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锦州教材专用设计: 审核:7.4结晶现象【课前复习】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B.36gNaCl溶解在10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故NaCl的溶解度为36gC.将1 g某物质加入到9 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是10%D.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则石灰水溶液的质量增大2.向l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12. 5% B.20.0% C.22.5% D.25%3.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方法能配制出该选种溶液的是( )A.4g氯化钠和16g水 B.16g20%的氯化钠溶液和5g水C.10g8%的氯化钠溶液蒸发4g水 D.14g10%的氯化钠溶液和1g氯化钠4.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3晶体,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ω)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5.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6.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图3中N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新授课程】【学习目标】1.了解晶体和结晶现象;2.知道因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降变化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两种不同方法;3.初步学会过滤和结晶两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原理、实验操作;4.初步学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一、晶体与结晶饱和溶液经冷却后,都有 析出。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 。二、结晶法的应用: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结晶的方法分为 和 两种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物质适用于 结晶,如: ;溶解度受温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的固体物质适用于 结晶,如: 。★KNO3中混有NaCl,采用 法提纯KNO3★NaCl中混有KNO3,采用 法提纯NaCl三、过滤过滤是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一种方法。过滤时应注意:【知识视窗】过滤和结晶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问题:若将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用的方法若将乙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用的方法是 ,析出乙物质后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归纳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的两种方法:恒温蒸发溶剂-----一般适用于 的物质,如 (举例);冷却热饱和溶液---------一般适用于 的物质,如 (举例)。总结:过滤和结晶是两种最常用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二者的比较如下:方法 过滤 结晶适用范围 除去液体中固体杂质,或使纯净结晶与母液分离 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依据原理 固体颗粒大,不能通过滤纸或过滤层,而滤液可以通过滤纸或过滤层 利用固体物质溶解性不同,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不同,使一种物质先结晶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主要操作 制过滤器进行过滤 蒸发结晶,降温结晶四、粗盐提纯1:粗盐提纯的步骤有 、 、 、 。2:上述操作中都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分别为 ; ; 。【课堂检测】1. 晶体是( )A.有规则形状的固体 B.无规则形状的固体 C.一定是在饱和溶液中析出D.不溶于水2. 下列各组物质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A.木炭和氧化铜 B.锌粉和铁粉 C.氯化钠和蔗糖 D.二氧化锰和氯化钾3. 能够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A.食盐和矿石 B.硝酸钾和氯化钠C.酒和水 D.铜粉和铁粉4. 下列物质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分离开的是( )A.氯化钠和硝酸钠 B.碳酸钠和碳酸钙 C.木炭和氯化铜 D.酒精和水5. 不能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是( )A.KNO3 B.NaCl C.Ca(OH)2 D.NH4Cl6. 要从 CaCO3 、KNO3和少量 NaCl 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分离出 CaCO3和 KNO3,加适量的水搅拌后,正确的分离方法是( )A.先结晶再过滤 B.先过滤再结晶C.只需过滤 D.只需结晶7. 2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33g ,它表示( )A. 20 ℃时,100g 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合氯化钾 33g B. 20 ℃时,氯化钾在水中溶解 33g ,溶液达到饱和C. 20 ℃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 33 克氯化钾D. 100g 水中溶解 33g 氯化钾达到饱和8. 固体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性质 C.温度高低 D.溶剂的质量9. 为了增大熟石灰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固体熟石灰 B.升高温度 C.加入水 D.降低温度10. 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g ,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 :4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 :5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5 :6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5 :111. 在 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 36g ,将 40g 食盐放入 100 克水中,在 20℃ 时充分溶解后,所得食盐溶液的质量是( )A. 140g B. 136g C. 176g D. 36g7.4结晶现象【课前复习】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B.36gNaCl溶解在10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故NaCl的溶解度为36gC.将1 g某物质加入到9 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是10%D.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则石灰水溶液的质量增大2.向l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B )A.12. 5% B.20.0% C.22.5% D.25%3.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方法能配制出该选种溶液的是( D )A.4g氯化钠和16g水 B.16g20%的氯化钠溶液和5g水C.10g8%的氯化钠溶液蒸发4g水 D.14g10%的氯化钠溶液和1g氯化钠4.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3晶体,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ω)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D )5.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C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6.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图1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图3中N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新授课程】【学习目标】1.了解晶体和结晶现象;2.知道因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降变化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两种不同方法;3.初步学会过滤和结晶两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原理、实验操作;4.初步学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一、晶体与结晶饱和溶液经冷却后,都有 晶体 析出。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 结晶 。二、结晶法的应用: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结晶的方法分为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和 蒸发结晶 两种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物质适用于 蒸发结晶 结晶,如: 氯化钠 ;溶解度受温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的固体物质适用于 降温结晶 结晶,如: 硝酸钾 。★KNO3中混有NaCl,采用 降温结晶 法提纯KNO3★NaCl中混有KNO3,采用 蒸发结晶 法提纯NaCl三、过滤过滤是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一种方法。过滤时应注意:【知识视窗】过滤和结晶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问题:若将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用的方法 降温结晶若将乙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析出乙物质后的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归纳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的两种方法:恒温蒸发溶剂-----一般适用于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 的物质,如 氯化钠(举例);冷却热饱和溶液---------一般适用于 溶解度受温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的固体 的物质,如 硝酸钾 (举例)。总结:过滤和结晶是两种最常用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二者的比较如下:方法 过滤 结晶适用范围 除去液体中固体杂质,或使纯净结晶与母液分离 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依据原理 固体颗粒大,不能通过滤纸或过滤层,而滤液可以通过滤纸或过滤层 利用固体物质溶解性不同,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不同,使一种物质先结晶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主要操作 制过滤器进行过滤 蒸发结晶,降温结晶四、粗盐提纯1:粗盐提纯的步骤有 称量 、 溶解 、 过滤 、 蒸发 。2:上述操作中都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分别为 加速溶解 ; 影流 ; 防止应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1、A 2、D 3、B 4、B 5、C 6、B 7、C 8、D 9、D 10、C 11、B1. 晶体是( )A.有规则形状的固体 B.无规则形状的固体 C.一定是在饱和溶液中析出D.不溶于水2. 下列各组物质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A.木炭和氧化铜 B.锌粉和铁粉 C.氯化钠和蔗糖 D.二氧化锰和氯化钾3. 能够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A.食盐和矿石 B.硝酸钾和氯化钠C.酒和水 D.铜粉和铁粉4. 下列物质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分离开的是( )A.氯化钠和硝酸钠 B.碳酸钠和碳酸钙 C.木炭和氯化铜 D.酒精和水5. 不能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是( )A.KNO3 B.NaCl C.Ca(OH)2 D.NH4Cl6. 要从 CaCO3 、KNO3和少量 NaCl 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分离出 CaCO3和 KNO3,加适量的水搅拌后,正确的分离方法是( )A.先结晶再过滤 B.先过滤再结晶C.只需过滤 D.只需结晶7. 2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33g ,它表示( )A. 20 ℃时,100g 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合氯化钾 33gB. 20 ℃时,氯化钾在水中溶解 33g ,溶液达到饱和C. 20 ℃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 33 克氯化钾D. 100g 水中溶解 33g 氯化钾达到饱和8. 固体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性质 C.温度高低 D.溶剂的质量9. 为了增大熟石灰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固体熟石灰 B.升高温度 C.加入水 D.降低温度10. 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g ,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 :4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 :5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5 :6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5 :111. 在 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 36g ,将 40g 食盐放入 100 克水中,在 20℃ 时充分溶解后,所得食盐溶液的质量是( )A. 140g B. 136g C. 176g D. 36g教师寄语:克服困难,做好当下,才能放飞梦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