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光辉历程》 课件(共5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百年党史,光辉历程》 课件(共50张PPT)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史教育学习课件
· 1921-2021 ·
党史、国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政治灵魂和精神瑰宝,是先行者人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
学习党史,能够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后来,7月1日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1922年7月,二大在上海举行。
党的二大召开
1922年7月
清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
纲领
最高
纲领
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
党的三大召开
1923年6月12日~20日
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
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做了准备。
1925年5月30日,“五卅”爱国主义运动爆发。
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巨大作用。
“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
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八一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伟大
意义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著名论断
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1928年4月,朱德、陈毅所率部队与农军,安全转移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28日
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存了一大批坚定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伟大意义。
伟大
意义
该事件的起因是日本军队炸毁自己修筑的南满铁路,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此次事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从此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中国民族意识真正地觉醒。
“九·一八” 事变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是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是日本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
会议
概述
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扩大会议。
会议
内容
纠正了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会议
内容
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一二·九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运动。
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
游行运动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
长征胜利
1936年10月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一次战略性转移。
背景
长征开始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
意义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它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全面爆发。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历史影响
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此次会议是在抗日战争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
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正确地制定了一条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针锋相对的全面抗战路线;
规定了党在抗日时期的政治纲领、基本任务和各项政策。
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是1937年12月至1938年日本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此事件由松井石根和谷寿夫指挥,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遇难人数超过30万。这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的最有代表性的暴行之一。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
《论持久战》发表
1938年5月26日
《论持久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
《论持久战》论证了抗战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批判了对抗战的各种错误认识。该著作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战役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12月15日
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摧毁正太路交通;
战役3个阶段
第二阶段(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其主要据点;
第三阶段(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控制的顽军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新四军所属军部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损失。
1941年1月6日
皖南事变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惊醒和教育了对国民党抱有幻想的人们,孤立了自身。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立场和维护抗战大局的态度,赢得了多方面同情,扩大了群众影响,提高了政治地位。
历史影响
1941年5月
延安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1941年5月,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 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
整风运动开始
整风运动结束
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
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 实事求是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重大意义
1945年4月23日
党的七大召开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七大在延安举行。七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代表大会,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会上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会议
方针
“团结一致,争取胜利。”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每年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
1949年3月5日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这次会议在革命的转变关头,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政治和思想上的准备。
历史影响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会上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
会议概况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同时也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1950年-1958年
抗美援朝
“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950年7月10日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1953年7月
1958年
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八大在北京召开。八大是一次解放思想、民主开放的大会,是一次成功的大会。
1956年9月15日
党的八大召开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一五”计划,是指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计划,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
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历史
影响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重大意义
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这代表中国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58年提出设想计划,1965年开始研制工作,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
重大意义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改变了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投票意志和愿望,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1971年10月25日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8年12月18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也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
会议中心议题
重大意义
1980年8月26日
正式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特区体制
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体制和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的综合企业、综合体制。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1982年9月1~11日,党的十二大在北京举行。
1982年9月1日
党的十二大召开
大会制定了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小康”社会战略目标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实现了制度化。
基本路线
1987年10月25~11月1日,十三大在北京召开。大会的突出贡献,是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7年18月25日
党的十三大召开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992年10月12~18日,十四大在北京举行。
1992年10月12日
党的十四大召开
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82年9月,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香港回归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984年,中英双方签署协议。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回归完成。
重大意义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
1987年4月13日
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澳门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0时
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997年9月12日
党的十五大召开
大会审议和通过了江泽民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马克思
列宁主义
毛泽东
思想
邓小平
理论
2001年12月11日起,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和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1年12月11日
新合作 新发展
中国加入WTO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11月8~14日,十六大在北京举行。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写入党章。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2年11月8日
党的十六大召开
2007年10月15~21日,十七大在北京召开。
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2007年10月15日
党的十七大召开
重大意义
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
2008年8月8日,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2008年8月8日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经历奥运洗礼的中国人,正以更加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逐梦前行。
中国首次举办的夏季奥运会
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位
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2010年5月1日
上海世博会
概况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
主题
本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意义
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
2012年11月8~14日,十八大在北京举行。
大会确定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1月15日,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2012年11月8日
党的十八大召开
马克思
列宁主义
毛泽东
思想
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
发展观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建国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2015年11月7日
建国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017年18月18日
党的十九大召开
会议主题
2017年10月18~24日,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马克思
列宁主义
毛泽东
思想
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
发展观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
北斗三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最后一颗组网卫星于2020年6月23日发射,主要用于陆、海、空导航定位,提供开放和授权服务两种服务方式。
2020年7月31日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功能
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截至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这标志着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0年11月24日
全国脱贫攻坚目标完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拼搏和奋斗
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