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勤·真”教学联盟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抽测历史【试卷+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勤·真”教学联盟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抽测历史【试卷+答案】

资源简介

“勤·真”教学联盟2021学年度八年级第一次抽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1-10题每小题1分,11-17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瑷珲条约》 D.《南京条约》
2.“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其中“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历史遗迹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读懂历史。圆明园遗迹控诉的是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沙俄侵华的罪证
C.英法联军的暴行 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4.恩格斯在谈到某国对中国的侵略时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5.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的“政策筑梦”是指
A.永安建制,分封诸侯 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6.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他的《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进行的改革只是漫漫征途中步履维艰的第一步。“60年代的改革”是指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7.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目的。重庆开埠通商是在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8.2015年10月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1894年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当年,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
A.左宝贵 B.丁汝昌 C.左宗棠 D.邓世昌
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认为变法从根本上要变革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10.下列诗句中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金田起事有义名,江山半壁不前行 D.不信江南百万户,锄口只向陇头耕
11.“斯时智慧骤开,如万流奔涌,不可遏抑也”,此语描述了戊戌变法对束缚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藩篱的冲击。由此可以看出戊戌变法在这一层面的是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2.观察右上图,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这所学府建立的时间是在
A.义和团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3.1901年6月,清政府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被击毙的作恶多端的德国公使克林德建碑,碑上说,克林德“为国捐躯,令名美誉”。这事件说明了
A.清政府善于进行外交活动 B.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
C.克林德为其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D.克林德是中外友好的见证
14.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游行队伍想通过东交民巷使馆区,遇到了外国军队的阻拦。这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条约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殖民地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6.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
A.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定海
B.英军进犯吴淞,老将陈化成串众抵抗,壮烈牺牲
C.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7.“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B.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C.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
材料二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
——《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
材料三 “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四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2分)
(2)材料二中的本大臣是谁?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我们如何评价这一事件?据材料三,你认为安德鲁·韩德森最有可能是哪国人?(4分)
(3)材料三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没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分)
(4)材料四中“一块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又是什么意思?从此,列强侵略的阴霾就一直伴随着中国人民,中国人民从此开始陷入灾难的深渊。对此你有何感想?(3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材料三: 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材料四:见右图
材料五:……所有上流阶级,对于世界情形毫无所知,只是骄傲自大……至于官吏人员,则为腐败之气所充塞,毫无精神之可言。……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有魄力之人物为其领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国贡献与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则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穷希望。
——摘自《瓦德西拳乱笔记》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与材料二相关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造成了什么危害?(2分)
(3)结合材料四指出,与材料二有关的这场战争,使中国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1分)
(4)材料二的条约签订后,在中国的大地上,便开始出现了外国人开始的工厂,榨取中国人民的血汗。这种现象跟这一条约的哪一内容有关?(1分)
(5)写出材料三条约签订的时间。材料三条约的签订,对中华民族造成什么样的危害?条约中的哪一条内容,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3分)
(6)从材料五中可以看出,中国反抗外国侵略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虽然屡战屡败,但是中国却从未完全沦为外国的殖民地,你认为主要原因又是什么?(2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却完全被忽视了。”
材料三: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训练和装备新式陆军等。
——摘自教科书《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洋务运动先后提出了什么口号?材料一中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哪一主张下创办的企业?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4分)
(2)材料二中“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更为可取的方面”分别指什么?(2分)
(3)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由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材料三是哪次改革运动的内容?这次改革与材料二的运动之间,有什么区别?这场改革运动结果怎样?有什么影响?(4分)
“勤·真”教学联盟2021学年度八年级第一次抽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每小题1分,11-17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D D B C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认真审题 细心解答
答案 B C B D C D C
18.(1)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2)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英国人
(3)鸦片战争。不同意。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4)界碑: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感想:落后就会挨打(符合题意即可)
19.(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中日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6)中国的封建落后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
20.(1)自强、求富;求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西方先进的技术;西方先进的制度。
(3)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不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浮于表面,没有改变中国封建落后的政治制度。
(4)戊戌变法;从技术到政治(从器物到制度);失败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