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答询》教学设计——中职语文人教版职业模块服务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口语交际:答询》教学设计——中职语文人教版职业模块服务类

资源简介

《口语交际:答询》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财会专业的学生女生居多,全班语文程度差异比较大。有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有些学生害羞,不善言谈。
.中职学生生活中比较随性,平时交际语言不太注意,甚至比较随便。有些学生甚至不太习惯用普通话交流,缺乏规范的普通话交际训练。
一、 教学目标
.理解答询的基本要求。
.通过情境训练,培养学生解答别人询问的口语交际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注重创设与课堂学习相适应的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创设最佳提问情境;鼓励学生钻研课文并 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避免教师一人分析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处于被动听讲地位;让学生逐步养成文明用语的 好习惯。
二、 教学重难点
通过情境训练,培养学生解答别人询问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方法
情境激趣法、任务驱动法、启发点拨法。
四、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模拟练习法。
五、 教具学具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学生了解并搜集会计面试常见的问题。
六、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一答询。生活中常常要解答别人的询问,答询是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 日常口语交际的一项基本能力。本单元“表达与交流”安排了口语交际内容“答询”,旨在通过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解答别人询问的口语交际能力。本节课再现各 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答询能力,增强个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七、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一) 故事激趣
周恩来外交小故事:
周恩来是一位博学多谋、辩才杰出、富有幽默感的人。在长期对外交际中,周恩来以幽默一次次地巧解人意,化险为夷,深受众人的敬佩。
—次,他接见美国记者,对方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 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叫马路。”对方又问:"总理阁下,在美国,人们都是抬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都低着头走路呢?”他又微笑 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的,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要低着头走路了。”
【学生活动】
学生听讲故事;学生尝试回答故事中的记者提问;学生谈谈对总理答询的理解。
【设计意图】
为学生提供一个精彩答询的范例,让学生领会答询的交际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在这种问答形式中开动脑筋,进入学习状态。外交场合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唇枪舌 剑。但我们的周总理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对自如。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答询分析:
问1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 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问2: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 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二) 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在许许多多的场合经常要解答别人的询问。答询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展开一次答询口语交际活动。
二、 设置情境,把握要求
(一)答询的基本要求
1 .听
听清问题,理解问者意图
听懂:除听清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弄清询问者的意图,要求,情感态度,包括判断询问者问话时是真诚的还是违心的话,内容是真实还是虚假,是否符合事实 或者事理。
听记:要边听便筛选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抓住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周恩来外交小故事结合课文中的内容概括归纳:答询的基本要求。
情境一:
一天,住同一栋楼的徐阿姨见到了小林的姐姐时说:"你家小林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钟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她在弹琴。”
情境二:
画家甲:昨天我参观了画展。告诉你吧,唯一能看的,也就是你那幅画了。
画家乙:老朋友多谢了!对了,其他画家的画怎么样?
画家甲:我压根就没看!那些画周围全都是人,我根本挤不进去。
2 .答
抓住关键,明确恰当回答
要言不凡,语言条理明晰
随即应变,巧妙化解难题
正面回答:释疑解难,不回避,不闪躲,不模棱两可,不似是而非,态度明朗,条理清楚,要言不烦。
灵活回答:就是交际中的"婉拒”。当遇到提问者别有用心或者有明确错误时,要根据交际场合,采用恰当的方法,表明自己的原则态度,既要坦率真诚,又 要灵活机变,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谈谈自己对询问者意图的把握,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训练,培养学生解答别人询问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好习惯。
情境三:一名学生到书店买《读者》,下面是他和销售员对话:
学生:请问有没有最新出版的《读者》?
售货员:卖完了。
学生:城里哪家书店还可能有卖吗?
售货员:不知道!
学生:请问什么时候到货?
售货员:不知道!
要求:售货员的三次回答让这位同学很扫兴,请你为售货员设计三次回答,使学生感到亲切,但不能改变原意。
答询参考:
不好意思,这批书刚巧都卖完了,您早点来就好了。
对不起,这我说不准,不过我可以帮您联系一下。
目前还没有消息,您如果愿意留下电话号码的话,书一到我就通知您。
【学生活动】
按照“答询"的要求自我设计答询内容,同桌间展开现场情境模拟训练;学生模拟展示;学生点评,共同选出学生中最佳答询。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训练,培养学生解答别人询问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中,生生点评,师生点评,共同参与,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反 馈学生的练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情境四: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 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学生活动】
学生谈记者提问意图;学生尝试答询。
答询分析: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 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 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 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 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
赏析高手过招,巧妙应答。沟通高手都能轻松的掌握在沟通中尽量不要和对方发生争执,尽管对方的问题很极端,有明显的针对性。通过赏析理解何谓“巧妙” 化解。
三、实训演练,面试模拟
我们每个人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通常都要经过一关,那就是面试。会计面试常见问题有很多。在会计面试之前也应该做些准备,首先了解会计面试常见问题有什 么,你觉得面试官最有可能提出什么问题,你心理都有谱吗?面对这些问题,你又该如何得体的答询。
【学生活动】
学生出示自己搜集的本专业面试常见问题。
【设计意图】
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让学生了解自身职业会计面试常见的问题,并为模拟练习提供问题。
(一)面试问题答询模拟
招聘信息一
财务会计(晋江)
泉州嘎啦文化有限公司
职位描述及要求:
任职资格:1 .中专以上学历,财务管理专业及持有初级会计师证书者优先;2 .计算机操作熟练,有1-2年(含)以上会计从业经验;3 .遵守基本职业 道德,责任心强,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工作内容:全面负责门店财务会计相关工作
面试地点:泉州市丰泽区刺桐南路领SHOW天地西区一号楼
联系电话:1328501****
QQ: 2373034253
工作地点:泉州市丰泽区
学历要求:中专
招聘信息二:
晋江市宝马鞋服有限公司招聘电话:1345951****
全职 I
学历 不限
月薪 2000-3000
岗位
会计
| |统计数据分析 |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课堂展示的招聘信息,三人一组,两人面试官,一人扮演面试者,现场模拟会计面。
面试官选择两大类中的问题(1人至少回答3个问题,轮换模拟。)进行答询训练。(模拟训练8分钟,展示约5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现场模拟训练,把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就业相结合,一方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个人未来就业竞争能力;选择的招聘信息都是泉州、 晋江这一带最新发布的求职信息,对于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师点评
K设计意图】
通过点评及时反馈学生模拟学习效果,有力于学生扬长补短。
四、 总结课堂
生活中,工作中,会遇到行行色色的问题,不想让自己和对方陷入尴尬的局面,就得学会答询。运用智慧,巧妙作答,是大家在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中游刃有余 的关键,也是我们人生中一项重要的修行。
【学生活动】
学生倾听。
【设计意图】
弓I导学生在往后的人际交往中学会说话。
五、 布置作业
课外上网搜索会计招聘信息与同学自由组合,根据同学们搜寻的面试问题开展会计面试模拟答询训练。
【学生活动】
学生课外完成。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把答询练习进行到底,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自我反思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注重创设与课堂学习相适应的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创设最佳提问情境,鼓励学生钻研课文,大胆 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避免教师一人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处于被动听讲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