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外10月独立作业(婺城中学 2021 九上社会集体备课资料(九)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婺外10月独立作业(婺城中学 2021 九上社会集体备课资料(九)试题卷)

资源简介

婺城中学 2021 九上社会集体备课资料(九)试题卷
一、选择题(20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
1.20 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下面有关一战的图示中①②)处对应正
确的是( )
A.①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B.①萨拉热窝事件②凡尔登战役
C.①德国闪击波兰②诺曼底登陆 D.①日本偷袭珍珠港②莫斯科保卫战
2.1930 年,何应钦曾经指出“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
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失败。”下列诗句与其观点一致
的是( )
A.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B.伊除专制百年后,犹补前贤功未成
C.抛却十万头颅血,要将乾坤力挽回 D.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3.下图反映了 1927 年和 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执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集体农庄的推广
D.苏联模式的影响
4.关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同点,描述正确的是( )
①都采取武装斗争形式 ②都以攻打城市为目标
③都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④都创建了革命根据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年代尺是认识历史的工具。下面是九年级某同学整理的简易年代尺。年代尺中①②③④所示时间节点发
生的历史事件与下列主题词相对应的是( )
A.开天辟地、军旗升起、星火燎原、翻身作主
B.军旗升起、翻身作主、开天辟地、星火燎原
C.开天辟地、翻身作主、星火燎原、军旗升起
D.军旗升起、开天辟地、翻身作主、星火燎原
6.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一九三五年长征》一书中强调:“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
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基于( )
A.长征实现了中共伟大的战略转移
B.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
C.长征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干力量
D.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7.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
政府和南京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 )
A.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B.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革命结果和指导思想
8.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凯恩斯的理论主导着各国政府的政策,即使在保守派执掌政府时也是如此。各
国政府将经济置于严密监控之下,利用财政和货币方面的权力来促进投资、生产和就业,并控制通货膨胀。
这主要反映了( )
A.西欧各国的逐渐联合 B.美国对西欧的大力支持
C.西欧各国受到罗斯福新政影响 D.西欧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9.“我们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 30 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
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中在( )纪念馆门前的
发言
A.人民英雄纪念碑 B.淮海战役纪念馆
C.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10.下列有关台儿庄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有力地阻止了日军对华北的进犯
B.都是正面战场的典型战役
C 都是九一八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D.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抗战
11.1939 年 9 月 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早在二战全面爆发前中国人民就开始和日本法西斯进行
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①德国法西斯在二战前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奥地利
②柏林战役——战役促使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③莫斯科保卫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达到顶峰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2.雅尔塔会议对苏联来说,是一次取得广泛成果的会议主要是:“大国一致”的原则确立了苏联在联合
国的牢固地位和作用:在远东获得了极大的权益。所以,就建立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和确保苏联在战后
欧洲和世界格局中的有利地位而言,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向苏联颁发了承认书和授权书。由以上可见,雅
尔塔会议( )
A.彻底上解决了战后和平与安排的问题 B.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
C.有大国主宰一切的强权政治表现形式 D.使苏联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题 13 图
13.题 13 图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图中③处现象的出现始于( )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
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第三次
在 1949 年......”材料中第三次“革命”( )
A.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B.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近年来,素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的沈阳,将一些闲置的工业遗址经开发利用,创办了现代化文创
园区。以下属于沈阳创办“现代文创园区”的条件有( )
①北煤南运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②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期间的工业遗存
③洋务运动中张之洞开办汉阳铁厂④“一五”计划实施期间的工业成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电视剧《大江大河》讲述了 1978 年到 1992 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
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故事。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的经历可以说是当时国有经济、集
体经济、个体经济的代表。他们的经历主要反映了( )
A.公私合营的实行和在全国逐步推开 B.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C.实行土地改革并允许个人进行投资 D.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7.下面对两幅图片表述正确的是( )
题 12 图
A.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中国已经完成了统一大业
18.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例如钱文
革、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孙建国、周跃进、钱文革、刘援朝 B.刘援朝、钱文革、孙建国、周跃进
C.钱文革、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文革
19.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史事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B.大跃进运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曲折
C.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为刘少奇平反、恢复名誉——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
20.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是( )
A、 1953 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B、 1960 年非洲 17 国独立
C、 1962 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D、 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
二、非选择题(5题,共 60分)
21.(12 分)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
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材料一: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民国取代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人们第一次发现
原来国家不属于皇帝,而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
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
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8 年 11 月,欧洲的第一次分裂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成为战胜国的喜悦,但短短两个月不到的
时间,巴黎会议就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完
成了“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同时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1)依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的表现。并结合共和体制建立后社会时
局,简要谈谈“并不足以革新国家”的理解? (4 分)
(2)材料中提及的 20 世纪初新知识分子 “唤醒国家及人民”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称之为“中
国的文艺复兴”?(3 分)
(3)材料中提及的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的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该历史事
件作为“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和“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分别是怎么理解的?(5 分)
22.(11 分)从 1921 年到 2020 年,99 年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
在野到执政,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在外交上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一: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材料二:毛泽东曾对几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 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
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
的结果而告终的。”
材料四: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
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
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摘自 1936 年 12 月《桂林日报》
(1)材料一中的“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什么?(1 分)
(2)依据材料二,1927 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
指的是什么?(2 分)
(3)如果说长征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传奇,那么长征途中的重要转折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
有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3 分)
(4)材料四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分)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 分)
23.(13 分)2021 年是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76 周年。彰显正义,祈祷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
愿。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争 开始 重要史实 胜利
抗日战争1931 年,①后,局部抗战开始。②,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接受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④》,向盟军投降。9月 2日,日
开始。 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1939 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
界大战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要转折点。
材料二:
▲1937 年 7 月 16 日,蒋介石呼吁国际联盟 ▲1942 年 4 月 23 日,蒋介石通过宋美龄在《纽约时报》上
及九国公约的签署国家介入调停……为避免 发表《如是我观》一文,提出取消外国在华的种种特权。这
激恼日本,美国国务卿赫尔甚至停止交运中 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积极响应。
国政府已购买的轰炸机。
材料三:1937 年 7 月 7 日晚上,有人对正在北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 8 月,在
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两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
——2001 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近代以来)一次次的斗争,都不幸地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复兴中国的梦始终未能实现……可
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复兴中国的梦想开始成为现实。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请准确写出表格中①②③④的具体所指内容。(4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时代背
景?(3 分)
(3)列举两例史实批驳材料三中日本对这场战争所持的态度。(2 分)
(4)为什么材料四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联系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予以分析。(4
分)
24.(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政党的奋斗历程,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如此深切地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前
途命运。为了探究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902 班学习小组绘制了如下年代尺: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
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联系与“新面貌”、“新道路”相关的历史事件,说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改变民族命运的?(4 分)
(2)发生在北京的三个“新”,请你任选其中两个“新”,分别说明它们“新”在何处?(4 分)
(3)为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了哪些努力?请列举两列,“新面貌”、“新
道路”除外。(2 分)
(4)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你感悟到哪些道理?(2 分)
25.(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代》周刊是西方观察认识研究中国的一把标尺。有观察者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20 多年里,
《时代》始终以一种偏见式悲观视角来遥望东方。1978 年以后,《时代》开始以一种新的姿态和笔触来审
视中国。当然,起初的审视充满着质疑和忧虑,但现在这种情绪被一种肯定代替。
材料二:1978 年以来来,中国 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 9.5%,对外贸易年均增长 14.5%,全球贫
困人口超过 70%的减贫奇迹是中国创造的。
2021 世界各国 GDP 总量排名
排名 国家 GDP 总量(亿美元)
1 美国 195558.74
2 中国 131735.85
3 日本 43421.6
4 德国 35954.06
材料三:在 l2 月 18 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宣读的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人员名单中有“小岗村”
“大包干”“带头人”。
(1)运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20 多年里《时代》周刊为什么始终以一种偏见式悲观视角来遥望
东方。(2 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 l978 年后,《时代》周刊以新的姿态和笔触来审视中国的理由。(4 分)
(3)请你用史实分析材料三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入选该名单的理由。(4 分)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2 分)
婺城中学 2021 九上社会集体备课资料(九)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5小题,共 60分)
21.(1)(4分)
(2)(3分)
(3)(5分)
22.(1)(1分)
(2)(2分)
(3)(3分)
(4)(3分)
(5)(2分)
23.(1)(4分)
(2)(3分)
(3)(2分)
(4) (4 分)
24.(1)(4分)
(2)(4分)
(3)(2分)
(4)(2分)
25.(1)(2分)
(2)(4分)
(3)(4分)
(4)(2分)
婺城中学 2021 九上社会集体备课资料(九)试题卷
选择题
1-5 BBDAA 6-10 DBCCD 11-15 BCCDC 16-20 BCDCD
二、非选择题
21.(12分)(1)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2 分)
辛亥革命后,许多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袁世凯复辟帝制;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
割据混战局面。(2 分)
(2)新文化运动(1 分)。因为它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让军阀混战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 的声音,
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2 分)
(3)五四运动(1 分)。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第一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对 帝国主
义,而五四爱国运动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 分) 第二次历史巨
变的起点: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 分)
22.(11分)(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中共一大)。(1 分)
(2)两只“小鸡”是:人民军队(或工农革命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或农村革命根据地,或革命根据
地)。(2 分)
(3)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 分);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1
分);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 分)。
(4)西安事变(1 分)。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
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 分)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等。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23.(13分)(1)①九一八事变;②台儿庄战役;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波茨坦公告》(各 1分)
(2)从不支持到支持(1 分);时代背景:1941 年 12 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发展成
为真正的世界大战。(1 分)1942 年 1 月,签署《联合国家宜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期同盟正式形成。(1
分)
(3)如南京大屠杀、实施三光政策等(2 分)
(4)“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的论断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国共两党合作
抗战,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
抗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
巨大力量。(2 分)中国收复台湾等领土,以及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
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这使得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力显著提高。复兴中国的梦想由此开始成为现实。(2 分)
24.(12分)(1)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7 年 10 月,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找到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
道路。
(2)新纪元: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
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新时期:1978 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新时
代:2017 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3)举例: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大革命;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初步形成:实现
因共第二次合作,带领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等。
(4)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5.(12分)(1)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20 多年里,我国出现了如“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
大革命等重大失误和挫折.使国民经济状况迅速恶化.整个国家陷入严重的动乱之中。(2 分)
(2)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2 分);通过 40 年的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
日益提高(2 分)
(3)小岗村率先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2 分),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
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 分)
(4)要实事求是,要立足国情,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