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维护秩序 课件(共48张PPT)+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维护秩序 课件(共48张PPT)+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八年级 道德与法治
法不可违
学习目标
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能够从不同主体利益关系及其正当性、合理性的角度,分析社会秩序、社会规则问题;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秩序。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以及社会规则是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
【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全国上下联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
2020年春,疫情之下,对比中美两国的社会秩序
生命重于泰山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习近平
2020年春,疫情之下,对比中美两国的社会秩序
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我们都希望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中,而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形成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第二部分
【教学环节】
环节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什么是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秩”指条理,“序”指次序,社会秩序就是指有条理、有次序地安排社会各组成部分,以达到正常运转的状态。
公共场所秩序
社会管理秩序
生产秩序
交通秩序
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如果没有秩序,
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出现一种无序化状态,社会将会混乱不堪,社会生产和生活将无法正常进行。
情境:放学时,混乱不堪的校门口
思考一
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思考二
你认为应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
傍晚放学的时候,某中学门口混乱不堪,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背着书包的孩子能迅速找到自己,但拥挤的车辆和人群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下雨时情况更加糟糕。
秩序混 乱
国家机关无法实现对社会活动的管理,生产无法进行,无法提供物质保障,交通阻塞,影响生活、学习、工作。
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引发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环境污染严重。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秩序的作用?(为什么生活需要秩序?)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阅读感悟
谈起社会治安的变化,家住某街道的居民老李感触颇深。几年前,他经营的一家五金店不时被小偷“光顾”。自从公安机关加大治安管理力度后,他的五金店从未失窃过。近年来,该地区全力打造“平安家园”。公安部门以网格化巡逻为基本格局,建成了覆盖全城的街面防控网,防控效果显著。与老李同住一个小区的居民说:“治安防控体系健全了,现在即使一个人深更半夜回家也很安全。
环节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规则是何形成的?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
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企业在商业竞争中,要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
找寻生活中的规则(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寻找)
道德
生活中的规则
生活中的规则
纪律
生活中的规则
法律
法 律
道德
纪律
纪律
讨论:小李一天的活动分别遵守了哪些规则?
上学路上走斑马线
扶老人过马路
按时到校
上学穿校服
规则的类型有哪些?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这一规则有其心理学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越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感到紧张,觉得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遵循“一米线”规则,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按照违法行为的情节和后果,对吸烟行为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吸烟导致列车火灾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6年,铁路部门规定:乘客在动车组列车吸烟,除接受罚款外,还需持本人身份证到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签订协议书,方可再次购买动车组车票。
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逻辑线索
生活
秩序
规则
美好的生活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而良好的秩序又需要规则来维护。
课堂小结
社会生活有秩序
维护秩序靠规则
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内容
社会规则的形成
规则的类别:纪律、道德、法律
维护秩序
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第三部分
【反馈练习】
“一米线”是文明线,也是健康线。近期,一些地方和学校增设“一米线”标识、引导人们在学校食堂、车站等公共场所按照一米安全距离排队,加强人员疏导,避免聚集,防范传染。划定和守住“一米线”意在(  )
①有效防止感染,完全阻断疫病传播
②遵守公共秩序,培养良好规则意识
③倡导社会公德,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④保持社交距离,保障人们健康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是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下列属于社会规则的是( )
①某工厂里的规章制度
②学校里的校规校纪
③国家颁布的法律制度
④公园里的游客须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规则存在并发挥作用,保证我们所处社会的秩序能够正常、健康、良性地运转,让公民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③有了规则就会有良好的社会秩序
④社会规则使人们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
在很多中小学校,一到放学时间,接孩子的车辆在学校周边随意停放,严重影响道路交通;部分车辆甚至停放在公交站牌前,致使公交车难以入站停靠,造成交通秩序混乱,拥挤的车辆、人群将学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不少群众呼吁对这一状况进行整治。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违反规则的行为?
随地吐痰、在喷泉池洗手、闯红灯、插队买票、
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
在很多中小学校,一到放学时间,接孩子的车辆在学校周边随意停放,严重影响道路交通;部分车辆甚至停放在公交站牌前,致使公交车难以入站停靠,造成交通秩序混乱,拥挤的车辆、人群将学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不少群众呼吁对这一状况进行整治。
(2)请运用社会秩序的相关知识分析,群众呼吁对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进行整治的原因是什么?(两个方面即可)
影响市民和学生的出行安全,影响交通出行秩序等。
第四部分
【课后延伸】
假期快到了,有很多同学想出去旅游,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出发前,老师要求大家搜集相关旅游地点的资料,尤其是要了解不同旅游景点应该遵守的规则。
作业:
请选择一个你想去的旅游景点,查阅资料,了解在该景点旅游要遵守哪些规则,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第五部分
【结束语】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维护秩序守规则正是自由的体现,是有序的体现,是文明的体现。守规则让我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规则,积极改进规则,与规则同行,创造美好生活!
感谢聆听!
同学们再见!年级 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课题 《维护秩序》 指导教师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秩序。2.能力目标:能够从不同主体利益关系及其正当性、合理性的角度,分析社会秩序、社会规则问题;理解社会秩序靠规则,增强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从不同层面体会社会秩序的作用。3.知识目标: 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及意义;掌握社会规则的内容、形成及其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社会生活必须要有秩序,社会秩序需要靠规则来明确其内容,保障其实现。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社会秩序的意义和作用,明确维护秩序靠规则。2.教学难点:理解社会规则是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逐渐开阔。同时他们的学习、生活范围由家庭、校园逐步向社会扩展,开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懂道德、守法律,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是尤为重要的。尽管学生们平时在学校也会进行规则意识教育,但能够认识到规则的社会作用并能自觉自愿地按社会规则办事,还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引领达到知行合一。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对比法、感悟升华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对比中国和某些西方国家在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过程的社会秩序。有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形成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感悟思考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继而导入新课。
二、教学环节 环节一:社会生活有秩序教师抛出问题:请大家观看视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了解什么是秩序?教师总结:阐述秩序的概念。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秩”指条理,“序”指次序,社会秩序就是指有条理、有次序地安排社会各组成部分,以达到正常运转的状态。结合图片分别从社会管理秩序、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和生产秩序四个方面展示了不同方面的社会秩序。教师继续抛出问题: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课件展示:放学时,混乱不堪的校门口。教师总结: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出现一种无序化状态,社会将会混乱不堪,社会生产和生活将无法正常进行。并且举例说明。由此情境抛出问题:社会生活为什么一定要有秩序?(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教师总结:(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环节二:维护秩序靠规则导入:通过疫情期间发布相关通告、谦让的视频以及老李的感触的案例分析,引出结论:维护秩序靠规则。教师讲述了社会规则的形成。即: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课件通过“发生重大灾难时撤离顺序、劳动者在找工作时签订的合同和企业在竞争中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三个案例方面阐述维护秩序重要性。教师从家庭、学校、社会不同的角度、从道德、纪律、法律三个不同层面阐社会规则的类型。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说明社会规则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教师总结: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环节三:课堂小结本课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维护秩序,在社会生活有秩序一目中,我们学习了社会秩序的含义、内容及作用;在维护秩序靠规则一目里我们学习了规则的形成、类型、以及社会规则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课件展示出本节课的逻辑线索:美好的生活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而良好的秩序又需要规则来维护。 观看视频,体会什么是秩序。观看图片,根据提示,总结秩序的种类。 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根据提示,思考问题。 通过案列导入秩序和规则之间的关系。继而引出社会规则的形成。 分析案例,分类总结。课件展示,培养思辨能力。 视屏的呈现,让学生对“秩序”的概念逐渐清晰。图片让学生对社会秩序的不同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图片及教师的讲解,感悟工作、学习、生活中没有了秩序将混乱不堪。教师对问题的及时总结,让学生对秩序的作用有了准确的理解。利用疫情期间发布通告当下热点话题等案例分析,对规则的形成过程有了直观感悟。通过图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社会秩序的讲解,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认知,降低学习难度。加深对社会规则种类的识记和迁移。总体把握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和板块结构。用知识导图标注,条理清晰,落实知识目标,便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反馈练习 (2020 怀化)“一米线”是文明线,也是健康线。近期,一些地方和学校增设“一米线”标识、引导人们在学校食堂、车站等公共场所按照一米安全距离排队,加强人员疏导,避免聚集,防范传染。划定和守住“一米线”意在(  ) ①有效防止感染,完全阻断疫病传播 ②遵守公共秩序,培养良好规则意识 ③倡导社会公德,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④保持社交距离,保障人们健康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是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下列属于社会规则的是( ) ①某工厂里的规章制度 ②学校里的校规校纪 ③国家颁布的法律制度 ④公园里的游客须知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规则存在并发挥作用,保证我们所处社会的秩序能够正常、健康、良性地运转,让公民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③有了规则就会有良好的社会秩序 ④社会规则使人们各尽其责,各得其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在很多中小学校,一到放学时间,接孩子的车辆在学校周边随意停放,严重影响道路交通;部分车辆甚至停放在公交站牌前,致使公交车难以入站停靠,造成交通秩序混乱,拥挤的车辆、人群将学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不少群众呼吁对这一状况进行整治。(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违反规则的行为?在很多中小学校,一到放学时间,接孩子的车辆在学校周边随意停放,严重影响道路交通;部分车辆甚至停放在公交站牌前,致使公交车难以入站停靠,造成交通秩序混乱,拥挤的车辆、人群将学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不少群众呼吁对这一状况进行整治。(2)请运用社会秩序的相关知识分析,群众呼吁对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进行整治的原因是什么?(两个方面即可) 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分析问题。 引用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共鸣。认识到社会生活必须要有秩序,社会秩序要靠规则来明确其内容,保障其实现。夯实本节所学知识。
四、课后延伸 假期快到了,有很多同学想出去旅游,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出发前,老师要求大家搜集相关旅游地点的资料,尤其是要了解不同旅游景点应该遵守的规则。请选择一个你想去的旅游景点,查阅资料,了解在该景点旅游要遵守哪些规则,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根据提示,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宽思路,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切实发挥道德与法制课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
五、结束语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维护秩序守规则正是自由的体现,是有序的体现,是文明的体现。守规则让我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规则,积极改进规则,与规则同行,创造美好生活! 体验和感悟 引发共鸣,升华主题。
板书设计 《维护秩序》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内容 2、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作用)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1、社会规则的形成 2、社会规则的类别3、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