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 含视频,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 含视频,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6.2 共筑生命家园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破坏生态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2.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掌握建设生态文明、节约资源、绿色发展的方法,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学习目标
2.怎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原因)?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主预习
4.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措施)?
5.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导入新课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同样是“画”,同学们的感受一样吗?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地震
洪水泥石流
沙尘暴
冰川融化
病毒肆虐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01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02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03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则。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04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3-84)
(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2)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3)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4)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含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原因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说到底是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要求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做法
①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②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的致富道路
余村境内多山,有着优质的石灰岩资源。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余村人靠山吃山,开矿、建水泥厂,成为全县有名的“首富村”。
但是很快尝到了苦头,水泥厂污染空气到处是灰;山林破坏,水土流失;炸山开矿导致伤亡事故不断。
鼓了“钱袋子”伤了“居住环境”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活动一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第二次的致富道路
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
既获得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活动一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2.通过余村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对比,谈谈你的看法。
措施(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活动一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小清家在一条小河旁。以前,河水清澈见底,人们常在河里捕鱼捉虾,洗衣洗菜。后来,河水渐渐变得浑浊起来,鱼虾不见了踪影,人们也不敢在河里洗衣洗菜了。原来,在小河的上游建了一家造纸厂,厂里的污水违规排放直接进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了。
1.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
2.你认为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造纸厂)、村民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活动二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王婶观点正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厂长观点错误,缺乏环保意识,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小清父亲观点错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措施(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活动二
2.你认为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造纸厂)、村民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政府有关部门:坚持依法保护环境,严厉打击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企业(造纸厂):加大节能环保的投入和科技创新,降低生产能耗,推行清洁生产。
村民:学习环保知识,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为改善环境质量献计献策。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活动二
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
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天然林保护
沙漠化治理
退耕还湿
太阳能光伏电站
碳排放交易
城市森林公园
海绵城市
智能工厂
三北防护林
措施(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措施(4):走绿色发展道路,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实施依法治国,实施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加大对环境的监管和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
3、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③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④走绿色发展道路,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实施依法治国,实施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加大对环境的监管和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
①让绿色发展成为发展共识。
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③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④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
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⑥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国家
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措施)?(P85-87)三个角度
①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生产。
②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推行清洁生产。
企业
(1)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习环保知识,积极参与环保宣传工作。
(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如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少用一次性碗筷;不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等;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
(4)积极参与各种节能环保的公益活动,善于同各种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公民
“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的?
4、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课堂小结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
发展道路
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措施
符合自然规律
准则 目标
基本国策 发展理念
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措施
处理好一对关系
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走绿色、循环、低碳之路
上限、底线、红线
课堂练习
(2018年河北)种下一棵树就给大地种下绿色希望,植下一片绿就为生命创造一方美好家园。回答1-2题。
1.“十二五”期间,我国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共完成造林4.5亿亩、森林抚育6亿亩,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我国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意义在于(  )
①改善生态 ②净化空气 ③增加资源种类 ④建设美丽中国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五十多载寒来暑往,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人持续造林护林100多万亩,将原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山秃岭修复成“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的“华北绿肺”。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塞罕坝的生态交迁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 ②人类要主动改善生态环境
③人类善待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 ④自然能满足人类的一切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D
B
课堂练习
3.(2020 广西柳州)“春花秋水,画卷柳州。”名扬四海的满城紫荆,水质排名全国前列的柳江,山清水秀的宜居环境,柳州把一座工业城市建设成一个生态大公园,实现了“华丽转身”。这说明柳州( )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生态问题已得到完全解决
③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④保护生态追求高质量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拓展空间P88
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后来由于过度开垦伐木,塞罕坝在百年间由“美丽高岭”退化为茫茫荒原,黄沙漫漫。到了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已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林场人发扬“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种下一棵棵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建成一道道屏障,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地成绿洲的人间奇迹。塞罕坝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恢复。据中国林科院评估,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如今的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华北绿宝石”。2017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2.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是人们过度开垦伐木,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的;从“荒原沙地”变回“林海绿洲”是人们对环境的大力保护,注重生态建设实现的。
3.你从塞罕坝两次生态变迁中得到哪些启示?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
1.塞罕坝发生了什么变化?
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又从“荒原沙地”变回“林海绿洲”。
1、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