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家排排队 教案+课件(28 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大家排排队 教案+课件(28 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大家排好队
同学们每天放学的时候是怎样走出校园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大家排排队。
还是排队好
你喜欢哪一种发作业本的方式?为什么?
2015年10月,某小学由于学生下楼参加活动时,没有排队,发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1名学生死亡,12名学生受伤。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师生互动
小明
小东
小明
小红
新作业本来了
这是我的
请大家拿一下。
作业本!
快给我
牛天宇,
拿一本!
给我一本!
N
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
11大家排好队
还是排队好
生活中总有些地方要
非队。这是为什么呢
新作业本来了
这是我的
请大家拿一下。
作业本!
快给我
牛天宇
拿一本!
给我一本!
不排队,乱哄哄,不
不排队,没秩序…
文明。很多人挤在一起,
也容易发生危险
不排队,抢在先来
的人前面,不公平。
你喜欢哪
2015年10月,某小学由于学生下楼参加活动
一种发作业本
时,没有排队,发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1名学
的方式呢
生死亡,12名学生受伤。多么惨痛的教训呀
妈妈,我们
我先来的,刚才
有事出去了一下
您先请!
谢谢您!
到前面去!
人家是先来
守规则,懂礼让
的,我们要排在
他们后面。

生婚哪遮地方闢A
3
居动8哪闺
O
03
05
购物通道
04

06
3藏食品
5折
ood
写陷
品司燃[。小
为您服至
很高兴
为您服务!



售民凤小清乐

纯手
看我跳一个!
快来站
在我前面!
炒菜
两个人
请您在一
还要排队
米线外排队。
挤不上这班
车就要迟到了。
看我跳一个!
大家在排队
我要导序
快来站
在我前面!
炒菜
0
先来排前画
后到画
两个人
请您在一
还要排队
米线外排队。
排队有间
不要靠近
669
挤不上这班
车就要迟到了。
心星很着急
也要导珠序
汩展延神
守则懂礼让
妈妈,我们
到前面去!
人家是先来
的,我们要排在
他们后面。
sat
我先来的,刚才
有事出去了一下
您先请!谢谢您!
妈妈,是我们先
朋友,你
要不要先来
来的,为什么…
课件站
我很急!
要不要让呢
我很急
要不要让呢
文明调课题 《大家排好队》(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1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执教
教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本单元以“我们在公共场所”为主题,分为《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四课,通过爱护身边的公共财产、保护公共环境、遵守秩序和规则、公共场合不能喧哗等方面,了解公共场所中的文明礼仪,其中《大家排好队》侧重引导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安全、有序排队。单元结构图如下:本课教材分析:教材设四块内容:“还是排队好”、“哪些地方要排队”、“怎样排队好”。第一板块通过发本子的活动体验,创设两种截然不同的发本子场景,让学生亲身体会、比较,感受规则带来的良好秩序。然后呈现4个同学讨论不排队的场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从而明白排队有秩序、更安全、更公平。资料陈述的踩踏事件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印证排队的重要性。第二板块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校园中、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排队。第三板块是导行,通过几个场景告诉学生排队的基本规则:人人要排队、先来后到、保持距离、不随意插队。第一课时解决“为什么要排队”这个意识层面的问题,明白排队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二课时讨论哪里要排队,怎么排队。这样划分,目标明确,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排队的意义和规则,参与活动和实践时间更充足,内容更丰富。(二)学情分析: 通过观察法和调查法我们发现,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道德思维还处在前习俗阶段,他们多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利益来支配行为,而规则意识需要考虑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因此养成规则意识较难。而且说教的方式对孩子来说是无效的,因此我们要让孩子通过体验和感受规则对生活的影响,从内心认同规则,才能真正做到遵守规则与秩序。
目标与重难点课标对应的内容:“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纬度中的第5条:培养学生“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树立规则意识,知道在任何时候、地点都要排队。过程与方法:通过三次拿礼物的体验活动、视频、资料等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排队带来的秩序感、安全与公平。情感与态度:从内心认同排队规则和意义,感受排队的美感与愉快心情,并做到心中有他人,形成安全排队的意识。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自觉、安全、文明排队的习惯,维护公共秩序。教学重点:在多次活动体验中明白排队有秩序、更安全、更公平,养成自觉排队的习惯。教学难点:切身认同排队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白当规则和利益冲突时,仍要做到遵守秩序,自觉排队。
教学准备PPT、视频、三次礼物、问卷调查
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初识排队,有秩序一、游戏导入,感受混乱1、孩子们,第一次和大家见面,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份见面礼,你瞧!是好吃的麦丽素!(出示一个)快来拿吧!2、生自由拿礼物预设:部分孩子因为哄抢没拿到礼物。3、采访没拿到糖的同学:诶?你好像很不开心,你想说什么?为什么你会没拿到礼物?4、回顾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发生的事儿吧。(播放视频)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预设:太乱了/有人拿了好几个讨论办法,感受秩序小组讨论如果有第二次拿礼物的机会,你们觉得用什么方式好?预设一:排好队,一个接一个拿(追问:为什么要排队?)预设二:我们坐在位置上,老师一个一个发。2、感受秩序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接下去我们就来试试排队的方法,再来拿一次礼物。请大家在我的前面站成一列队伍。采访:和前一次比,这次拿礼物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预设:感觉好一点,安静、有秩序。小结:是啊,看来排好队能让我们变得更有秩序。(板贴:【有秩序】)【设计意图:第一次拿礼物,在没有老师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自然出现不排队的现象,通过微信现场视频回放,直面问题,然后引导小组讨论得出排队的方法,让学生在两次拿礼物的强烈对比中,感受到排队有秩序。】【第二板块】认同排队,更安全一、排队吃亏,触发矛盾1、为了奖励你们排队排得那么好,那么有秩序,老师现在给你们发第二个礼物了,是炫酷的手指陀螺。2、游戏约定:音乐起,领礼物。回座位,尽情玩。音乐停,放抽屉。3、领礼物(部分孩子排了队没领到)4、玩游戏,交流分享(1)请拿到礼物的学生上台展示 (2)采访没有拿到礼物的同学,说说心情。引出“吃亏”排了这么久,也没拿到礼物,真是吃亏啊。谁也和他一样?二、链接生活,回顾吃亏1、师分享经历我特别理解你的心情,因为像你这样排了队还吃亏的事情我也经历过。一天早上我很有秩序地排队等公交车,好不容易车子来了,可轮到我上车时,却上不去了,因为车上已经挤满了人,这下遭了。上班迟到了,工资也被扣了,当时我就很后悔,要是我不排队,也许就不会吃这个亏了。交流讨论你有没有遇到过排了队却没拿到礼物、买到东西或者没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排了队还吃亏的事吗?(学生汇报,老师将关键词打在PPT中)引发思考哎呀,看来排队是让我们变得有秩序,但很多时候会吃亏!那到底排还是不排呢?我都有点纠结了。三、又发礼物,探寻心声1、渲染礼物接下来,我要来发第三个礼物了,这份神秘大礼是由我们的班主任提供的——免作业卡。这礼物也太诱人了吧!但是班主任到底给了我多少张这样的卡,我也不知道。想要的就快来拿吧。2、采访心声①采访排队的同学:刚才你喊着要排队的,你是怎么想的?哦,这是你的想法。②采访没排队的同学:刚才你好像挺着急的,你是怎么想的呢?原来是生怕自己吃亏了,一听说还有礼物要发,就赶紧上去了。四、思辨讨论,排队更安全1、播放视频(视频大致内容:男主听说今天午餐吃鸡腿,一下课就冲向餐盘,想抢第一,拿到大鸡腿,不料在全班哄抢的过程中受了伤。)2、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太危险了,鸡腿没抢到,还让自己受伤了,太不应该了。追问:如果刚才我们也像这样冲上去抢礼物,可能会发生什么?预设:可能也会发生碰撞、受伤。3、出示问卷调查结果你很有预见性。这种可能性还很大呢!老师在学校里做了一个调查:有217个小朋友因为拥挤发生碰撞,有110个人摔倒,还有32个人曾经扭伤、流血。4、播放校园新闻(1)这些还都是小麻烦小伤,不排队发生拥挤还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险,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则校园新闻播报!(大致内容:①2015年10月,某小学由于学生下楼参加活动时,没有排队,发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1名学生死亡,12名学生受伤。同样的惨案数不胜数:①一日,重庆某镇中心校,因下午放学时学生蜂拥而出,在楼梯口发生踩踏,造出5名学生受重伤;②深圳书香小学外出实践时发生踩踏事故,4人伤势严重,8人受伤。③河南第三实验小学,在上厕所时发生踩踏事件,造成1人死亡,5人重伤,16人受伤。④新疆五校发生踩踏事故,共有41人受伤......)(2)听到这儿,你又有什么想说的?预设:还是排队好,不排队会发生拥挤,可能会发生危险。5、思辨讨论(1)如果现在我要发免作业卡了,你会怎么做呢?预设一:排队,我走快点排到前面就可以拿到礼物了。追问:你的意思是要冲到前面咯?她这样说,你们有什么想法吗?预设生:同意。/不可以,冲过去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发生危险。引导:在冲的过程中,你的脑海里还会出现“安全”两个字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很多很多的危险就是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发生的!预设二:排。因为生命比这些东西更重要。引导:你能把这句话再清楚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吗?在他心中,什么更重要?你意识到了排队的重要性,给你竖个大拇指。预设三:(找之前不排队的孩子)刚才你是想冲上去不排队的,现在的想法呢? 排队。追问:那轮到你的时候,礼物可能就没有咯,你怎么想?预设:没拿到礼物也没关系。引导:是啊,如果刚才因为拥挤不小心撞到桌子受伤了,就算你拿到了礼物,你会开心吗?(2)再回过头看看之前觉得吃亏的事儿,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吃点小亏没关系,安全更重要。引导:是啊,虽然公交车没上成,但我得到了安全。下一次,我早一点起床,也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小结:看来,还是排队好,变得有秩序,还是排队好,生命更安全。【设计意图:第二次排队拿礼物,部分孩子排了队却没拿到,这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吃亏现象,通过回忆这些情况,从而引发矛盾和思考:当排队守秩序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到底该如何选择?然后老师用免作业卡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礼物进行诱惑,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主张排队,另一种不排队,引导学生说出真实的心声后,再通过视频、图片、问卷、广播等多个渠道呈现不排队带来的危害,给学生强烈的冲击,明白安全更重要的道理。】【第三板块】不插队,更公平师插队,引争议(1)现在啊,我就是你们其中的一员了,我也是一个小朋友,特别想要这个礼物。(师插在第2个)后面怎么有这么多的声音啊?(多采访几个)我特别想要这个礼物,就插我一个不行吗?预设:我们都很想礼物,但也要遵守秩序,乖乖排队。(3)我插在你前面,你开心吗?你呢?你愿意吗?(4)小结:哎呀,因为我一个人插队,让大家都不开心了。看来以后我们排队要多想一想别人,不仅要做到自己乖乖排队,也不能让别人乱插队,这样才会——【板贴:更公平】【设计意图:设计老师插队的环节,引导学生要做到心中有他人,排队才会更公平。】【第四板块】悦纳吃亏,生生对话排队领第三个礼物(最后三个小朋友没领到)2、采访:没有了,很难过吧。有什么话想说吗?预设:没关系,虽然没拿到礼物,但我得到了安全。(难过)3、生生对话孩子们,他明知道排在最后一个,可能会拿不到礼物,却依旧遵守秩序,安安静静地排在队伍的最后面。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吗?预设:别难过,我觉得你做得很对,我把我的礼物给你吧。预设:你很了不起,你是最棒的,我也把我的礼物给你。4、肯定提升同学都愿意把自己的礼物送给你,我觉得这是对你最好的肯定!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我很为你骄傲,排队时你不争不抢,吃亏后很难过却不抱怨。我们用掌声表扬他们!【设计意图:引导生生对话,面对最后一个同学明知道排队可能没有礼物,依然很有秩序地站在最后一个,这样的行为,要让其他学生去发现和肯定。】【第五板块】读排队歌,欣赏图片1、聊收获孩子们,课要结束了,对于排队这件事,你有什么收获吗?预设一:我明白了排队有秩序,更安全更公平。预设二: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排队,这样才会安全。也不可以乱插队,要心中有他人。2、读排队歌不知不觉,黑板上出现了一首排队歌,我们一起打着节拍来读读吧。3、欣赏图片你瞧,排队的感觉多美啊。(播放排队的图片)结束语当我遵守了规则,你遵守了规则,她也遵守了规则,那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多么美好。下课了,大家也排好队,有秩序安全地回教室吧。【设计意图:在交流分享、读排队歌、欣赏图片中加强排队意识】
作业设计1、寻找生活中的排队小明星【本课是解决为什么排队这个意识层面的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排队的意识,养成排队的习惯,但是习惯不是一节课可以养成的,需要课后继续引导学生去强化排队的意识,因此布置寻找身边爱排队的榜样,树立正面形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从学情出发,巧设体验活动二年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虽然他们在幼儿园就已经从老师、家长的口中得知排队的重要性,但是完成从知到行的过程还是有很大难度,他们做事往往还是从自己直接的感受和功利心出发,这是因为没有真正从内心意识并认同排队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试图在课堂上呈现学生在生活中最本真的状态,将生活场景搬到教室,将学生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激发出来,发现问题、直面问题,然后通过一次次的活动设计,挖掘内心一直被忽视的声音,让学生在经历一番“不排队、要排队、不想排、一定要排队”这样内心的挣扎和权衡利弊后,再告诉她们这是一种“秩序”,比老师直接告知、强加有触动得多。当照亮了意识层面的盲区,就像找到了生活的灯塔,不排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我们设计了3次拿礼物的环节,第一次拿巧克力,没有老师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自然出现不排队的现象,通过视频回放,然后小组讨论得出排队,在两次拿礼物的强烈对比中,感受到排队有秩序。第二次排队拿礼物,部分孩子排了队却没拿到,这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吃亏现象,通过回忆这些情况,从而引发矛盾和思考:当排队守秩序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到底该如何选择?第三次用免作业卡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礼物进行诱惑,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主张排队,另一种不排队,在引导学生说出真实的心声后,我通过视频、图片、问卷、广播等多个渠道呈现不排队带来的危害,给学生强烈的冲击,明白安全更重要的道理。之后,又设计了老师插队的环节,引导学生要做到心中有他人,排队才会更公平。巧妙引导,生生对话为了引导学生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仅要从活动形式和礼物上下功夫,教师的引导语也很重要,首先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让学生感到老师一开始就对排队持肯定意见,或者对不排队持否定意见,比如:在第三次学生受到免作业卡的诱惑冲上来拿礼物的环节,老师采访学生时不可以直接肯定喊着排队的同学,也不能直接将不排队的帽子扣在另一些同学头上,而应以好奇中立的语言询问:刚才你好像挺着急的,直往前冲,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其次课堂上也不应是老师一人做裁判官,而应将话语权充分交付给学生,多问问“你怎么看?你觉得呢”,引导生生对话,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同伴认可的渴望会超过老师和家长,因此要多给学生表达的空间和权利,尤其是第三次拿免作业卡,面对最后一个同学明知道排队可能没有礼物,依然很有秩序地站在最后一个,这样的行为,要让其他学生去发现去肯定。比老师的赞扬更振奋人心。不足由于这是一节活动性很强的课堂,需要教师有较好的课堂把控和观察能力和课堂的应变能力,有时因不能及时捕捉典型学生拿礼物和排队时的表情或行为,而无法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心理活动。
PAGE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