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全科)

资源简介

洋县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最佳选择,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共30个小题,每题2分)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说:“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这一感悟表明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某班班主任老师让学生提出劳动量分配的方案。一个男生说:“所有的人都分配等量的劳动,这样最公平。”一个女生反驳说:“这样不公平,我们女同学力气小,应该有差别地分配劳动量才公平。”为此,大家围绕“什么是公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此可见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思维的争辩 
③哲学争论的根源在于思维的出发点不同 ④生活处处有哲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1年11月,我国的天宫、神舟顺利对接,神舟八号安全返回,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类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确处理好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5.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6.“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下列与之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选项是
A. “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B. “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实践中赢得价值”
C. “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
D. “实践高于认识,因为不仅具有普遍性的性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7.聪明的人在生活中既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其实放弃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这句话表明
A.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B.回避矛盾有时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
C.对立也是统一,对立和统一不是绝对的 D.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8.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这说明:
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  B.少数人的意见才是真理
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9.在2011年到来前的午夜,《印象·普陀》在舟山首演。《印象普陀》首先打动观众的不是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而是它的主题——“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这一主题体现了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客观存在与主观思维相互依赖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使用“百度知道”搜索古代人物的小传,常可以发现旁边会附有一幅画像。其实古代并没有照相机,这些图像往往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因此同一人物常会见到好几种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
①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③对于没有客观根据的领域,认识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④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说道:“从前,时间旅行是作家的专属领域,严肃的科学家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它。但是现在,在严肃的科学期刊,可以看到优秀理论物理学家撰写的对时间旅行可行性的分析文章。”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①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互转化的 ②社会科学规定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向
③艺术想象可以启迪科学思维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如果某一菜农获得丰收,他的收入会增加,但如果所有菜农都获丰收的话,则他及所有菜农的收入却都会下降。这启示我们,蔬菜丰收与收入增加之间的联系
①是不可预测的 ②是以条件为转移的 ③是复杂多样的 ④是人们主观臆造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对中学生来讲,培养完美的人格,升华高尚的人品,需要“生活从叠被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习惯抓起”。下列与此倡议反映哲理一致的有
①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②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③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④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下列与“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B.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C.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D.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16.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观点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的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对此,从矛盾的角度看
①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②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④互联网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一个老板一直卖假货,但是他的生意一直很好。这是为什么呢?习惯地,我们会想,质检局可能有问题?老板可能做了手脚?但新颖、合理的答案是,他卖的是“假发”。这个事例说明
①惯性思维会造成陈旧的思想观念 ②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人们改造事物
③换个角度思考有利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寻找新思路有利于思维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2011年9月27日,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会上,孔子文化奖得主、国学大师汤一介认为,儒学必将在“反本开新’’中重振辉煌。下列对“反本开新”的正确解读是
①“反本”是“开新”的基础 ②要先“反本”,才能后“开新”
③“反本开新”的实质是“扬弃”④“反本”就是否定过去,“开新”就是肯定现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你是弱势群体吗?”在一系列社会调查中,无伦是扛着编织袋进城的农民工、拿着简历在职场奔走的大学生,还是月收入过万的白领、工作稳定的公务员,不少人纷纷给自己贴上“弱势”的标签。“弱势心态”是在社会结构、社会利益迅速分化的时代,人们的心灵承受着前所未有冲击、紧张、不安等情绪而产生的心态。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0.自2011年7月1日起,《社会保险法》正式施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对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了更高的期许,这是立法的经济、社会和群众基础。社会保险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和探索,为社会保险立法提供了实践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保险法》出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材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哲理是
①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人民群众的意愿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扶起跌倒老人,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但 今年却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某高校就此开展了民意调查,右图调查显示的信息说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价值选择之上的 
③人们的价值选择都有自己的原因,不应有统一的评判标准 
④社会信用状况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中央把民生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其哲学依据是
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并决定次要矛盾的存在与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民生问题等次要矛盾的解决有利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3.一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复杂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固定不变的 D.因人而异的
24.90年来,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实际上人民群众才是我党的“衣食父母”。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党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的所有工作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一切努力也都不能成功。这段话启示我们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B.在生产方式中,人民群众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D.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011年12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于2011年12月17日逝世。报道说,金正日由于患心脏和脑血管疾病,长期接受治疗。17日,金正日在视察的路上由于过度劳累,在专列上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严重心脏休克,经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17日8时30分逝世。18日进行了病理解剖,确定了上述疾病诊断。据此回答25-26
25.对于金正日逝世,下列认识符合唯物论观点正确的是
①生命的运行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是客观的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26.病理解剖,确定了上述疾病诊断说明
A.实践决定认识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27.“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唐诗所包含的生活与哲学道理主要是
A.矛盾具有同一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
28.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认识的创新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29.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并不是一个创造大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创造大国,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培养创造性思维就要
①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②面对实际,敢于提出和解决新问题③积极参加创新型实践,大胆质疑和超越④以人的主观意愿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培养创新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这启示我们
A. 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 
B. 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C. 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D. 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二.非选择题:
31.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1月7日至9日在济南举行。会议指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做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力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强,文化改革发展的创新力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保障力强,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强,齐鲁文化走向世界的影响力强,文化人才队伍的支撑力强,建成与我省文化资源相匹配、与综合实力相适应、与富民强省目标相承接的文化强省。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论知识为山东省发展文化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32.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当年,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起航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多名党员。90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一天起,她就注定要在风雨中发展壮大,因为她要推翻的是一个反动力量十分强大的社会制度,她要建立的是中国自古未有的社会制度。因此,风风雨雨在所难免,但是因为她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利益,党旗总能历风雨而弥艳。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10分)
33.材料一: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实践雷锋精神,大多数人对学雷锋有着比较正确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少数地方、少数人身上,对学雷锋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这句歌谣所揭示的问题,恰恰反映了今天我们某些单位和个人在学雷锋活动中的一种心态,即把它当作过节一样,应应景、做做秀,使学雷锋活动徒有虚名,甚至弄虚作假。
材料二:2012年第49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刚刚过去,中华大地学雷锋活动方兴未艾。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以扶老助残、帮困解难、便民利民为内容的志愿服务如火如荼。无论基于何种身份,通过何种方式,人们用行动向这位永生的年轻人献上敬意。教育部要求将学雷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价值观理论,谈谈雷锋精神对我们的启示。(10分)
34.下面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涵的哲理。(10分)洋县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一、选择题:
1、已知,(a,b),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a+b=( )
A、-1 B、1 C、2 D、3
2、由直线x=-, x=,y=0与曲线y=cosx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 )
A、 B、1 C、 D、
3、若(x+)n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64,则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A、10, B、20, C、30, D、120.
4.4名学生参加3项不同的竞赛,每名学生必须参加其中的一项竞赛,有( )种不同的结果
A、 B、 C、 D、
5.已知X~B(n,p),EX=8,DX=1.6,则n与p的值分别是( )
  A.100和0.08 B.20和0.4 C.10和0.2 D.10和0.8
6、已知x与y之间的一组数据:
x 0 1 2 3
y 1 3 5 7
则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y=bx+a必过点( )
A、(2,2) B、(1.5,0) C、(1,2) D、(1.5,4)
7、在矩形ABCD中,若把顶点A、B、C、D染上红、黄、绿三种颜色,使得相邻顶点所染颜色不相同,则不同的染色方法有( )
A、27 B、24 C、21 D、18
8、曲线 y=ln(2x-1)上的点到直线2x-y+3=0的最短距离为( )
A、 B、2 C、3 D、2
9、一名篮球运动员投篮一次得3分的概率为a,得2分的概率为b,不得分的概率为c(a,b,c(0,1) ),已知他投篮一次得分的期望为2,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10、设a,若函数f(x)=eax +3x,x有大于零的极值点,则( )
A、a>-3 B、a<-3 C、a>- D、a<-
二、填空题:
11、甲、乙两人独立地解决一个数学题,甲解出这题的概率为,乙解出这题的概率为,那么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解出这题的概率为 。
12、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若C和C交于A、B两点,则=
13、若把英语单词“good”的字母顺序写错了,则可能出现的错误共有 种。
14、设命题p:f(x)=lnx+2x+mx+1在(0,+上是增函数,命题q:m,则p 是 q的 条件
15、掷两颗均匀的骰子,已知第一颗骰子掷出6点,那么掷出点数之和大于10的概率为
三、解答题:
16、(12分)某连锁经营公司所属5个零售店某月的销售额x和利润y如下表:
商店名称 A B C D E
x (千万) 3 5 6 7 9
y(百万) 2 3 3 4 5
(1)、画出销售额和利润的散点图;
(2)、判断销售额x和利润y是否线性相关,
如果是,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如果不是,请说明 理由。
17、(12分)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次,记正面朝上的次数为.
(1)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求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
18、设函数f(x)=x+blnx+ax,曲线y=f(x)过点P(1,0),且在点P处的切线斜率为2,(1)、求a、b 的值;(2)、证明f(x).
19、洋县梨花节期间为了搞好接待工作,组委会招了16名男志愿者和14名女志愿者,调查发现,男、女志愿者中分别有10人和6人喜爱运动,其余不喜爱。
(1)、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0的前提下认为性别与喜爱运动有关?
(2)从女志愿者中抽2人参加接待工作,若其中喜爱运动 的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期望。
P(k0) 0.50 0.40 0.25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0 0.455 0.708 1.323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随机变量=
20、(13分)(1).设,求的值;
(2)设(n且)是展开式中含x项的系数,求的值
21、(14分)设函数为实数。
(1)已知函数在处取得极值,求的值;
(2)已知不等式对任意都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函数f(x)在(-上存在单调增区间,求a的取值范围。洋县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满分:100 答题时间:100分钟(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页上,只收答题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图6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2.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8月29日清晨6时10分,飓风“卡特里娜”裹胁狂风暴雨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登陆,登陆时风速达到了每小时145英里(约233千米),淹没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数个居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此回答3-7题。
3.该飓风登陆美国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关于飓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会诱发地震和海啸 B.“卡特里娜”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气流
C.形成在太平洋附近洋面上 D.中心最大风力在6级以上
5.该飓风登陆后,造成美国众多生命和几十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其直接原因是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特大暴雨 ④严重干旱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8月28日,受飓风影响新奥尔良市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7.目前,对飓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
A.利用气象卫星 B.建立洪水预报系统
C.利用探测气球 D.气象台人工监测
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
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8-9题.
8.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气流上升速度快
B.形成锋面雨
C凝结核多
D气温较低
9.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到达A市
时,所在地的区时为
A .8日13时 B .8 日 23时
C .9日13时 D .9日23时
南极中山站(69022′24″S,760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025′01″S,77006′58″E)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下题。
10.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A.5时25分 B.6时25分 C.12时25分 D.13时25分
图2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11-12题。
11.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12.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13.下列对风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自然状态下,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相比,花开得更鲜艳,病虫害更少。其主
要原因是
A.海拔高,冬夏温差大 B. 海拔高,降水多
C.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 D.太阳紫外线强,总辐射量大
15.图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16.下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⑤均为地面受热上升形成的低压;③⑥均为寒冷而形成的高压带
B..①⑤以上升气流为主,降水较多;③⑥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较少
C.一般情况下,②⑥控制的地区降水少,③④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多
D.③为亚洲高压,⑤是亚洲低压,④为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风
17.一艘货轮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 日期加一天,钟点不变 B 日期减一天,钟点拨快1小时
C 日期不变,钟点变慢1小时 D 日期不变,钟点拨快1小时
18.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A 自南回归线向北移动 B 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
C 自北回归线向南移动 D 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
19.一架飞机从釜山(东九区)起飞离开机场时,当地时间是凌晨4点钟,在空中飞行8个小时降落到某城市,降落时当时的时间是早上10点整,则该城市位于( )
A.东7区 B.东11区 C.东3区 D.西10区
图6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20~22题。
20.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1.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2.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图5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23~
24题。
23.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24.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2,完成25—26题。
25. N地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6.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27.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点有:
①冷空气均在锋面以上 ②锋面均向暖空气一侧移动
③过境后天气均转晴 ④过境时均伴随云、雨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28. 某海港位于北纬54度,当“北京时间”为7月7日6点时,海港为7月6日22点,它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29.下面四个风向中,表示南半球西风带风向的是:
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全球共4个高气压带,4个低气压带
B. 低气压带均由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
C.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性质是炎热干燥的
D.全球有三个风带
二.综合题:
31.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丙图中能正确反映A、B两地降水特征的点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A、B两地中,地质灾害严重的是_________,试分析其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原因。

(3)A、B两地中,自然灾害较少的是 。其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什么?
32.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全国各地均可能发生干旱,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粮食总损失的50%左右。下图为我国1990-2009年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我国干旱频次最高的地区是 , , 。
(2)中国干旱灾害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3)图中A、B、C三地什么季节旱情最严重?并分析其成因。
33.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作图——――在下图作出昼夜半球分界线,并以阴影表示夜半球。 (2分)
(2)此时地球公转到 (远、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变 (快、慢)。 (2分)
(3)图示这天广州的昼夜状况是_ _ ____,这天过后广州的白昼开始________(增长、缩短)。 (2分)
(4)在图中A、B、C三处地面各竖直立一根等长的竹竿,则当地正午时竿影由长到短排列次序是 。 (1分)
(5)图中昼夜半球分界线是 (晨、昏)线。 (1分)
34.下图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乙处为______,丙地吹 风
(2)北京与东京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其原因是________。
(3)试比较郑州、西安两地在气压方面的不同点及产生的原因。 。
(4)郑州未来天气如何
35.读图,回答问题:(6分)
(1)只能改变风向的是     ,它与风向的角度关系是     。
(2)决定风速大小的是    ,它的方向是      。
(3)既能影响风向又能影响风速的是      。
(4)该图表示的是      (南或北)半球。
答案页(只印四份)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31.共12分
(1)④ ② (2分)
(2)A (1分)主要类型: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2分)原因:①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②地势起伏,坡度较陡;③降水集中,植被较少(3分)。
(3)B(1分)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少旱灾;远离热带气旋生成地,少台风灾害;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3分)
32.(1)华北平原、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3分)
(2)冬夏季风的推移速度和强弱影响(3分)
(3)A地春旱最严重,春季时随着气温回升,蒸发加强,而A地仍受高气压控制,降水稀少,旱情严重,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
B地干旱主要发生在夏季,夏季时B地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
C地干旱主要发生在冬季,冬季时C地降水少,而C地纬度较低,气温偏高,蒸发较强,易发生干旱。(6分)洋县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100分钟。请将第I卷和第Ⅱ卷各题的答案直接答在答卷页的相应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化合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 )
A. 甲醇 B. 乙炔 C. 丙烯 D. 丁烷
2.下列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
A.甲苯 B.对二甲苯 C.乙烯 D.丙烯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乙烷和乙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4.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的最简式(实验式):CH2O B.CH4 分子的球棍模型:
C.醛基的电子式: D.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5.下列关于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B.甲烷和苯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
C.乙醇和乙酸分子中都含羟基,都能与NaOH发生反应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
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7.下列有机物在酸性催化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的有机物,且这两种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有机物是( )
A.蔗糖 B.麦芽糖 C.丙酸丙酯 D.丙酸乙酯
8.下列物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还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A.丙烯酸 B.乙酸甲酯 C.硬脂酸甘油酯 D.苯甲酸
9.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正确说法是( )
A.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
B.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
C.淀粉、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1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浓溴水区分苯和甲苯
B.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果糖
C.实验室中,可以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取乙炔
D.H2N—CH2—COOH 和 CH3—CH—COOH 缩合只能形成一种二肽
12.某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氧化成羧酸,又可以还原成醇,该酸和该醇可生成分子式为C4H8O2的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有机物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将该有机物和分子式C4H8O2的酯组成混合物,只要总质量一定不论怎样调整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完全燃烧时得到二氧化碳的量必定相等
D.该有机物是乙酸的同系物
13.由以下五种官能团:①—CH3;②—OH;③—C6H5;④—CHO;⑤—COOH;两两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中,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4.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均为C7H8O,其中与FeCl3溶液混合后,显紫色和不显紫色的种类分别为 ( )
A.2种和1种    B.2种和3种   
C.3种和2种    D.3种和1种
15.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16. 某芳香族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6O2,其分子(除苯环外不含其它环)中不可能有( )
A. 两个羟基 B. 一个醛基 C. 两个醛基 D. 一个羧基
17.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少量苯酚
D.已知I3-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18.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分解生成了NO2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 。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D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NaHCO3
19.分子式为C8H16O2的有机物A,它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B和C,且B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C。则有机物A的可能结构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0.取10.4 g某醇与冰醋酸进行酯化反应,生成11.6 g的酯,同时回收到未反应的醇3 g,则醇可能是( )
A.乙醇    B.丁醇   C.苯甲醇  D.辛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5道题,共50分)
21.(10分)A是一种酯,分子式是C14H12O2,A可以由醇B跟羧酸C发生酯化反应得到。A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氧化B可以得到C。
(1)写出A、B、C的结构简式:A ;B ;C 。
(2)写出B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它们都可以跟NaOH反应):
和 。
22.(15分)香豆素是一种天然香料,存在于黑香豆、兰花等植物中。工业上常用水杨醛与乙酸酐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反应制得:
以下是由甲苯为原料生产香豆素的一种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及副产物已略去)
已知以下信息:
①.A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②.B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通常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香豆素的分子式为 ;
(2)由甲苯生成A的反应类型为 ;A的化学名称为 ;
(3)由B生成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B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_______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出现四组峰的有_______种;
(5)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_______种,其中:
①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写结构简式);
②能够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的是 (写结构简式)。
23.(8分)有机物A(C6H8O4)为食品包装纸的常用防腐剂。A可以使溴水褪色。A难溶于水,但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得到B(C4H4O4)和甲醇。通常状况下B为无色晶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1)A可以发生的反应有 (选填序号)
① 加成反应 ②酯化反应 ③ 加聚反应 ④ 氧化反应
(2)B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3)已知B分子中没有支链,则其结构简式是 ,与B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4)由B制取A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天门冬氨酸(C4H7NO4)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可由B通过以下反应制取:
天门冬氨酸的结构简式是 。
24.(7分)某有机物A能与NaOH溶液反应,其分子中含有苯环,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其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70.6%,氢的质量分数为5.9%,其余为氧。则:
(1)A的分子式是 。
(2)若A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其结构有 种。
(3)若A与NaOH溶液在加热时才能反应,且1mol A消耗1mol NaOH,则A的结构
简式可能是 、 。
(4)若A与NaOH溶液在加热时才能反应,且1mol A消耗2mol NaOH,则符合条件的A的结构可能有 种,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种,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的结构简式是 。
25.(10分)A~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6.0g化合物E完全燃烧生成8.8g C02和3.6g H20;E的蒸气与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则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2)A为一取代芳香烃,B中含有一个甲基。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由B生成D、由C生成D的反应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A生成B、由D生成G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存在于栀子香油中,其结构简式为 ;
(6)在G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一硝化的产物只有一种的共有___________个,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且峰面积比为l :1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结构简式)。
NH2
NH3
HCl
B
C
天门冬氨酸洋县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选出填于答题格相应的位置
1.下图为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m是指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B.图中a、b、c分别是指细胞膜、具膜的细胞器和核膜
C.图中p是指线粒体的内膜 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和高尔基
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物质
3.下表中动物细胞部分结构的功能按甲~丁的顺序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名称(①~⑤)正确的配对是:
功 能 细胞结构
甲:细胞分裂时与染色体运动有关 ①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③溶酶体④核仁⑤中心体
乙:脂质合成的场所
丙: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
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A.⑤①③② B.③②①④ C.⑤①②④  D.③②①④
4.根据下列概念图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酵母菌和蓝藻,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
B.乙图能体现酶 (c)、 普通酶(a)和RNA (b)的关系
C.丙图表示糖(b)和糖原(a)的关系
D.丁图可体现出细胞(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
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B.衰老细胞的核体积减小,核膜内折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 D.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分辨出核糖体
6.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
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决定作用 B.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很长时间
7.下列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一组是
A.麦芽糖、脂肪酸、生长激素 B.纤维素、胰岛素、性激素
C.糖原、淀粉酶、抗体 D.ATP、DNA、磷脂
8.胃蛋白酶的合成和分泌途径是: A.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
B.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细胞膜
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D.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
9.右图表示某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叶肉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B.M中[H]的运动方向是由叶绿体的基质到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C.M.N间产生的ATP可以交换使用
D.原核细胞没有M.N,但有的仍可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10. 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3种植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有关种子萌发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萌发初期有机物含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吸水
B.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也会增加
C. 相同质量的种子需要O2的量和产生CO2的量不相同
D.相同质量的种子,小麦萌发需O2量最多
11.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说法有:
①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而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
②在性别比例为1︰1的种群中,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等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
③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更易于表现
④一对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频率相等时,显性性状个体数量多
⑤性激素的分泌仅受下丘脑的调节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关于右图所示的生理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的生物细胞无真正的细胞核
B.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在tRNA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C.该图表示出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D.该图所示的生理过程还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13. 一对等位基因经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段长度不同,凝胶电泳分离限制酶切割的DNA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如图I所示)。根据该特性,就能将它作为标记定位在基因组的某一位置上。现有一对夫妇生了四个儿女,其中1号性状表现特殊(如图II),由此可推知四个儿女的基因型正确的是(用A、a表示一对等位基因):
A.1号为XaXa B.2号为XAY C.3号为Aa或AA D.4号为AA
14.细菌蛋白质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可通过肽链之间的二硫键维持稳定。已知不同的多肽产物可因分子量不同而以电泳方式分离。下列左图是一个分析细菌蛋白的电泳结果图,“-”代表没加还原剂,“+”代表加有还原剂,还原剂可打断二硫键,“M”代表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右侧数字代表蛋白质或多肽的相对分子量。根据左侧结果,下列哪个图案最能代表该细菌原本的多肽结构(注意:“一”代表二硫键):
15.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
B.基因频率的变化,也就是物种不断变化的过程
C.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之间的自然选择实现的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16.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 )
A.应用了离心法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开
B.对大肠杆菌的标记和对噬菌体标记的目的不同
C.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可分别获得被标记的
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大肠杆菌和噬菌体
D.用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大肠杆菌中检测不到35S
17.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
性。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
A.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B.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C.均为黄色短尾 D.黄色短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6:3: 1
18.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
19.以下关于生命活动信息传递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与信息传递无关
B.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内,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有信息交流作用
D.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进行的
20.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21.下图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同一种生物体内的有关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主要发生在图⑤时期
B.基因重组的发生与图①有关而与图②无直接关系
C.图②所示分裂方式,其间期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传给后代的可能性要大于图①
D.雄性动物体内,同时具有图①~图⑤所示细胞的器官是睾丸而不可能是肝脏
22. 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23.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24.在基因工程操作中,运载体的本质是双链DNA分子,下列功能不能由运载体完成的是
A.目的基因的转运 B.目的基因的扩增
C.目的基因的表达 D.目的基因的定位
25.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杂交瘤细胞既可在体外培养又可在体内培养
B.在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液中通常含有动物血清
D.一株盛开菊花的不同部位的细胞,离体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基因型可能不同
26.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27.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28.下列是有关生物实验的四幅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由甲转换乙时需要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以保持视野较亮
B.图②所示的视野中,和细胞A处于同一时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最高
C.图③中的植物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D.图④可以表示以发黄的菠菜叶片为材料,提取、分离色素后的结果
29.以下关于教材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以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
B.“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可选用盛花期的成熟碗豆花药为实验材料
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常用显微计数法,通常将样液先稀释
D.“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30. 对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某视野中的图像,如要看清洋葱根尖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
B.图乙是某同学在2m×2m样方范围内进行的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的调查,圆圈表示个体,则这块地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3.25株/m2
C.图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实际上图中所标注的叶绿体位于右下角,细胞质按顺时针方向流动
D.图丁表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见其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
二.简答题
31.(11分)右图为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示意图。请回答:
(1)胚胎干细胞是从动物胚胎发育至
_________期的内细胞团或胎儿的__ ___中分离得到的一类细胞。
(2)图中分化程度最低的干细胞是___ ___。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培养液中加入
_ 因子,可诱导该种干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3)在机体内,皮肤干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是机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_的结果。
(4)某患者不能产生正常的白细胞,通过骨髓移植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骨髓的治疗的实质是将上图的______________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5)若要克隆某种哺乳动物,从理论上分析,上述红细胞、白细胞神经细胞中不能选用作为供体的细胞是成熟的___________,其原因是 。
(6)若某药物可抑制肝肿瘤细胞NDA的复制,使用该药物可使肝肿瘤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期。
(7)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的细胞融合阶段,用__________细胞与骨髓细胞融合,经多次筛选最终得到能分泌__________________的杂交瘤细胞。
32.(7分)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丁是A的放大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若甲模式中,靶腺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再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__模式,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_。
(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____ _____。
(4)图丁结构中①中物质是 ,它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33.(8分)科学家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代最佳的光照强度。实验如下: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温度(℃)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开始时的CO2浓度(%) 12小时后CO2浓度(%)
25 0 0.35 0.368
25 10 0.35 0.342
25 20 0.35 0.306
25 40 0.35 0.289
25 60 0.35 0.282
25 80 0.35 0.280
25 95 0.35 0.279
实验结果: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 ,因变量是
说出该实验中的一种控制变量 。
(2)Mikael设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使用了不同株植物。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吗? ,为什么 。
(3)在这一实验中Mikael将其中一个装置保持在黑暗中的目的是 。
(4)Mikael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 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建议 。
(5)Mikael要用曲线图表示他的实验结果。怎样最好的图示结果?(请在下列四项备选项中选择)( )
A.柱形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B.柱形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C.曲线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D.曲线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34, (14分)下表所示6个纯种品系果蝇的性状和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编号,品系a为显性性状,其余性状均为隐性性状。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品 系 a b C d e f
性状 野生型 白眼 黑体 痕迹翅 棕眼 紫眼
染色体 X Ⅱ Ⅱ Ⅲ Ⅱ
I:①进行伴性遗传研究时,选择什么样的品系果蝇交配最恰当 (填品系代号)。
②若通过翅和眼的性状,探究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否接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时,选择什么样的品系交配最恰当 (填品系代号)。
③已知果蝇的直毛与分叉毛受控于一对等位基因,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亲本,如何通过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直毛雌果蝇与分叉毛雄果蝇进行 ,若结过一致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染色体,反之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染色体。
II: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控制直毛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
核糖体
1/8
1/4
3/8
3/4
雌性果蝇
雄性果蝇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洋县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迈克尔孙实验零结果说明以太是不存在的
B.广义相对论认为任何物理规律在任何参考系中是相同的
C. 引力红移现象说明宇宙在不断的膨胀
D. 由狭义相对论不能得出乘宇宙飞船的哥哥回来时比在地球的孪生弟弟年轻.
2.在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B.从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所携带的声音或图像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
C.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波源自身的频率会变大。
D.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存在,后来由他又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自然光是偏振光 B.沿着一个特定方向传播的光叫偏振光
C.激光一定是偏振光 D.单色光就是偏振光
4、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点燃酒精灯并在灯芯上洒些盐,竖立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焰的像在肥皂液薄膜上
B.若要观察到图中的干涉图样,人应位于
金属丝圈的前面与酒精灯同侧。
C.观察的干涉图样的颜色应是白色的。
D.由于重力作用,使肥皂液薄膜上薄下厚,相当于三棱镜,所以这一现象实际上是光的色散
5、 某同学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利用游标卡尺两脚间形成的狭缝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若狭缝与灯泡垂直,衍射条纹与狭缝垂直
B. 若狭缝与灯泡平行,衍射条纹与狭缝平行
C.衍射条纹的疏密程度与狭缝的宽度有关
D.衍射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
6、一个水平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是0.20s,当振子从平衡位置开始向右运动,经过0.17s时,振子的运动情况是 ( )
A.正在向右做减速运动 B.正在向左做减速运动
C.正在向右做加速运动 D.正在向左做加速运动
7.在飞机的发展史中有一个阶段,飞机上天后不久,飞机的机翼(翅膀)很快就抖动起来,
而且越抖越厉害。后来经过人们的探索,利用在飞机机翼前缘处装置一个配重杆的方法,
解决了这一问题。在飞机机翼前装置配重杆的目的主要是(   )
A.加大飞机的惯性 B.使机体更加平衡
C.使机翼更加牢固 D.改变机翼的固有频率
8.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
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a、b、c三种色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温度计放在c的下方,示数增加最慢
B.若分别让a、b、c三色光通过一双缝装置,则a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小。
C.a、b、c三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越来越小
D.若让a、b、c三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空气中某方向射入一介质,b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c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9.在右图所示的LC振荡电路中,通过P点的 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b)所示,若把通过P点向右的电流规定为i轴的正方向,则( )
A、0至0.5ms内,电容器C正在充电
B、0.5ms至1ms内,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荷
C、1ms至1.5ms内,Q点比P点电势高
D、1.5ms至2ms内磁场能在减少,磁感应
强度增大
10.甲图中每两点质点之间的距离为s ,质点1是振源,起振方向向上,经过时间t后,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关于这列波的周期和波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周期为T=2t/3
B.这列波的周期为T=t/4
C.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12s/t
D.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16s/t
11. 发出白光的细线光源ab,长度为l0,竖直放置,上端a恰好在水
面以下,如图。现考虑线光源ab发出的靠近水面法线(图中的虚
线)的细光速经水面折射后所成的像,由于水对光有色散作用,
若以l1表示红光成的像的长度,l2表示紫光成的像的长度,则( )
A.l1l2>l0 C.l2>l1>l0 D.l212.一列简谐机械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距离小于一个波长的x=0与x=2m处的两质点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中实线与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得出(   )
A.该波的波长一定是4m
B.该波的周期不一定是4s
C.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m/s
D.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0.4m/s
13.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abc=60° ,一平行细光束从O 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若不考试原入射光在bc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 ( )
A.从ab面射出
B.不能从ac面射出
C.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斜交
D.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垂直
14.光导纤维的内部结构由内芯和外套组成,它们的材料不 同,光在内芯中传播,则 ( )
A.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光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B.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小,光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C.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小,光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折射
D.内芯和外套的折射率相同,外套的材料韧性较强,起保护作用
15.虹是由阳光射人雨滴(视为球形)时,经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而产生色散形成的。现有白光束L由图示方向射入雨滴,a、b是经反射和折射后的其中两条出 射光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线b在水滴中传播时的波长较长
B.光线b在雨滴中的折射率较大
C.光线b在雨滴中的传播速度较大
D.若分别让a、b两色光通过同一双缝装置,则b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较大
16.以下关于偏振片和增透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拍摄水下景物时,为减小光在水面处的反射,使景物更加清晰,可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一增透膜
B.为减小光在照相机镜面处的反射,使景物更加清晰,可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一偏振片
C.照相机的增透膜厚度通常为λ/2
D.3D立体电影充分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
二、实验题(12分)
17.有两个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 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在那里利用先进的DIS系统较准确 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2~L图象,如图甲所示.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 (选填 “A”或“B”).另外,在南大做 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两种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乙),由图可知,两单摆摆长之比La/Lb= .
18.如图1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示数为_____mm。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4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3中手轮上的示数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y为_______mm。
已知单缝与双缝的距离L1,双缝与屏的距离L2,单缝宽d1,双缝间距d,计算波长的公式λ=_________,(用物理符号表示)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19. (8分)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波速为0.6m/s,P点的横坐标x=0.96m,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此时波刚好传到C点。
(1)此时刻质点A的运动方向和质点B的加速度方向是怎样的?
(2)经过多少时间P点第二次达到波峰?
(3)画出P质点开始振动后的振动图象。
20.(12分)如图所示,AOB是1/4圆柱玻璃砖的截面图,玻璃的折射率为.今有一束平行光线以450的入射角入射到玻璃砖的AO面,这些光线只有一部分能从AB弧面射出,并假设凡是射到OB面上的光线全部被吸收,也不考虑OA面的反射作用.试求圆柱AB面上能射出光线的面积占AB表面积的几分之几?
21. (8分)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t1=0和t2=0.05s时刻,其波形图分别如图中的实线和虚线所示,求:
(1) 该波的振幅和波长?
(2) 若这列波向右传播,波速是多少?若这列波向左传播,波速是多少?
(3)当波速为280m/s时,波的传播方向?
22.(12分)如图所示,玻璃棱镜ABCD可以看成是由ADE、ABE、BCD三个直角三棱镜组成。一束频率为5.3×1014Hz的单色细光束从AD面入射,在棱镜中的折射光线如图中ab所示,ab与AD面的夹角α=60°。己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玻璃的折射率n=1.5,求:
(1)这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多大
(2)光在棱镜中的波长是多大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束光线第一次从CD面出射时的折射角。
(结果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b
水洋县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3.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5.《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6.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消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7.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8.“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9.“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0.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本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11.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12.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13.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14.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岸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15.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6.史学家胡绳指出,国共两党之间还有一大片很重要的中间势力,“革命能胜利,是因为我们党把中间势力拉过来了”。以下史实中有利于中共争取中间势力的有①八七会议纠正党内右倾错误②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③促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④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18.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19.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1.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22.1603年,22.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3.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24.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①个人自由 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 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2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27.图9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28.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29.图7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治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五条誓文》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侧重点)的不同之处。(6分)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3分)
(3)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3分)
32.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6分)(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2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4分)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4分)
33. 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4分)
材料二: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军火工业方面。……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高利贷富商岩畸首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工业化起步与英国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
材料三: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3)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8分)
材料四: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4)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 为什么 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理解之处(16分)
五月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31题答案.(1)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度。日本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中国则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6分)
(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是这次改革的领导者,他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日本,明治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他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开展;中国,光绪帝同意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3分)(3)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的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3分)
33题参考答案:洋县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的定义域为,
则( )
A. B. C. D.
2、函数(X)是单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A) (B) (C) (D)
3、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4、设,,,则( )
A. B. C. D.
5、在下列图象中,二次函数y=ax2+bx与指数函数y=()x的图象只可能是( )
6、设f(x)=2x+3x-7,用二分法求方程2x+3x-7=0在(1,2)的近似解的过程中,得f(1)<0,f(2) >0,f(1.5)>0,则方程的近似解落在区间 ( )
A) (1,1.5) B) (1.5,2) C)(-∞,1) D) (2,+∞)
7、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可以将函数的图象( )
A.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D.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8、在△中,若,则△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9、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坐标轴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B. C. D.
10、已知向量,向量则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 )
A. B. C.16,0 D.4,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M为BC的中点,则_______。(用表示)
12、已知则的最大值是 。
13、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14、若,则的值为 。
15、化简对数式的值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驟。
16、(14分)已知函数,当时,有极大值(1)求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单调区间(2)求函数在[-2,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7、(12分)某纺纱厂生产甲、乙两种棉纱,已知生产甲种棉纱1吨需耗一级子棉2吨、二级子棉1吨;生产乙种棉纱需耗一级子棉1吨、二级子棉2吨,每1吨甲种棉纱的利润是6百元,每1吨乙种棉纱的利润是9百元,工厂在生产这两种棉纱的计划中要求消耗一级子棉不超过30吨、二级子棉不超过20吨.甲、乙两种棉纱应各生产多少,能使利润总额最大
18、(13分)已知函数f(x)=Asin(ωx+φ),x∈R(其中A>0,ω>0,0<φ<)的周期为π,且图象上一个最低点为M(,-2). (1)求f(x)的解析式;(2)当x∈[0,]时,求f(x)的最值.
19、(12分)已知A(3,0),B(0,3),C(.
若向量
若.
20、(12分)在中,,.
(Ⅰ)求的值; (Ⅱ)设的面积,求的长.
21、(12分) 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t (2〉若函数在[1,e]上的最小值为,求实数a的值.洋县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英语试题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120分钟。
第一卷(两部分,共95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四节,满分55分)
语音知识(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的读音相同的选项。
1. dull A. put B. sunset C. annual D. minus
2. honey A. honest B. hour C. honour D. hole
3. biting A. gifted B. unique C. spice D. olive
4. peach A. chew B. school C. moustache D. machine
5. glare A. merely B. aircraft C. dairy D. inspire
第二节 情景对话(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根据对话情景和内容,从对话后所给的选项选出能填入每一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个为多余选项。
A: Hi, John.
B: Hi, Lucy. ___6____
A: Yes. I’m required to tell a story in English before the lesson begins.
B: Oh, I see. ___7___
A: You’re right. I need to practice on the stage before they all come.
B: _8______
A: Yes, here, in my pocket… Oops, where is it
B: Don’t worry. __9____
A:…No, not in the bag, either. I’m afraid I left it at home.
B: __10__
A: Aha! It’s just the key to the classroom! Thank you so much.
A. Glad to see you.
B. What’s the story about
C. What’s that around your neck
D. Maybe you put it in your schoolbag.
E. Do you have the key to the classroom
F. You’re going to school rather early today.
G. So you want to get to the classroom earlier to make some preparations 第三节 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每小题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1 I enjoyed the _____ plate in the museum, which is very great.
A. British beautiful china B. beautiful British china
C. china British beautiful D. beautiful china British
12 ______ around the fire, the tourists danced with the local people.
A. Gathering B. Gather C. To gather D. To be gathering
13._______ I agree with your proposals, but there are a few small points I’d like to discuss. A. Extremely B. Especially C. Absolutely D. Basically
14. The motorcycle competition in the desert, ____ lasted ten days, is over now.
A. where B. it C. that D. which
15. ______ his surprise, the soup he likes is not ______ his taste at all this time.
A. To; to B. To; for C. For; to D. In; to
16. --- What do you want to do next We still have an hour before the basketball game. --- _______. Whatever you want to do is fine with me.
A. It depends B. It’s up to you C. All right D. Glad to hear that
17. With nothing _____ to burn, the fire became weak and finally died out.
A. leaving B. leave C. left D. to leave
18. --- Do you know Lily has gone to London
--- Oh._____ I haven’t seen her these days.
A. No doubt B. No wonder C. Naturally D. Of course
19. What he said suggested he ___ the situation. A. didn’t understand
B. not understand C. shouldn’t understand D. understands
20. I want to sell my piano because it _____ much room.
A. brings up B. takes up C. makes up D. picks up
21. If you think there _____ huge quantities of oil for the use of drivers, you are wrong. A. is B. are C. has D. have
22.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a man is more than twice as likely to die of skin cancer ____ a woman. A. than B. such C. so D. as
23. My parents don’t mind what job I do ____ I am happy.
A. even though B. as soon as C. as long as D. as though
24. Every evening after dinner, if not ____ from work, I will spend some time walking my dog. A. being tired B. tiring C. tired D. to be tired
25. The man often says he ______ his success ____ his teacher’s strict requirements.
A. owes; for B. owes; to C. is owed; to D. is owed; for
第四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适合填入对应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I’ve always loved tomatoes. Every year on my birthday, my dad would tell me how my mother had been __26_ tomatoes right before he came to see me. “That’s because you love them so much,” he’d say. After that, he’d _27 _ me a bag of tomatoes. It was our special __28_.
Now this year, _ 29 . Just two months before my birthday, Dad passed away. I told my husband that I didn’t even want to _30_ a tomato. It just wouldn’t be the same unless they _31_ Dad. Thankfully, only my husband and kids knew about Dad’s _32_ birthday gift and what it meant. I told them not to send any tomatoes.
When my birthday arrived, I went out for _33__ with my friend. It was a good way to take my _34_ away from the sadness I was feeling. As I _35_ after the meal, a white grocery bag appeared on my front porch (门廊), tied at the top in a bow. My heart skipped a _36__ and tears came to my eyes. Sure enough, when I _37_ it, I saw that it was full of tomatoes. I had told my _38_ no tomatoes! I thought _39_. If it wasn’t from Dad, it didn’t mean anything.
Later, my daughter __40__. “Mom, I’m sorry about the tomatoes,” she said. “So you’re the one who did that,” I said unhappily. “No, Mom, I didn’t put them there,” she _41_. Her husband, Travis, had _42_ a bag of tomatoes from his dad that afternoon. “He knew you liked tomatoes, so he thought of _43_ them with you. I had no idea what he did until after --- he didn’t even know it was your birthday.”
My daughter _44_ again and put the phone down, but I became calm. Travis didn’t know what the tomatoes meant to me, _45_ someone did. And he made sure I got my birthday gift, even if my dad couldn’t give it to me himself.
26 A. selling B. farming C. packing D. tasting
27 A. post B. hand C. promise D. show
28 A. deal B. festival C. meeting D. tradition
29 A. though B. simply C. still D. actually
30 A. buy B. boil C. see D. cut
31 A. stood with B. happened to C. came from D. called in
32 A. timely B. yearly C. partly D. monthly
33 A. advice B. help C. clothes D. dinner
34 A. attention B. chance C. direction D. excuse
35 A. left B. looked C. rested D. returned
36 A. blow B. beat C. push D. step
37 A. stole B. caught C. opened D. found
38 A. friends B. family C. workmates D. neighbors
39 A. confusedly B. movingly C. excitedly D. angrily
40 A. called B. complained C. arrived D. cried
41 A. shouted B. insisted C. announced D. explained
42 A. bought B. shipped C. received D. borrowed
43 A. sharing B. dealing C. giving D. eating
44 A. stopped B. answered C. apologized D. begged
45 A. although B. as C. so D. but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四篇短文,从每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When Ben Franklin was very only a boy, he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things. He was always asking his father and brothers “What ” and “How ” and “Why ”
They couldn’t always tell him what he wanted to know.
When they couldn’t tell him, Ben tried to find out for himself.
Many times Ben did find out things that no one knew before. The other boys would say, “That’s Ben Franklin! He’s always finding out something new! ”
Ben lived close to the water. He liked to go there to see the boats. He saw how the wind blew them across the water.
One day Ben said to himself, “Why can’t the wind help me float across the water And I’m going to try.” Ben got his big kite. He took hold of the kite string and ran with it. The wind took the kite up into the air. Then Ben jumped into the water.
The wind blew the kite high into the air. Ben began to float across the water. Soon he was on the other side, and he had not worked at all.
One boy shouted, “Look at Ben floating across the water! His kite takes him to the other side without any work!”
“Yes”, said another. “He’s always finding new ways to do things.”
46. When he was only a child, Ben _____.
A. liked to fly a kite by himself B. always asked easy questions
C. always liked to play with water D. always liked to find out how things worked
47. His father and brothers _____.
A. couldn’t answer all his questions B. could answer all his questions
C. tried hard to find out something new for him
D. were too busy to answer his questions
48. How did Ben Franklin float across the water
A. The other boy took him across it. B. The water carried him across it.
C. The flying kite took him across it. D. A boat took him across it.
49. He found out many things that ____.
A. children didn’t know B. his father and brothers knew
C. people didn’t know D. most people knew
B
The way we do things round here
Some years ago, I was hired by an American bank. I received a letter from the head of the Personnel Department that started, “Dear John, I am quite pleased that you have decided to join us.” That “quite” saddened me. I thought he was saying “We’re kind of pleased you decided to join us although I wish we had hired someone else.” Then I discovered that in American English “quite” sometimes means “very”, while in British English it means “fairly”.
So the first lesson about working in other countries is to learn the language and by that I don’t just mean the words people speak. It is body language, dress, manners, ideas and so on. The way people do things highlights many of the differences we see between cultures.
Some of these differences may be only on the surface--- dress, food and hours of work--- while others may be deeper and take longer to deal with. Mostly, it is just a question of getting used to the differences and accepting them, like the climate (气候), while getting on with business.
Some of the differences may be an improvement. People are more polite; the service is better; you ask for something to be done and it happens without having to ask again. However, other differences can be troubling, like punctuality (准时). If you invite people to a party at 7 o’clock your guests will considerate it polite to turn up exactly on time in Germany, five minutes early in the American Midwest, an hour early in Japan, 15 minutes afterwards in the UK, up to an hour afterwards in Italy and some time in the evening in Greece. I prefer not to use the word “late” becaus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e times people arrive. It is simply the accepted thing to do in their own country.
50. The author was unhappy as mentioned in Paragraph 1 because he thought _____.
A. the American bank didn’t think much of him
B. the American bank might hire another person
C. it’s difficult to get used to American culture
D. it’s easy to misunderstand Americans
51. The word “highlights” in Paragraph 2 probably means _______.
A. encourages B. helps to narrow C. increases D. draws attention to
52.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what should we do with most cultural differences
A. Ask the native people for help. B. Understand and accept them.
C. Do things in our own way. D. Do in-depth research.
53. When invited to a party the people who are usually punctual are ______.
A. Italians B. Germans C. Greeks D. the British
C
One morning more than thirty years ago, I entered the Track Kitchen, a restaurant where everyone from the humblest(卑微的) to the most powerful came for breakfast. I notice an empty chair next to an elderly, unshaven man, who looked somewhat disheveled. He was wearing a worn-out hat and was alone. I asked if I might join him. He agreed quietly and I sat down to have my breakfast.
We cautiously began a conversation and spoke about a wide range of things. We never introduced ourselves. I was concerned that he might have no money and not be able to afford something to eat. So as I rose to go back to the counter and buy a second cup of coffee, I asked.
“May I get you something ”
“A coffee would be nice.”
Then I bought him a cup of coffee. We talked more, and he accepted another cup of coffee. Finally, I rose to leave, wished him well, and headed for the exit. At the door I met one of my friends. He asked, “How did you get to know Mr. Galbreath ”
“Who ”
“The man you were sitting with. He is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Churchchill Downs. ”
I could hardly believe it. I was buying, offering a free breakfast, and feeling pity for one of the world’s richest and most powerful men!
My few minutes with Mr. Galbreath changed my life. Now I try to treat everyone with respect, no matter who I think they are, and to meet another human being with kindness and sincerity.
54.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disheveled” mean
A. Unfriendly. B. Untidy. C. Gentle. D. Kind.
55. The author bought coffee for the old man because ______.
A. he thought the old man was poor
B. he wanted to start a conversation
C. he intended to show his politeness
D. he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old man.
56. How did the author probably feel after he talked with his friend
A. Proud. B. Pitiful. C. Surprised. D. Regretful.
57.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story
A. We should learn to be generous. B. It is honorable to help those in need.
C. People in high positions are not like what we expect.
D. We should avoid judging people by their appearances.
D
In the US, people prefer waiting for a table to sitting with people they don’t know. If you are sitting at a table with people you don’t know, it is impolite to light up a cigarette without asking if it will trouble them.
At American restaurant and coffee shops you are usually served cold water before you order. You may find the bread and butter is free, and if you order coffee, you may get a free refill(再装满).
Most cities and towns have no rules about opening and closing time for stores or restaurants, though they usually do make rules for bars. Especially in large cities, stores may be open 24 hours a day.
Serving in restaurant is often large, too large for many people. If you can’t finish your meal but would like to enjoy the food later, ask your waitress or waiter for a “doggie bag”. It may have a picture of a dog on it, but everyone knows you’re taking the food for yourself. Supper and dinner are both words for the evening meal. Some people have “Sunday dinner”. This is an especially big noon meal.
Tips are not usually added to the check. They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price of the meal, either. A tip of about 15% of the price of a meal is expected and you should leave it on the table when you leave. In some restaurants, a check is brought on a plate and you put your money there. Then the waiter or waitress brings you your change.
58. If you are walking in New York, you will find that _____.
A. you can go to the bars any time you like
B. stores may be open for the customers a day
C. restaurants have some rules about foreigners
D. closing time is often decided by the managers
59. When you are taking a “doggie bag” on the street, we know that _____.
A. you have bought some food for your dogs
B. you are taking the rest of food for your dogs
C. you will take the food home and enjoy it later
D. you have put a dog in the bag and take it home
60.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A. Tips belong to a part of the price of the meal.
B. Tips have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life.
C. Tips are important in the US for the restaurant.
D. You can provide the tips for the manager directly.
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下框的A---F选项中选出能概括每一段主题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一项为多余项。
A. Get out.B. Meet friends.C. Put the music on.D. Take some Zzzzz.E. Watch a comedy movie.F. Breathe in and breathe out.
Best ways to relax when stressed
61. _______
Go to feel the sunshine outside. Take a long drive. Open the windows and feel the wind while driving. Fuel up your vehicle, and go to places you’ve never really been to. New routes will distract your mind, give you something new to see, and keep problems and stress at bay.
62. _______
One of the best methods to get relaxed is to plug in the earphones, and listen to some music. Whether or not you agree, music is therapy in itself. Listen to your favorite music, dance to the tunes, and sing to the hymns --- it might not solve the problems you’re stuck in, but it might just distract you for a while.
63. _______
Breathing exercise is simple, but works perfectly. How Let me explain. Suppose that you have a stress ball in front of you. Now, keep staring at it for a while as you breathe in and breathe out. Don’t let your mind wander anywhere else, and just concentrate on the ball. This is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relax your mind when there’s little you can do to relieve yourself.
64. _______
When the weather is getting you down, and you’re not sure how to deal with the voice in your head, all you need to do is pick up a few bars of chocolate, and settle down for a laughter riot. Fetch a DVD of your favorite comedy movie, and watch it till you’re out of stress.
65. _______
Take a day off from work, slip into your night suit, and go to bed. Put your phone on the silent mode, shut the door, take the blanket on, and rush into the world of dreams, where no stress exists. Get enough sleep, for it’s the best relaxation technique for stress.
第三部分:写作(共三节,满分5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下列各句句意和空白之后的汉语提示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的横线上写出对应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只写一词。
66 I’ll telephone you ________ (一……就) I arrive there.
67 It’s bad _______(礼貌) to ask the lady how old she is in western countries.
68 _______(总而言之), the holiday was very disappointing.
69 They didn’t know who stole the money, but they _____ (怀疑) John.
70 Did the medicine have any _______ (效果)
71 Physics and math are my favorite ________ (课程).
72 English is spoken as an official _______ (语言) in more than 60 countries.
73 Although choudoufu is _______ (臭名昭著), Jimmy enjoys it very much.
74 What is food to one man may be ______ (毒药) to another.
75 The Renaissance may never have happened ______(没有) the development of printing.
第二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15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十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限一词;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I was playing at my cousin house. Since his family was rich than mine, ha had more toys than I did. There was one on particular I’d always wanted. I put into my pocket when he wasn’t looking. I guessed, even at that age, I would never be able to enjoy to playing with the toy or faced my cousin again; I would always know I’d done something wrong. Late on, my aunt drove me home. When she dropped me off, I pulled out the toy slow and give it back. She knows what had happened, but she thanked me and ever mentioned it again.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30分)
上周末你和你父亲及他的朋友所组织的“驴友俱乐部(LVYOU CLUB)”去神秘大峡谷徒步穿越,由于准备充分,组织到位,非常成功。你收获颇多,请你将此次穿越写一篇120词左右的短文发表在你的博客中,以便对此感兴趣的英国网友了解。
写作提示:1 简要描述此次活动。2 活动应准备事项。 3 感想和收获。
注意:开头已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LVYOU” the same pronunciation as travel in Chinese from the Interne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our country.
洋县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五月月考英语试题
参考答案
第一卷
第二卷
单词拼写
书面表达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洋县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①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②请把II卷填写在答题格内。
第Ⅰ卷(共42分)
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称职/称颂 解差/解元 劲拔/遒劲 困难/排忧解难
B.创伤/怆然 熟稔/谂知 畜养/蓄养 粘连/拈花惹草
C.殷实/殷红 投奔/奔流 给养/给以 强健/强人所难
D.狭隘/自缢 囹圄/蹂躏 愠怒/蕴藉 沼泽/天理昭然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宣传文化系统发起的“爱的奉献”大型募捐活动,震憾人心,催人泪下,有效地凝聚了全国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B.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前往北川祭奠的人络绎不绝,面对废墟,他们沉痛地回想起去年那一起噩梦,默默地为长眠于地下的遇难者祈祷。
C.大地春回,万物复苏,在城里蜇伏了一冬的人们,三五成群到郊外踏青,沉醉在鸟儿欢歌中,流连于烂漫山花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D.受信贷紧缩影响,美国居民逐步压缩消费,其中备受亲睐的耐用品消费成为压缩的重点,这使得美国汽车业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3.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不少“形象工程”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双重利益________:政治上以政绩求得上级提拔,经济上以项目捞取一己实惠。
②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________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些则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
③“人有七情六欲”这固然不错,但________物欲怎样膨胀,________不应该折损祖国在心目中的光芒和庄严。
A.趋向 内涵 纵然/也 B.趋向 蕴涵 纵然/也
C.取向 内涵 无论/都 D.取向 蕴涵 无论/都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随着IT巨头聚集西永,使重庆从IT产业相对落后的西部老二工业基地城市迅速发展,站在了世界IT产业的的前沿。
B.艺术上冰雪聪慧的他在世俗生活中却是心无城府、过于懵懂淳良的,一如稚子。
C.“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以围绕基本实现“八小时出海”为总体目标,完成投资1500亿元,建成七大铁路通道建设,从根本上突破我市对外铁路通道不畅的瓶颈。
D.为了让价格机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实行阶梯电价、阶梯排污费或阶梯停车费时,可适当拉大各档次间的收费标准,让人们明显感受到减少排污、减少用电或使用小型车的好处。
6.下列对文字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字是在人类的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产生出来的。
B.世界上的古老文明都有自己独立形成的文字,这些文字都跟图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C.我国目前能确定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D.文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一旦产生,便永恒流传,如中国的汉字历经几千年传承至今。
7.下列关于同音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语的同音词,一种是同音同形,如“大家”既可指著名的学者,也可以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B.汉语的同音词的另一种类型就是同音异形,它又为部分异形,如“无畏——无谓”,全部异形如“立意——利益”。
C.汉语的同音词很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语音偶合,即读音碰巧一样;历史音变,即读音原来不同,后来才变得相同;词义分化,即一个词的几个意义后来失去联系了。
D.同音词在表达上的作用是积极的,使用它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可以构成修辞上的双关,用来表达一定的感彩。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
(1)大漠长风,驱车万里,历时一个半月,西域风情,令我如醉如痴:________。
(2)水击石溅,________引得满溪水花粲然,应声起舞,熠熠山泉披覆着满身音符。
①冰山覆雪峰,天池冰未融,古道伴长城,青海湖水涩
②冰山覆雪峰,古道伴长城,青海湖水涩,天池冰未融
③如小弦滚指弹拨,切切淙淙
④切切淙淙,如小弦指弹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发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发展前景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简洁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度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就会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平原,传播至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经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英才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9.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文化圈交流的结果。
B.“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增长。
C.“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政客们的“政治圈”。
D.“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汉字文明影响之处,都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10.对“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
B.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C.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汉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
D.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11.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B.世界潮流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史说明汉字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D.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并开始重新认识汉字的魅力。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12—15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人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①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史。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部从事讠悤讠同②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
【注】 ①榇(chèn):棺材。②讠悤讠同:人名。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霸为帅,屯于开阳 屯:驻扎 B.霸敬异周,身诣令舍 诣:来到
C.周得其罪,便收考竟 考:拷打 D.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 逆:阻止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臧霸“勇壮”的一项是 (   )
①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 ②因与父俱亡命东海
③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 ④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
⑤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 ⑥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讨伐吕布时,臧霸等曾带兵前往援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又把他藏匿起来,太祖点名搜索,在臧霸那里找到了吕布。
B.在兖州叛乱中,徐、毛二人背叛太祖,后亡命出逃投靠臧霸。太祖命刘备见臧霸,并命臧霸奉上二人首级。臧霸对刘备说的一席话,使太祖改变了主意。
C.臧霸非常尊敬下邳令武周,曾到其舍做客。后来臧霸的从事讠悤讠同不遵守法度,武周就拘押拷打讠悤讠同。臧霸却没有怪罪武周,反而与他更加亲善。
D.张辽讨伐陈兰,臧霸被调到皖地,讨伐吴将韩当,使孙权不得前往救助陈兰。韩当阻止臧霸于夹石,被臧霸击败。孙权遣数万人分兵救陈兰,闻知霸军在舒城,立即撤军。
II卷(共10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 ,栗深林兮惊层巅。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漠漠水田飞白鹭, 。 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4) ,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7、18题目。(7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17.简要回答“惊坐”与“暗坐”的不同表达作用。(3分)
18.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心情。(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国学大师钱穆?
国学大师钱穆学识广博,著作等身。按传统学科分类,他兼及经史子集四部,为传统国学中的“通儒之学”。按现代学科来看,其治学范围涉及史学与史学史、哲学及思想史、文化学及文化史等,可谓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钱穆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作70余种,如《国史大纲》、《国学概论》、《中国思想史》等,总共1400万字。?
钱穆是一位民族意识强烈、文化情结深厚的史学家。1930年,他在燕京大学教国文时,看见“M”楼、“S”楼、“贝公楼”时,极为不快,质问学校当局: “此何文 所谓中国文化者又何在 ”事后,学校采纳了钱穆的建议,将“M”楼改为“穆”楼,将“S”楼改为“适”楼,“贝公楼”改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也一律冠以中国名称。?
钱穆大半生在中华民族危亡和西学东渐、中国文化衰落的年代中度过,他时时刻刻都在思索,如何才能使中国既达到富强而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他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一书中指出,西学东渐后,中国人面临两大问题:第一,如何赶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好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撑住;第二,如何学到了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而不把“自己传统文化精神丧失掉”。若第一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国家民族根本不存在;若第二问题不解决,则中国的国家民族虽存在,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失。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自外生成,它必须要体认和凭借中国文化自身的机制。只能从以往的旧有中孕育生成,决不能凭空翻新,绝无依傍。?
钱穆不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史学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1933年秋,钱穆在北大一人独任“中国通史”课。经过一年的讲授,形成了具有钱氏风格的“中国通史”课。钱穆的“中国通史”课,事实性强,不尚空谈,有考有识,简要精到。上课时满腔热情,激荡全室又能深入浅出、就近取譬。如他比较中西文化,说秦汉文化犹如此室的四周遍悬万盏明灯,打碎一盏,其余犹亮;罗马文化像一盏巨灯,熄灭了就一片黑暗。当时钱穆讲课的教室设在北大梯形礼堂,是普通教室的三倍。每一堂课听者近三百人,坐立皆满。钱穆是当时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据说只有胡适一人可与之媲美。
钱穆学识广博,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利用各种机会把自己积累的治学经验、读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1942年9月8日,钱穆带学生徒步到新都赏桂,途中告诉严耕望等人:“一个人无论读书做事,一开始规模就要宏大高远,否则绝无大的成就。……中国学术界实在差劲,学者无大野心,也无大成就,总是几年便换一批,学问老是过时!这难道是必然的吗 是自己功夫不深,写的东西价值不高!求学不可太急,太急,不求利则求名,宜当缓缓为之;但太缓又易懈怠,所以意志坚强最为重要。”至于读书方法,钱穆谈道:“读书或采直阅式,不必管校勘、训诂等枝节问题;或采跳跃式,不懂无趣的地方,尽可跳过,不要因为不懂而废读;或采闲逛式,如逛街游山,随兴之所之,久了自然可尽奥旨。”钱穆是自学成材的名家,这些治学和读书的经验是他多年积累而得,对后来的治学者多有启迪。钱穆自1912年登上讲台,先后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等地的小学、中学、大学任教75年,培养出众多著名的文史专家。1990年钱穆在台湾辞世。有人称他的离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此后国学大师四字成为绝响”。?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的守护者》)
1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钱穆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作70余种,总共1400万字,正因如此,他成为被人仰慕的国学大师。
B.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自外生成,也不能凭空翻新。据旧开新、老干萌新便是钱穆为中国文化发展指出的道路。
C.钱穆是当时北大最叫座的一位教授,不仅因为他学力、才气兼备,讲课深入浅出,还因他富于民族感情,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
D.钱穆认为只要不急于求名求利、意志坚强,就会学问不过时、学术成果有价值,最终读书做事有大成就。
E.钱穆是自学成材的名家,在多年治学和读书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他摸索出的“直阅式”“跳跃式”“闲逛式”等读书方法都有借鉴价值。
20.“钱穆是一位民族意识强烈、文化情结深厚的史学家”,为什么这样评说钱穆?请简要分析。(4分)
21.为什么说钱穆“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请简要概括。(4分)
22.有人称钱穆的离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此后国学大师四字成为绝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师”的认识。(6分)
六、语言文字表达 (10分)
23.根据“星、萤、灯、瓶”表示的实物进行想像,并用这几个词语编一则绕口令。(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全国妇联会徽”图,试对其设计意图加以解说。(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欣赏漫画《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请仿照画面二、三的文字,补写其余两处。要求:①紧扣画面内容;②写两个5字句;③句末押韵。(4分)
七、作文(共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2》让人类更加清醒地审视当今世界其实离你我并不遥远的各种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经济危机、道德危机、文化危机和信仰危机……有人对此感到悲观。也有人认为“危机就是转机”,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说过:“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光明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请以“危机与转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文体特征鲜明。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