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36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36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新闻链接: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
▲ “碳达峰”、“碳中和”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讨论并交流:为什么要承诺“碳达峰”、“碳中和”?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与解析: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1.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2.知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措施。
3.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能够提出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做法。
共筑生命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与措施;知道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了解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公共参与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弘扬塞罕坝精神,为建设美丽家乡、美丽中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目标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4、为建设美丽中国,青少年应怎样?
自学
导航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沿海城市被淹
极端天气频繁
火灾
史前病毒释放
地震
生态系统破坏
总有人想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然而……
请你分析人类与自然界有着怎样的关系。
我们再看两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案例:
2021年6月30日,京新高速全线建成通车,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穿越沙漠高速公路。为保护野生动物迁徙,专门修建了20多条野生动物通道,并开展了荒漠戈壁高速公路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港珠澳大桥穿越周边海洋环境极为敏感的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确保工程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减至最低,整个施工过程的各项环保措施极为严格。最终,港珠澳大桥建设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中华白海豚“零伤亡”。
结合材料,请你分析人类与自然界有着怎样的关系。
人类
自然为人类提供滋养与条件
人类应保护自然,并对自然进行补偿和修复
自然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物种入侵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人与自然的关系②③)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探究与思考P82
伦敦“杀人霾事件”
1.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表面上是天灾,实际上是人祸,是燃煤采暖、燃煤发电所产生的污染物蓄积所致。根本原因是人类缺乏环保意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1)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控制污染物排放,规范人们的环保行为;坚持有法必依,严格执法,让有关法律落地生效;
(2)企业:转变生产方式,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发展;
(3)个人:树立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等等。
一个牧场,牧民有两种做法:
1.适当的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
2.尽可能多的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
思考:对比图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假如你是牧民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基础
准则
目标
+
=
承载能力
自然规律
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基础
目标
准则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和谐
和谐
和谐
和谐
和谐
和谐
和谐
提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因为过度开采矿物造成的地面损毁
塌陷的呼伦贝尔草原
看了这两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思考你认为应该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是指:
金山银山是指:
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两山: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1.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过去的余村
现在的余村
1.请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
第一次富起来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谋求一时的经济增长。
鼓了“钱袋子”;
伤了“居住环境”
第二次富起来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之路。
既获得了经济效益
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余村封山护林,重新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4、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1)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价值取向)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P86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设)P87
《宪法》
《环境保护法》
4个制度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处理好一个关系
落实好一个根本
坚持好一个原则
严实好一个上限、底线、红线
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
生活的方面。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
低碳微生活
☆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
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
☆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
☆节约粮食,拒绝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3.公民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的?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为什么走绿色发展道路?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2021山东】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我们要( )
A.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B.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
C.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D.实行自力更生,助力脱贫攻坚
【答案与解析】A 本题考查对绿色发展的认识。依据题文描述,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故A说法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2.【2021黑龙江】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命家园,意味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 )
A.人类应该顺从自然
B.人类应该凌驾于自然之上
C.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
D.人类可以对自然一味索取
【答案与解析】C 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C: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故C正确;ABD:我们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不能对自然一味索取,也不能顺从自然,故排除ABD;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2021山东】漫画《复耕难》警示我们( )
①如此“挖湖造景”侵占耕地,破坏生态,将祸及子孙
②打造人文景观,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③发展经济学必然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④要建设生态文明,“挖湖揸景”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生态保护红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与解析】B 该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题文漫画主要描述了现实生活中的“挖湖造景”的现象;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过于绝对化;错误;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4.【2021四川】漫画《选择》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③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④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与解析】B 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漫画中启示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①②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感谢关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