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思政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名称 团团圆圆过中秋授课对象 小学二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教学重点 1、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与由来以及中秋节的习俗。使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们秋季里的民族传统节日,知道人们是为了团圆而过中秋节。2、通过活动,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课程内容简介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通过中秋节这个话题,向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活动让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家庭的欢乐和幸福,懂得关爱他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由于实行了混合编班之后,班级里民汉学生几乎各占一半,学生知道每年都会过中秋节,对中秋节的文化内涵,缺乏更深入的了解,没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圆也代表着人的团圆。中秋节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本节课,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节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初步了解,并激发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之情。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视频激趣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情境演读法,使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将团圆、亲情、风俗、诗文等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知识上扩大视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心灵上相互沟通。理解中秋节团圆的涵义,理解中秋节是中国人情感的节日,团圆的节日,理解中国人骨子里血浓于水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从引课题、知中秋、话中秋、品诗词 、拓主题五大板块来开展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用欣赏儿歌导入新课。基于二年级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设计了用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来导入,通过儿歌的播放,营造中秋的节日氛围,唤起学生对节日的记忆,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讲授新课过程中,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知道今年的中秋节是在哪一天。通过对比日历,初步认识农历,增长生活常识,在现实生活中感知和认知中秋节。第二个活动“联系实际话中秋”。学生通过听故事,交流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现实生活,谈论自己和家人是怎么过中秋的。引导学生回忆“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的经历与心情,感受亲人欢聚一堂的喜悦,让学生在回忆中产生情感共鸣。接下来师生共同欣赏视频,了解其他地区过中秋节的习俗,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教育。第三个活动是“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通过给图配诗的活动引导学生诵读咏月思亲的诗词佳句,让学生知道其实出门在外和远在他乡的人们,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古代漂泊在外的游子常以描写月亮的诗词来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最后一个活动是“多元延伸,拓中秋”。本节课除了让学生感受“团团圆圆过中秋”的喜悦,还要让学生明白很多人在为我们的团圆付出努力,引发学生心存感恩,好好珍惜拥有的这份幸福,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此环节分为话思念和送祝福,品味中秋“思念”之味,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推荐单位意见 负责人(盖章): 年 月 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