回忆父亲时深情地说。
“我们在他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教育下,自然也不会做出虚伪凶暴丑恶的事来。例如,看见蚂蚁在搬家,决不会去有意踩死它们,反而搬来许多小凳子放在蚂蚁搬家队伍的上面。有来人走过,就劝他们跨过小凳子。”丰一吟说。
丰子恺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让人敬佩,他的一言一行都饱含了对子女真善美的教育,这种根据儿童兴趣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在“狼爸”、“鹰妈”等高压教育盛行的今天,尤显弥足珍贵。
丰子恺爱孩子。然而,他的爱不是毫无法度的纵容之爱,也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他希望孩子们独立、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丰子恺共有七个儿女。1947年,丰子恺五十岁,他在杭州与子女立下“约法”。“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无供给子女义务。”
从这份“约法”可以看出,丰子恺给儿女以独立的爱,让已经“独立”的子女过自己的生活,这已远远超越了旧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既不向儿女索取回报,也不为儿女安排所谓的舒适的生活,而是让儿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该过的生活。
丰子恺的这种教育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们。
据丰羽回忆,工作后的第一个月,他就在父亲的要求下从家里搬了出来,丰羽理解父亲和爷爷的这种做法。“当时我也不觉得他狠,他要求你搬出去,不再供养你,是希望你独立,早日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不给别人添负担。”
〈节选自《丰子恺:文心画意 寄情予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丰子恺在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任教时,感觉自己知识和能力都不足,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西洋画,为了更好的掌握日语,他毅然去日本留学。
B.丰子恺创立的中国漫画雏形是用西洋画的技巧来表现中国人的形象,中国真正有“漫画”这一名称,是起于1924年的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
C.丰子恺的孩子看见蚂蚁搬家,就用凳子来保护它们;丰羽搬出家后对父亲的理解。这些都表现了丰子恺对子女的正面影响以及教育有方。
D.丰子恺既不为儿女安排舒适的生活,也不向儿女索取回报,而是让儿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这为中国传统的“孝道”增添了新的内涵。
E.本文通过叙述丰子恺教书育人,创立中国漫画以及对子女教育等事情,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他不同于常人的一代大家的人格风范。
(2)丰子恺作为教师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5分)
(3)丰子恺在教学、绘画、教子三个方面有哪些突破传统的做法?(6分)
第Ⅱ卷
六、语言应用(13分)
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得软脚病(近来) 字而幼孩(养育,抚养) 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B.不省所怙(祭拜) 往者不可谏(劝谏,规劝) 盖失强援(因为)
C.汝不果来(果然)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小人之过也必文(掩饰)
D. 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离开) 士不可以不弘毅(毅力) 道之斯行,(通“导”)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家乐福公司过于追求商品的低成本,供应商被迫在降低成本上铤而走险,其供给的产品多是假冒的。
B.在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石破天惊夺冠后,李娜因为在夺冠感言上没有“感谢祖国”而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C.对于香港旺角排档失火事件,警方追查的同时,贩商亦有责任配合其调查,务求釜底抽薪,避免惨剧重演。
D.在与当年的报道出现强烈反差后,搜狐除了声明并未参与筹款的具体工作外,对章子怡募捐一事不赞一词。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安于现状的结果是使整个社会以全民不思进取的心态慢悠悠地随着惯性往前发展,直到社会发展的惯性逐步降低、停止乃至倒退。
B.近两万名球迷在五棵松体育馆亲眼目睹了北京男篮队以124比121战胜广东队,第一次捧得中职篮总冠军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C.国家发改委昨天下发通知,决定自本月12日起,下调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17大类药品,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20亿元。
D.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在坚持原则立场的同时,始终顾全大局。努力推进与南海各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路径。
15.参看“春蚕”的例句,结合其他两个仿写对象的内容,在横线处各写一句话。(4分)
春蚕
甲:吐尽了丝,才悄然离去。
乙:这是作茧自缚。
月亮
甲:历尽千山万水,给黑暗世界带来光明。
乙:__ ___
圆规
甲:__ ___
乙:不管脚跨得多大,到头还是回到起点,成绩始终是零。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16. 近日,杭州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其中包括乞丐和拾荒者。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馆阅读,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褚树青回答:“知识不分高低贵贱,人人都有到图书馆求知的权利。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所给的信息,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长春二中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长春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next Friday
A. Fly to Mexico with the man. B. Go on vacation with her husband
C. Have dinner at the man’s house
2. Who is the man talking to
A. His secretary B. A stewardess C. A travel agent
3.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At home B. In the post office C. On the street
4. How much did the woman pay for the magazine
A. $2 B. $3 C. $ 6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bike B. A car C. A house
第二节: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个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8题。
6.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They live close to each other. B. They have friends in common
C. They are in the same gardening club.
7. Why is the woman upset
A. Her kids did something to the man’s lawn.
B. The man is accusing her of something that she didn’t do.
C. Her family is out of town.
8. What will the man do
A. Apologize to the woman B. Ask Mrs. Appleton some questions
C. Talk with the woman’s husband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11题。
9. What happened to Dennis
A. He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last week
B. He lost a lot of money in business.
C. He died from a disease.
10. Who is Christine
A. Dennis’s colleague B. Dennis’s mother
C. Dennis’s girlfriend
11. How old was Dennis on his last birthday
A. Twenty-four B. Thirty-four C. Forty-four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14题。
12. Which figure of speech is NOT mentioned by the woman
A. I heard it straight from the horse’s mouth
B. I’m so hungry I could eat a horse
C. 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
13. How does the woman know about figures of speech
A. She learned them by herself
B. She learned them from her teacher
C. She learned them from some advanced English speakers.
14. What is probably true about the woman
A. She has already eaten dinner.
B. She has great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C. She is in the same English class as the man.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17题。
15. What did the man do before taking questions
A. He gave presentation B. He introduced the company
C. He made arrangements for a meeting.
16. What was the woman’s first question about
A. The sales situation in Japan
B. The company’s future direction in the Asian market
C. The culture impact of the foreign companies on local economies.
17. What will probably take place next
A. They will take a break
B. The man will talk to the woman individually.
C. The general manager will help to answer a question.
●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20题。
18. When did the man realize he didn’t put on shoes
A. When he arrived at his office B. When he was on the bus
C. When he was walking past a shoes store.
19. What was the man’s solution
A. He bought a new pair of shoes. B. He thought of a good excuse.
C. He traded his slippers for a pair of shoes
20. 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man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A. He forgot his keys B. He was still late for work
C. He could have saved himself $200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Before the final examination, many students have shown ______of tension. Some have trouble in sleeping while others have lost their appetite.
A. anxiety B. marks C. signs D. remarks
22. --- I promise her daughter ______ get a nice present on her birthday.
---Will it be a big surprise to her
A. should B. must C. would D. shall
23. Only ______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s can the medicine be quite effective.
A. taking B. taken C. being taken D. having been taken
24. We can’t get the machine to run. There must be ______ with it.
A. something wrong serious B. something seriously wrong
C. something serious wrong D. something wrong seriously
25. --- What has happened here
--- There was ______ accident here about an hour ago. ______ car hit a tree and ______ driver was killed.
A. an; A; the B. the; A;the C. an; The; a D. the; The; a
26. --- Why do you look sad
---There are so many problems ______.
A. remaining to settle B. remained settling
C. remaining to be settled D. remained to be settled
27. --- How did your students express their thanks to you on Teachers’ Day
--- A gift, together with many flowers ______ sent to me by my students.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28. ---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 could make a call
--- Sorry, I’m a stranger here.
--- ____.
A. Thanks a lot B. That’s a pity
C. Thanks anyway D. I’m sorry to hear that
29. ---Few children are as bright as he is, and also, he worked very hard .
---It’s no______ that he always gets the first place in any examination.
A. question B. doubt C. problem D. wonder
30. When I got home, the clock was _______ seven.
A. strike B. striking. C. hit D. hitting
31. ---Are you still thinking about yesterday's party
---Oh, that's _______.
A. what makes me feel excited B. whatever I fell excited about
C. how I feel about it D. when I feel excited
32. ---Have you finished the report
---Oh, sorry. It was so noisy in the office that I couldn't _______ down to write anything.
A. settle B. put C. sit D. lie
33.In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breakfast is a snack _______ a meal, but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breakfast is a full meal.
A. other than B. more than C. rather than D. less than
34.They were determined to carry out the plan at first, but then we ________ persuade them to change their minds.
A. would B. could C. were able to D. had to
35. If you read fast every day, you ______ improve your English.
A. are bound to B. are bounded to C. bound D. bound to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n old man once had an argument with his only son. He tried to __36__ many times, but the young man would not __37__. The father never__38__ because he loved his son with all his heart, but the son would not give in, __39__ he was too blinded by his pride.
Years passed and as the man lay in his deathbed, he made a __40__ attempt to reconcile (和解) with his son, but __41__ he would not listen and so the father died with a heart full of __42__.
During this time the son too had a child who had now __43__ into a young adult. To this child he never __44__ his father and when the young man asked about his grandfather he __45__ tell him never to mention him again.
One day, they two were involved in a hot __46__ and his son fled away as he did many years ago. This made the man extremely__47__ and this time he had no __48__, but felt completely isolated. (孤立的)
He was afraid that he would__49__ his son forever and for the first time after many years he realized how his father must have__50__ many years back.
He remembered how he had __51__ his old man and only at that point he realized the extent of the hurt he had caused. The __52__ he thought the more he understood how unjust he was with his old father, the man who gave him everything __53__ his life.
With these sad thoughts he felt __54__ on the couch. The next morning when he opened his eyes he found __55__ lying in his bed and in front of him stood his son. The man could not believe his eyes, and the two hugged each other while they cried together.
36.A. bend B. predict C. apologize D. seek
37.A. stop B. listen C. chose D. come
38.A. brought about B. gave up C. got in D. made up
39.A. if B. when C. thought D. because
40.A. final B. big C. latest D. useless
41. A. still B. ever C. once D. just
42.A. anger B. curiosity C. sorrow D. gratitude
43.A. left out B. grown up C. put aside D. turned up
44.A. mentioned B. hid C. praised D. forgave
45.A. would B. need C. must D. might
46.A. imagination B. room C. argument D. discussion
47.A. sad B. confused C. annoyed D. afraid
48.A. thought B. pride C. laugh D. guess
49.A. throw B. change C. return D. lose
50.A. felt B. done C. watched D. regretted
51.A. hurt B. abandoned C. disappointed D. scolded
52.A. better B. higher C. more D. older
53.A. before B. throughout C. into D. against
54.A. painful B. frightened C. relaxed D. asleep
55.A. his father B. his son C. someone D. himself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一节,满分30分)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Last week, I bought an alarm system for about $ 450. It consisted of a control unit with three small units. I put the control unit in the sitting-room and fastened the other units by the front door, back door and living-room windows. The instructions told us to choose three numbers, so we chose 4, 9 and 1, the last three numbers of our telephone number.
Now I must explain how the alarm works:
l There is a power siren(警报器) in the control unit. It makes a very loud noise.
2 Each of the small units sends out beams or ray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If anything moves, it breaks a beam. This sends a signal to the control unit. The siren makes a noise which you can hear 50 meters away.
3. When we go to bed, I press the three buttons numbered 4, 9 and 1. Then we have 30 seconds to get out of the room before the alarm starts to work.
That night I slept soundly because I was sure that no burglar(夜贼) could get into our house. However, at about 2:10 a. m., I woke up and heard the siren. “There must be a burglar in the house,” Mary said. “What shall we do ”“I’ll go and see who’s there,” I said. “Stay here. Don’t make a noise.”I went downstairs quietly. When I reached the living-room, I switched on my torch and looked round the room. Then I turned the light on. I switched the siren off and searched the rooms downstairs. There was nothing wrong except that the back door was unlocked. I locked it, reset the alarm and went back to bed. About an hour later, the alarm started again. I jumped out of bed, fell over a chair in the dark and bumped into the bedroom door. Mary woke up and started hitting me with a torch. “Hey! Wait a minute!” I whispered. “It’s only me. I’m going downstairs to see what’s wrong.”I went down into the living-room and listened for a moment. The only sound I could hear was the siren. I turned on the light and then switched the siren off. As I did so, I glanced across at the curtains in front of the windows. I saw a house lizard (a kind of small animal) disappear behind the curtains.“Oh!” I said to myself. “That’s our burglar. ”When the lizard moved, it started the siren. I guessed that the alarm had been made in Europe, where there are no house lizards. Well. I won’t finish this story but if you want an alarm system free of charge, let me know. I’ll send you ours. We bought a dog this morning. It know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lizard and a burglar.
56. The writer bought an alarm system to ________.
A. make sure that he got up early every day
B. warn him when there were lizards in his house
C. frighten burglars and tell him that somebody had got into the house
D. make Mary feel safe to live in the large room
57. The purpose of the three units was to________.
A. send a message to the control unit and start the siren
B. sound their own sirens when the control unit told them so
C. check that the control unit worked properly all the time
D. give them enough light
58. If the writer set the alarm and remained in the room for more than half a minute, _______.
A. nothing would happen
B. the control unit would not work
C. the siren would make a noise
D. the dog would bark
59.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in writing the passage is to ________.
A. tell us that the alarm system doesn’t work
B. tell us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C. show us how the alarm system works
D. make it clear that he wants to give away his alarm system
B
Early one morning the sub inspector at a station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own rang me. An elephant was damaging the town. Would I please come and do something about it I did not know what I could do, but I got onto a horse and started out. I took my gun, maybe too small to kill an elephant, but I thought the noise might scare him. Various local people stopped me on the way and told me about the elephant's doings. It was not, of course, a wild elephant, but a tame one. It had been chained up but last night it had broken its chain and escaped. Its owner had set out to run after it, but had taken the wrong direction. He was now twelve hours' journey away, and in the morning the elephant had suddenly appeared in the town. It had already destroyed somebody's bamboo hut (棚屋), killed a cow and turned over fruit stalls. I came round the hut and saw a man's dead body sprawling in the mud. He was an Indian, and he could not have been dead many minutes. The people said that the elephant caught him with its trunk, put its foot on his back and grounded him into the earth. This was the rainy season and he was lying on his stomach in the soft mud, the peacebreaker standing beside, looking innocent. As I lifted my gun, I hesitated a few seconds. Then I fired. That was a shot for him. You could see the pain of it knocking the last strength from his legs. But in falling he seemed for a moment to rise, his trunk reaching skyward like a tree. He trumpeted, for the first and only time. And then down he came, with a crash that shook the ground.
6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the author is TRUE
A. He was an Indian.
B. He knew elephants well.
C. He was not a local villager.
D. He was the owner of the elephant.
61. The elephant made so much trouble because ________.
A. its owner treated him cruelly
B. it got out of control
C. it hated the village people
D. it was a wild elephant
62. The underlined words “the peacebreaker” in Paragraph 4 refer to ________.
A. the elephant B. the dead man
C. the author D. the sub inspector
63.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author felt ________ when he shot the elephant.
A. excited B. sad C. frightened D. happy
C
After years of hearing drivers complain about scratches on their cars, Japan's Nissan Motor Company has officially announced the next big thing---a paint that not only resists scratches and scrapes, but actually repairs itself within a few days.
The new material, developed by Nippon Paint Company, contains an elastic rubbery-like resin(弹性树脂) that is able to heal minor marks caused by car wash equipment, parking lot encounters, road debris (石头碎片) or even on-purpose destruction. The automaker admits its results vary depending on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depth of the damage, but adds this is the only paint like it in the world, and tests prove it works. Minor scratches, the most common type, are said to slowly fade over about a week. And once they're gone, there is no trace that they were ever there. The special paint is said to last for at least three years after it is first applied, but there is no word yet on whether more can be added after that period.
Nissan claims car washes are the worst offenders for this type of damage, accounting for at least 80 percent of all incidents. But the complete auto-healing won't come without scratching your wallet. The vehicle maker notes the special paint adds about $ 100 U.S. to the price of a car. It plans to use its new chemical mixture only on its X - Trail SUVs in Japan for now, as it looks for a more widespread presentation. And while plans to offer the feature overseas haven't been made yet, if it's a hit there, you can be almost sure market forces will drive it to these shores, as well.
64. From the article, we can find that_______.
A. the paint has already been used on cars by now
B. it beats other products of its kind in its lengthy effect
C. car damage is mainly caused by scratches and scrapes
D. marketing this paint in Europe is not under way
65. The paint used on cars can______.
A. last 3 years before it is re-applied again
B. fade only in a few days
C. help to protect cars from minor paint damage
D. reduce car scrape incidents to 20 percent
66.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article
A. The paint was developed by Nissan Motor Company.
B. The paint might work better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
C. The mark on the car could disappear as soon as the paint is applied.
D. The paint is very popular in Japan.
D
It is only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that man has generally realized that in the world of nature a balance exists between all forms of life. No living thing can exist by itself. It is part of a system in which all forms of life are joined together. If we change one part of the nature order, this will almost certainly bring about changes in some other parts.
  The cutting of forests reduced the supply of oxygen. The killing of weeds and insects by chemicals led to the wide-spread poisoning of animals and birds. The throwing of waste products into the ocean hurt life in the sea, while waste gases changed the chemical balance of the atmosphere and shut out some of the sun’s necessary life-giving rays.
  And so we could go on adding more examples until in despair(绝望) we might feel like giving up the struggle to control these harmful human activities. Man is very clever at changing the world around him to satisfy his immediate needs, but he is not so clever at looking far ahead, or at thinking about what the future results of his action might be. Man may well destroy himself because of his silly action.
67. The first paragraph tells us that _____.
 A. all living things in nature depend on each other
 B. everything in nature can’t exist without the help of man
 C. man has known the importance of the balance of nature for a long time
 D. no living thing can live naturally
68.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the examples given are used to prove that _____.
 A. all forms of life belong to a system in which all the parts can be changed for one another
 B. it is only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that man has generally known the balance of nature
 C. there are some living things which can exist by themselves without change
 D. we can’t change one form of life without destroying the balance of nature
69. The last paragraph suggests that in order to get his immediate benefits(利益) _____.
 A. man is always anxious to control his activities within limits
 B. man is always too eager in planning for distant future
 C. man often fails to think about their future results of his action
 D. man often feels that he will have to give up in despair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Cutting down woods does little harm to human beings.
 B. Man has to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future results of his present action.
 C. Oxygen comes from forests.
 D. The passage tells us to try our best to get as much as possible immediately.
第Ⅱ卷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三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题,每题1分,满分10分
71. China is __________(丰富的)in all kinds of minerals.
72. The business man promised to __________(捐赠) all his belongs after his death.
73.The young man sat by the river, __________(深思)that he had no right to do that.
74. The students have __________(方法,通路) to the reading during lunch break.
75. The Premier is busy dealing with important ________________(事务) of state.
76. His attitude __________(表明)that he hadn’t heard of what you have said.
77. Doing exercise can help us to gain the power to __________(抵御)disease
78. The Entrance Exam is around the corner; He is __________(忙于)with his lessons..
79. He tried hard to __________ (安慰) the crying girl.
80. He aimed the arrow at the __________(靶子),but failed
第二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How much times do you spend with your parents When did you last tell them what is on your mind
Your parents are your dearest people in the world. When you are young and they always care for you deep. But even though many children still love their mum and dad, families often become more close as you get older. The end of the year is a time for families to get together. Have you ever thought what you can show your parents that you love them Find chance and do anything for them or to have a sincere talk with them. If you can do this, your parents will be very happy.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15分)
请根据下面文字及表格中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见答题卡
高二外语答案长春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40分)
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2.《诗经·大雅》记述分封制“大邦维屏”,主要反映了( )
A.西周王室对大诸侯国实行的是直接统治 B.大诸侯国在维护西周统治上有重要作用
C.大诸侯国实力的发展导致了王室的衰微 D.分封制导致了大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3.史学家钱穆认为“新军国”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共同后果,“新军国”的主要特点是( )
A.结束长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
B.确立土地私有,发展封建经济
C.加强军事力量,推行“尊王攘夷”
D.新旧制度交替,促进富国强兵
秦朝时期,北京地区的最高长官是
A.燕王 B.广阳郡守 C.幽州牧 D.范阳节度使
5.罗马法经历了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演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 B.体现了古代罗马民主政体的不断健全
C.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备 D.反映了古代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复杂
6.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7.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8.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
《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9.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其曾祖父无泽日:“无泽为汉市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是
A.商业管理 B.军事管理
C.行政管理 D.文化典籍管理
10.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明朝万历年间,孙春阳在苏州开一小铺,后规模日大。“其店选制之精,合郡无有”。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说明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是①注重商品质量②制作精细③信誉极好④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模式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12.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来看,上述观念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
C.不利于工商业资本的积累 D.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13.与“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14.“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这主要说明了唐朝
A.严格管理城市商业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对长安、洛阳的商业活动进行特殊管理
D.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15.中国古代瓷器和丝织品的图案、画面普遍有吉祥的寓意,这表明
A.人们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
B.中国古代封建迷信意识浓厚
C.中国人普遍有较高的艺术素质
D.人们对封建黑暗统治强烈不满
16.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佣工主要为地主做农活,打短工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务本》一文中认为:“夫富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此认识的形成是基于
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②巩固专制王权需要
③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④实现儒家仁政的社会理想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乘马数》中说:“若岁凶旱水佚(水灾),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猪)者为庸(劳力)。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灾也。”这表明他主张
A.以工代赈,体恤民生 B.追求华美,善用民力
C.修筑宫室,祈求免灾 D.重本抑末.刺激生产
20.“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①主张重农抑商②倡导无为而治③力求社会稳定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1840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赠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重消化不良而死。这些荒谬的认识是缘于清朝的
A.闭关锁国 B.文字狱
C.重农轻商 D.政治腐败
22.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2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欧洲航海家们的探索性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9C.拥有资本的企业家具有冒险、探索精神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24、孔子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A.克已复礼、贵贱有序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存天理,灭人欲D.兼爱、非攻
25、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C.重农抑商思想得到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26、董中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董中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27、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2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29.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不通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
30.粉碎“四人帮”后,发展高等教育的第一个举措是
A.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确定 B.教育大革命
C.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  D.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18分,33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1)根据材料一,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 起到了什么作用 (4分)
(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权力之间的冲突 据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4分)
(3)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一致 为什么 (4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及其复原图
材料三: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捆布参,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四: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与小农经济的形成有何关系 (4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4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扶植小农经济政策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二 (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货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反救其乏,则青苗行矣。
——摘自邓广铭《王安石》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秉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
(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实质。王安石为实现富国目的,还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三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2分)
32.长春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3分,11-15小题每小题4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
A. B. C. D.
2.直线的斜率为
A. 2 B. 1 C. D.
3.下列函数为奇函数的是
A. B. C. D.
4.半径为3的球的体积等于
A. B. C. D.
5. 为了解一片经济林的生长情况,随机测量了其中100株树木
的底部周长(单位:cm). 根据所得数据画出样本的频率分布
直方图(如右),那么在这100株树木中,底部周长小于110cm
的株数是
A. 30 B. 60
C.70 D. 80
6. 为了得到函数,的图像,只需将函数,的图像上所有的点
A. 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7. 在正方体中,面对角线与体对角线所成角等于
A. B. C. D.
8. 如果,则在① ,② ,③ ,④ 中,正确的只有
A. ②和③ B. ①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9. 如果,,而且,那么的值是
A. 4 B. C. D.
10. 以下给出的是计算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 i>10 B. i<10 C. i<20 D. i>20
11. 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A. B.
C. D.
12. 已知函数,,且,当时,是增函数,
设,,,则、的大小顺序是
A. B. C. D.
13.已知1,,2…为等比数列,当时,则
A. 6 B. 7 C. 8 D. 9
14.已知点在第三象限, 则角的终边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5.已知直线和圆相切,则实数的值是
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 计算的值等于____________.
17. 数列的前项和____________.
18. 球内有一内接正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在球的底面圆上,若正方体的一边长为,则球的体积是_________.
19. 定义在上的偶函数满足:,且在上是增函数,下面关于的判断:
①是周期函数; ②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③在上是增函数; ④在上是减函数; ⑤.
其中正确的判断是__________________ (把你认为正确的判断的序号都填上).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
20. (10分) 设,求的值.
21. (10)分) 已知正方体,是底对角线的交点.
求证:(1)∥面;(2)面.
22. (10分) 已知圆:,和定点,
求:(1) 过点作圆的切线,求直线方程;
(2) 过点作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且时,求直线的方程.
23. (10分) 某市为了发展农村贫困教育,市教育局决定从5位优秀骨干教师(2位女教师,3位男教师)中选派3位教师担任下乡支教教师.
(1) 选派的三位教师中恰有2位女教师的概率;
(2) 选派的三位教师中至少有1位女教师的概率;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24、25、26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24. (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已知C点在圆O直径BE的延长线上,CA切圆O于A点,DC是的
平分线交AE于点F,交AB于D点.
(1) 求的度数;
(2) 若AB=AC,求AC:BC.
25. (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是,设直线的参数方程是,(为参数).
(1) 将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 设直线与轴的交点是曲线上一动点,求的最大值.
26. (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
(1) 当时,求函数的定义域;
(2) 若函数的定义域为,试求的取值范围.
高二文数参考答案长春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第I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
A.CO2与C6H6 B.CH4与NH3
C.BeCl2与BF3 D.C2H2与C2H4
2.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CO2、H2S   B.C2H4、CH4 C.Cl2、C2H2   D.NH3、HCl
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2O2 B.MgCl2 C.HCl D.NH4Cl
4.关于甲醛分子的结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醛分子中有4个σ键 B.甲醛分子中的C原子为sp3杂化
C.甲醛分子中的O原子为sp杂化 D.甲醛氧化的最终产物可能是CO2
5.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次氯酸电子式: B.Cl-的结构示意图:
C.乙醇结构简式:CH3CH2OH
D.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轨道排布图:
6.外围电子构型为3d104s1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应位于(  )
A.第四周期ⅠB族     B.第五周期ⅡB族
C.第四周期ⅦB族 D.第五周期ⅢB族
7.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A.P原子:1s2  Q原子:2s2
B.P原子:M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 Q原子:N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
C.P原子:2p能级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 Q原子:3p能级上也有1个未成对电子
D.P原子:最外电子层L层上只有一个空轨道
Q原子:最外电子层M层上也只有一个空轨道
8.如图是第三周期11~17号元素某些性质变化趋势的柱形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y轴表示的可能是电离能
B.y轴表示的可能是电负性
C.y轴表示的可能是原子半径
D.y轴表示的可能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
9.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C6H5OH和C6H5CH2OH B. CH3OH和HOCH2CH2OH
C. HCOOH和C17H35COOH D. CH3Cl和CH2Cl2
10.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11. “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特征。其中禁止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重要举措之一。以下两种兴奋剂的结构分别为:
①利尿酸 ②兴奋剂X
则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利尿酸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共有六个峰
B.1 mol兴奋剂X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 mol Br2
C.两种兴奋剂均属于芳香烃化合物
D.两种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均不可能共平面
1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其中可能的是 ( )
A.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2H+ + CO32- == CO2↑ + H2O
B.醋酸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2CH3COOH + Cu(OH)2 → Cu2+ + 2CH3COO- + 2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2C6H5O- + CO2 + H2O → 2C6H5OH + CO32-
D.甲醛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
  HCHO + 4[Ag(NH3)2]+ + 4OH- → CO2 + 4Ag↓ + 6NH3 + 2H2O
14.下列过程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的是(   )
A.除去Fe粉中的SiO2可用强碱溶液
B.向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D.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
15.若将15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px23py1,它违背了( )
A.能量最低原则 B.泡利不相容原理 C.洪特规则 D.能量守恒原理
16..下列各组元素属于p区的是( )
A.原子序数为1、2、7的元素 B.O、S、P
C.Fe、Ar、Cl D.Na、Li、Mg
17.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
B.第一电离能Y可能小于X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酸性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nX
18.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每一个碳原于都跟其他3个碳原子相结合,如图是其晶体结构的俯视图,则图中7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 )
A.10个 B.18个 C.24个 D.14个
19.右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1~4周期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Y、Z、W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为Y<X
B.Y、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Y<Z
C.Z有5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D.W的原子序数比Y大19
20.下列化学式中,能真实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的是 ( )
A.CuSO4 B.CS2 C.SiO2 D.NaCl
21.已知NaCl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如图为NaCl的晶胞,两个距离最近的Na+核间距为 a cm,则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A.NA·a3·ρ B..
C. D.
2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沸点: B.熔点:
C.酸性: D.碱性:
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D.原子晶体中,构成晶体的微粒一定是相同的原子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60gSiO2中含Si-O键的个数为2NA
B.12g石墨中含有的C-C键的个数为2NA
C.12g金刚石中含有的C-C键的个数为1.5NA
D.124g P4含有的P-P键的个数为6NA
25.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八种连号元素,它们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图中X元素应属( )
A.ⅢA族 B.ⅣA族 C.ⅤA族 D.ⅥA族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
26.(4分)用“>”或“<”填空:
(1)能量:4P 5S (2)熔点:SiC Si
(3) 酸性:HClO3 HClO4 (4)离子半径:F- Na+
27.(12分)
A、B、C、D、E、F、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与G位置相邻,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1)推断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写出E2D2的电子式 。
(2)写出A与D形成的10电子阳离子的化学式 。
(3)E、F、G三种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常温下,1molA的单质在D的单质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5)在Fe和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1 > m2 b、m1 < m2 c、m1 = m2 d、无法判断
28.(24分)下图所示为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活性部分――血红素的结构。
图甲:血红素的结构 图乙
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素中含有C、H、O、N、Fe五种元素,C、H、N、O四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根据以上电负性请判断H2N-CHO 中C和N的化合价分别为 和 。写出基态Fe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图 。
(2)血红素中两种N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 、 .在上图乙的方框内用“→”标出Fe2+的配位键。
(3)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γ晶体晶胞中所含有的铁原子数为 ,
δ、α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 ,在δ晶胞中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__,其晶体的堆积方式的名称为 ,与其具有相同堆积方式的金属还有 (填元素符号)。
29.(10分) 有7瓶有机物A、B、C、D、E、F、G,它们可能是苯、甲苯、己烯、苯酚、
乙醇、乙醛、乙酸,为确定每瓶成分,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7种少量有机物,分别加水,振荡后与水分层的是A、D、G;
②取少量A、D、G分别加入溴水,振荡后,只有D不仅能使溴水褪色,而且油层也无色;
③取少量A、G,分别加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后,G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④取A少量,加入浓H2SO4和浓HNO3,加热后倒入水中,有高考资源网苦杏仁味黄色油状液体生成;
⑤取少量B、C、E、F,分别加入银氨溶液,经水浴加热后,只有B出现银镜;
⑥取少量C、E、F,若分别加入金属钠,均有H2放出;若分别加入Na2CO3溶液,只有F有气体放出;
⑦取少量C、E,滴入FeCl3溶液,E溶液呈紫色;
⑧取少量C、F,混合后加入浓H2SO4,加热后有果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_, D_________, F_________,G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D与溴水反应:
②B与银氨溶液反应:
③C与F反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