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课件(28张幻灯片,wps打开)+2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 课件(28张幻灯片,wps打开)+2视频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违
学习目标
1.了解民事权利的内容、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2.知道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合同的含义。
3.懂得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分类。
4.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
5.生活中学会做到遵章守法。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法律规范作用的表现?
2.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 分类?
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是什么?
4.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自主学习 知识在线
01
违法无小事
它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它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请结合课本P46,猜一猜它是谁?
法律
思考:
1.游戏账号租售是违反什么法律的行为?
2.该行为给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违反《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行为
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
探究一: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
探究一: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
第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第二十七条 个人信息处理者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个人自行公开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个人明确拒绝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必须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
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内容,思考法律有什么作用?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1.法律的作用
答:①法律具有指引作用。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P46
②法律具有评价作用。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P46
③法律具有强制作用。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P46
探究一: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类: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
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
民事违法行为
(1)民事违法:
民事违法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
如:欠债不还、拾物不还、毁坏他人财物、拖欠工资、购置财产、结婚离婚、签订合同因质量、诚信造成的违法行为、著作权名誉权等民事活动
承担民事责任:停止伤害、归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批评教育、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社会危害相对轻微,性质属于一般违法
行政违法行为
(2)行政违法:
行政违法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如:殴打他人致轻微伤害、醉驾被查、闯红灯不遵守交通法规、扰乱公共场所秩序、霸座、高铁抽烟、传播网络谣言、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故意损毁人民币、侮辱国旗国歌等
承担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社会危害相对轻微,性质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3)刑事违法:
刑事违法: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
如:醉驾肇事、盗窃、抢劫、贩毒、猥亵强奸、敲诈勒索、故意杀人、当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较为严重时构成刑事违法。
承担刑罚处罚,社会危害严重,社会性质为犯罪。
违法行为的类别 社会危害性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对轻微
最严重
民事法律规范
民事责任
行政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管理条例、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
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刑法
刑罚处罚
相对轻微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①都有社会危害性;②都是违法行为;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相同点:

欠债不还
扰乱社会
治安
故意杀人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
行政违法
民事违法
刑事违法(犯罪)
违法
犯罪
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2)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陷入犯罪的泥沼。
1.民事法律法规:民法典
民事违法行为:如欠债不还,拾得遗失物拒不返还,不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p48
2.行政法律法规,如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法等,
行政违法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谎报险情、打架斗殴等。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p48
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张某与李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成重任,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
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
陈某多次委托南宁某公司代订航空机票。然而,他十几次往返全国各地作空中飞行,却长期恶意拖欠代付机票款。
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温馨提示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01
02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04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轻微伤)
05
03
破坏铁路封闭网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购置财产
01
签订合同
02
劳动就业
03
经营创业
04
结婚
05
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
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民事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捡到他人手机
谎报险情
杀人
破坏铁路网
殴打他人
逃票
抢劫
殴打他人至人重伤
吸毒
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丑化他人照片、辱骂他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法律
遵守
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2
社在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3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
4、如何防范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
本课小结
法不可违
法律的社会作用: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标准或方向,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法行为种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
如何做?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