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凝聚法治共识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凝聚法治共识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凝聚法治共识教学设计
课题 凝聚法治共识 课时 1个课时 执教者
解读课标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解读学生 经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学生对其缺乏系统认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在实践中培养法治素养。
解读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二框题凝聚法治共识。本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感知身边的政府,了解我国政府的职责及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帮助学生理解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公民尊法守法,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率先垂范,才能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
过程与方法 初步行使自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
知识与能力 了解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知道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教学重点 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教学难点 厉行法治的要求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活动探究法、情感体验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引课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我的收获 视频“群众点单、政府送戏”的片段 开一家小吃店 初中被要求辍学打工 红绿灯坏了 领结婚证 乱砍滥伐林木 视频:法治中国中的片段“建设法治政府” 以案说法: 1996年10月,张玉环作为嫌疑人被警方戴走,随后遭6天6夜刑讯逼供,最终被屈打成招,判成杀人犯。 案件早期,王飞律师曾多次向法院要求重审未能实现。记者曹映兰通过微博发声,加上多方媒体推动施加舆论压力,推动案件发展。 张玉环在狱中从第二天就开始喊冤,在狱中写下五六百份申诉材料,最终保住性命,到如今被无罪释放。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提出问题: 视频中群中“点单”,政府“送戏”,体现了政府的什么宗旨? 提出问题:1.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2.政府有哪些作用?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出问题:1.政府应该怎样履行其职能? 2.依法行政的要求有哪些?(同桌讨论) 提出问题:张玉环案对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有哪些启示?(小组讨论三分钟) 提出问题: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1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问题,并分享成果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该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巧妙的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通过该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理解政府的作用、宗旨。 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政府的职能,同桌讨论问题,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从而进一步理解依法行政的要求。 通过小组讨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以案说法,让学生从案件中分析如何做到依法治国,例行法治的要求。 通过引用国家政治文件相关规定,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法规,从而让学生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